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41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5 大小:11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5页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5页
亲,该文档总共1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

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

徐燕授课时间:

3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

(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

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

(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

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

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1.学习了该如何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大家都掌握方法了吗?

我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为大家做个示范,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做示范?

(指名上台)其他同学一起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做得对不对,如果有错误一起给他指出来。

他做得怎样?

(生评价)还有谁要来给大家做一下示范?

2.下面同桌把自己的书拿到桌上,对你的同桌提出要求,让他选一本书,看看他做得对不对?

四:

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并且掌握了选择图书的方法。

在课外,我们要逐步养成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五:

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学校的图书馆或在家长陪同下到新华书店自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

六、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三、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四到”: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板书课题:

读书要做记号)

四、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指名说)

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五、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

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六、预习本册的第一篇课文《天安门广场》,练习做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七、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他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板书课题)

四、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

(1)过渡:

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五、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3、过渡: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

(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七、作业写观察日记。

八、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老师,您好!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

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

姜春琳授课时间:

2007/9浏览人数:

3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词句,激发爱师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谈话,情感铺垫

2、揭示课题,指导有个性地朗读课题。

二、学文,深入领悟

1、以故事激发学生爱师、敬师之情

同学们,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乡村女教师。

这位年轻教师的一生极其平凡。

在她19岁的时候,就加入教师这个行业。

当时她被分配到乡下教书,那所学校离她家有几十里山路,要走很长很长的崎岖小路,要赤脚过好几条小河,冬天的时候可想而知,那虽然不深但刺骨的水是多么难忍,她想到这些心里真有点不愿意去,但是最后她还是去了,因为那里真的很需要她,学校与镇里的领导找她谈了很多次话。

就这样她走上了工作岗位。

每一次上班去为那些孩子上课,她都要走崎岖的山路,趟过几条小河,但是自从她教那些山里娃娃开始,她越来越喜欢孩子们的纯真可爱,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孩子们在她的教育下进步很大很大,甚至超过了许多乡镇小学的学生。

很快,一年过去了,她因为工作出色要被调到城里教书,孩子们为她骄傲,但同时又感到伤心,家长们也是高兴又无语。

不管怎么不情愿,要走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那天,女教师怕孩子们伤心,就没有和孩子们说在天还很黑的时候就上路了,我一步有回头,很是依依不舍。

走了一会,一个山冈出现在眼前,是那么熟悉,但是当她走到山冈时,却发现孩子们都在那里等着她,他们离得很近很近,却不说一句话,老师开口了:

“孩子们,你们回去吧。

”孩子们不说话,只是看着他们喜欢的老师低头不语,终于有一个孩子说了:

“老师,您走吧,我们会想你的。

”“我们只是送送您。

”……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尽管他们懂得这个进城机会难得,但是他们爱他们的老师呐,就在那老师与孩子们目光相对的那一刻,“扑通”,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跪了下来,一起说道:

“老师,您留下来陪我们吧,留下来教我们吧。

”所有的孩子都哭了,老师看着他们,也哭了,这一哭,老师留了下来。

(说到此处,班里孩子们已经泪光闪烁……)

这一留,留了十多年,她送走了好几界学生,每一界学生与她的感情都很深。

有一天,女教师晕倒在讲台前,当送到医院后,才知道她已经得了癌症,而且不久就得离开人世,一开始所有的人都不告诉她的病情,后来她才知道,于是,她决定不治疗,因为治疗费用太高,乡亲们凑的钱几乎用光,孩子们几乎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来拿来了,可是治疗不好了,老师决定回到学校,她说:

“我得回去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

”经过她的再三请求,领导和朋友们才允许她回去。

于是,第二天,她就拖着沉重的身子去给孩子们上课。

这是最后一课呀,她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不要伤心,虽然我很快就离开你们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如果你们将来考上了大学,一定到我的坟前和我说一声,如果你有什么烦心事,你来我的坟前与我聊一聊,我死后,我的骨灰就埋在窗户外的那个山岗上,我会陪伴你们一起成长……”孩子们听后,教室里哭声一片,悲切而持久。

几天后,女老师永远地离开他们了,她的骨灰真的埋在那个山岗上。

2、整体把握课文

“孩子们,你们现在来轻声地读读《老师,您好!

》这篇文章,看看教师的事业怎么样?

孩子们读得轻声而充满感情。

我在黑板上板书——老师的事业。

生1:

“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

“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3、初步整体朗读、感知课文。

4、深入学习第一小节。

(1)各自朗读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生:

老师工作很辛苦。

师:

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

我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

”看出来的。

师:

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

学生齐读。

生:

心血

生:

辛劳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

师:

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

师:

那我们再来试试,

生再读。

生:

是“哪个人”、“哪一项”。

师:

不错。

“哪个人”指谁?

生:

每个人。

师:

“哪一项”呢?

生齐说:

每一项。

师:

噢,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生齐读。

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学生全笑)

生:

应该把“不”改成“都”

师:

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学生再读。

师:

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沉默

师:

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

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生:

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

师:

更能突出教师的……

生齐接:

辛劳。

师:

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生接:

崇高。

师:

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生齐读。

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

生: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师:

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

生齐读:

老师,您好!

师:

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

知道为什么吗?

生沉默。

师:

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生齐读第一段。

生:

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生:

尊敬

生:

热爱

师:

说得好,谢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5、深入学习第二小节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平时都做些什么工作呢?

生:

学生畅所欲言

师:

有位诗人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

“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春蚕”指教师

“笑语盈盈”指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倾注感情、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

其它内容教学同第一小节

三、指导朗读、练习朗诵

四、拓展,升华感情

1、朗读小诗《老师,我想对您说》

2、写话

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但愿人长久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

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

姜春琳授课时间:

2007/9/4浏览人数:

44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

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

(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

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

(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

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

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

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

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

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

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

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

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

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

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

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两首(望洞庭)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

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

姜春琳授课时间:

2007/9/6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活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师生共同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句

3、观察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师: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教师范读课文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诗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教学“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指导朗读: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3)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指导朗读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4)指导朗读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5)写话

秋天的一个夜晚,假如你来到洞庭湖边,你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