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07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 化学实.docx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5化学实

[题型专练]

1.如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至少有两处错误的是(  )

解析 A项,视线应与量筒刻度及凹液面的最低点在一条水平线上;B项,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H2SO4,也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项中称量腐蚀性及易潮解的药品应使用小烧杯或表面皿,不能在纸上称量;D项,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应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 B

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在蒸发皿中灼烧CuSO4·5H2O晶体以除去结晶水

B.配制0.1mol·L-1硫酸溶液时,容量瓶应先用0.1mol·L-1硫酸溶液润洗

C.用图1所示装置实验,振荡后静置,溶液不再分层,且保持无色透明

D.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的氨气

解析 A项,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中的溶剂,而固体加热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B项,容量瓶在使用中需要加水定容,所以不要预先润洗,错误;C项,图1中虽然Br2能溶于NaOH溶液,但是苯难溶于水,仍然分层,错误;D项,图2中浓氨水中水与CaO反应放出大量热,NH3·H2O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正确。

答案 D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检验有乙烯生成

B.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SO2

C.室温下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以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溶液润洗

解析 A项,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错误;B项,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应从长管进入,错误;C项,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也能与苯互溶,无法分离,错误;D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管内残留有蒸馏水,直接装待测液会被稀释,所以要先用待装溶液润洗,正确。

答案 D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解析 A项,浓硫酸稀释时,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项澄清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

CO2+H2O+

,说明了酸性:

H2CO3>

;C项,HCl极易溶于水,可防止倒吸;D项为洗气装置,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

答案 D

5.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用坩埚灼烧固体,A项错;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B项错;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层倒出,C项错。

答案 D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

B.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D.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电流的方向

解析 NaOH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内,B项错;制取氯气必须用浓盐酸,1mol·L-1的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C项错;图4未形成闭合回路,D项错。

答案 A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浊液

Ksp(AgCl)>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

硝酸>碳酸>硅酸

解析 A项,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Ksp(Ag2S),错误;B项,将浓H2SO4滴入蔗糖,蔗糖变黑,可以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通过溴水褪色,说明浓H2SO4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SO2,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正确;C项,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

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BaCl2等可溶性钡盐,则不能生成沉淀,错误;D项,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

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③中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易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

答案 B

8.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A项,用饱和的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在洗气瓶中进行,应长进短出,正确;B项,金属的腐蚀是在酸性环境中通常发生析氢腐蚀,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铁钉在食盐水中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错误;C项,NO2气体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项,往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答案 A

9.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解析 B项NaHCO3应在小内管内。

C项NH4Cl分解产生的NH3、HCl在试管口又化合成NH4Cl,不能产生NH3。

D项中温度计应测蒸气的温度,不能插入溶液中,另外,冷凝水的进水方向错。

答案 A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解析 向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在溶液表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由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这个过程变化很快,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正确的操作是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插入新制硫酸亚铁溶液液面以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选项错误。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选项正确。

开始排出的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后会发生爆炸,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

正确的操作是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C选项错误。

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选项错误。

答案 B

11.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制取少量蒸馏水

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NO等气体

D.装置④中X物质若为四氯化碳,则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解析 C项中NO与O2易反应生成NO2,故应用排水法收集NO;D中由于NH3、HCl不溶于CCl4,气体通过CCl4后能均匀分散被H2O吸收,从而防止倒吸。

答案 C

12.下列有关实验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图1所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时观察到产生白色喷泉

B.如图2所示的两套装置均可制备NH3(不考虑净化和收集)

C.称取1.6gCuSO4·5H2O放入100mL容量瓶,配制0.10mol·L-1CuSO4溶液

D.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过滤

解析 图2左侧的装置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B错。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或液体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稀释,且配制0.10mol·L-1CuSO4溶液所需的CuSO4·5H2O并不是1.6g,C错。

Ca(OH)2既能与Na2CO3反应,又能与NaHCO3反应,因此D错。

答案 A

13.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实验中,某段时间内气流速度可能过快,这极有可能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引起危险。

下列实验装置可使反应顺利进行或能有效保证实验安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中的橡胶管能够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中的气压,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可使反应顺利进行;②中气流速率过快时,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存储起来,保证实验安全;③中气流速率过快时,压强增大,部分气体存储在气球中,保证实验安全;④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压强逐渐增大,液体不能顺利滴下,实验不能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 B

[对点回扣]

1.实验操作中的数据

(1)酒精灯内酒精容量不超过其容积的

,不少于

(2)蒸发皿所盛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

(3)烧杯、烧瓶加热时所盛液体量应在

之间。

(4)试管在加热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5)试管在加热时,要与桌面成45度角。

(6)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离管口约

处。

(7)测定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最后两次称量值之差不超过0.1g。

 

2.牢记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3.漏斗的类型与用途

漏斗

过滤或加注液体

长颈漏斗

与试管(或具支试管)、广口瓶等配合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分液漏斗

萃取、分液操作的仪器,与烧瓶、广口瓶等仪器配合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4.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装置

适用范围

过滤

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蒸发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固体物质

萃取分液

①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

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蒸馏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升华

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使之分离的方法。

 

5.牢记常见仪器和装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几种定量仪器的精确度

滴定管的读数小数点后保留2位,量筒、托盘天平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广泛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

(2)使用前需检漏的仪器:

分液漏斗、滴定管、容量瓶。

(3)气体制备、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在添加药品前要检查气密性。

 

6.考生容易忽视的4个实验安全问题:

(1)有毒气体的尾气必须处理。

通常将H2S、SO2、Cl2、NO2等气体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

(2)易爆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点燃之前必须要验纯。

(3)用H2、CO还原CuO、Fe2O3等实验时,应先通气,等体系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若先加热后通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

(4)加热制取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发生装置而使发生装置破裂。

 

7.气体干燥剂的选择

(1)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如能干燥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

(2)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等,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如能干燥NH3、H2、O2、CH4等;

(3)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中性干燥剂可以干燥中性、酸性和碱性气体,如能干燥O2、H2、CH4等,注意:

氯化钙不能干燥N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