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48049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_1篇(共5页)2800字.docx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

  

  活动题目:

爸爸妈妈,我们来一起做游戏吧!

  ——指导小班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和亲子关系的形成

  指导对象:

小班幼儿家长

  活动时间和地点:

幼儿园会议室

  幼儿与家长及家教的状况分析:

  学期初,我们对本园60名小班家长的游戏观念作了调查,发现:

游戏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我园小班家长真正认识与接受。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你同意以下哪种观点?

a游戏就是学习;b游戏不同于学习;c游戏和学习要结合起来。

  “游戏就是学习”的含义是:

游戏是学习的一种形式。

“游戏不同于学习”的含义是:

游戏不是学习。

“游戏和学习要结合起来”的含义是:

游戏不是学习,因而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调查的结果是,对于第一种观点,家长中只有6人同意。

对于第二种观点,家长都没有人同意。

对于第三种观点,家长中189人同意。

这就涉及到对“学习”的理解。

人们习惯地把识字、念书或读写算的技能训练看作是“学习”,而不认为幼儿游戏也是学习。

  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形:

1~2岁的孩子在玩玩具,玩具掉在地上了,他(她)要去把玩具捡起来。

捡一个掉在地上的东西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孩子首先是蹲下去,用手去够;够不着;站起来,往前走几步,再蹲下去;够不着,再站起来……可能要经过二三次调整才能拿到玩具。

这种空间知觉,不是靠成人教会的,而是幼儿在游戏实践中逐渐积累的。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这种经验的获得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的重要性迄今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

  预期的活动目标:

1、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念。

  2、了解亲子游戏的意义。

  活动的前期准备:

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收集相关家教的文章。

  活动开展过程的概要介绍与精彩部分的介绍:

  一、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1.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请家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发展的水平,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选择活动,做到尊重孩子。

在活动中倾听孩子意见,注意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安排。

亲子活动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捷径。

通过游戏、通过活动、通过一块完成一件事情,建立彼此的信赖度,逐步形成和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2.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科学的方法。

  家长通过观察和学习,逐步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三至六岁孩子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

感知觉逐渐完善。

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

注意力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孩子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不稳定。

在个性方面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

在活动中注意遵循规律,使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注重科学。

  3.注重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家长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亲子活动过程中,除了发展孩子的认知、良好个性以外,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成为游戏的最重要目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是其成长、发展的基础。

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

亲子活动应更加富于感性,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

在孩子通向成长的道路上协助他构建自我。

  家长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培养技能和技巧。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尝试、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

在活动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在艺术活动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4.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

  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

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游戏中不能家长单方面说了算,使游戏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被迫”行为。

  5.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处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不要养成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依赖态度与习惯。

  6.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同伴交往和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二、介绍几种亲子游戏若干,并请两位家长来示范

  亲子游戏

(一):

包糖果

  目标:

锻炼手的团捏能力,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

两种颜色的绉纸5张

  玩法:

父(母)先拿一张绉纸用力团捏,边团捏边说:

“用红色纸捏捏、团团。

”“用力捏,使劲团。

”“圆圆的糖做好了!

再拿一张绿色纸把糖包起来。

”糖果做好啦,真好看!

”“你一定也能学会包糖果,让我们一起来做吧!

”孩子包糖果,父(母)从旁指导和帮忙。

全部完成后,把“糖果”放在小盘里,数一数有几粒,看看哪一粒包得最好,父(母)随时鼓励孩子。

  建议:

包糖果的纸可以就地取材,如吃完糖果后的包装纸;做糖用的纸必须要柔软,如餐巾纸。

包糖果用的数量可以自由决定。

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家长不要代替他。

  亲子游戏

(二):

打老虎

  目的:

训练孩子看准目标投掷的能力。

  准备:

老虎的图片或玩具,小沙包。

  玩法:

1、父母事先将怪兽的画片或模型挂在椅子背上,准备好数只小沙包。

  2、父母说:

“老虎真坏,专吃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打老虎。

”接着示范投沙包,让宝宝模仿着用小沙包打老虎。

  3、小沙包投完后,让宝宝自己走过去把沙包捡起来,再继续投。

  4、父母在宝宝投沙包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椅子推倒,并说:

“老虎被宝宝消灭了,宝宝真棒!

  提示:

如宝宝投不中时,可适当调整距离,父母还可在一旁喊:

“加油,加油!

”鼓励宝宝投中目标。

  亲子游戏(三):

对齐啦

  目的:

变换脚的动作,发展动作灵活性。

  玩法:

父母和孩子面对面站好,边念儿歌边跳。

重复多次。

念到“脚尖对脚尖”时,双方将各自的左脚前伸,碰一下脚尖;念到“脚跟对脚跟”时,碰一下脚跟。

  提示:

游戏可交换左右脚,可将手拉起来玩。

  附儿歌:

脚尖对脚跟,一一对对好。

脚跟对脚跟,一一排排好。

  亲子游戏(四):

我们来玩报纸

  目的:

训练幼儿爬的动作。

  准备:

旧报纸数张。

  玩法:

1、爸爸妈妈握紧报纸的4个角,跪或蹲在地上,在离地面约50-60厘米的高度,平举报纸。

  2、孩子从报纸下爬过,不弄破报纸就赢了。

  3、爸爸、妈妈再把报纸降低约10厘米,让孩子试试看能不能爬过去而不把报纸弄破。

  三、交流

  请家长来谈谈自己在家庭中曾经尝试过的亲子游戏。

  活动的效果:

  通过讲座,我们小班家长感受到了正确的家教观念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而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游戏的重要性家长也认识到了,意识和观念也有所提高。

  活动后指导者的反思与总结:

  在讲座中,我们的家长还是很认真地听完了讲座,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讨论时,因有大部分家长都没有过亲子游戏的尝试所以气氛还不够热烈,但他们都认为通过今天的家教指导活动,他们会在家长尝试亲子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