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84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市实验小学曹仙芸Word文件下载.docx

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将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好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玩,发霉面积小。

结论:

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5-1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5-2鸡蛋与醋反应实验

鸡蛋1个、烧杯1个、醋。

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1、有气泡产生。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

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6-1探究实验变化的实验

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酒精灯。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

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谁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6-2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酒精灯、水泥块。

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7-1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一)

汽水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1、将4个其书评分别编号为A、B、C、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江蜡烛溶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水,是谁将铁钉完全浸没。

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并用相同的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商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封不住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的食盐,将铁钉一比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6、将4个实验平放在家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A、B瓶中铁钉不生锈,说明只有水毁这只有氧气,铁定都不生锈;

C瓶及由谁也有氧气,但没有食盐,而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和氧气;

对比D瓶,其生锈的速度比C瓶快,说明盐在铁生锈的过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使氧气、水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变快。

7-2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二)

三枚相同的铁钉、三个相同的试管、三个试管赛、干燥剂一小袋、水适量。

1、把三枚铁钉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其中一个时光放干燥剂。

2、一个试管放入少量的水,浸没铁钉一部分;

另一个试管放满水,将铁钉完全浸没。

最后分别用试管赛罢三个试管塞紧。

放置几天后取出三枚铁钉观察,发现第二个试管中的铁钉在紧密接触水面的地方生锈,而其他两个铁钉无铁锈。

潮湿的空气是铁钉生锈的重要条件。

所以铁不能长期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7-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三)

油、醋、肥皂屑、食盐、铁钉、瓶子、玻璃棒。

1、将食盐捣如杯子中,加水搅拌,形成肥皂水。

2、将肥皂屑放入杯子中,加水搅拌,形成肥皂水。

3、准备3个瓶子,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

4、在1号、2号、3号、4号杯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醋、油、盐水、肥皂水。

5、将4枚相同光泽的铁钉分别放入4个杯子中。

6、观察一周,记录现象。

1号、3号、4号瓶子中的铁钉生锈。

放在2号瓶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铁生锈所需要的条件是酸或碱或盐。

1、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对比实验的条件,使对比实验的设计更科学。

实验时,采用相同的被子,相同的具有光泽的钉子。

2、教师提示学生在课下要注意观察钉子的生锈情况,并做好记录。

7-4衣服去锈方法研究

(一)

草酸溶液、冷水、带铁锈的衣服。

1、先把有铁锈的地方用冷水浸湿。

2、沾上草酸溶液轻擦。

铁锈会慢慢去掉。

用温水效果更好。

记得去掉铁锈后用冷水彻底清洗衣物,以免草酸溶液服饰衣料。

7-5衣服去锈方法研究

(二)

维生素C、冷水、带铁锈的衣服。

1、把维生素C磨成粉。

2、把衣物浸泡。

3、把磨成粉的维生素C洒在有铁锈的地方。

4、跑20分钟,然后再洗。

7-6衣服去锈方法研究(三)

2%的草酸溶液50℃左右温水、3~4粒维生素C药片、带铁锈的衣服。

1、把2%的草酸溶液放在50℃左右温水中。

2、擦洗生锈的衣服。

3、用清水擦净。

4、用3~4粒维生素C药片碾成粉末后,撒在沾湿的污处。

5、用水擦洗几次。

8-牛奶的变化

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1、将醋加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2、将啤酒加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食盐加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柠檬汁加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1、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变成絮状。

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沉淀生成。

混合物体时,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9-模拟实验:

静止和运动

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

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课本上。

2、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橡皮相对于课桌呢?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时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课本为参照物呢?

拉动课本,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时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静止的;

若以课桌为参照物,课本时运动的。

10-步测实验

米尺、秒表。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10米,测出你用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10秒,量出你走的路。

3、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点,测出走5米、10米用的时间和走5秒、10秒的路程。

4、然后,比正常步伐走得快一点,测出走5米、10米用的时间和走5秒、10秒的路程。

5、思考:

你走的路程和所用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图表的方式把你的发现画出来。

11-1惯性实验

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1、鱼缸中加入四分之三水,鱼缸上放置光滑的薄木板,木板上放置一枚鸡蛋。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鸡蛋会掉进鱼缸里。

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调金鱼缸里,说明鸡蛋具有的惯性。

11-2击打棋子实验

棋子、尺子。

把5个棋子摞起来,然后用尺迅速击打下部的棋子,观察上面的棋子的运动。

上面的棋子没有与被击打的棋子一起飞向远处,而是竖直向下落回原处。

14-昼夜变化的原因

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

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记录:

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晨,正对着“太阳”时时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纸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6-探究四季的成因

地球仪、手电筒。

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

3、地球仪在转动地过程中倾斜角度保持一致。

4、观察与思考:

仔细观察,“太阳”的光芒分别直射在什么地方?

这与四季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

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17-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电灯、皮球。

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达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

2、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找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3、然后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是,“月球”几乎全是黑的;

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是,“月球”几乎全是光明的;

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球”时,“月球”的明亮部分逐渐减少。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的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18-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

电灯、圆形小镜子。

1、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电灯,用它当作太阳。

手持一面圆形的小镜子当作月亮,与你看电灯的视线大体相平。

2、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3、保持原有子实,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住设想月亮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

4、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

“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

“于是”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20-1采集蚯蚓的方法

1、挖掘法:

选择土壤腐殖质丰富、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园,用铁铲翻土采集。

2、灌水法:

蚯蚓又怕水的习性,向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

3、拾取法:

蚯蚓适宜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电筒拾取。

4、诱捕法:

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铁铲翻开采集。

20-2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捕捉若干条蚯蚓、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布。

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布,在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接处,观察蚯蚓往哪里爬,比较亮处和暗处的蚯蚓数量。

蚯蚓都爬到暗处,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注意事项:

1、控制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只有光的不同条件,其它条件相同。

2、要尽可能选择健壮的蚯蚓,防止蚯蚓太弱小或有伤残,干扰实验结果。

3、实验完毕后,把实验用的蚯蚓放回田野,不要伤害蚯蚓。

4、在实验中填好实验记录表,可以边实验边记录。

20-3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捕捉若干条蚯蚓、长方形纸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

1、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

2、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那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蚯蚓都爬到湿土里,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1、控制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它条件相同。

20-4蚯蚓翻土的实验

蚯蚓、罐头瓶、河沙、土壤、树叶、塑料袋、橡皮筋、深颜色纸。

1、找一只罐头瓶,里面放进三层不同的土(如下层方土壤,中间放河沙,上层再放土壤)。

2、瓶中放一层树叶,再放入几条蚯蚓。

3、用塑料袋罩住瓶口,再用橡皮筋固定,在袋上刺上一些小孔,用于透气。

4、用深颜色纸卷在瓶的外面遮光。

5、把瓶放在凉爽阴暗的地方,并保持瓶内潮湿。

一两天观察一次。

土壤给搅乱了,3层分界慢慢地消失了,而且土壤比原来疏松得多。

蚯蚓在土壤里上下翻动,把土壤翻松了。

20-5蚯蚓怕水实验

铁桶、土壤、蚯蚓、水。

1、往桶里加入松土。

2、把蚯蚓放在松土表面上,上面再覆盖一薄层松土。

3、向土中逐渐加入水量。

土全部被水浸湿,蚯蚓爬出土壤。

蚯蚓怕水。

因为土壤中充满水,蚯蚓是因缺氧而爬出地面的。

21-拾豆子游戏

一把黄豆、一把红豆、一张黄纸或者一张红纸、秒表。

在红纸上撒一把红豆和黄豆,在黄纸上撒一把红豆和黄豆。

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进行拾豆子比赛,一次只能拾一粒。

红纸上剩下的多是红豆,黄纸上剩下的多是黄豆。

物体与周围环境的颜色越近似,就越难发现。

22-1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植物幼苗(玉米、大豆苗等)、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光源、剪刀。

1、准备两个不透光的纸盒:

用剪刀在其中一个纸盒上部左侧挖一个直径厘米的孔,在另一个纸盒上部右侧挖一个直径为厘米的孔。

2、将3株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出胚芽鞘的植物幼苗一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三个花盆中。

3、用两个纸盒分别扣在其中两个花盆(一盆纸盒上的孔朝左开,另一盆上的孔朝右开),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灯光作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第三盆在自然状态下生长。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度及当日温度、天气等情况,并不断的拍照,保留图片记录。

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说明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教师要提前几天培养好刚刚发芽的玉米苗或大豆苗,以提供给学生作向光性实验,也可以布置学生带几盆花做这个实验。

在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经常把纸盒打开观察;

给植物浇水时时间也要尽可能的短;

通光的方向总要保持朝一个方向等,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22-2植物根的向地性实验

刚刚萌发的4粒玉米种子、培养皿、棉花、滤纸、胶带、橡皮泥。

1、取4粒同样大小、同样饱满、刚刚萌发的种子,平放在一个培养皿内,使其胚根尖端朝向培养皿中央。

4粒玉米分别位于培养皿的4个方向。

2、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上。

在滤纸上填满棉花,并浇足清水。

3、盖上培养皿盖,用胶带把培养皿底与培养皿盖粘连在一起(切不可密封,以保证通气),整个培养皿竖立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

4粒玉米种子的根部都向地生长。

1、在实验中,培养皿被立起后要保持一定的方向,最好在培养皿上方作一个记号,使其一直朝一个方向。

2、实验中只有根的方向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

3、观察玉米粒根的生长情况时不要打开培养皿,以免使玉米粒位置移动影响实验效果。

备注:

此表格可以自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