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3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7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docx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

 

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开题报告填写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几个误区

——兼谈论文写作的点滳体会

今天与大家讨论的问题是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误区,实质是讨论如何写科技论文,这就是古语所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究竟什么是写作中的误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误区大小都直接影响着学术论文的发表,甚至影响到具有国际影响高水平论文的诞生。

因此讨论并清除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误区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能充分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或者对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我想从“李约瑟难题”谈起。

大家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就像“歌德巴赫猜想”成为数学的专门概念一样,“李约瑟难题”也已成为科学史的专门概念,而且是世界科学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那么,“李约瑟难题”究竟是什么呢?

李约瑟在不同场合、不同论著中对难题有不同的表述,但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表述包括以下六个问题:

问题一:

中国科学为什么长期停留在经验科学阶段(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阶段?

问题二:

中国为什么虽然只有经验科学,却能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重要方面成功地走在古希腊前面,与阿拉伯并驾齐驱,并在3—13世纪远超过西方?

问题三:

中国虽然缺乏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但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

问题四:

中国虽然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却为什么没能在亚洲产生如此相似的近代科学?

问题五:

为什么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

问题六:

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这六个问题是一个整体,前后逻辑地相连,构成一个问题集。

而国内通常理解和表述的李约瑟难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这是世界范围内科学工作者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更应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遗憾的是在石油界知道这一难题的人不多,思考的人更少!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历史事实,由此人们自然会想到诺贝尔奖的问题。

科学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诺贝尔奖是殿堂里至高无上的王冠。

大家知道,诺贝尔(A.B.Nobel,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是诺贝尔奖创立者。

诺贝尔奖作为举世公认的卓越科学成就的象征,自1901年颁发至2000年记录了100年来重大的科研成果,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

100年间共有478人次,475名科学家获此殊荣,分属于28个国家。

下面列出获奖较多国家及中国周边国家获奖情况: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

20368652611720

中国的周边国家俄罗斯、日本、印度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连提名都不曾有过,这是我国科学界苦苦思考的问题,自然也应是石油科技界思考的问题,尽管诺贝尔奖不包括数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使命与责任。

就国内来看,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职称,她不但反映了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和水平,也反映了院士所在单位或地区该领域的学术水平。

石油系统共有38名中科院/工程院士,其中石油地质勘探、开发和工程院士只有13人,除胜利油田的顾心怿,华北物探局的李庆忠和大庆油田的王德民院士外,其余的10人均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的。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罗马什油田,该油田的研究院有13名院士,52个博士导师,相比之下自然就明白学术水平的高低了。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后来可以居上。

因此,要改写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理论的历史,要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要使大庆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成排,在座的青年的科研人员必须努力拼愽,责无旁贷,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而写好科技论文是完成科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学术是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思想是生活的真正珍珠。

因此,科技论文的作用在于传承文明,是名符其实的理论积累,同时为进一步的开拓创新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科学界非常重视学术论文,其地位也越来越高,对此大家都深有体会。

职称评定、职务升迁,外企招聘等都要考虑论文的有无与多寡,更重要的是水平的高低。

如何写科技论文,这类书籍很多,我想大家多少都读过一些,但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两句话大家可能更熟悉,一句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尽管有些不严肃、随便,甚至成为个别人讥讽别人的工具,但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所谓会抄,就是利用别人的观点、数据等作为论据,真正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会抄就是改头换面,用名字替代原文作者,这就属于抄袭了。

第二句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虽然不能说它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这确实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

你要想在《石油学报》上发表文章,但对《石油学报》连看都不曾看过,更不用说熟读了,这种作者投稿的命中率肯定极低。

仔细推敲这两句话表面上有些差别,但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你要写作,你就必须熟悉写作的对象与规则,论文的要求与规则都不清楚如同句逗之不解,要想写好论文显然是困难的。

事实上,科技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位论文;其中学士论文目的是让你了解、尝试如何写科技论文;硕士论文是让你掌握、学会写科技论文,对于学士和硕士论文的研究水平是没有求要的,读者的范围也很小,只限于学位评定组的几个人;博士论文是要求写出有影响、有水平的学术论文,重点在学术,因此博士论文是作为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一样来引用的。

上述三种学位论文的共同特点是要求系统、全面,论文字数有最低限制,但却没有最高限制。

第二类为学术论文,是指刊登在学术期刊、杂志上的论文,或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绝大多数是与科研项目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是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总结与升华,这类论文的特点是论述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单一性比较明显,论文字数一般限定在3000—5000字,最多不超过10000字,即使是综述性文章也限定在8000—10000字之内。

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围主要一是指理论研究成果,新理论、或基于已有理论得出的新认识,新方法或对已有方法的改进,新技术或对已有技术的改进,二是应用成果,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效果与实例,成功的实例或失败的教训。

此外学术上的不同认识与观点等等,核心问题是要有新意,对实践有指导和参考价值,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都不希望其成为传统理论应用的集散地。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大庆科研人员来说比较幸运的一点是拥有自己的学术期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并且是国内1万2千种中文期刊中评选出来的1800种核心期刊之一,这是大庆人的骄傲与自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几十年来已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既是科研的主将也是科技论文写作的高手。

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即在石油学会会议征文以及投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的稿件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是将课题研究报告缩减后当成学术论文,二是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写作水平,油公司技术发展部曾多次举办类似的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研究院郭万奎院长编写了“石油地质与开发科技论文写作”一书,该书从立题到参考文献以及数字图幅的规格都作了详细介绍,认真读几遍是很有益处的。

对会议征文与期刊来稿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存在以下七个写作误区,古人云: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由于时间与水平所限总结归纳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都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误区之一:

妄自菲薄,我能写学术论文?

自卑是论文写作中的最大误区。

古语说: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

意思是说肉体同草木一样脆弱,而流传久远的声名却比金石还要坚固,所以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世上应该树立功德,进行写著。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来到这个世上又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不知有多少亿,但真正留下著作的却凤毛麟角,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识字者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卑。

认识自我难,实现自我更难、难就难在如何战胜懒惰和怯懦。

托尔斯泰说“天才在于勤奋”,而自卑恰恰是与懒惰、怯懦联系在一起,如果连想都没有勇气、那么做就更困难了,成功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古语说“哀莫大于心死”,自卑是一种独特的悲哀,自卑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有人认为写论文的应该是资深的学者,经验丰富,最起码应该是课题组长才有资格写学术论文。

大家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样在科学面前也没有官民之分,老少之别,人人都有权发表学术文章,谈论自己的认识与观点,爱因斯坦说:

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是正确东西的权利“。

而职位高低与学问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等号,官大学问长的说法最科学的解释是绝对权利之下的一种谬论,必须清楚,并不是身在学界就一定是满腹经论道德高尚的学者,其中头罩学者光环实则鱼目泪珠、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大有人在,更何况古人早有定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并无职位、年令大小限制。

顺便说一句,诺贝尔奖大多数都是追认的,或者说光辉业绩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创立的。

仅此也足以说明大家都知到的那句古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千真万确的。

误区之二:

“生产工作总结就是论文,而领导认可的生产总结就是好论文”。

这是大庆油田多年来学术论文评比结果所产生的一种结论性认识,客观地讲这种认识是求实的,但对“生产总结与论文关系”的认识来说却是错误的。

因为生产总结只能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楚材料,显然,“领导认可的工作总结就是好论文”也自然是一种误解。

几年来石油学会年会论文统计分析表明,误将生产总结当成学术论文约占90%,可见,要提交一篇学术论文就必须清楚“生产工作总结不能等同学术论文”。

因为生产工作总结要求说明工作的全过程,而学术论文只要求论述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认识。

误区之三:

专题研究总结报告只要缩减一下或分成几个,就是学术论文

这是概念上的误解。

直接用生产研究项目作为论文主要是不能集中体现出成果的核心内容,显得题大而散。

这是因为学术报告与学术论文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两类著作,一个专题总结报告洋洋万言,甚至几万言,但即使是最成功的研究,其精华或闪光点也只能是几个或者只有一个,只有这种闪光点才可能是学术论文的基础素材,千锤百炼才能铸就几篇高水平的学术文章。

如果你的研究只是重复了前人的观点,虽然顺利通过了鉴定,但也不可能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来。

误区之四:

专题研究已经完成,专家鉴定通过,写论文早晚、甚至不写都无所谓

实际情况表明,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中国却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新中国成立后此种状况有所改变,但50年也没有一项诺贝尔奖,作为一个科技人员是应该引起深思的。

中国人对牛胰岛素合成研究取得惊人的成就,遗憾地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这是教训。

此外,论文发表的时间关系到成果的归属权问题,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与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优先发明权之争,官司打了几年,而在同一天刊登出来的相同内容的文章是以投稿日期裁定所属权的,因此,那种认为只要研究完成了,发表论文无关紧要的想法是错误的。

误区之五:

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全面、字数多比字数少好。

现在各类期刊对论文都有个字数限制。

对文章的水平来说不是以字数多少来评价的。

比如,杨振宁的硕士毕业论文只有一页,爱因斯坦有一篇论文只有200字,学术论文写作最基本要求是以说清问题为主。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就是说文章的裁辞要以做到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为准则,同时要做到字去而意留。

大家都知道真理是最简单的,比如1+1=2,地球围绕太阳转,杀人犯律条等等,而表达真理的文章通常也是以简单为原则的。

误区之六:

这类问题都研究了多年,不知写过多少论文,还能写出啥?

学术论文最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创新性,就是要在前人研究止步的地方继续前进。

迈出的步子可大可小,但必须是新的一步,那怕只是新的一小步,甚至是很微小的一步;创造发明可大可小,但必须有所创新、或有新的思想或有新的方法、或有新的资料、或有新的依据。

虽然这类问题国内外已研究多年,但只要你了解掌握其过去,现在的研究状况之后,清楚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你有能力解决哪些问题或其中某一个问题,这就是你撰写论文的基础,常言道,继承前人有如“饮不竭之源”,这是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最美的主题总是呈现在你面前,只要你去发现”,之所以有写不出什么的思想,就是因为对历史研究状况不够清楚,目标不够明确所致。

学术研究主要在于“研究”二字,研究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得了的。

研,就是钻研,究,就是仔细推求,二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学术研究既要知道已有的观点,又要了解学术前沿,这样,当你提出一个见解时,才会知道它究意是不是新的,是不是前人没有提到过的,否则的话,就有可能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到头来做了无用功,于是更加肯定了写不出新东西的错误认识。

学术研究和思想创新二者要统一:

学术研究是思想创新的基础,思想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目的。

不经过一番苦读、研究、创新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它就会出来。

写文章,这是真正的做学问,耐不得寂寞、屁股坐不住板凳是写不出来的,没有苦行憎毅力也是写不出来的,只要你认真,花得起时间就会有所发现、问题出来了,解决总是会有办法的,这就前进了一步,哪怕只是提出问题也是个贡献。

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江崎归纳了科学研究的精神素质5条原则:

①不被经验束缚,怀疑一切;②不迷信权威;③不被信息浪潮左右,自主地取舍选择;④为捍卫科学观点,有时要不惜一战;⑤不要失去年轻的感性。

古人云:

宁静以致远,厚积而薄发。

要取得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更是要有大量的积累,因为闯新是一个承前起后的过程,必须倾其全部心智和热情不懈地努力。

科研不是打仗,它永远不会在呐喊和喧嚣中登上顶峰,它只是在孤寂中挺进,在沉默中爆发。

然而,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念的影响下,功名、实惠、晋升、获奖、政治需要……石油科学负载了如此多的世俗的欲望,科学殿堂变得不干净了,浮躁风气甚浓,失去了科学本来具有的求真、求实的高尚境界。

研究新问题难,敢于质疑权威、在孤独和寂寞中坚守自己更难。

顶尖的学术成就就要有强大的人格支撑。

而独立人格的沦丧必然导致科学研究的低迷。

这也是人们看了一些学术期刊的文章后都感到平平的原因所在。

误区之七:

认为论文题目越大,越潮流、语言越绝对,发表的可能性越大。

文章的题目很重要,是文章核心内容与性质的最高度简化与概括,但题目与内容要统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好的,但要有基础,题目惊人但内容空空、大话、套话、废话连篇,粗制滥造、拼拼凑凑,敷衍了事,读之如淡而无味的白水,结果是适得其反,所谓新潮也是东抄西抄,既无新数据、新材料,也无新观点、新见解,更无新方法。

加上不必要的词句就会丧失论文的可读性,读起来十分别扭。

例如,“绝对的”、“致命的”、“最后的”、“无与伦比的、“富有独创的”、“非常有效的控制措施”,等等,这些形容词是科技论文中不允许出现的。

事实上,一篇科技论文,不可能反映出作者掌握的全部知识,所以不可能追求全面性论文的大题目。

选择较大的论题,容易罗列众所周知的知识,写的大而空,不能切实地提出和解决一些新问题,写出来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文章,而小题目作大文章,一般说容易写好。

虽然题目可以很小,但必须有分量,问题讨论的深入就是好文章。

实例分析:

埕岛油田油藏跟踪模拟技术及应用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开发公司)

摘要:

油藏跟踪模拟技术是通过调用油田开发数据库,运用建模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数值模拟后处理技术,实现油藏建模、数值模拟、后处理等技术的一体化,达到对油田开发动态进行数值模拟、跟踪数值模拟的目的。

该技术通过随时添加生产数据,利用不同阶段试井解释资料修正储层模型,实现优化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动态油藏模型。

应用跟踪数值模拟技术,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注水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并对开发过程中生产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埕岛油田;油藏跟踪模拟;动态油藏模型;试井资料

(本课题获胜利油田2001年科技推广三等奖)

引言

建立动态的、集成化油藏模型已成为现代油藏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这就要求把动态资料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等应用于油藏建模,从而优化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动态油藏模型。

数值模拟通过对含水率、产量的拟合来验证油藏模型,而试井解释方法是利用测试压力的拟合来验证模型。

国外先进的数模软件大多在工作站上运行,系统庞大、复杂,前处理及数模结果后处理方面使用有局限性,软、硬件价格昂贵,影响数模工作开展和应用推广。

通过研究在微机上开展油田开发动态的跟踪模拟工作具有实用、简捷、方便的的特点,能满足常规油藏开发分析的需要,一次数模结束后,下一次能方便的实现跟踪数值模拟工作。

1油田开发数据库数据调用

通过编制与开发数据库的接口程序,调用数据库中包括油藏静态数据、地质数据、小层对比数据、生产动态资料、多功能测井数据、射孔资料等,为数值模拟建立数据文件做准备。

2油藏建模技术

建模过程就是用克立金方法[1],对断层和尖灭情况进行合理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把地质参数(构造、断层、尖灭)、储层参数(孔、渗、饱、厚度)、流体模型(油气水高压物性)等,进行数值离散及插值,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3油藏数值模拟及跟踪模拟

3.1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⑴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起描述油藏流体质量传递(渗流)和能量传递的微分方程(组)[2],并根据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初始和边界条件。

⑵建立数值模型,将数学模型通过差分转化成动态参量分布关系的方程组。

⑶建立计算机模型,将数值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化。

油藏数值模拟所形成的数值模型是一个高阶的代数方程组,只有依靠计算机才能进行求解。

⑷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和解决具体的油气田开发问题。

3.2数值模型计算机程序的移植

在研究过程中成功将工作站上的数模软件中黑油模型程序移植到微机上,方便了使用。

3.3跟踪模拟技术的实现

因为已经与数据库进行了连接,做到了随时添加数据,并且形成到统一的一个数模输入文件中,记录下每一个时刻时的压力饱和度场分布状态,在进行跟踪模拟计算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起始的时刻,从这个时刻开始读入场的分布,接上一时刻开始计算。

4数值模拟后处理技术

将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示意图

4.1动态数据报表

给出任意时刻的各模拟层开发动态,如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含水率、日产油、日产水、日注水、存水率、累产油、累注水等。

4.2饼柱线图形

利用模拟动态数据,绘制各种曲线,充分反映模拟区域的开发特征,图类型有:

柱状图、折线图、面积图、阶梯图、组合图及饼图等,这些图形可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内绘制。

图1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示意图

4.3等值线图

利用模拟结果,绘制各种类型的等值线,如:

地层压力、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剩余地质储量丰度、砂层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及渗透率等等值线图或填充图。

4.4三维可视化图形

利用模拟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具有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

5利用试井资料建模

根据试井测试资料的解释成果,可以修正地质模型,形成新的地质模型,具体的建模方法如下:

5.1选择修正模型的时间

选择模型修正时间,汇集该时间前该区块所有试井解释成果。

5.2渗透率修正方法

将各层所有的井点数据(原始渗透率与试井解释的渗透率)进行回归,根据此回归关系修正没有进行测试的井的地层参数。

5.3试井渗透率转化

由于数值模拟软件中所用的渗透率是绝对渗透率,应利用该区块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修改。

有效渗透率与空气渗透率转换公式:

式中:

-有效渗透率;

-空气渗透率。

渗透率参数修改后写入数值模拟数据库,进行离散建立新的地质模型。

如图2、3所示:

图2埕岛馆陶

层1998年12月渗透率分布图

 

图3

层2002年7月渗透率分布图

6应用及效果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的高渗透、高饱和、稠油、疏松砂岩油藏。

根据开发方案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馆陶组在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附近转注,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3][4]。

由于实施注水工程滞后两年,油藏进入溶解气驱阶段,原制定的注水时机、注采比用1.0等技术条件已不能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应用跟踪数值模拟技术,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实施注水后,通过强化跟踪分析,及时调整,注水开发见到较好效果。

6.1注采井网优化

根据注采井别确定原则,在馆陶主体、CB251井区和SH4井区采用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河道中心注水的排状注水井网和边部点状注水井网,设计了6种注采井别方案,分别计算了每种方案的注采对应率和水驱控制储量,优选确定注采井网,油井126口,注水井71口,油水井数比1.77:

1,油水井层数对应率86.5%,厚度对应率88.9%。

6.2转注时机优化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地层压力降至1.0Pb、0.9Pb、0.85Pb、0.8Pb、0.7Pb时注水开发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地层压力降至0.85Pb时注水并保持该压力,阶段未采出程度最高,可达14.54%。

(注:

Pb-表示饱和压力,0.9Pb-表示0.9倍饱和压力)

6.3注采比优化

由于馆上段注水滞后,数值模拟表明,如转注时注采井组地层压力降至0.8Pb,合理恢复注采比是1.12或1.28;如转注时注采井组地层压力降至0.7Pb,初期合理恢复注采比为1.28(图4)。

 

图4不同地层压力时注采比优选图

具体实施时,对于压力低于0.85Pb已经脱气的井区,首先采用较小的注采比,取得地层实际吸水能力的资料后,采用1.12或1.28的注采比,将地层压力恢复到0.85Pb后,采用1.0注采比;对尚未超过最佳注水时机的井区,用较低注采比试注后,以1.0的注采比注水。

6.4转注顺序优化

针对馆上段储层非均质突出,特别是河流相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以及井点间采出状况差异和边底水能量差异,优化转注顺序。

6.5实施效果

馆陶组于2000年7月开始实施注水,截止到2002年6月,共转注水井34口,注水区油水井总数151口,注采井数比1:

3.4;对应一线油井99口;注水储量7600×104t,占馆陶组动用储量的54.9%;油水井注采对应率59.6%。

馆陶组注水开发见到较好效果:

①注水区地层压力稳中有升,生产油气比下降。

据已注水区可对比的9口井40井次测压资料,压力下降速度由转注前的0.38MPa/a减小为0.26MPa/a,油气比由转注前的68m3/t下降为47m3/t。

②含水上升率较低。

油藏内部实现了注水,地层能量得到补充,抑制了边底水的推进速度。

主体部位2000年含水上升率6.7%,2001年含水上升率3.9%,下降2.8%,且含水上升率远远低于同类型油田相同注水开发阶段的8%左右。

③油井液量上升,自然递减减缓。

2002年6月与2000年12月对比,注水区单井日产液能力增加6.7t,单井日产油能力增加2.7t,综合含水上升4.4%,油气比下降21m3/t。

2002年上半年注水区自然递减10.1%,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3.2%。

7结语

油藏跟踪模拟技术利用VB语言在WINDOWS系统下建造数据库调用、油藏建模、数值模拟、后处理等一体的集成环境,实现了更加实用、简捷、方便的油田开发动态的跟踪模拟,在生产实践中对指导油田开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推广价值。

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属性参数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高孔、高渗油田。

建立动态的、集成化油藏模型已成为现代油藏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韩大匡,陈钦雷,闫存章.油藏数值模拟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