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47636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苏东坡传有感PPT.ppt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林语堂吾国吾民,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多多少少有他自身的投影,折射的是林语堂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

其风头远远盖过了王水照的苏轼传:

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我对林语堂的认识,一,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二,执着,坚持,正义,无私,写作缘起,二,点评,苏东坡是是林语堂一生的挚爱。

虽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笔下,苏东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仿佛亲眼见证了苏东坡“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的平生。

写苏亦是评己。

带着这种苏式情结,1936年全家赴美时,先生随身携带了大量关于苏东坡的考证以及苏东坡的著作。

在对苏东坡资料及资料的翔实考证基础上,林先生剪裁取舍,融合西方传记的笔法,最终完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名著。

它与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无愧于二十世纪四大传记。

写作缘起,二,“传记作家,要有学者有系统的治学方法,好从事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要有哲学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观,以便立论时取得一个不同乎凡俗的观点;要有文学家的艺术技巧与想像力,好赋与作品艺术美与真实感,使作品超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

”而林语堂先生在考据、义理、词章都下足了功夫,“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

铸就这本不朽的巨著,让中国的人物传记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

三,我的感悟,没看这本传记之前,我对东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辉熠熠的头衔,以及登封造极的艺术造诣。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但是读了苏东坡传以后,我真正了解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一个自然的苏东坡,一个纯粹的苏东坡。

如林先生所评: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三,我的感悟,对东坡的最新认识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气。

以前总以为东坡是一位超凡脱俗的文人,读此书后,方感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的士人精神。

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

“学而优则仕”,带着“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东坡步入仕途。

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他在外任官期间,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极力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经历了10年的政治生涯,东坡经历了人生的第一难。

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东坡被强加上“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接着就是不断地被贬,再被贬,“蚂蚁爬上一个磨盘,以为稳如泰山,哪知又开始转动了。

”人生最失意之时,却造就了他文学的巅峰。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都是这时所作。

在一个昏暗的时代里,苏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质疑变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战王宰相的权威。

即使牺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坚定的拯救苍生。

三,我的感悟,其次就是对其豪放旷达,虚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经济经历了仕途上的风风雨雨后,苏东坡也逐渐顿悟,认识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淡却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

此时的东坡的心境,如林公所言,“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

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

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他看透了这一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多情却被无情恼,与其去趟政治浑水,倒不如求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

于是乎,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生活。

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谈禅说理,人生,就应似飞鸿踏雪泥。

又何必被聪明误一生呢?

四,结语,林公之妙,在于参透苏公之道,正如其所感,“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读完苏东坡传,感受苏公,我体会到“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

感受自己,未来但求对社会“浩气长存”,但求对生活“烟雨一生”。

在集无数优点为一身的苏东坡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从外在到内心、从言谈到举止的旷世奇才,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低头品读而已矣!

感谢大家聆听!

陈雅芬二一七年八月廿四日于华山路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