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8727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docx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11.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

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

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惟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

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继续重复旧的发展模式,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2.(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

1.调查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探讨未来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首先看看课本的图,让某同学讲一讲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设问:

如果一个地区去年增长的GDP是100亿元,而消耗的环境、资源等成本增加了95亿元,这里的经济形势该如何判断?

讨论回答:

按照我国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答案是“GDP增加100亿元,形势不错”;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换成另一种说法:

“经济总量只增加5亿元,形势不容乐观”。

判断结果的前后变化,原因是未来的经济核算体系中将多一道“减法”程序。

今后将在核算体系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GDP的增长,还依赖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统一度的提高。

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探究活动一、

1.对面而来的两辆汽车平安驶过,没有事故,没有损失,也没有产生GDP。

2.这两辆汽车发生刮蹭,发生小事故,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创造GDP2000元。

3.这两辆汽车猛烈相撞,发生大事故,两车报废,再造两车创造GDP20万元。

问题:

(*)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总结:

GDP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它避免了重复计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

但是,GDP只核算进入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核算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不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它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进步与产品品质的提高,它没有反映出人类为了经济增长而付出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恶化等。

相反,人类为解决这些因经济增长而带来的问题所投入的资源,会以投资的形式计人GDP。

GDP只属于产出核算指标,并不是福利核算指标。

从本探究活动给出的极端例子,可以看出:

这种GDP的增长,没有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人民财富本来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消耗。

分析提示:

①GDP增长了,社会财富没有相应增加,因为GDP的增长是以汽车高速行驶造成的大小损失带来的,GDP的增长甚至与汽车事故造成的损失相抵消。

②无益。

因为片面的经济增长,没有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学生阅读课本: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惟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问:

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的全面发展涉及人的多种价值需求,如物质的、精神的、生态的需求的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避免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理解为GDP的增长。

探究活动2:

江苏省张家港市有四个“看不见”:

站在江边看不见江——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出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里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循环经济使副产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在街上看不见农村人——市民化管理、亲情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认不出主与客。

这看不见的背后是张家港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张家港人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环境文明的全面建设。

(*)张家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实惠?

(*)张家港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

①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增加,使张家港市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

②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张家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城乡协调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有保障,没有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

希望学生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

张家港的发展告诉我们:

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3.全面发展的含义: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系。

我们强调全面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中心,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所谓“全面”,就是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多个方面的发展,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而要使多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这样,才能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

实践证明,经济是基础。

4.协调发展的含义

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在以上的“五个统筹”中,学生应重点理解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目前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不平等,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关系逐渐改善,但城乡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城乡就业结构,促进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城乡之间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东、西、中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就是继续发挥多地区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

世界人口激增,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

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伴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思路认识的深化,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形成。

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样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探究活动3: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开发区。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园区经济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从1999~2001年,连续三年对北京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

2003年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82.42亿元。

(*)列举你身边的电子信息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有:

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可以促进人们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水平。

3.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

我们要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为此,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②信息化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广泛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用:

信息化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增进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使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高新技术产业指以信息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特点:

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

4.统筹城乡发展

①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复习与介绍农业农村的现状以及城乡发展的差距,从感性上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从农民工问题、工业化中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的税收改革问题、城镇化问题等入手)

5.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①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因此,必须统筹区域发展。

②怎样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课堂小结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2)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优化产业结构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我们只要坚定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建设的高度发达、文明进步、灿烂美好。

例题:

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省,森林面积已达1.4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9.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15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江西省共审批园区工业建设项目2382个,否决大型项目59个,制止70余家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入园,拒绝此类外来资金十多亿元。

(1)江西省的做法坚持了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该地新的发展思路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

(1)、坚持了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或答:

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2)①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起来,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要求全面、准确地运用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课堂练习:

1.如何理解国家的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我国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只有进一步发展,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经济发展能够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绿色“GDP”与传统的“GDP”的利弊分析对比。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谈谈企业和政府应如何积极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答案:

企业:

①面向市场,加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②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建良好的管理体制环境。

政府:

①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健全的创新机制。

②加强国际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

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解析:

运用教材信息化的作用、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进行分析。

3.连续多年保持GDP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将更多的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研究和制定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工作已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要点之一。

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答案:

C

解析:

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意味着在实践中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同时重视社会的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故C入选。

A观点错误,GDP仍是全世界通用的重要经济指标。

B观点错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规定不符,不能入选。

4.辨析题:

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

答:

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参考资料:

循环经济在国外

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

日本的“循环型社会”起源于废弃物问题,旨在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

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安全处置的法律。

丹麦通过实施《废弃物处理和回收法》(1990年),2002年的废弃物再利用率提高到65%。

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与全球荒漠化直接有关的指标——大陆度,同现在相比将提高3.3个百分点。

测算结果发现,年平均气温预计比现在增加0.6-1.4度,我国海平面将上升10多厘米。

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产生以下结果:

年平均陆地总蒸发量比现在增加45亿至50亿立方米;冬小麦播种期将比现在平均延迟1.5至3天;旱地每年平均增加0.47万至0.5万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上,植物物种将由目前的15%至20%受威胁增加到17%至22%受威胁;人均水资源由目前的2600立方米下降到1850立方米;人均生物物质总量由3050千克下降到2760千克。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理论性、概括性较强,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正反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及实施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