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18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docx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明确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

2、养成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

2、养成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体系知大概。

1、(板书“充实”)这学期你准备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根据学生发言,由表及里揭示“充实”的内涵。

2、过渡:

这本薄薄的语文书就是我们这学期最好的领路人。

3、看看语文书的封面,你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想法?

4、读读目录,你最喜欢哪篇课文的题目?

请说说理由。

相机辨明体系:

(1)赞颂领袖和名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表现少年儿童生活如《走,我们去植树》

(3)记述古代人物如《三顾茅庐》

(4)体现当代思想观念如《最佳路径》

(二)要求更明晰。

1、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知识难度加深了,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了。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

(1)坚持写日记

a讨论:

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b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

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要持之以恒。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2)爱护图书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表述新打算。

1、请你用一句话描述,展望自己本学期的新打算。

2、说得好的指名板书。

3、师提出预习要求:

读熟课文,标好段落,圈出生字,做好记号,适当拓展。

【板书设计】

始业课

专心听勤思考爱发言

多阅读会积累善于写

 

第1课走,我们去植树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通全诗,了解每段的意思,初步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三、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搜集植树节以及植树的资料和诗歌。

老师: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1、同学们,看看窗外,暖洋洋的天气让我们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了,春天是适合植树的季节,那谁知道植树节是什么时候吗?

(3月12日),你们看,这儿就有几个小朋友扛着铲子,拎着水桶,带着小树苗去植树了。

(出示图)

2、他们说——“走,我们去植树。

”(齐读课题)

3、指导读好课题

他们()地说:

“走,我们去植树。

”(高兴地、自豪地、兴奋地……)相机读出高兴、自豪、兴奋……

1、过渡:

这是一首节奏明朗、语言生动优美的诗歌,首先我们来看这一课中出现的短语:

(出示第一组词语)

和煦的春风“和煦”是什么意思?

(温暖)温暖的春风吹来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舒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读好短语

轻快的脚步指名读,你听出他怎样的心情,进一步读好短语。

平时你们还有怎样的脚步?

(着急时匆匆的脚步、难过时沉重的脚步……)

青翠的小树为什么用“青翠”而不用“茂盛”或“苍翠”呢?

(朗读突出小树的娇嫩、可爱、充满生机。

快乐的音符唱着美妙的歌,读出快乐。

(“音符”是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清新的空气“清”和“青”一样吗?

这儿的“清”含有什么意思?

(干净、清爽、)“清新”是清爽、新鲜。

请你送来“清新的空气”。

美丽的版图理解“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注意“版”字的写法:

左右等宽,左半部分是个“片”。

出示:

版版图板木板般一般

参天的大树“参天”说明了什么,读好短语。

“参”是多音字,你还知道它的哪些读音吗?

读好“参”的其它读音及词组。

(人参、参加、参差不齐)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得这些短语有什么共同之处你看出来了吗?

(1、结构相同,用上了怎样的,使一个词语变成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短语;2、都用上了白字旁的“的”,后面紧跟的是名词)

齐读,读好这些优美的短语。

出示第二组词语:

沟渠工厂栽树乖乖低头指名读。

出示栽栽树载装载裁裁衣乘乘法乖乖巧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整体感知。

2、分节读课文,这首诗歌总共有六小节,请同学分小节来读一读。

3、初步感知:

你从这么优美的诗歌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4、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2)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二、(3-5)植树的重要作用。

    三、(6)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4、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扩词:

渠沟渠渠道水到渠成栽栽树栽种栽培

版版图出版版本乖乖巧乖宝贝

第1课走,我们去植树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三、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搜集植树节以及植树的资料和诗歌。

老师: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精读诗歌:

(一)回忆诗歌第一段

联系诗歌看挂图指导说话:

看,画面上少先队员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结合画面想想是什么让他们的脚步那么轻快。

(提示:

在的季节,少先队员们迎着,看到,听到,不由迈开轻快的脚步走来。

他们地说:

“走,我们去一起植树。

齐读第一段.

(二)品读诗歌第二段

1、自由读诗歌第二段,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1)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这是表示地方的词说明红领巾在很多地方植树,省略号表示还有——)

(2)不管是荒滩还是沟渠、不管是在山坡还是公路,不管是在原野还是在房前屋后到处都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你觉得红领巾们相互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指名交流.

3、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

(三)讲读诗歌第三段(3—5小节)

1、过渡:

同学们,想到树,我们就会想到“绿”,诗歌第三段中出现了哪些有关“绿”的短语或词语,请你用曲线画出来,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分别指什么或者表达了什么意思?

2、学生自读后交流

绿色工厂(加粗为板书)指树。

引导:

工厂是干什么的,这绿色的工厂是干什么的,(光合作用,生产氧气,)这工厂的机器是—枝叶,它们因为工作而苦恼吗?

因为它给我们送来了—,他们感到快乐,就像是—快乐的音符,由此我们知道植树的的第一个好处是—净化环境,给我们带来健康幸福。

新绿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新绿”吗?

染绿你从这个“染”词中读出了什么?

(“染”不褪色,永远美丽,充满生机。

)相机板书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指导感情朗读第五小节。

绿色希望指(青翠的小树),这是讲了绿化的什么好处?

(防风固沙、沙退鸟舞)要是没有绿化会怎样?

指导朗读

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

4、指导读:

让我们满怀感激赞一赞这充满生机、美丽的绿。

二、课堂总结:

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的工厂”,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这是我们“绿色的希望”,放眼望去,那连绵的森林就是我们“绿色的宝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植树呢?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让我们一起去植树。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试背—分小节背—齐背)

四、课后作业

1、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及意义。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介绍。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第2课第一朵杏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课时目标

1、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竺可桢的介绍。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吗?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渎课文。

b、比一比,再组词。

株(       )  顷(      )  概(     )  瓣(    ) 

珠(       )  倾(      )  溉(     )  辩(  )

c、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近义词。

刹那间()大概()

二、学习研讨

1、出示竺可桢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将所搜集资料进行展示,教师适时补充。

2、预习作业检查反馈,及时订正。

三、梳理脉络

1、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让学生思考依据是什么?

2、你读懂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品读最后一节

1、学生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

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

为什么?

2.小结:

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3.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第2课第一朵杏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课时目标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3、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

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

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

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

记叙事情时。

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互文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 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

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常年精确观察掌握气候规律

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后感】

【《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告诉学生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在预习课文时,我就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审题,要求学生将“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作比较,思考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反复思考,作出了以下判断:

“一朵杏花”是泛指,只要是杏花,任意挑出其中一朵来,都可以讲是“一朵杏花”。

然而,“第一朵杏花”就不同了,关键在于“第一朵”,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人物、事件都紧紧关联着“第一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语段也很重要。

比如: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别人一般看了之后,会驻足欣赏,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

可是这一句写竺可桢爷爷却不同于其他人,他不是简单地观赏,而是“走近”,“数了数”,四朵杏花已经绽开,数字精确,并且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这是什么原因?

关键在于竺可桢爷爷是从事物候研究的,从下文可知,他关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错过了时机,只好询问孩子了。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于对课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于表现竺可桢爷爷对周围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察多么细致。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竺可桢爷爷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继而联想到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该学习竺爷爷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所成功。

第3课燕子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课时目标

1、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并学习燕子的外形,体会其活泼可爱。

2、初步学习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描写事物的习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燕子图、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掠过,以至于想写它们的时候印象又很模糊,无从下笔。

燕子是春天常见的一种动物(出示燕子的图片)。

说一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振铎爷爷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且看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给我们以什么启发。

3、教学生字“燕”:

“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燕子的尾巴。

书写各部分要紧凑。

4、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

《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情景写出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2、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2)自由朗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随机点评,并说说下列词意:

俊俏 烂漫 赶集 生趣 偶尔。

4、指导朗读下列句子: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自然段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6、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朗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的?

3、出示并观察燕子的外形图,边观察边填空:

(     )的羽毛,(    )的翅膀,(   )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1)“一身乌黑光亮”:

着重看图。

(2)“一对俊俏轻快”:

A、着重理解“俊俏轻快”;B、指导朗读;C、范读;D、齐读;E、代入句子读。

(3)“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点图指出。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4、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抓住关键词“一身”、“一对”、“加上”,让学生从中悟出写作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5、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

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6、看板书,练习背诵。

7、拓展训练:

请你模仿第一自然段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描写一段动物的外形。

8、小结:

这一段从羽毛、翅膀和尾巴这三个方面写出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

9、设疑:

至于燕子飞行与栖息的乐趣,我们放到下一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提出注意点。

2、在习字册上描1临1。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3课燕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燕子图、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齐读课题),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让我们再次来欣赏小燕子可爱的外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

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

用横线划出来。

(板书:

风--吹拂;雨--洒落;柳--展开;草、芽、花--聚拢……)

3、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连成句子?

(出示:

二、三月,风吹拂,雨洒落,柳展开,草、芽、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1)再读这句话,与原句对照着读一读,比一比:

它们哪里相同?

哪里不同?

你更喜欢哪一句?

(2)这么富有诗意的描绘,让你联想起以前积累的那些优美语言或诗句呢?

(《春雨》、《咏柳》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所填词语的意思。

(1)"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

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

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2)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

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觉得怎样?

(3)小结:

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

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4)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4、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描写小燕子的句子来。

5、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板书:

增添生趣)它增添了哪些生趣呢?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

2、出示在空中掠过的燕子。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的燕子?

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这幅画面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小燕子给春光带来生趣?

(学生回答后板书:

掠)

(3)指导朗读佳词佳句。

(出示描句子,在佳词佳句的下面加注着重号)。

(4)同桌对练读(读出精炼的词语来)。

(5)指名读,集体读。

3、小结并过渡:

这是写在空中掠过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那湖面上飞行的燕子又是怎样写的呢?

4、投影出示湖面上飞行的燕子,迁移学法。

(1)小小组照上述学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自学描写湖面上飞行的燕子的内容。

(3)指名学生读,齐读。

(适当点评)

5、小结:

这两幅画面描写的是飞行的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7、分角色朗读:

女生读,男生默读;反之。

8、集体看图自由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9、过渡: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它飞呀飞呀,飞倦了,落在那横着的电线上,远远看去像什么呀?

(板书:

落)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说。

要求能讲把__比作__。

结合出示“五线谱”图案。

2、书上也是这样写的。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1)看图,重点指导朗读比喻句。

(2)通过朗读体会画面景象。

3、比较句子:

出示: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出示难理解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1)一支什么样的歌?

(赞美春天的歌)

(2)赞美春天什么?

5、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4,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六、作业布置。

1、根据课文填空,再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所填词语的意思。

(见课后习题4)。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燕子活泼机灵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飞行 掠 沾  

 栖息 落 增添生趣

 

第4课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卢志群

一、课时目标

通过诵读,理解《江南春》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并能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引出诗题“江南春”:

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