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51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docx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

中考初中生物知识复习提纲总结

【七年级上册】

1.

生物的特征:

(1)需要营养;

(2)进行呼吸;(3)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排泄);(4)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长和繁殖;(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都由细胞构成。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的三个原则: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实验。

4.

生态系统的组成:

 

5.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书写:

(1)以生产者为开端;

(2)“→”指向捕食者;(3)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6.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7.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食物链的顶端),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8.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

太阳光能。

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0.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稳定性)越强。

11.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绿色水库”、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海洋生态系统(“产氧量最多”)

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淡水生态系统(饮用、生活、灌溉、工业用水的来源)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1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厚度约20千米。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显微镜的结构

 

 

15.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3)观察;(4)收镜。

16.对光的方法:

(1)转动转换器,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直至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17.观察的方法:

(1)放置好玻片标本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避免压坏玻片标本;

(2)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在目镜中找到物像;

(3)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8.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细胞越多,视野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细胞越少,视野越暗。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反之。

19.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倒像。

(例:

“p”→“d”)

 

20.视野光线过亮需调暗时,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视野光线过暗需调亮时,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1.视野中污点情况:

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污点跟着所在结构动。

目镜、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2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清水)→撕→展(避免细胞重叠)→盖→染(碘液)→吸

2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生理盐水)→刮→涂(避免细胞重叠)→盖→染(稀碘液)→吸

24.注意:

(1)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2)盖盖玻片时,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6.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染色后颜色最深的是:

细胞核

27.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DNA+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双螺旋结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8.

生物体由小长大:

与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细胞分裂(数目增多)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分不开。

29.细胞分裂时:

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均分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30.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31.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2.动物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骨组织、血液;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33.

植物体的五大基本组织:

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储存营养);分生组织(分裂分化);输导组织(运输),如筛管、导管;机械组织(支撑、保护)。

34.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35.人体的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3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7.单细胞生物有:

细菌、酵母菌、草履虫、眼虫、变形虫、衣藻等。

38.草履虫结构及作用:

纤毛-运动;表膜-呼吸、排泄;食物泡-消化;收集管、伸缩泡-收集并排出多余的废物、水到体表;胞肛:

排出食物残渣。

39.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形成种子,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称为孢子植物。

类别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苔藓植物

有茎、叶的分化,假根,无输导组织

葫芦藓等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满江红、卷柏、贯众等

40.藻类植物可释放大量氧气(95%),可食用、药用;苔藓植物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有些苔藓植物遗体堆积可形成泥炭;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可形成煤。

41.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类别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无果实)

松、柏、杉、苏铁、银杏等

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有果实)

桃、玉米、水稻等大多数植物

42.

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43.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

(2)外界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44.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水,转运营养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为茎和叶(注:

子叶或胚乳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45.根尖结构

 

46.移栽植物:

(1)带土坨:

保护幼根和根毛;

(2)剪去枝叶、阴天移栽: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失水。

47.

芽发育成枝条,其中芽原基发育成芽、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

48.

 

4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5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51.桃子的食用部分是果皮;花生、大豆的食用或榨油部分主要是种子的子叶;玉米、小麦、水稻的食用或磨面部分是种子的胚乳,主要成分是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52.一个子房内有n个胚珠,则形成的一个果实中有n粒种子。

53.植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是:

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肥料”即是无机盐)

54.水对植物的作用:

(1)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植株保持直立;(3)溶解无机盐利于吸收和运输;(4)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5)蒸腾、光合、呼吸作用等其他生理活动需要水。

55.导管:

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

向下运输有机物。

56.形成层:

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内有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所以茎可以长粗。

57.蒸腾作用: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的过程。

结构:

气孔。

58.

叶片的结构:

 

59.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3)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4)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水循环。

60.探究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方法步骤:

暗处理:

在黑暗中放一昼夜(24小时),目的: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遮光照射:

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同时遮盖,放到阳光下照射

酒精脱色:

酒精隔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目的:

溶解叶绿素

清水漂洗,滴加碘液

(2)现象:

叶片见光的部分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

(3)结论: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61.

光合作用

(1)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意义:

①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②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生产应用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

①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光照);②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③人工气肥(增加二氧化碳)

(4)农作物的产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62.呼吸作用

63.

(储存着能量)

(1)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意义:

有机物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生产应用:

①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有机物越少;②低温、干燥储存粮食。

64.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光照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部分能量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5.检验淀粉:

用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使火星复燃;检验二氧化碳:

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吸收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66.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七年级下册】

67.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68.人类的进化:

(1)原因:

环境变化(森林大量消失)。

(2)过程:

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69.人的生殖: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受精场所:

输卵管;(3)胚胎发育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来自卵黄;(4)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场所:

胎盘。

70.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71.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植物不含维生素A,但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粗粮、牛肉、谷类种皮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72.维生素及其缺乏症

73.无机盐及其缺乏症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74.消化系统的组成:

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

 

75.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76.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

吸收少量的水、酒精、无机盐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无消化无吸收:

咽、食道、肛门有消化无吸收:

口腔

无消化有吸收:

大肠有消化有吸收:

胃和小肠

77.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作用:

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①最长(5-6米);②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78.呼吸系统

79.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

吸气:

膈肌、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肋骨上升,胸廓扩大,肺扩大,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呼气:

膈肌、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肋骨下降,胸廓收缩,肺收缩,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80.

肺内的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扩散

肺泡血液(肺泡外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扩散

血液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80.吸入的氧最终到达细胞内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1.血液组成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运输氧,过少患贫血

血细胞白细胞:

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身体有炎症时数量增加

血小板:

体积最小,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过少会血流不止

 

82.血管及特点:

种类

定义(或血流方向)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

管壁最薄,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83.

心脏: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脏解剖图

84.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

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

静脉血→动脉血

 

(代表动脉血,代表静脉血)

85.药物、营养物质经过心脏两次才到达患病部位,最先到达右心房;到达肺部只需经过心脏一次;空气中的物质(如PM2.5)最先到左心房。

86.输血与血型:

(1)400mL以下不影响健康,所以一次献血200-300mL;

(2)血型:

A型、B型、AB型、O型;大量输血输同型血为原则,少量输血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O型血。

87.排泄

(1)概念: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途径:

①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88.泌尿系统及尿液形成过程: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89.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肾单位。

90.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肾小球

91.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92.血浆、原尿、尿液的比较:

成分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大分子蛋白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93.如果尿液中有红细胞或蛋白质,有可能是肾小球病变;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有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94.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3)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95.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96.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97.近视: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适度凹透镜矫正;

远视: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适度凸透镜矫正。

98.耳的结构和功能:

 

99.听觉形成过程:

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00.

神经系统的组成

 

注意:

(1)大脑皮层是人体调节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植物人的脑干是完好的;(3)酒醉的人走路不稳是酒精麻痹了小脑,语无伦次是麻痹了大脑。

100.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10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即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0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03.反射的类型:

(1)简单反射(也叫非条件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吃话梅分泌唾液等);

(2)复杂反射(也叫条件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04.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激素在人体中含量少,作用大。

内分泌腺

激素

作用

分泌异常

垂体

生长激素

调节人体的生长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

侏儒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

呆小症

食物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胰岛素

促进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加快心跳、血液循环

105.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10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07.

(1)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排放过量;

(2)酸雨:

二氧化硫等大量排放;(3)水体富营养化:

水中磷、氮过多;⑤固体废弃物污染

 

【八年级上册】

108.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0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10.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1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1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13.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贝壳和珍珠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11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15.昆虫的主要特征:

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116.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华枝睾吸虫、绦虫、血吸虫等扁形动物;蛔虫、丝虫等线形动物均营寄生生活。

它们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有:

消化器官简单;运动器官退化;生殖器官发达。

117.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用鳃呼吸,水由口流入鳃,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从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118.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1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20.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外部形态: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

内部结构: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

生理功能:

食量大、消化功能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气囊辅助肺呼吸;血液循环快,有利于快速提供营养和氧气。

12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注:

鸟、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

122.哺乳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123.关节软骨和滑液使关节更灵活;关节囊和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124.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由两组骨骼肌配合。

125.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26.运动时,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就产生运动。

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动力。

127.按照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8.社会行为: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129.通讯:

动物群体中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130.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31.菌落: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少;真菌较大,霉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颜色较多。

13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

(2)高温灭菌;(3)接种;(4)恒温培养。

133.接种: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134.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135.细菌的特征:

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分裂生殖;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136.

真菌的特征:

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生物。

 

137.细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为异养。

13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2)引起动物或人患病(寄生);(3)与动植物共生。

139.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馒头、酿酒——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酸醋——醋酸杆菌;酱——多种霉菌。

(2)食品保存:

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

细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大量生长繁殖;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3)疾病防治:

抗生素(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4)环境保护:

甲烷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净化污水。

140.病毒按照寄生细胞的不同分为: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14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142.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病毒寄生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复制出新的病毒。

143.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

144.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145.生物分类单位或等级(大→小):

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146.生物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物种越少、差异越小、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亦然)。

147.生物分类的目的:

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148.生物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149.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最重要的原因);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