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9058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陕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3.1—3题,10—12题,17—19题均用2B铅笔涂到机读卡上,其余题答到试卷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机读卡和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共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

唐廷诏今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

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

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

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

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

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

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阀之律,移刑法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

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今、丞,未见丞相之名。

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卑)始为县,置今、丞。

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

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

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订。

那么,秦律出现的年份是否与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9-338年)大体一致呢?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法律答问里引一条律文时用了公祠一词,而解释的部分则用了王室祠。

吴建瑶指出:

研究秦简的学者认为,律本是在秦称王前制定的.故称公祠,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故改称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

我们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称王,这条律文的制定时间不应晚于此年。

惠文王称王的年代与商鞅被车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

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秦改法为律活动即施行于商鞅变法期间?

(节选自武树臣《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选入时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改法为律之说,因缺乏更权威的历史文献记载而引起少数学者的质疑,《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改变了这个局面。

B.老辈学者与当代多数学者信奉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是因为《唐律疏议为官修,具有官方的严肃性与专业的权威性。

C.《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秦国改法为律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明确说法。

D.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见于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此前的历史文献均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论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律作为法律、法令含义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甲骨文中的师惟律用与《易经师卦中的师出以律是有力的证据。

B.设县置令丞应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出现县、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

C.《商君书》律字出现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与同时代著述中的律字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D.法律答问引的一条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释部分则用了王室祠,这说明律文是在秦称王前制定,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法为律的记载出现在与商鞅变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对此事件均无直接记载,是商鞅改法为律受到人们质疑的原因。

B.研究秦简的学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问引的律文里的公祠与解释部分用的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测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

C.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与《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记载,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反对者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痕迹。

D.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战时用战鼓之音来发号施令,且配以军功赏罚,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军中的法律。

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

(二)文学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

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

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

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

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

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

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

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

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

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

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

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

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

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

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

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

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

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

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

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

”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

“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

”“回城里。

”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

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

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

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

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

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

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

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

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

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

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

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他返城创业成功,他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B.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5.小说两处写到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

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

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

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

”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

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摘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20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

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

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

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

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

“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

”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

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

“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

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三:

预计到2020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

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

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

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9月29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

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

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

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

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

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

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20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事实证明:

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完胜人类。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从而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

B.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C.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E.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

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

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

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

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

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

贼义之,乃释而去。

由此显名。

东诣太祖。

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

太祖遣诣柳城。

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

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

峭王大会群长,问招:

“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

“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

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忠曰: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

”招呵忠曰:

“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

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

峭王惊怖,左右失色。

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

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

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

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

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

招出,大破之。

寇贼静息。

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

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

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

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B.“公”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

敬称还有“陛下、太祖、单于、阁下、台端”等。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

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

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

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

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打败过敌人;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

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2)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0分)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 少微星:

本是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颔联用了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生动贴切。

D.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E.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

“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

1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黛玉的肖像描写,写出黛玉聪慧过人和病中美貌的句子是,。

②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

③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②“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自出机杼,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③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④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奖”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蔚为大观。

⑤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⑥在沸反盈天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看似是某种巧合,实则却酝酿已久。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B.吴京导演的《战狼2》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影热潮。

C.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

D.《记住乡愁》因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而平实的情感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

B.恩师退休多年,弟子万分垂念,虽不常见面,但仍谨记师训。

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本人不慎遗失手表一只,如有拾获,请原物璧还,当有重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___①____。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____②___。

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不过,节日扎挂的灯笼中最让人遐思、期盼的,___③____。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挂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21.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5分)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2.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壁上挂着寒暑计。

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

从来没有差错,人们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

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

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

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