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9039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4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docx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一第一步土方开挖一水平支撑施工一第二步土方开挖一浇筑垫层一砌底板侧模一防水及保护层施工一绑扎底板、承台、连梁、外墙脖钢筋、预留预埋一浇筑底板、承台、地梁及外墙脖混凝土一养护一基础柱、墙绑筋一搭设满堂脚手架一基础柱、墙支模一浇筑柱、墙混凝土一养护、拆模一外防水及换撑施工一拆撑施工->地下室零层柱墙支模一地下室零层板绑筋、预留预埋一浇筑零层板混凝土、养护一地下室外墙、顶板防水及保护层施工一土方回填

第六节土方TS

1.土方简介

本工程地下二层,采用筏板基础。

基坑面积约12991.5m2,呈矩形布置。

建筑±0.000相当于大沽标高4.30,基坑底标高-11.400m基坑深度10.9M

2.本工程在土方施工中,主要控制三点:

2.1土方开挖的顺序。

2.2软土地基基坑止水和基底回弹的控制。

2.3土方堆放及运输。

3.基坑土方开挖:

3.1施工前准备:

3.1.1首先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场地平均高程。

3.1.2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进行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待支护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开挖。

3.1.3确定开挖顺序和开挖方式,进行现场复核。

3.1.4施工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证件齐全,并经核实后方可施工。

3.1.5在施工前仔细查阅图纸和方案,并把相关问题解决在施工前,做到施工中重点突出,施工关键控制点心中有数。

3.1.6施工之前要对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测量人员等进行专项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

3.2开挖方法与顺序

根据基础的结构特点与工期要求,基坑开挖拟采用机械大开挖的方式施工,基槽开挖流向自北向南进行,两步倒运的接力方式挖土,且土方开挖坡度应尽量放缓,土方坡度为1:

1〜1:

1.5,严禁一次开挖至底。

基坑边坡按照支护设计图纸分级放坡。

机械开挖至桩顶标高时预留300mm土山人工修挖,保证基底土层不受扰动、不超挖。

在基础承台边缘留出1〜1.5m宽的工作面,按照1:

1做好两级边坡。

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将基坑按后浇带位置划分施工区域,山北向南组织桩头处理、垫层及防水的施工。

3.3土方开挖具体措施

3.3.1土方开挖前,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3.3.1.1对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

3.3.1.2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基底标高、排水沟、降水井的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

3.3.1.3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

机械施工易碰压测量桩,因此,基坑开挖范兩内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机械施工活动区域以外,并设置涂红口油漆的钢筋支架加以保护。

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使场地无积水。

3.3.1.4夜间照明采用在塔吊上安装锚灯结合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1000W碘钩灯一支。

配备活动灯架八个,其中槽底挖土工作面五个,地上装车工作面三个。

卸土场地,运土道路及其它危险地段也要安装必要的散光灯和警戒灯。

3.3.1.5机械设备运进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1.6办理交通、城建、市政、市容、环保等有关手续,落实弃土场地。

3.3.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严格遵循先支后挖、分层分步、退台式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自然地坪

分层开挖示意图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地下降排水悄况安排各阶段土方开挖,各区周边土方配合施工,

分层开挖。

为充分发挥机械施工效率,根据开挖深度曲上而下分步开挖,每步开挖深度控制在1.5m以内,山边缘向中间行进。

在临近基坑支护结构3〜5m范圉内,要特别注意,不得碰撞支护结构,影响边坡稳定和安全。

土方开挖期间,每台挖土机工作时,槽下至少有一名指导人员指挥,测量人员及时配合,严禁超挖或碰撞工程桩。

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讣坑底标高时,为保证基底土不被扰动,预留3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平。

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及修坡,采用人工开挖。

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运走。

挖土时,组建2至3人的测量小组一个,配备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随时控制基坑底标高。

应注意施工前需要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人工开挖时,操作间距应保持2〜3m°

土方工程完工前,应提前与建设、监理、质监、设计等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汁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3.3.3雨期开挖土方,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分期完成。

3.4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求:

3.4.1开挖前应放出各土方施工区域的分界线、作业面分界线、马道上下口线,每步开挖深度必须严格按支护方案规定分层厚度开挖,严禁超挖。

3.4.2挖至基底最后一层土方要做好高程控制,严禁超挖,槽底预留300mm土由人工配合清挖。

3.4.3开槽见底后,如有土层滞水,人工沿坡底开挖一条300X300mm排水沟,每隔30m左右设一个用一节无砂管做的集水井,井内放水泵,设专人负责定时抽水。

槽坑滞水挖明排水沟,导入坡底排水沟内,达到疏干滞水的要求。

3.4.4桩顶处理:

本工程采用预制管桩。

土方开挖后,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的,桩顶内插入钢筋笼,钢筋在桩顶弯出八字,锚入承台;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的,釆用专用机械截桩,截桩后在桩顶内插入钢筋笼,钢筋在桩顶弯出八字,锚入承台;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的,按设计要求接桩。

桩顶处理与土方开挖同时进行。

截桩的碎块随开挖的土方清出现场。

3.4.5挖槽过程中,应注意对大口井的保护,在地面做出明显的标记,防止汽车碾压。

并注意对匸程桩的保护,严禁挖掘机碰撞桩头。

3.5土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3.5.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儿何尺寸。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

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尺进行检查校对。

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槽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儿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

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应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成的沉降已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加保护。

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3.5.2对土方开挖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土方开挖一般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

如用机械挖土,深om以内的浅基坑可一次开挖。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遇标高超深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压(夯)实到设计标高;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勘察、设计、建设部门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截面尺寸应按照龙门板上标出的中心轴线和边线进行,经常检查挖土的宽度,检查可用经纬仪或挂线吊线锤进行。

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以下。

3.6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基坑开挖以测量放线为准,严格按要求进行精心组织施工。

施工中配备专职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挖掘过程中,不得碰撞支护结构及工程桩等;如遇不明地下障碍物,必须及时向甲方和现场监理人员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并准确、详细地做好各项施工原始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1质量标准:

主控项U:

标高±30mm:

局部加深坑底长度:

+300mm,-100mm:

基底土:

观察土质均匀程度。

3.6.2防超挖措施:

3.6.2.1土方开挖时根据坡度在基坑上口放出控制点,在开挖时用经纬仪随时观测。

采取预留200〜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措施。

3.6.2.2施工中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测放槽底标高控制线,并随人工清底用水准仪监测控制开挖标高。

3.6.2.3人工挖土分层均衡下挖,每挖lm检查标高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3.6.2.4施工人员换班时,要求交接挖深、边坡、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

3.6.2.5各挖掘机工作过程中,配备至少一名专职的跟槽人员指挥,防止碰撞桩头及超挖。

4.土方开挖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与基坑监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坑工程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

根据基坑监测提供的数据,当支护桩、地下水、周边道路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土方开挖的整个过程,都要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

应注意止水帷幕的严密性,若有渗水、流砂情况,要及时封堵,防止出现基坑外土体塌陷情况。

要严密监测帽梁结构水平位移的变化悄况,认真组织协调土方开挖,确保基坑安全和坑外环境安全。

应急具体描施:

4.1软土地基基坑隆起:

基坑的隆起是山于基坑内开挖土方而形成基坑内、外水土压力差,可能造成坑底土体向上隆起;基坑坑底隆起降低了土体的强度,严重时造成周围土体的流失,危及基坑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另外,基坑开挖后易造成坑底土卸荷回弹引起坑底隆起。

本工程的支护桩深入至7a粉土层,发生明显的基坑隆起可能性很小。

4.2基坑降水:

根据图纸要求,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井降水。

针对本工程的地质特点应采取提前降水,负三层开挖前应将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以下3m,有效防止回弹。

同时在高层基础附近设置承压井。

4.3管涌及突水的控制和基底回弹的控制:

4.3.1基底回弹:

高压缩软土地基,开挖后极易回弹,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首先提前降水至基底3m以下,利用土壤重力将基底附近上壤压实,控制降水防止孔隙水回涨。

采用分部开挖逐步减低基底土压力,加强观测,随时修复回弹地基。

重点是基础底板施工阶段的控制。

4.3.2管涌及突水:

4.3.2.1产生的原因:

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分析,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分布有多层粉土,基坑开挖时,若采取降水措施不到位,该层土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易产生流砂或涌砂现象;本段地下水埋藏浅且较丰富,基底易产生涌泥(土)、涌水等不利现象。

故在基坑开挖前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地下水降至坑底下一定深度。

4.3.2.2防止坑底管涌及突水的防治措施:

A.加强围护结构施匸质量的控制和检验,保证圉护结构的质量,施工完成后,对质量进行检验,对于可能产生漏水的部位采用高压注浆法堵漏:

在漏水较严重,注浆施工无效时,可采用埋设引流管引流方法进行防治。

B.注浆施工方法:

距漏水部位40mm的两侧交错钻孔,钻头直径为14mm,钻头面层的夹角为45〜60度。

钻孔的间隙在450mm左右,钻孔的深度为360〜370mm。

孔内放置注射针头,并拧紧。

开放活塞泵注入堵漏剂,待堵漏剂溢出,并开始与水反应,发泡膨胀,堵漏完毕停止注浆。

C.加强降排水管理,基坑开挖前,降水降至开挖面下3m,并保持水位稳定。

在降排水阶段,加强坑外水位的观察,如发现坑外水位下降过快,需查找支护桩漏水点,注浆堵漏止水。

D.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支护结构的止水情况进行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帷幕的渗漏惜况,及时釆取有效措施堵漏,防止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过多,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E.对于帷幕的渗漏,主要采用高压注浆的方法处理,发现渗漏后三个小时内必须采取措施。

F.基础工程施工时,应随时保证基坑边的环行路畅通,以便发生支护渗漏后堵漏设备及时进入。

4.4基坑变形过大应急处理措施:

4.4.1基坑变形过大应急处理措施见下表:

应急处理表

序号

变形情况

措施

1

变形速率较

变形速率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分析原因采

取相应措施;

2

如无渗漏,则应对基坑加强监测,如有渗漏,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堵

漏;

3

立即在基坑内侧堆填砂石施加荷载,控制支护桩变形;

4

检查土压力、支护桩结构内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

累计变形值

累计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

6

较大

检查土压力、支护桩结构内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4.2其它情况:

监测数据若有异常,应及时果断地釆取调整开挖顺序、增设临时支撑、反压坡脚乃至土体压密注浆等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并对引起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采取的措施有效的条件下方可继续进行开挖。

5.土方回填:

5.1材料准备:

回填土主要釆用素土,压实系数为0.95,个别采用碎石土分层回填,其干密度应达到19.5KX/mm2o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选料,对每批回填用土进行轻、重型击实试验,使用前分别取样测定其最大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用、铺土用度和压实密度等参数。

进入现场的填土须经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回填土为粘性土和砂质土时,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

干土拌匀;如含水量偏低,可洒水润湿,并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重型压实机碾压。

5.2工艺流程:

基坑顶板清理一检验土质一分层铺土、耙平一人工夯实一检验密实度一修整找平一验收

5.3工艺要点:

5.3.1填土前应将顶板上的垃圾、杂物、积水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应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再回填。

回填土为粘性土和砂质土时,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干土拌匀;如含水量偏低,可洒水润湿,并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重型压实机碾压。

5.3.2回填前应先验收顶板防水及保护层,待合格后方可下土回填。

5.3.3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及防水保护层。

结构两侧和顶板500mm范围内以及地下管线周兩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

基坑回填采用人丄碾压时,宜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碾压,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5.3.4分层铺土:

为了控制铺土厚度,在支护结构上划出每层虚土铺放的厚度线,每层土虚铺厚度控制在200mm,人工打夯不大于150mm。

各层虚铺厚度都要拉线找平,与外墙上的虚铺厚度相吻合。

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

5.3.5回填应分层、水平夯实;地下室两侧应水平、对称、同时回填;基坑回填标高不一致时,应从底处逐层填实;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事

1000mm,高度$500mm。

5.3.6夯打密实:

夯压的遍数应根据土的性质、压实系数及所选机具来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要保证压实系数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夯实应一夯压半夯,夯相连,纵横交义,每层夯压后都应用环刀取样,试验合格后才准许进入上层施工。

5.3.7留接槎规定:

填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填土的接槎距离不小于500mm。

5.3.8找平和验收:

填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

5.3.9回填过程中根据设汁或规范要求,对每层回填土密实度及其它要求进行检验,抽检频率为1点/50m2〜100m2,且不少于10点。

待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

遇有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应增加适当点位。

回填碾压密实度应满足地面工程设汁要求。

5.3.10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含水率不符合要求的回填土,严禁进行回填,暂时存放在现场的回填土,用塑料布覆盖防雨。

5.3.11土方回填,应安排在晴天,并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回填过程中,遇雨时,应立即停止回填施工;雨停后,待已填土方的含水率达到要求后方可再进行土方回填施工,以免形成橡皮土。

雨量过大时,在槽内每20m设一无砂管井,用水泵排水。

5.3.12雨后回填前认真做好填土含水率测试工作,含水率较大时将土铺开晾晒,待含水率测试合格后方可回填。

第七节槽底钎探

1、施工准备

1.1主要材料:

1.1.1砂:

一般中砂。

1.2主要机具:

1.2.1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1.2.2其他:

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橇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

2.作业条件:

2.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2基坑降水达到规定要求。

2.3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2.3.3执行。

钎探孔排列方式表2・3.3

槽宽(cm)

排列方式及图形

间距(m)

深度(ID)

小于80

中心一排

1.0〜

1.5视地质复杂情况而定

1.2

80〜200

两排错开

1.5

大于200

梅花型

2.1

桩基

梅花型..

1.5〜2・0

1.5,

并不浅于短边

2.4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2.5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格的横线,并标出最终深度。

3、工艺流程与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

就位打钎

—►

拔钎

灌砂

1

记录锤击数

检查孔深

3.1操作工艺

3.1.1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出每个触探点,钉上小木桩或洒上口灰点进行标识。

3.1.2人工打钎:

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m,采用自山击落的方式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直至达到规定深度。

使用带有自落锤的动力触探器时,应将自山落锤提高至50cm,松手让其自山落下击打钎杆。

3.1.3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

3.1.4拔钎:

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橇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

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次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

3.1.5移位:

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3.1.6灌砂:

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

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

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儿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

3.1.7整理记录:

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

字迹要清楚,经过打钎人员签字和技术员签字确认。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

4.2一般项目

4.2.1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

4.2.2钎孔灌砂应密实。

5、主要质量关键点控制

5.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

监理、甲方人员共同确定移点

补打,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

5.2钢钎打入的角度误差应控制在50以内。

5.3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

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5.4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5.5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

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6、成品保护

6.1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2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儿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7、安全与环境

7.1冬雨期间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

7.2打钎时应注意施工安全避免钢钎、大锤伤手伤脚,造成人身伤害

8、质量控制资料

8.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2地基触探施工方案;

8.3地基触探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8.4地基触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第八节地下防水工程

1•底板防水施工:

1.1概述: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为双层(3+3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2施工要点及分析:

而本工程地下室占地面积极大,深度极深,防水要求高,关键的细部防水点较多,给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

因此,我们首先对本工程一系列施工要点进行分析,确定了本工程防水分项的施工要点如下:

1.2.1混凝土浇筑尽可能的采取连续作业,减少接茬和冷缝的形成。

1.2.2地下管线穿墙套管加设止水环。

1.3施工要点:

1.3.1结构自防水: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混凝土等级C40,抗渗等级P8,防水等级地下室为一级。

我们将通

过合理的配合比,规范的施工操作,来保证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功能。

1.3.1.1抗渗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山于抗渗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普通混凝土快,特别是气温较高时,要尽量保持混凝土输送的连续性,每次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5h,运距较远或过热天气施工宜掺入缓凝剂,以减少坍落度损失。

1.3.1.2抗渗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B.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抗渗混凝土不少于14天;

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在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蓄水养护或涂刷薄膜养生液养护;

C.混凝土养护用水与拌合用水相同;

1.3.1.3细部处理:

A.底板与外墙混凝土接茬处:

底板、外墙混凝土非一次性浇筑,形成接茬和冷缝。

该部位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地下室渗漏,在底板施工时,我们采用从底板支出300mm高混凝土墙脖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混凝土中间放置3mm厚400mm宽止水钢板加橡胶止水条做渗水阻隔,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B.后浇带:

模板支设采用钢筋网片支撑,钢板网和金属沙网阻挡栓。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先清除接茬处的浮渣再进行浇筑,以保证达到完美的止水效果。

1.3.2卷材防水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为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BS防水卷材是一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伸性,能适应一定的侧压力、振动和变形的防水材料,将其粘贴于地下结构的迎水面,用于防护地下结构不被地下水渗透。

对此,我们拥有比较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

1.3.2.1工艺流程:

砖模放线一砌筑砖模一抹找平层一抹垫层找平层一养护一清理干燥一卷材进场取样复试一特殊部位增补处理、附加层一SBS防水卷材施工、双层错向铺贴一防水保护层

1.3.2.2施工工艺:

A.垫层及桩头处理:

d.因垫层需做外防水,基础施工浇筑栓垫层时表面撒水泥压光。

垫层与底板侧模及垫层与桩头等转角处均需用水泥砂浆抹出半径不小于2.5cm的圆弧。

抹完后应养护,上强度后,方可做防水层。

垫层及桩头防水做法示意图

b・桩头部位处理方法遵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30108-2008)对桩头处理的要求。

B.基层处理:

a.清理:

对于基础底板防水卷材铺贴,基础垫层混凝土随打随抹,一次压光,防水施工前彻底清理干净;对于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铺贴,应彻底清理外墙迎水面。

阴阳角处做成直径30〜100mm的圆弧或135°钝角。

基层表面要求基本干燥,控制含水率在12%以内。

其检验方法为:

取52的防水卷材,平铺在基层表面,静置4小时,掀开卷材,卷材表面无水印即可;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达到设讣强度,不空鼓开裂、不起砂,无灰尘、砂浆疙瘩等杂物。

b.砌筑砖模:

按设计要求砌筑砖模至基础底板上平标高以上200mm3为使墙体面防水卷材接槎,加砌四皮砖临时保护墙,该四皮砖砌筑时用石灰砂浆,待做外墙体防水时拆除以满足底板防水与墙体防水的搭接宽度。

c.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冷底子油,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