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42764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5页)2900字.docx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XXXX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

XXXX年到XXXX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XXXX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

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XXXX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

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

,中国人##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

,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

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

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

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

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

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

数据表明,##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

4。

人才的极度匮乏,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

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

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市场上,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

特别在##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

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五)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

首先,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入不敷出,保险公司对其要求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

其次,许多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差。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分散,保险公司监督力度不够,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保险进行欺诈活动,把保险当作“摇钱树”,失去了保险的意义,触犯了国家法律。

  (六)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

而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普遍有再保险机制的支持,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

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目的是既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不超过115%),又限制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

而我国,由##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导致我国##市场一方面供给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技术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三、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供给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问题,保险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

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为了推动我国##市场的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

二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

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

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

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市场的多层次需要。

  

(二)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主要包括:

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农##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三)##市场分散巨额风险。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

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

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更是呈萎缩趋势,导致农业保险人才奇缺。

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