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22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docx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为计算单元,主要内容为: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

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乘、乘加、乘减(包含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5个信息窗呈现的。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两个建议:

1.合理的取舍信息窗的内容。

这5个信息窗的内容都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熟悉的生活,对于

生活在内地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比较的陌生,因此,我们可以对有些内容进行改编。

在后

面的课时设计解读时,我会详细的进行说明。

2.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及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方面,利用课本中的情景或是改编的情景,以解决问题为先导,使计算为解决问题服务。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理、明确算法,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探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计算时鼓励学生,先进行估算、口算,在进行笔算。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结合和具体情景,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

2.结合现实情景,学会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能够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计算

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及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四、信息窗和重点课时分析

信息窗1的解读

信息窗1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渔归来的场面,主要是引出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及不进位的笔算。

我把本信息窗的内容分成了两个新授的课时,口算、估算为一个课时(也就是红点1和红点2以及绿点1);不进位的笔算(也就是红点3和绿点2)为一个课时。

本信息窗用两幅图呈现了比较多的信息,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

课时设计:

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口算、估算

教学目标:

1.会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进行口算、根据情景进行估算。

2.初步学会用口算、估算,解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学会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大海物产非常丰富,同学们通过做小研究也已经看到了课本的主题图,满载而归的渔民们给我们带来了丰富水产,有鱼、虾、蟹等,也带给了我们很多问题。

师:

请同学们把你独立完成的小研究,先自己看一看,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重点交流:

你需要的信息是那些?

怎样列的算式?

自己怎样计算出的结果?

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这样做行不行?

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侧重点,和也应该是班级展示时的交流重点)

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班级展示:

(师生、生生的交流)

(1)整十数乘一位数

师:

我们先来看“一共有多少条船?

”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说需要的信息并列出算式,尝试计算,说明计算方法,其他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20×4学生很容易列出,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口算方法。

谁愿意再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生可能:

用加法算:

20+20+20+20=80(条)

生可能:

用乘法算:

2个十乘4就是8个十,就是80,所以20×4=80(条)、、、、、、、

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发现哪种方法最好计算。

重点说一下用几个十相乘的方法。

谁能说说30×9等于多少?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口算卡片:

10×720×350×260×9

(2)整百数乘一位数

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船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解决"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

"

师: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因由上面的学习,这个方法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2.教师总结,尝试练习

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发现了一个快速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谁愿意再来说一下:

师强调:

可以把整十、整百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进行计算,也就是只看数位上的数字,计算后在添零补位就行。

现在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840×7300×5600×3

3、教学估算

师:

怎样解决"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

师: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时教师明确估算的策略,在不需要准确计算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数看成和其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

如:

14×2、112×3学生试着估算

三、巩固练习,应用问题

1.口算,课本练习1、2

2.估算练习,课本练习3

3.解决问题,课本练习6

四、课堂小结,拓展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板书课题),那么像14×2、112×3这样的题目怎样算出准确数呢?

先请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87—88页的内容,试着解决“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

和带鱼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再把14×2、112×3计算出结果,并说明理由。

第三个红点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例题。

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

对于笔算:

引导学生明白算里、学会算法至关重要,因此,先让学生解决信息窗中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明白算理,再通过解决14×2、112×3,进一步加深算理算法的理解。

对于这一个环节,不管学生探究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利用了口头布置小研究的方式,学生可以再作业本中完成。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初步学会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提出问题

快速口算出结果

30×570×250×4300×8200×3

个别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师:

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出的就是几个十,与几个百相乘得出的就是几个百。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像14×2、112×3这样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问题

现在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班级展示、解决问题

师:

谁愿意将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重点交流14×2、112×3的计算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利用加法的14+14=28

把14拆成10和4,4×2=810×2=2020+8=28

竖式的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补充时,应该先明确上一种方法是否正确,能不能理解。

特别是竖式的算理和算法的时候,可以和拆算的方法结合。

明确竖式的正确的书写方法。

同样的方法交流112×3。

四、教师总结,明确方法

在计算这样的算式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其实他们是相通的。

(分别结合板书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计算方法。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课本练习89页4

2.解决问题。

课本练习90页5、8

第5题:

首先要让学生会看图表,知道图表数据的意义,而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让学生发现数量间的关系,这里渗透了时间、速度、路程三者间的关系。

最后再让学生独立填写。

第8题:

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①如果外出7天,至少要准备多少钱?

要先看一天需要准备多少。

即150+200+50=400元,再算7天要多少钱,即400×7=2800元,因此至少要准备2800元钱,而实际往往需又要多准备一些;②每月攒800元4个月共攒800×4=3200元,因此这笔钱够。

对这道题可以进行拓展性练习,如让学生搞个小调查,统计一下自己家或别人周末或假期去旅游的花费等。

六、课堂总结,布置任务

信息窗1完成后可以跟随1节练习课,进行巩固。

信息窗2的解读

此信息窗呈现的是渔民在养殖场的劳动场面,主要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可按如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

估算。

这步的作用有三个:

一是估算作为一种策略、二是前面所学估算的应用、三是与下面的精确计算作对比。

第二步:

笔算。

竖式的书写方法、乘的顺序这在信息窗1中已经学过。

这里重点解决进位的“2”怎样处理,“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的问题。

第三步:

对比。

有两个对比,一是精确结果与估算结果的对比;二是进位笔算与不进位笔算的对比。

关于绿点的教学。

其策略是大胆放手,做好迁移。

但是,对于进位问题、积的位置书写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时不能简单的一问了知,要将其内涵挖掘出来,使每一句话成为一段结论、一个法则。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小研究

一、复习,算一算。

24×2=12×4=312×3=

二、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信息窗2,先仔细看课本找出所需的信息,再回答下列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跟海带苗?

列式:

计算方法: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的笔算过程和“复习中的题”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3.你是如何处理进位数和积的书写位置的?

可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初步学会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设计:

一、简单导入,提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

师: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进位问题的。

三、班级展示、明确方法

小组或个人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重点解决竖式的算理理解和算法以及简便的书写方法。

学生逐个进行交流,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生列式:

29×3=

①学生估算

②竖式计算。

生边说算理,边板书:

2 9

× 3

————

2 7

6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

8 7

③注:

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2)教师进一步总结,强调竖式的算理算法。

(3)在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并利用学习的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课本93页3题判断对错

(2)计算练习92页1题4题

五、教学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本课时后,可以安排一个练习课,除课本中的练习外,可以再补充一些计算题。

特别是9、10和聪明小屋,讲一下

第9题,要先读清楚图表的意思,对问题进行梳理后,在进行解决。

第10题:

是一道探索题,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

可以估算得出正确答案。

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如果要用铝合金B做窗子,需151×6=906(元),而计划用800元钱,钱不够,所以选择铝合金B是不合适的,而换铝合金A、塑钢(A)、塑钢(B),都是可以的。

聪明小屋:

难度较大,不仅需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方法,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对于中下游的学生不作要求。

信息窗3解读:

本信息窗是展示了带鱼加工车间的场景,主要引出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

乘法的学习。

教学的重点为连续进位,因前面已经学习了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因为这部分的学习还

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我本来设计了这样的小研究(课件出示)但,我想到了曾经在听课时,有位老师这样说过,“计算的内容,我都没有正儿八经的用新授课的形式讲,都是练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出示1—2个新的内容,学生讨论讨论就会了,再练习。

”所以我又用这种形式设计了一节课。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小研究

认真阅读课本95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列式:

我的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还再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

3.我的发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与择优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大家还记得怎样计算吗?

谁愿意结合16×4,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说后,其他学生可以交流。

师:

那么这个怎样计算:

78×8=198×4=

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小组交流、深化问题

重点交流:

进位的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三、班级展示,解决问题

1.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等学生交流的基本成熟时,教师可以提出“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时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结合学生的板书重点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积累了很多计算的经验,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解决信息窗中的问题(红点、绿点的内容)。

3.对比,强化。

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再和学生与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强化方法。

四、课堂练习

1.判断对错课本96页第二题

2.计算练习课本自主练习1、3题

3.解决问题课本自主练习5题

完成后加一个练习课,解决课本中的剩余练习,

特别是第9题,“解决你还能提出什么

问题时”应该注意玉米中存在的隐形信息,就是一筐玉米83个,4筐多少个?

第10题:

是一道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第(3)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空间,教师应该灵活处理学生的购买方案。

 

信息窗4的解读

本信息窗主要是呈现了海产品销售店购物的情景,并由此引出了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解决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计算和写法,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对于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而中间有0的乘法,则中间的0可以不乘,这些简便的算法,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自觉地去发现。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就要作必要的讲解。

鉴于前面的学习,这些题目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出来,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策略:

1.放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2.学生交流做法。

3.对比,强化记忆。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部分,中间、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乘,如果乘,乘得的积在竖式里是什么样的,这一切通过对比,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发现其中能够简便的原因。

4.师生总结,明确方法。

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回顾练习,引出问题

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做一组练习,看谁能

正确的计算。

142×2=54×3=190×9=406×7=

4人板演,其他先自己独立完成,再在下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提示:

仔细观察后2个,与前边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班级展示,明确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前两个重在回顾以前学的基本方法,后两个为新内容,这部分内容是: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5×0=5、或者把积的书写位置对错、或者丢了末尾0。

所以本小节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

重在解决

(1)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位的书写

(2)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竖式的简写方法,以及积的书写位置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100页自主练习1、2

2.解决问题观察情境图,解决已提出的问题,并再提出新的问题解决

练习课:

其中的第8题,这是一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估算的问题,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类题目,不需要进行精确地计算,利用估算即可,其次,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第9题为一个综合应用题,可以提前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时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第10题为找规律的题目,最后小结为:

三位数成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这个规律让学生理解就可以了。

信息窗5解读:

本信息窗主要是呈现了工人进行工艺品制作的场景,主要是学习(课件内容),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主要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同时学习有关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实际问题情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的载体。

这一部分内容中出现了两个首次:

一是首次出现了脱式计算,因此这个时候应该要求学生会列综合算式;二是首次出现了借助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和学生明确,线段图和以前的画图解决问题一样,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一部分我分了两个新授课时:

一是连乘、乘减问题的(红点1和红点2),二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红点3和红点4)

因为这幅图的信息多,特别是个别的图学生不好理解,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各类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时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布置小研究时,利用了“帮小猫解决问题的情景”,而将本信息窗的内容放在了练习时运用。

乘法解决问题

(一)小研究这样2堆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帮小猫解决问题1.我的算式:

我是这样想的: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我一天采的比她少12个。

我一天采了46个。

一星期能采多少个蘑菇?

我的算式:

我是这样想的: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乘法解决问题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乘减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正确列式解答。

2.并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和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连乘、乘减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组织小组交流

昨天,请同学们帮小猫解决她遇到的问题,不知大家想的怎样了?

现在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

其他同学判断一下,这样做行不行?

二、班级交流,明确方法

1.让我们先解决小猫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1)先找一名学生,说做法。

引导学生用分析法、画图等不同的解决策略进行阐述。

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在交流不同方法时,应该先明确上一种方法的对错(错,错在哪里,对,明不明白)

(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先要求2堆有多少个;要先算1堆有多少个?

要求1堆的,可以看出每堆有3行,每行4个。

(3×4×2)

(3)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

4×2×3(课件出示)

2.同样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

重点明确:

要求蓝猫一星期才多少个?

得先知道他一天采多少个?

3.对比,提升方法。

我们帮小猫解决了2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认真读题(理解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用画图或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的方法(也就是找出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中信息窗中的两个问题

2.自主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安排任务

 

乘法解决问题

(二)

教学目标:

1.借助线段图等策略,使学生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和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组织小组交流

上次我们帮小猫解决她遇到的问题,收获很大,不知大家这次帮小猫解决的怎样?

现在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

其他同学判断一下,这样做行不行?

二、班级交流,明确方法

1.让我们先解决小猫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1)先找一名学生,说做法。

引导学生用分析法、画图等不同的解决策略进行阐述。

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在交流不同方法时,应该先明确上一种方法的对错(错,错在哪里,对,明不明白)

(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和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含义,并重点讲解线段图的画法(教师一定要示范,个别做适当强调)。

(3)在明确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补充“比红猫的2倍少9个”,学生尝试练习。

2.解决运算顺序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帮学生理解。

“有56个蘑菇,小猫每天吃9个,已经吃了3天了,还剩下多少个?

3.对比,提升方法。

利用板书和练习的算式,进行对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中的第3个红点题目

2.自主练习3、4题

四、课堂小结,安排任务

回顾整理:

建议

1、了解信息,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回归整理中提供的各类信息,分计算、解决问题以及趣味规律题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巩固。

2、提出问题,独立解决。

对于很多提出问题解决的,要尽量让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并解答,特别关注一些隐性的信息。

特别是12题。

3.恰当地评价学生口算、估算的能力。

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都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养成一种估算的习惯,再入,可以借鉴11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估算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