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26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十三)化学综合实验

1.(2019·苏州一模)氯化镍(NiCl2·6H2O)常用于电镀、陶瓷等工业,某实验室以单质Ni为原料制取氯化镍的实验步骤如下:

已知:

①Fe(OH)3完全沉淀pH为3.2;Ni(OH)2开始沉淀pH为7.2,完全沉淀pH为9.2。

②NiCl2易水解,从溶液中获取NiCl2·6H2O须控制pH<2。

(1)在三颈烧瓶中(装置见下图)加入一定量Ni粉和水,通入空气,滴入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酸,至反应结束,过滤,制得NiSO4溶液。

①反应过程中,为提高稀硝酸的利用率,在不改变投料比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镍粉过量,判断反应完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所得NiSO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得到NiCO3·Ni(OH)2沉淀,过滤,洗涤。

①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NiCO3·Ni(OH)2沉淀是否洗涤完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NiCO3·Ni(OH)2固体中混有少量Fe(OH)3。

请补充完整由NiCO3·Ni(OH)2固体制备NiCl2·6H2O的实验方案:

向NiCO3·Ni(OH)2固体中加入盐酸,边加边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iCl2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中须选用的仪器和试剂:

pH计、盐酸、乙醇等]

解析:

(1)①反应过程中,为提高稀硝酸的利用率,在不改变投料比的情况下,可减缓硝酸的滴加速率或适当降低温度;②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搅拌、将生成的NO氧化为硝酸(或使产生的NO部分转化为NO2,便于NOx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③若镍粉过量,即硝酸量不足,将不再产生NO2,要判断反应是否完成,观察三颈烧瓶内有无红棕色气体出现,因此判断反应完成的现象是三颈烧瓶内无红棕色气体出现。

(2)①2Ni2++4HCO

===NiCO3·Ni(OH)2↓+3CO2↑+H2O;②反应后溶液中含Na2SO4,检验NiCO3·Ni(OH)2沉淀是否洗涤完全,即检验NiCO3·Ni(OH)2洗涤后滤液中是否含SO

故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3)在NiCO3·Ni(OH)2固体中混有少量Fe(OH)3,加入盐酸后Fe(OH)3转化为Fe3+,NiCO3·Ni(OH)2转化为Ni2+,要除去Fe3+,而Ni2+不沉淀,则用pH计测定反应液3.2

因此制备NiCl2·6H2O的实验方案为:

向NiCO3·Ni(OH)2固体中加入盐酸,边加边搅拌,用pH计测定反应液3.2

答案:

(1)①减缓硝酸的滴加速率或适当降低温度

②将生成的NO氧化为硝酸(或使产生的NO部分转化为NO2,便于NOx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③三颈烧瓶内无红棕色气体出现

(2)①2Ni2++4HCO

===NiCO3·Ni(OH)2↓+3CO2↑+H2O

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3)用pH计测定反应液3.2

2.(2018·南京三模)某实验小组采用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制取Cu和Cu2Cl2,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

Cu2Cl2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

(1)“预处理”时,需用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Ⅰ”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

(3)“还原Ⅱ”中,Cu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搅拌”时加入NaCl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Ⅱ”得到的Cu2Cl2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

于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请设计从“过滤Ⅰ”所得滤渣中获取Cu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

稀硫酸、稀硝酸、蒸馏水)。

②现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请补充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l2,测得Cu的质量m1g,Cu2Cl2的质量为m2g,则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比为_________。

(铜元素回收率=

×100%)

解析:

利用刻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3、FeCl2、HCl)制取Cu和Cu2Cl2,分析实验流程可知:

(1)“预处理”时,需用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防止Cu2+形成沉淀。

(2)“还原Ⅰ”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3)“还原Ⅱ”中,Cu2+被SO

还原为Cu+,SO

则被氧化为SO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得到

Cu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

+2Cl-+H2O===Cu2Cl2↓+SO

+2H+。

(4)Cu2Cl2微溶于水,“搅拌”时加入NaCl粉末,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2Cl2析出(沉淀)。

(5)根据题中信息,Cu2Cl2难溶于乙醇,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用无水乙醇洗涤,减少洗涤时溶解损耗,于70℃真空干燥,目的是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Cu2Cl2被空气氧化。

(6)①滤渣中主要是生成的Cu和过量的Fe,要获取Cu,必须除去Fe。

②现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需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样,这样两份废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l2,测得Cu的质量m1g,Cu2Cl2的质量为m2g,途径a铜元素的回收率为

×100%,途径b铜元素的回收率为

×100%,则途径a、b铜元素的回收率比为

答案:

(1)防止Cu2+形成沉淀

(2)水浴加热

(3)2Cu2++SO

+2Cl-+H2O===Cu2Cl2↓+SO

+2H+

(4)Cu2Cl2微溶于水,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2Cl2析出(沉淀)

(5)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Cu2Cl2被空气氧化

(6)①将稀硫酸加到滤渣中,搅拌,充分反应至无气体产生为止,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2~3次,低温烘干

②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样 

3.(2018·百校大联考)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下两种方法制取氮气。

已知:

活性炭可用于吸附水中的絮状沉淀。

(1)方法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方法一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NH

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二被冰水冷却的U形管中所得物质是________,用冰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法一和方法二中均需用到NH4Cl,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工业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FeCl2,可通过如下实验来提纯:

将工业NH4Cl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调节溶液的pH为4~5,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将溶液加热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纯净的NH4Cl固体。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双氧水、KMnO4溶液)

解析:

(1)方法一中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NO2

NaCl+N2↑+2H2O;

(2)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借助于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

;(3)方法二中生成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后,干燥的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被冰水冷却的U形管中所得物质是氨水,用冰水冷却可以将未反应的氨气冷却,加大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4)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装置及操作简单、所得氮气纯净、原料的利用率高;(5)工业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的FeCl2,提纯时,需要将氯化亚铁首先氧化为氯化铁,为了不引入杂质,可以选用双氧水,然后调节pH,使铁离子转化为Fe(OH)3沉淀,将溶液加热浓缩,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需要趁热过滤,然后冷却到0℃结晶,过滤,低温干燥即可。

答案:

(1)NH4Cl+NaNO2

NaCl+N2↑+2H2O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反应后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NH

,若试纸不变蓝,则溶液中不含有NH

 (3)氨水 将未反应的氨气冷却,加大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4)装置及操作简单、所得氮气纯净、原料的利用率高 (5)加入足量的双氧水 趁热过滤,将溶液冷却到0℃,过滤,低温干燥

4.(2017·南京、淮安三模)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以初级铜矿粉(主要含Cu2S及少量Fe2O3、FeO等)为原料制备活性CuCl。

实验过程如下:

(1)“酸浸”中,加入稀硫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Cu(NH3)4]2+溶液。

①“分解”实验条件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温度/℃

压强/kPa

时间/min

残液颜色

A

110

101.3

60

浅蓝色

B

100

74.6

40

很浅

C

90

60.0

30

无色透明

则“分解”实验条件应选________(填字母)。

②“分解”生成的NH3可以回收利用。

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来收集NH3,当集气瓶收集满NH3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Cl易氧化,Ksp(CuCl)=1.2×10-6。

“合成”中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补充从“合成”所得混合物中得到CuCl的实验操作步骤:

过滤、洗涤、___________。

(4)请补充“除杂”步骤中分别回收Fe(OH)3和MnCO3的实验方案:

向“滤液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pH=3.2时,Fe(OH)3沉淀完全;pH=4.7时,Cu(OH)2开始沉淀;pH=10时,MnCO3沉淀完全]

解析:

(2)①由表中的数据可看出,分解的温度越低、压强越小、反应时间越短,所得溶液中Cu2+残存的越少,故实验条件应选C。

②当集气瓶收满氨气后,倒置漏斗有防倒吸作用,故观察到的现象为漏斗中液面忽上忽下。

(3)由于CuCl容易被氧化,故过滤、洗涤后,应真空干燥或隔绝空气干燥。

(4)在“除杂”步骤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当使得溶液中Fe3+沉淀完全且Cu2+不沉淀时,应控制溶液3.2≤pH<4.7,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Fe(OH)3;然后加入氨水,使得Cu2+转变成[Cu(NH3)4]2+,继续加入氨水和NH4HCO3,调节溶液的pH为10,溶液中Mn2+转变成MnCO3,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MnCO3。

答案:

(1)避免“除杂”步骤消耗更多的氨水和NH4HCO3

(2)①C ②漏斗中的液面忽上忽下

(3)SO2+2CuO+2Cl-===2CuCl+SO

 真空干燥(或隔绝空气干燥)

(4)边搅拌边滴加氨水至溶液pH为[3.2,4.7),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Fe(OH)3;再向滤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氨水和碳酸氢铵混合溶液至pH=10,有大量MnCO3沉淀生成,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MnCO3

5.(2018·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溴化钙晶体(CaBr2·2H2O)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用于制造灭火剂、制冷剂等。

一种制备溴化钙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室模拟海水提溴的过程中,用苯萃取溶液中的溴,分离溴的苯溶液与水层的操作(装置如图所示):

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将活塞拧开,使下面的水层慢慢流下,待有机层和水层界面与活塞上口相切即关闭活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温度控制在70℃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料时控制n(Br2)∶n(NH3)=1∶0.8,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滤液”呈强碱性,其中含有少量BrO-、BrO

,请补充从“滤液”中提取CaBr2·2H2O的实验操作:

加热驱除多余的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

氢溴酸、活性炭、乙醇;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

砂芯漏斗,真空干燥箱]

解析:

(2)理论上投料时,应控制n(Br2)∶n(NH3)=3∶2,当控制在1∶0.8时(即3∶2.4),NH3过量,确保Br2被充分还原。

(3)“合成”步骤中,原料之一为CaO,加入后能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故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

(4)根据给定的试剂,应加入氢溴酸,调节溶液呈酸性,此时发生反应BrO-+Br-+2H+===Br2+H2O、BrO

+5Br-+6H+===3Br2+3H2O,加入活性炭脱色(吸附生成的Br2),用砂芯漏斗过滤(将吸附Br2的活性炭过滤掉),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CaBr2,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用砂芯漏斗过滤得到CaBr2·2H2O,再用乙醇洗涤干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

答案:

(1)打开玻璃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2)3CaO+3Br2+2NH3===3CaBr2+N2+3H2O 温度过高,Br2、NH3易挥发 使NH3稍过量,确保Br2被充分还原

(3)Ca(OH)2

(4)用氢溴酸调节滤液呈酸性,加入活性炭脱色,用砂芯漏斗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用砂芯漏斗过滤,再用乙醇洗涤干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6.(2018·南京、盐城一模)PbCrO4是一种黄色颜料,制备PbCrO4的一种实验步骤如下:

已知:

①Cr(OH)3(两性氢氧化物)呈绿色且难溶于水。

②Pb(NO3)2、Pb(CH3COO)2均易溶于水,PbCrO4的Ksp为2.8×10-13,Pb(OH)2开始沉淀时pH为7.2,完全沉淀时pH为8.7。

③六价铬在溶液中物种分布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

④PbCrO4可由沸腾的铬酸盐溶液与铅盐溶液作用制得,含PbCrO4晶种时更易生成。

(1)实验时需要配置100mL3mol·L-1CrCl3溶液,现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还需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2)“制NaCrO2(aq)”时,控制NaOH溶液加入量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时H2O2滴加速度不宜过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用“冷却液”制备PbCrO4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

6mol·L-1的醋酸,0.5mol·L-1Pb(NO3)2溶液,pH试纸]。

解析:

(1)配制100mL3mol·L-1CrCl3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是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由于Cr(OH)3(两性氢氧化物)是难溶于水的绿色沉淀,所以滴加NaOH溶液时,要在不断搅拌下直到绿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即得到NaCrO2溶液;

(3)H2O2用于将NaCrO2氧化为Na2CrO4,但H2O2不稳定,易分解,所以滴加速率不宜过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

+3H2O2+2OH-===2CrO

+4H2O;

(4)“煮沸”的目的是为除去过量的H2O2;

(5)“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为Na2CrO4,要想制备PbCrO4,根据已知信息②由Pb(NO3)2提供Pb2+,但要控制溶液的pH不大于7.2,以防止生成Pb(OH)2沉淀,由信息③的图像可知,溶液的pH又不能小于6.5,因为pH小于6.5时CrO

的含量少,HCrO

的含量大,所以控制溶液的pH略小于7即可,结合信息④,需要先生成少许的PbCrO4沉淀,再大量生成。

答案:

(1)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产生的绿色沉淀恰好溶解

(3)减小H2O2自身分解损失 2CrO

+3H2O2+2OH-===2CrO

+4H2O

(4)除去过量的H2O2

(5)在不断搅拌下,向“冷却液”中加入6mol·L-1的醋酸至溶液pH略小于7,将溶液加热至沸,先加入一滴0.5mol·L-1Pb(NO3)2溶液,搅拌片刻产生少量沉淀,然后继续滴加至有大量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入Pb(NO3)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停止滴加,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7.(2018·苏锡常镇一调)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

实验室以木炭、浓硝酸、Na2O2为主要原料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亚硝酸钠(加热装置及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反应原理为2NO+Na2O2===2NaNO2。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反应后,C装置中生成的固体除NaNO2外,还可能有杂质生成,应在B、C装置之间加一个装置,该装置所盛放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入药品后,以下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N2b.点燃酒精灯

c.向三颈烧瓶中滴加浓硝酸 d.熄灭酒精灯

e.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f.停止通入N2

(5)D装置用于尾气处理,写出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