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教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84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议论文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教学.docx

《议论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教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教学.docx

议论文教学

中学语文议论文教学探讨

关于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分布

版本

篇目

篇数

人教版

九上《敬业与乐业》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篇

 

苏教版

七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八下《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

《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九上《成功》《创造学思想录》

《学问和智慧》《说美》

9篇

北师大版

七上《我若为王》七下《论逆境》

八上《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论读书》

九上《最苦与最乐》

九下《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8篇

初中语文三年六册任何一版教材,篇目都在150篇以上,议论文在教材中占的分量很有限,不到10篇,而且议论文体也不典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专家们呼吁并有意淡化文体的结果。

而且议论文重逻辑思维,不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之类的文体,有人物,有情节,或者有生动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议论文教学成了我们课堂教学中常被忽视而且不太受欢迎的一部分。

关于中考

请各位看最近三年河南省的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阅读几乎是必考内容。

2009《和谐明善》(12分)

1.从

(1)

(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2.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

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

4.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2010《匠人与大师》(12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2011《坚持"一件事原则"》(12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我举中考的例子有两层意思:

一是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最有说服力的是什么?

用我们校长的话:

靠实力打天下,拿成绩来说话。

二是中考试题中确实有许多经典议论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平时注意阅读和关注好的议论文,无论思想境界和语言积累都会得到提高。

例如07年中考两篇: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选自《光明日报》)

“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霍金如是说。

“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

”他的母亲这样解释。

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年轻人也需要反省》(选自《人民日报》)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议论文给人思想上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更广泛、更深刻。

再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议论文也是常用文体,如辩论、评论、专业论文等,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关于教材中文体淡化的现状和缘由,不是我能解释清楚的。

我想说、能说的是议论文教学不容忽视,需要用心设计,有效教学。

就以现行教材中的议论文为例,谈谈议论文教学的一些实践。

两大困惑:

在准备这个讲座之前,我在身边的语文老师中做了一项调查:

那就是议论文教学最大的困难和困惑,结果是这么两个:

1.怎样使枯燥的议论文教学变得生动?

2.文体特征不明显的议论文怎么教?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梳理一下议论文的知识,即明白“教什么”。

阅读议论文常做的五件事

一、明确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中,作者总要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就是论点。

就论点的设置而言,有的可以在文中找到作为论点的现成句子,而有的则需要我们在阅读中通过领悟,自已归纳出。

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多数有现成的表现论点的语句,这些表现论点的语句应是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判断句或陈述句,有的就是文章的标题,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议论文论点的提出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用位置关系分析法。

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和文章整体、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的呈现情况有以下几种:

(1)有些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是中心论点,例如:

《敬业与乐业》开篇第一句话“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就其位置及其和题目的联系看,我们能肯定这句话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学生容易将论点和结论混淆。

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又如《想和做》第五段中有“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句,第七段中又有“一面做,一面想。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一句,将这两句相比较,不难判断前句是中心论点,后句不过是归纳并且揭示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4)因为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议论文中的有些过渡句也常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例如《学问和智慧》中的过渡句: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就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的分论点,又提出了下文的分论点。

还有的议论文的论点没有直接、明白地说出,而是比较含蓄的,一下子不容易抓准。

遇到这种议论文,要先概括各段、各层的意思,在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的过程中归纳出论点。

二、把握文章论据

论据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

①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②历史上的典型史实;③准确的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包括:

①名人名言;②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③广为流传的谚语、俗语;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要使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事实论据准确而有代表性,本身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举例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道理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3.对比论证。

把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运用正面的事例或道

理同反面的事例或道理加以对比来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

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一篇议论文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四、理清论证层次

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要先了解各段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相邻段落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联系。

理清论证过程,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论证的结构层次。

五、体会语言特点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阐明观点,重在说理,要以理服人。

阐明事理要严密,有逻辑性,表述的语言要准确,态度要鲜明。

举例叙事要简明,有概括性。

有的议论文也讲究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小结:

议论文教学的一般训练方法—抓准论点、找准论据、断准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力量。

以上我们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下面谈的是怎么教。

我先来以比较传统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为例,《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在上海将给大学生们的一篇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辞。

梁启超是一位政治家,但更多的是一位才子。

他六岁入私塾,十一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

可谓博学多才。

议论文常态课我们一般是这样上的:

一、检测预习(处理字词)

二、整体感知: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段: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三、精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第3、4段,完成以下任务:

1.本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敬业)

2.作者是如何来展开论证的?

(什么是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怎样做到敬业?

(二)朗读第5、6段,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1.本段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来展开论证的?

四、体验拓展(学有所悟)

作者认为: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

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来论述作者的这一

观点吗?

(举一个课外的事例或名言进行补充论证)(科学家、清洁工)

议论文一般都可以这样上,但上下来学生感觉没意思,老师也觉得特没劲。

名师是怎么上的呢?

下面我来说议论文教学的艺术化处理。

我们来看湖北武汉的特级教师,学长式教学的倡导者胡明道老师是怎么上的:

一、由当年“感动中国”人物导入:

贵州李春燕费俊龙、聂海胜

李春燕,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

大塘村是一个苗寨,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

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

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任何待遇。

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轻视和失落,却在遥远的苗寨被一位平凡女子的双手找回,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

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

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家温暖的月亮。

第二个事例我们比较熟悉:

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航天实力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辞】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他们令我们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在上海给大学毕业生做的一篇演讲,将会从中找到答案。

二、梳理文章脉络:

给作者列一个演讲提纲。

也就是用十句话左右压缩这篇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在你认为重要的、最能代表作者意思的句子上做记号。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中心论点)

第一要敬业。

(分论点1)

“主一无适便是敬。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何为敬)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为何敬)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怎么敬)

第二要乐业。

(分论点2)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要找乐)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都有乐)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

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结论)

经过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文章的论点和论证结构一目了然。

可见读议论文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梳理文章脉络。

这时候老师进行了学法指导:

读议论文,先要学会理清思路,压缩文本,具体方法:

妙找中心句,巧加关联词,浓缩全文意,脉清见层次。

三、合作交流展示

请你在刚才梳理的任何一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话题,比如何为敬、为何敬……说说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找你认为讲得最好、你最欣赏的段落来说。

小组交流后,全班分享。

生1:

论证“怎么敬”时,论据充分。

这一段开头提出怎么做算是“敬”,即“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中间主体部分先运用举例论证,有书中的《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生活中的木匠、政治家、挑粪的、军人等,再运用道理论证,引用曾国藩的话: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孔子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生2:

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条理清晰,

这里老师要求学生概括这四句话,大致意思为:

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

生3:

论证“要找乐“时,语言通俗浅显,明白如话: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这里作者还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还有像是演讲时即兴发挥的语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活力。

……

四、名言警句积累

安其居,乐其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五、与作者对话

作者的话你都赞成吗?

有没有问题要问一问他,或者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1:

我做了不适合我的工作,我也要敬吗?

生2:

我做了不喜欢做的工作,我也要乐吗?

生3: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怎么会没有高下呢?

……

老师在辩论后小结:

一方面我们尊重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另一方面要争取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通过不断努力,争取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链接生活

在你的亲友中做一次社会调查,看看他们是否敬业,乐业,原因是什么?

(插入胡明道老师说课十分钟)

常态课和名师课的不同表面看在形式上,其实没那么简单。

余映潮《何谓懂得语文教学》中提到这样五句话:

第一,要懂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第二,要懂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积累;

第三,要懂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第四,要懂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第五,要懂语文教师要有教学艺术,要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读写教学。

说到艺术的教学设计,我想举一个“变序式教学”的例子,讲的是《谈骨气》,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块板。

一、阅读三个故事

1.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反复阅读其中一个故事。

要求弄清楚:

写的什么人,谈的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2.阅读后交流、检查。

①第一个故事:

写南京爱国将领文天祥;谈他拒绝高官厚禄的劝诱,英勇牺牲;说明文天祥有骨气。

②第二个故事:

写齐国一个穷人;谈他宁可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说明这个穷人有志气。

③第三个故事:

写民主战士闻一多;谈他宁可倒下,也不愿屈服,说明闻一多有骨气。

二、理解三句名言。

1.教师板书名言。

2.学生查字典,弄清词义,明白三句名言的意思。

3.要求学生简析,指出三个故事分别与哪一句名言切近。

①第一个故事:

富贵不能淫。

②第二个故事:

贫贱不能移。

③第三个故事:

威武不能屈。

三、提炼一个观点。

1.学生从三个故事中归纳出一个看法: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出这个看法。

2.教师讲解:

从议论文角度讲,这个看法叫做论点,从文章的写法讲,这叫开门见山提论点

3.教师启发学生体会第2、3、4自然段的内容,并明确这是阐释论点的。

4.教师讲析:

三个故事就是根据这开头四个自然段的看法去写的(古今)人,谈的(三个方面)事,共同说明中国人有骨气。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论证。

5.提问:

既然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那么我们无产阶级的骨气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完成一个作业。

保留“谈骨气”原题目作文,换下书中三个事例,自己另举三个。

小结:

教学《谈骨气》的常规步骤是读课文,分层划段,讲论点、论据、论证,析词、句、篇。

此教例的教学步骤是读课文、看故事、析名言、找观点、悟写法、作迁移。

这样“变序”的优点:

一、从侧面入手,用迂回的方式讲析议论文,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从“故事”的讲析为发端,顺水流舟式地推出几个知识点,平实,圆润,自然。

三、教学思路新颖,教学趣味性强,教学环节彼此呼应,教学过程流畅。

议论文教学两大困惑:

1.怎样使枯燥的议论文教学变得生动?

2.文体特征不明显的议论文该怎么教?

《我若为王》《读书杂谈》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杂文

《论逆境》《论读书》《说美》

哲理小品

《成功》《创造学思想录》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随笔

杂文是犀利的,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它的生命就在于针砭时弊的深刻,有时还带有明显的主观情感。

随笔则较为温和,但往往信笔拈来,没有严密的论证结构。

那么这些文体特征不明显的议论文该怎么教?

三个版本都选了培根的作品,我就以培根的《论逆境》为例说一说。

整个课堂设计我就围绕语言做文章,分三步:

名句导入——名句解读——名句背诵

我觉得《培根人生论》应该列为名著阅读的范围,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是这样。

《培根人生论》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他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培根不是文学家,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我们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我们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我们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我们甚至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他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们的三套教材都选用他的作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

《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论友谊》中,培根说道: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随笔》中还有很多名句,我们上课时就可由这些名句导入: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培根的作品和传统议论文不同,作者提出论点以后,并没有全面深入地论证,只是对论点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说明。

我们不能也无法再按照传统议论文三要素、三段论的方法进行解读。

我把课文做了诗的变形,发现一共不过十句话。

我让学生齐声朗诵: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

这是塞涅卡模仿斯多葛派哲学讲的一句名言。

确实如此。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塞涅卡还说过一句更深刻的格言:

“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

”这是一句诗一样美的妙语。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

当赫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罐里飘洋过海的。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人生的象征:

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是架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人生之海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决非没有希望。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从这图象中去汲取启示吧。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1597年,《培根人生论》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与《蒙田随笔》、《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今天我们学习它,重点应放在语言的积累和品味上,所以我们要做的最主要的事,便是引导学生对经典语句进行解读。

这里我选用部分学生发言,当然有的是师生对话的结果。

1.“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惊佩。

本文题目是“论逆境”,作者首先引用名言导出自己对逆境的态度。

幸运只是让人“羡慕”,但是能够战胜逆境是值得人们“敬佩”,很显然作者在强调后者。

2.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上帝在把门关上时,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逆境的确会给我们带来杀伤力,但同时,也潜藏着一把扭转命运车轮的金钥匙。

作者想说的话就是:

战胜逆境才能创造奇迹,也就是说要想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功必须要战胜逆境。

3“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

作者引用名言,说明逆境对人生的意义。

伟人首先平常人,他们也会脆弱,但是他们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多了战胜逆境的精神和勇气,所以他们又是无所畏惧的神人。

这句话语言简单但是内容丰富,像诗歌一样美妙。

4.当赫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罐里漂洋过海的。

作者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塞涅卡的名言“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

赫克里斯是神话故事中的大英雄,但他首先和凡人是一样的,他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

5每一个基督徒也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游波涛翻滚的人生之海的。

这里的“每一个基督徒”指的是世上的每一个人。

赫克里斯的故事象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简陋的瓦罐指的是我们脆弱的血肉之躯,拯救普罗米修斯的危险历程象征我们波涛翻滚的人生之路,整个故事说的就是人的一生是不免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逆境,赫克里斯是大英雄,每个要想成为伟人英雄的人也要像他那样战胜逆境。

6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

幸运时需要的美德是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身处逆境时,需要的美德是坚持不懈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

作者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加的难能可贵,强调的是战胜逆境中显现的品德。

7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就像我们常说的福祸相倚,居安思危,居危不气馁,我们要把逆境当做成就美好品德的机会。

很多事情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何把自身蛰伏的能量引向一个正确的方位才是成败关键,不被自身的负面力量所俘虏,做情绪的主人,才能读懂人生真味。

8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以刺绣为喻,体现逆境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出色的成就总是如雨后彩虹般出现在风雨之后,逆境是机会,战胜它才能获得人生最美的风景。

如果把苦难当成人生暗淡的背景,那就用沉默埋葬苦涩,因为我们知道雨后就是天晴。

如果真的雨后还是雨,我们也只能默默地等。

9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烈火”象征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逆境,“最浓郁的芳香”指的就是逆境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不懈精神这些优秀品质。

苦难也许就是乔装打扮后的幸运之神,而不幸就像一把刻刀,聪明的人会用它一刀一刀小心翼翼地雕琢修缮自己,而愚蠢的人则会将那尖利的刀锋刺向自己。

10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显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幸福让人放松警惕,逆境磨炼人的意志,就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

作者强调的是逆境对人生的积极影响,人最美好的品质诞生在逆境对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