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67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成语汇编

油光可鉴:

〖解释〗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示例〗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

抑扬顿挫:

〖解释〗抑:

降低;扬:

升高;顿:

停顿;挫:

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绝(疾):

〖解释〗恶:

厌恶;痛:

痛恨;绝:

极。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示例〗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

粗制滥造:

〖解释〗滥:

过多,不加节制。

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

〖解释〗污、垢:

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示例〗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的黑窝。

郁郁寡欢:

〖解释〗郁郁:

发愁的样子;寡:

少。

形容心里苦闷。

指闷闷不乐。

〖示例〗在她给余永泽和王晓燕的信中充满了悲天悯人和~的情绪。

鹤立鸡群: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示例〗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

正襟危坐:

〖解释〗襟:

衣襟;危坐:

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示例〗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和我对话起来。

诚惶诚恐:

〖解释〗诚:

实在,的确;惶:

害怕;恐:

畏惧。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示例〗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无可置疑:

〖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

〖解释〗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

因惊恐而变以脸色。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示例〗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

恰如其分:

〖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示例〗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油然而生:

〖解释〗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

〖解释〗锦:

有文彩的丝织品;簇:

丛聚。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示例〗上下人等打扮的~。

美不胜收:

〖解释〗胜:

尽。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示例〗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

繁花似锦:

〖解释〗繁:

多而且茂盛。

锦:

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

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风云突变:

〖解释〗风云:

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不可名状:

〖解释〗名:

用言语说出;状:

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落英缤纷:

〖解释〗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示例〗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期期艾艾: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示例〗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了。

拖泥带水:

〖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示例〗这篇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

海誓山盟:

〖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与“信誓旦旦”不同。

〖示例〗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

长吁短叹:

〖解释〗吁:

叹息。

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

形容发愁的神情。

千山万壑:

〖解释〗壑:

山沟。

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盛气凌人:

〖解释〗盛气:

骄横的气焰;凌:

欺凌。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不自量力:

〖解释〗量:

估量。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相形见绌:

〖解释〗形:

对照;绌chù:

不够,不足。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沧海桑田:

〖解释〗桑田:

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鼠目寸光:

〖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示例〗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相辅相成:

〖解释〗辅:

辅助。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示例〗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空一切:

〖解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莫衷一是:

〖解释〗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示例〗人们议论纷纷,~。

胸有成竹: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不容置疑:

〖解释〗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示例〗报告的内容与群众反映的情况一致,~。

一视同仁:

〖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

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示例〗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

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

任劳任怨:

〖解释〗任:

担当,经受。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引经据典:

〖解释〗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示例〗吃到这些臭东西,还要替他考证,你也忒爱~了。

悠游自在:

〖解释〗形容悠闲而舒适。

同“悠游自得”。

当行出色:

〖解释〗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

恭敬的样子;起敬:

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随机应变:

〖解释〗机:

时机,形势。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示例〗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能屈能伸,才不会吃亏。

油嘴滑舌:

〖解释〗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示例〗这个人~的,很使人烦。

一马当先: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示例〗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继续猛冲猛攻。

顾名思义:

〖解释〗顾:

看;义:

意义,含义。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示例〗桂花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逢场作戏:

〖解释〗逢:

遇到;场:

演戏的场地。

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八面玲珑:

〖解释〗玲珑:

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

本指窗户明亮轩敞。

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示例〗原来宝廷的为人,是~,却十分落拓。

看风使舵:

〖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示例〗有些人惯于~,看领导眼色行事。

左右逢源:

〖解释〗逢:

遇到;源:

水源。

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

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

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示例〗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的形势。

孤陋寡闻:

〖解释〗陋:

浅陋;寡:

少。

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光彩照人的样子】,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称道,赞扬) 

(2)乡人子谒余( 拜见 ) 

(3)撰长书以为贽(写;信;古时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 

(4)言和而色夷(谦和;平和)    (5)自谓(说) 

(6)论辩 (指谈论道理)         (7)是可谓(是) 

3,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

 

是可谓善学者矣。

 

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1流辈甚称其贤。

○2辞甚畅达。

○3言和而色夷。

○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4.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5.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7.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8.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9.本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和议论。

 

10.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1.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条件何等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

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12.本文作者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马生读过此文后,一定明白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一,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13.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请你写出来。

 

   读过此文,思绪万千。

我为宋濂所折服。

古人尚能在那种环境下苦苦求学,孜孜以求,而我们今天,学习条件是这样优越,无忧无虑,老师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还不听,更谈不上 

刻苦了。

对比之下,惭愧不已。

我们今后要以宋濂为榜样,以读书为乐,刻苦学习。

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4.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

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

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15.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16.《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

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

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原因: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

 

○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读完此文后,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你对本文的理解。

 

如:

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

 

    学士名从勤艰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

 

○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读完此文后,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你对本文的理解。

 

如:

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

 

    学士名从勤艰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6.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

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

(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

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8.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1“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马说

二、重点句子

1.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2.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

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饲马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

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译: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这是不识好马呀。

全文的中心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文学(文体)知识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朝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与《龙说》并称姊妹篇。

说:

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四、精要笔记:

(1)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的愤懑和控诉。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3)千里马:

指人才。

伯乐:

能发现赏识人才者。

食马者:

愚妄浅蒲、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五、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经典题练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研究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2.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5.“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6.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