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75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

拓展训练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

拓展训练2020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5节物质的转化

基础闯关全练

1.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₂O₄催化材料,实现将CO₂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下列有关ZnGa₂O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材料B.含有2个氧分子

C.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D.Ga、O元素质量比为1:

2

2.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人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3.如图2-5-1所示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图2-5-1

(1)A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①2类②3类③4类④5类

4.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

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₂。

资料二:

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₂,并完成了如图2-5-2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图2-5-2

资料三:

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如图2-5-3所示,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人300毫升CO₂。

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___毫升。

图2-5-3

5.A、B、C、D、E、F、G为七种初中科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且有如图2-5-4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化学反应都省略相应反应条件且均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5-4

(1)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检验气体D的方法通常是观察它能否使____。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₄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A.①—MgB.②—MgCl₂

C.③—H₂SO₄D.④—Mg(OH)₂

7.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

某队由CO₂、Ca(OH)₂、CuCl₂、HCl、Fe五名“队员”组成,队员只能将球传递给可以与自己发生化学反应的队员。

比赛中,由CO₂“队员”先发球,其他“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CuCl₂“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

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2-5-6所示。

(1)B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为实现“快速进攻”,Ca(OH)₂除传球给A位置的“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_____“队员”(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3)写出连线①两端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笔记中有一处错误,你认为是图2-5-7中的哪一处()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图2-5-7

A.a处B.b处C.c处D.d处

9.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

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0₂)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

SiO₂+2C

Si+2co↑。

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

10.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₂O₃)、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图2-5-8所示:

(1)②中,反应为CO₂+C

2CO,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

(2)③中,CO与Fe₂O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敏对妈妈说:

“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___________(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3CO+Fe₂O₃

2Fe+3CO₂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_____________性。

12.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10g,通人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32g。

(1)“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_______,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_______g。

13.图2-5-9所示为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图2-5-9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

①停止用酒精灯加热:

②将CuO粉末平铺在试管底: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酒精灯加热:

⑤继续通入氢气到试管冷却;⑥向盛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通人氢气。

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

14.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①CH₄→CO₂②Ca0→Ca(OH)₂③HNO₃→HCl④Ba(OH)₂→NaOH⑤CO→Cu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5.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₄。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₄的是()

A.Mg

B.Mg0

C.Mg(OH)₂

D.MgCl₂

1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₂

②Cu→Cu0→CuSO₄

③Na₂CO₃→NaC→NaNO₃

④CaCO₂→Ca0→Ca(OH)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2-5-10所示。

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图2-5-10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18.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分别是氯化铁、氯化钙、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出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1)通过观察,溶液呈黄色的是_____________。

(2)将剩余溶液分别取样,加入_________溶液,可以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19.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的成分进行检测。

甲同学向固体物质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_。

20.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

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

Mg、MgCl₂、MgO、HCI气体.H₂O、CI₂。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₂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2-5-1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

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₃溶液,无沉淀产生,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2.如图2-5-12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

已知与戊的反应中:

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他几个反应:

丙一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

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义能与丙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HCl

Zn

AgCl

B

H₂SO₄

Fe₂O₃

NaCl

C

Ba(OH)₂

Na₂CO₃

CaCl₂

D

H₂SO₄

Ba(OH)₂

NaCl

4.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固体滴加硒酸盐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是碳酸盐

续表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B

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杂质铜粉

粉末完全变黑

碳粉中杂质已除尽

C

向某固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

试纸变蓝

该固体含铵根离子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

产生

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

5.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2-5-13所示。

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

图2-5-13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6.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均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B、D、E、F、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和E反应同时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

D和E、F反应均有气体生成,G为黑色固体。

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2-5-14所示(图中“→”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F→G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7.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

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₂)产生硫酸盐,进而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

主要流程如图

2-5-15所示:

图2-5-15

(1)黄铜矿的主要成分CuFeS:

中,Fe、Cu的化合价均为+2,则S的化合价为。

配平化学方

程式:

4CuFeS₂+17O₂+2H₂SO₄═xCuSO₄+yFe₂(SO₄)₃+zH₂O,z、y、z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铁屑与混合溶液发生的反应有:

Fe+Fe₂(SO₄)₃═3FeSO₄,该反应所属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操作I包括:

①过滤,②洗涤,③加足量稀硫酸,④干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填序号)。

在实验室,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需加入一种试剂实现其转化,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若所用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品纯度有无影响?

_________________。

8.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₂的排放,或将CO₂转化为有用的物质。

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₂,并将CO₂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2-5-16所示。

图2-5-16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₂CO₃溶液100千克。

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₃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年模拟全练

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₂O₃)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续表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B

CaO粉末(CaCO₃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溶液[Ca(OH)₂溶液]

通入过量CO₂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₄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2.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

①CaBr₂+H₂O

CaO+2HBr;

②2HBr+Hg

HgBr₂+H₂↑;

③HgBr↑+CaO

HgO+CaBr₂;

④2HgO

2Hg+O₂↑。

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制备()

A.HBr

B.CaO

C.H₂

D.Hg

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钡、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现将该固体粉末溶解于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取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图2-5-17

(1)该固体粉末由________组成;

(2)写出一种试剂②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4.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₂CO₃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

则A是___________。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

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CuSO₄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KC1溶液

五年中考全练

1.如图2-5-18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2-5-18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₃)₂、Cu(NO₃)₂、Ba(NO₃)₂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图2-5-18所示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固体a是铜

B.X一定是Na₂SO₄

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₃)₂、NaNO₃

D.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3.CO₂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₂”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₂”,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₂”。

放电时,金属钠和CO₂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

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2-5-20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图2-5-21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₂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

图2-5-21

5.小金利用图2-5-22和图2-5-23所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₂O₃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图2-5-22图2-5-23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₁

m₂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₄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成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₃O₄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₄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₃O₄。

他又发现m₂恰好为_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0,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6.图2-5-24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图2-5-24

(1)若方法1中的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铜片A、铜片B、铜片C的质量分别为

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

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1.碱式碳酸锌

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x、y、z为正整数)。

小金设计了如图2-5-25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图2-5-25

(1)图2-5-25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2-5-26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____℃(选填“200”“300”“400”)。

图2-5-26

(3)部分实验步骤为:

“……加热前先通入N,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人N₂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__________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g碱式碳酸锌样品(不含杂质),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5.4g,装置B增重8.8g。

则x、y、z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2.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

工作原理是:

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

小柯利用如图2-5-25所示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I.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₁。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₂。

Ⅲ.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₁

反应后总质量m₂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₂O

____________NaAlO₂+3H₂↑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3.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

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约为0.17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

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乙:

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

________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实验反思]①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

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________溶液。

②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第5节物质的转化

1.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ZnGa₂O₄不是金属材料,故A错误;ZnCa₂O₄中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因为ZnGa₂O₄为催化材料,可实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故C正确;ZnGa₂O₄中Ca、O元素质量比为(70x2):

(16x4)=35:

16,故D错误。

2.DS燃烧生成SO₂,SO₂与水反应生成的H₂SO₃使③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H₂SO₃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硫不具有酸性,因此选择D.

3.答案

(1)Fe

(2)复分解反应(3)③

解析

(1)根据题图可知,A能与C、B反应,E能与C、B、D反应,即A判断为单质——Fe.能与盐酸和硫酸铜反应,其余B、C、D、E都是化合物,E判断为碱——氢氧化钙;

(2)C与E都是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即为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