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81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教学目标Word格式.docx

  2.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子曰”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3.自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及手里的工具书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把它画出来。

  4.小组内学习:

针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患:

忧虑,怨恨。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诲:

教,导。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故:

旧知识。

新:

新知识。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自省:

自我反省。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四、结合体会再读

  1.你喜欢哪句话?

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见解。

  2.把课文背诵下来。

  五、作业、课外激趣探究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请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

  学习态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习态度“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教学目标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独立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

懂得诵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1、由介绍孔子和赵普(宋开国丞相)“半部《论语》(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治天下”一事导入。

  2、渐进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⑴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①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②学生思考如何校正字音(生字词:

矣,愠,弘,柏,罔,殆,诲;

多音字:

论语,三省吾身,不亦乐乎,传不习乎,任重而道远,曾参;

通假字:

“不亦说乎”的“说”,“诲女知之乎”的“女”,“是知也”的“知”)?

  ③大声朗读课文。

  ⑵析读课文,落实词义句义:

  ①学法指导:

通过看注释、、上课讨论听讲、逐字逐句翻译,来落实词义句义?

  ②翻译概括各则大意。

  关于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吾三日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关于修身做人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在此基础上,划分句子的节奏,读出轻重音。

  ④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有气韵。

  3、表演读、诵:

  摇头晃脑地读,动容地读,气韵畅达地读,陶醉地吟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对。

  4、联系课文和自己生活,谈谈对《论语》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的建议的理解。

  5、课外拓展,交流积累的其他语句: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布置作业:

  ⑴熟练背诵课文。

  ⑵课外阅读《论语》。

论语教学目标第3篇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②理解积累文中关于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修养

②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难点

1、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2、概括成语、收集格言,积累语言。

方法

点拨法、拓展法

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如果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可见中国古代的孔子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多么重大的贡献。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在学习中去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二、背诵课文

1、背诵(先小组后个人)

2、听写(共三句)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理解(口答)

①表明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指出应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

③表现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问:

以上三名分别人哪些角度进行阐述?

4、小结:

《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需大家反复朗读,仔细体味。

三、整体感知(三个方面内容)

1、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互相补充。

2、师归纳整理,出示小黑板。

①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改之。

②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结:

孔子的这些思想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所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它的意思,列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个人修养。

四、积累、拓展

1、收集课内成语。

a、温故知新b、不亦乐乎c、死而后已d、任重道远

e、择善而从f、三人行必有我师g、已所有欲,勿施于人。

2、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学习和修养的格言或故事。

3、师补充有关孔子的故事及语录,进行评述,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积累。

五、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

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早作准备,迎接文化复兴时代的到来吧。

六、课后体验: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必做)

2、研讨与练习二P47(选做)

附:

课外摘录:

1、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子在川上,曰:

5、子曰:

“三军可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子曰: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精彩片段:

师问: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甲答:

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

师又反问:

为什么?

生甲接着答:

文章写道“为人谋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就是告诉我们要讲信用吗?

生乙也举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我来说很帮助,以前我常常强迫别人做他不喜欢的事,看来也不行。

生丙接着说:

我认为在学习方面要做到:

温故知新,及时复习学过的只知识。

生丁也不落后,把手举的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到,并一再提醒,我来,我来。

就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张某也积极举手发言。

课后反思:

《论语》十则节选自《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课文有的讲学习态度、有的讲学习方法、有的讲做人道理,是一篇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

由于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同时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今后学习其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因此把这篇文章的德育目标设定为

(1)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修养;

(2)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课堂上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效果显著。

10 《论语》十则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论语教学目标第4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选用诵读课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

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

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

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字音:

  曰(yuē)说(yuè

)愠(yù

n)逾(yú

  罔(wǎng)殆(dà

i)好(hà

o)焉(yān)

  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

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方法一:

译文背诵法

  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

理解背诵法

  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本文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3.指名发言,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板书。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终身学习的效果:

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点拨:

“有朋处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方法三:

交错背诵法

  1.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或学生背上句,教师背下句。

  2.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

  3.同桌相互背诵。

  学生选用一种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全班齐背。

  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效果深入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开创美好的人生。

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附:

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教学反思:

  一节语文教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诵读课型主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通过译文背诵法、理解背诵法、交错背诵法,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学生也会感到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