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85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第二次联考试题IIIWord文档格式.docx

混合物

漂白粉

明矾

水玻璃

冰水

酸性氧化物

CO2

NO

SiO2

CO

纯碱

碱石灰

苛性钠

氢氧化钾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K+、Cl-、Al

B.Na+、Cl-、N、S-

C.K+、Cu2+、Na+、C

D.Fe2+、H+、Mg2+、N

4.“轻轨电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

当电车开动时,在电车跟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该接触点上材料的选用较为合适的是

A.金刚石      B.镁      C.石墨      D.铁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5NA个电子

B.1L1.0mol·

L-1NaAlO2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D.精炼铜的过程中,当阴极析出32g铜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6.下列陈述中,Ⅰ、Ⅱ都正确且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Na2O2使酚酞溶液变红

Na2O2使品红溶液褪色

浓H2SO4可干燥CO和SO2

CO和SO2的还原性都弱

FeCl3溶液能腐蚀Cu

Fe的金属性强于Cu

Cl2可部分溶于水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7.用下列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SO2气体

B.图2装置用于分离水和溴苯的混合物

C.图3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

D.图4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8.下列操作后所得溶液中不可能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向FeSO4溶液中通入Cl2

B.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

C.向NaAlO2溶液中加入HCl溶液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

9.某ⅡA族元素是该族元素中在自然界最广泛存在的元素,常以化合物F的形式存在,其单质A可发生一系列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A.D与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有三种可能

B.电解F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以制取单质A

C.反应①、③中H2O均作还原剂

D.工业上常用C的悬浊液与Cl2反应制取漂白粉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

2Cl-+H2O

H2↑+Cl2↑+2OH-

B.苏打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HC+H+

CO2↑+H2O

C.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2Fe3++6I-

2Fe↓+3I2

D.向NaHS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

HS-+Cl2

S↓+H++2Cl-

11.下列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S-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溶液变成红褐色

有Fe(OH)3沉淀生成

用燃烧的镁条引燃铝热剂

剧烈反应

铝热反应是吸热反应

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后插进盐酸中

铜片上有气泡

铜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1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表现了其漂白性

B.常温下将铝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不与冷的浓硫酸反应

C.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易分解生成溶于浓硝酸的有色产物

D.配制氯化铝溶液时,先将氯化铝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并加入少量Al2O3

13.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NaOH溶液与SO2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

B.NaAlO2溶液与盐酸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C.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

D.Fe和稀HNO3反应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14.固体X中可能含有MgCl2、Na2CO3、K2SO3、KAlO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1可能为SO2和CO2的混合物

B.沉淀3可能为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

C.沉淀4可能为BaCO3、BaSO3或二者混合物

D.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Na2CO3,可能有KAlO2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15.(9分)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备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

【SO2的制备】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的装置图如下(夹持仪器省略):

(1)图中的装置错误的是  ▲  (填字母);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D的作用是  ▲  。

 

【SO2的性质】探究SO2气体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

(2)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  ,说明SO2具有  ▲  (填“氧化”或“还原”)性。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Ⅱ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Ⅱ中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

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二:

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  ,原因是  ▲  。

16.(9分)溴酸钾(KBrO3)和碘化钾(KI)是重要的含卤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某小组为探究它们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Ⅰ.向30mL0.2mol·

L-1KI溶液中依次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和足量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Ⅱ.用滴定管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KBrO3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逐渐加深

Ⅲ.继续向上述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KBrO3溶液

已知下列反应:

①Br+6I-+6H+

3I2+Br-+3H2O

②2Br+I2

2I+Br2

③I+5I-+6H+

3I2+3H2O

④2I+10Br-+12H+

I2+5Br2+6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中发生了反应①。

该反应中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是  ▲  ,溶液中I-完全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2)步骤Ⅲ中发生了反应②,推测步骤Ⅲ中实验现象是  ▲  。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

(3)根据反应①~④,判断I、Br、I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4)向步骤Ⅲ所得溶液中再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是  ▲  。

17.(8分)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SO4及少量Cr2-、Fe3+,从中提取硫酸钠的工艺如下:

已知:

Fe3+、Cr3+完全沉淀时pH分别为3.6和5。

(1)要检验废水中含有Fe3+,可向其中加入  ▲  ,现象是  ▲  。

(2)“微热”的作用是  ▲  ;

滤渣A的化学式为  ▲  。

(3)有关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操作X为  ▲  。

(4)“还原”中Cr2-被还原成Cr3+,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18.(13分)甲、乙、丙均是常见的正盐,甲、丙由3种元素组成,乙由4种元素组成;

甲、乙含有相同的阳离子A,乙、丙含有相同的阴离子B。

在185~200℃时,一定量的甲完全分解产生气体X(相对分子质量为44)和3.6gH2O。

分别向乙、丙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并适当微热,乙中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和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丙中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部分溶解。

(1)阴离子B为  ▲  。

(2)气体X的化学式为  ▲  ,其物质的量为  ▲  mol。

(3)乙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丙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5)请设计方案检验甲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A:

  ▲  。

19.(8分)金属M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与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生成物未列出):

C、D、E、G均为气体,且G为单质;

将D通入A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将F逐滴加入B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M  ▲  、F  ▲  、G  ▲  。

(2)A溶液与B溶液混合也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  。

(3)除去气体C中的气体E的化学方法是  ▲  。

(4)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5)M与N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0.(11分)酸性KMnO4、H2O2溶液、Fe(NO3)3均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氧化剂,在生产、生活和卫生医疗中有重要应用。

(1)将铜片加入稀盐酸中,继续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在Fe(NO3)3溶液中滴加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  ,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  。

(3)向一定量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300mL0.2mol·

L-1KI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  ▲  mol。

(4)测定KMnO4样品的纯度可用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取0.474gKMnO4样品溶解酸化后,用0.100mol·

L-1的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12.00mL。

①对KMnO4溶液进行酸化时,选用的酸是  ▲  。

②标准Na2S2O3溶液应盛装在  ▲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③该样品中KMnO4的纯度是  ▲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8Mn+5S2+14H+

8Mn2++10S+7H2O)。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NH3不是电解质,纯碱为Na2CO3属于盐;

碱石灰为混合物而明矾、冰水均不是混合物;

NO、CO不是酸性氧化物。

3.B 解析:

A项,H+和Al不能大量共存;

C项,Cu2+和C不能大量共存;

D项,Fe2+与H+、N不能大量共存。

4.C 解析:

金刚石耐高温但不导电,A项错误;

镁、铁导电但不耐高温,B、D两项错误;

石墨耐高温,又是电的良导体,C项正确。

5.D 解析:

8gO2中含有4NA个电子,A项错误;

溶液中还有水,B项错误;

CCl4不是气体,C项错误。

6.D 解析:

A、C两项,陈述Ⅰ和陈述Ⅱ没有因果关系;

B项,陈述Ⅱ错误。

7.B 解析:

Cu和浓H2SO4反应要加热,A项错误;

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才可通过加热实现,D项错误。

8.A 解析:

A项至少含FeCl3和Fe2(SO4)3两种溶质。

9.D 解析:

A项,由反应的流程图分析推知,D为CO2,H为NaOH,两者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可能有四种,分别是Na2CO3、NaHCO3、Na2CO3和NaHCO3、Na2CO3和NaOH,错误;

B项,由反应的流程图分析推知,F为CaCO3,则F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是CaCl2溶液,电解CaCl2溶液不能得到金属Ca单质,错误;

C项,反应①、③中H2O均是氧化剂,其中E为NaH,错误;

D项,工业上就是采用石灰乳[即Ca(OH)2的悬浊液]与Cl2反应来制取漂白粉,正确。

10.D 解析:

A项应该有氢氧化镁沉淀;

B项苏打是Na2CO3;

C项应生成Fe2+。

11.D 解析:

A项溶液中也可能是含有Ag+;

B项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C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

12.C 解析: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表现其还原性,A项错误;

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B项错误;

配置氯化铝溶液应先将氯化铝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D项错误。

13.C 解析:

A项正确,因为发生的反应为SO2+2NaOH

Na2SO3+H2O和SO2+NaOH

NaHSO3;

B项正确,因为发生的反应为Al+H++H2O

Al(OH)3↓和Al+4H+

Al3++2H2O;

C项错误,因为不论配料比例是多少,发生的反应均为2Fe+3Cl2

2FeCl3;

D项正确,因为如果铁过量,过量的铁与生成的Fe3+继续反应,生成Fe2+。

14.B 解析: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A、C两项错误;

气体1可能只是NO,则固体X不含Na2CO3,D项错误。

15.

(1)C(1分);

Na2SO3+H2SO4

Na2SO4+H2O+SO2↑(2分);

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环境(2分)

(2)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氧化(各1分)

(3)方案一(1分);

SO2过量,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分)

16.

(1)酸性;

0.006mol(各1分)

(2)溶液蓝色逐渐消失,同时出现橙黄色;

I2(各1分)

(3)Br>

I>

Br2>

I2(2分)

(4)Br+6I-+6H+

3I2+Br-+3H2O、I+5I-+6H+

3I2+3H2O、Br2+2I-

2Br-+I2(3分)

17.

(1)KSCN溶液;

出现血红色(各1分)

(2)促进Fe3+水解而除去;

Fe(OH)3(各1分)

(3)加热蒸发,趁热过滤(2分)

(4)3SO2+Cr2-+2H+

2Cr3++3S-+H2O(2分)

18.

(1)S-(2分)

(2)N2O;

0.1(各2分)

(3)Ba(OH)2+(NH4)2SO4

BaSO4↓+2NH3↑+2H2O(2分)

(4)2Al3++3S-+3Ba2++8OH-

3BaSO4↓+2Al+4H2O(2分)

(5)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浓溶液,稍热,将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含有N(3分)

19.

(1)Al;

HNO3;

N2(各1分)

(2)Al(OH)3(1分)

(3)将气体通入水中,再用排水法收集(1分)

(4)4NH3+5O2

4NO+6H2O(1分)

(5)8Al+3N+5OH-+2H2O

8Al+3NH3↑(2分)

20.

(1)Cu+2H++H2O2

Cu2++2H2O(2分)

(2)2Fe3++S+H2O

2Fe2++S+2H+(2分);

H+与N组成的硝酸把Fe2+氧化成Fe3+(1分)

(3)0.032(2分)

(4)①稀硫酸(1分)

②碱式(1分)

③64%(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