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31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6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章末测试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3.下列个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液化

6.辽宁省一年四季分明,风景如画,下列图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放热的是( )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D.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

8.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9.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能放出热量的是()

A.蒸发、沸腾B.汽化、升华

C.凝固、熔化D.液化、凝华

10.2008年元月,百年难遇的大雪,输电线路被被厚厚的积雪压垮而断电,自来水结冰致使输水管道被涨裂而停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这段描述中,包含了哪些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11.(2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

A.液化、凝固、凝华B.熔化、汽化、升华

C.凝固、汽化、凝华D.升华、熔化、液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里,如图1-3-13所示,

图1-3-13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法判断

1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

1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草地上的露B.山谷白雾弥漫

C.夏天吃雪糕凉爽D.瓦片上的霜

16.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39℃ B.38℃和39℃C.37℃和38℃ D.37℃和37℃

17.(不定项)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设灯泡工作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

 A.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大

 B.通过乙灯的电流逐渐变大

 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小

 D.甲灯逐渐变亮

18.“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

19.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草地上出现霜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20.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

烧瓶的底部放了一些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C.熔化和液化  D.汽化和液化

二、实验题

21.为了确定方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22.小宇同学用图甲的装置对冰加热(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  ℃.

(2)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小宇所画的图线中  段是不合理的.

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小文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 萘熔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由图像可知第8min时试管内的萘处于 态。

(3)通过萘的熔化实验图像可知萘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4.一位同学将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写成一首优美的小诗:

“晶莹的冰、缥缈的雾、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多姿多彩。

”小诗中含有许多科学知识,请仿照上表的例子,填写表中空白。

文中句子

形成原因

吸、放热情况

凝重的霜

水蒸气凝华

放热

 

 

 

三、综合题

2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者,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26.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2)坐标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表是给某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6

-4

-2

0

0

0

1

2

3

由上表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_,它可能是__________;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min,试在图4-2-2中画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图线。

图4-2-2

29.如图2-4-1所示是熔化、凝固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图2-4-1

(1)哪些图反映了晶体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图线的哪部分线段表示晶体正处于熔化过程中

(3)指出图中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指出图甲和图丙中,表示固体、液体、固液共存部分的线段。

30.

如图2-2-2所示,用酒精灯给大烧杯中水加热,当大烧杯中水沸腾时,问小试管中水是否沸腾?

为什么?

小试管中水的温度如何?

图2-2-2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通常物态变化是指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六种变化,要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可以先确定变化前的状态,再确定变化后的状态,最后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冰是晶体,其熔点为0°C,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选项A错误;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温度非常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会凝华,B选项正确;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常见的“白气”大都是降低温度使水蒸气液化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C选项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会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会液化成小水珠,悬浮于空气中形成云雾,不是气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的,D选项错误。

考点:

物态变化的判断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化成水蒸气的过程,是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

3、【答案】C

【解析】

甲:

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乙:

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丙:

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丁:

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因此需要吸热的是甲和丙.故选C.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冰柱的形成是凝固;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是凝华。

考点:

物态变化

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冰是由液态水变为固态冰是凝固现象;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雪是由气态变化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C

考点:

物态变化

6、【答案】BC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冬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此过程吸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山林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符合题意;秋天,树上蒙上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选项C符合题意;

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

物态变化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A错误;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项B正确;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项C错误;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D错误。

考点:

物态变化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物体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晾衣服时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C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小冰粒,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状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故选D正确。

考点:

物态变化的吸、放热

10、【答案】C

【解析】冰的形成是凝固;雪的形成是凝华。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属于放热的是液化、凝固、凝华。

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

正确的选择是B。

考点:

物态变化

12、【答案】D

【解析】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错误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钨丝受热变成钨蒸气,是升华现象.错误.

C、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错误.

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正确.

故选D.

13、思路解析:

冰的熔化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而要使0℃的冰块能够从外界吸热,就要使周围的温度比0℃高;本题中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烧杯里的冰吸热熔化。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它的温度仍为0℃。

大试管内的冰如果开始温度低于0℃,可以从外界吸热了,温度上升。

当试管内的冰升到0℃时,试管内外的温度一样,冰块就不能再从外界吸热了。

试管内的冰块温度虽达到了熔点,但无法继续从外界吸热,所以冰块无法熔化。

答案:

C

14、【答案】C

【解析】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蒸发所致,属于汽化,故B错误;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体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

D、水在慢慢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

综上可知:

只有C正确,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C冰棒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可以使人感到凉快;D瓦片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

16、

思路解析:

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水银受热膨胀通过缩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

里;而当水银变冷收缩,却不会通过缩口退回玻璃泡,水银仍保持原来的高度,即示数不变。

所以这支温度计能正确测出39℃的体温,而低于38℃的体温却仍然是38℃。

答案:

B

17、CD

【解析】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及欧姆定律等电学综合知识。

在滑片P从a向b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乙灯与变阻器并联的总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R随之变小,A错;由公式I=U/R可知,U一定时,I与R成反比,所以R减小时,干路电流I变大,即通过甲灯的电流变大,从而甲灯变亮,B错,D对;由U甲=IR甲可知甲灯两端电压U甲变大,于是由U滑=U-U甲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减小,C正确。

本题较难。

18、C

1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错误。

B选项,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该选项正确。

C选项,秋天草地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草发生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选项错误。

D选项,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选项错误。

正确的选择是B。

考点:

物态变化

20、思路解析:

樟脑球粉末是固态,给烧瓶微微加热后,樟脑球粉末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冷却后,樟脑球气体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的樟脑球粉末,附着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形成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是凝华现象。

答案:

B

二、实验题

21、【答案】有风的一面蒸发加快,所以感到凉;

【解析】①手臂的哪一边凉,说明那一边蒸发快,吸热多.有风的那边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②生活中蒸发吸热的例子很多,比如:

喝开水时,向杯子上方吹气,可使开水凉得快一些.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从游泳池的水中上来的人为什么感觉比在水中冷等等.

22、【答案】

(1)93;BC;0;

(2)EF

【解析】解:

(1)读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0+3℃=93℃;冰在0℃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其熔点为0℃;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而沸腾,水蒸气在扩散到空气中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降低,并有一部分液化成小水滴,从图象中观察,EF段表示水蒸气的温度仍在不断上升,这是不现实的,同时,水蒸气扩散后的温度我们也是无法准确进行测量的

23、【答案】吸收;固液混合;晶体

【解析】

试题分析:

(1)萘在熔化过程中是要吸收热量的,即使温度不升高时,仍要吸热才能熔化;

(2)图象中第8min时萘正在熔化,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3)因为萘具有一定的熔点,所在属于晶体.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

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

24、【答案】晶莹的冰 水凝固 放热

【解析】

试题分析: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本题中的晶莹的冰是水放热凝固而成的;缥缈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凝重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轻柔的雪是云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等。

考点: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三、综合题

25、【答案】

(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3)刷牙时关闭水龙头,用洗米水浇花等等

【解析】

(1)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是熔化现象;

(2)液化和凝华是放热的,熔化是吸热的;

(3)用了水龙头后,要随关好,一水多用,洗菜、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

26、【答案】

【解析】根据所测得实验数据,在坐标轴上描出各个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即得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7、【答案】

(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3)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

【解析】

(1)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

(3)节水措施有:

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等.

故答案为:

(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3)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

28、

0℃  冰   2 

见图。

29、

思路解析:

(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等到全部晶体熔化(或凝

固)完毕,温度才继续升高(或降低)。

因此,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由此可知甲、丙两个图象反映了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其他的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晶体在熔化时要吸热,熔化后的温度一定高于熔化前的温度,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甲图的BC段表示晶体正处于熔化过程中。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部分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值就是熔点或凝固点。

(4)在晶体熔化图象中,随时间的延长,晶体温度不断升高,在达到熔点之前全部是固体,温度达到熔点时,由于不断吸热,晶体逐渐由固体变成液体,但温度始终不变,到所有固体变成液体以后,温度不断升高。

在晶体的凝固图象中,先是液体温度不断下降,下降到凝固点时,晶体逐渐由液体变成固体,但温度保持不变,到全部液体变成固体后,温度又不断下降。

答案:

(1)甲、丙两个图反映了晶体的熔化、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2)甲图的BC段表示晶体正处于熔化过程中。

(3)图甲晶体的熔点是48℃,图丙晶体的凝固点是0℃。

(4)图甲中的AB段和图丙中的CD段表示晶体处于固体状态,图甲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AB段表示晶体处于液体状态,两图的BC段(不包括B、C点)表示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0、

思路解析:

液体沸腾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因为当液

体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液体吸热只能使液体的温度升高,若液体已经达到沸点了,但不能吸收热量,则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答案:

大烧杯中水虽已沸腾,但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可达到沸点。

因为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达到沸点后,就不能继续从大烧杯中吸热了,所以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