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9080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docx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0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透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透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潜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透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复习导入

  PPT出示:

  1、金蝉脱壳()

  2、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如果用文中的话来解答金蝉脱壳的意思,就应是第1节中的。

  3、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

  4、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5、为了奖励大家的精彩表现,此刻给同学们看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片,(PPT出示蝉幼虫的图片),仔细观察并说说这幅图上的小动物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在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

  PPT出示:

  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

  大家必须个性想明白,蝉儿究竟是怎样“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的吧。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齐来感受金蝉脱壳中,那神奇搞笑的情景吧!

  第二板块:

合作探究,展开研读:

  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

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

找一找,把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圈出来。

  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齐来看。

  相机板书:

  背—→头—→脚—→尾

  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

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相信大家最喜欢蝉尾出壳这一部分。

  PPT出示:

  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1)默读思考:

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

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这个过程的神奇搞笑的呢?

请同学们读读整个的过程,圈圈关键的词语,想想当时的情景。

  (3)同学们注意到“使劲地抖动着、升着”、“腾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扑来”、“抓住蝉壳用力一抽”、“蝉尾就出来了”这些描述动作的词了吗?

不妨自己模仿蝉儿试一试。

  (模仿蝉儿演一演)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蝉尾出壳这一神奇搞笑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一情景描述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我们一齐来读蝉尾出壳的句子。

  3、同学们,亲眼看到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惊喜。

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完整地感受蝉脱壳时的奇特动人,神奇搞笑,争取背下来。

  过程中相机板书:

看全面、有重点、按顺序、

  4、读读最后一句,你体悟到了什么?

  PPT出示:

  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a、费力——“使劲”“过了好一阵子”

  b、“依依不舍”——拟人,有感情。

  相机板书:

有感情

  5、习作修改,读写结合

  PPT出示:

  贝贝(狗)本领很高,一块骨头从几米远的地方扔给他,他准能接住。

但是,贝贝最拿手的还是捉老鼠。

因为有了贝贝,所以奶奶家再也没有老鼠了。

  ——《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1)、说说这篇习作的优点;

  

(2)、对照写作特点板书,说说这篇习作的不足。

你打算提醒他怎样改?

  6、金蝉脱壳后,身体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五小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位

  变化

  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脱壳后的蝉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真是奇迹啊。

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

  7、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光光读课文,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如果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想不想看一看?

  

(2)看,这就是立刻要脱壳的蝉,它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

开始脱壳了,来回抽搐几下,蝉背露出来了,背上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变化。

之后,头钻出来了,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六只脚出来了。

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整个过程是多么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啊。

  PPT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8、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羽化的蝉怎样样?

用你明白的词语形容一下。

  PPT出示:

  课文中说“(蝉)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根据蝉的生活特点,也来写一写你心中的蝉:

  蝉又像,;

  蝉还像,。

  从一个样貌笨拙的蝉虫,最后变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我们从中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第三板块:

课文小结,了解引申义

  9、课文小结:

  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受到有益的启示。

  10、PPT出示蝉壳小图片蝉壳大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金蝉脱壳的引申义

  第四板块:

学法指导,课外拓展: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述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

大家看,课文中这些词语表现出作者在仔细“观察”。

  PPT出示: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

“观察,观察,再观察。

”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看全面

  

(2)有重点

  (3)按顺序

  (4)有感情

  5、我们生活在农村,能够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这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第五板块:

布置作业

  10.11家庭作业:

  1、听写课后练习3。

  2、继续背熟课文第4、5小节。

  3、再搜集写蝉的诗歌两首,熟读成诵。

  4、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觅食或游戏等情景,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描述顺序,抓住动作特点写一写。

  (200字左右)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一文,紧紧扣住一个“脱”字,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运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摹了金蝉脱壳这一神奇搞笑、奇特动人的景象。

读文本知过程,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透过抓住具体的描述,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我在导学过程中引导的比较详细。

同时由于“脱壳中”这部分,观察和表达顺序十分好,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文章这部分的写作特点,并出示一个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本部分所领悟出的写作特点进行评价,分析优劣以及改善办法,较好地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导学设计。

  如果说对第四小节的学习是扶的话,第5小节的学习,主要是在第4小节指导学习的基础上的放。

在这部分的导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透过学生自学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了解第5小节的资料。

在此基础上,再透过多次朗读来体会变化的神奇。

  最后,引申义的导出是透过小图和大图的变化来实现的。

透过对小图大图的观察结果的比较,自然引出引申义。

  然而,在教学过后,才发现,本节课的设计还有许多的不足:

  1、课堂容量较大,原本较多思考的学生活动,由此而被压缩的太少,学生的课堂自动明显不足,尤其是课堂上的悟读部分太少,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以致于教师的主体过分突出,喧宾夺主。

  2、语速太快,少数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很快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学生走进文本,主动揣摩,获得体验的过程不够明显,教学的生成落实不够。

  3、课堂评价不充人且比较单一,整个课堂中,主要是老师的评价,而且不多。

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资料比较简单,标准也缺少维度。

学生的用心性比较难以调动。

  4、与《导学案》的切合度也不够,对课堂的学习资料,应当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当堂检测,以了解学生对文本资料的感知深度。

  不足很多,从不足中使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学生参与了多少,生成了多少。

如果导学设计,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活泼主动地发展生成,即使流程再工整,课件再漂亮,导语再诗化,也算不得是一节好课。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

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教学时,我思考到此刻的学生对蝉并不是很熟悉,也许根本就没有捉蝉的经验,更别说去观察蝉儿脱壳的景象了。

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以及背诵,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

透过文本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搞笑,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注意“壳”的读音)

  2.设问:

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吗你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词的本意以及“三十六计”中“金蝉脱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

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呢(本课写金蝉脱壳这一实实在在的过程,蝉儿将蝉壳脱去的过程。

  2.检查字词。

  出示:

柿子搜索躲藏颜色花椒籽配合协调趴在肚子恢复

  3.以第四自然段为资料,检查学生朗读状况。

  三、默读课文

  1.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3.4.5)

  2.其他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第一段(1-2)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段(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段(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四、学习第一段

  1.过渡:

以往上课,都是老师提问,同学们来回答,这天我们换个方式,由同学们提问,老师来回答如何

  2.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资料,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提问,师生交流,共同解决。

  4.重点理解: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5.指名朗读,找出里面的动词,说说你的理解。

  6.因此,作者不得不感叹:

“这是多么神奇搞笑的事啊!

  7.齐读1-2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搜()躲()椒()协()

  艘()投()叔()办()

  2.照样貌写词语

  依依不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

  2.透过文本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搞笑,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

“这是多么神奇搞笑的事啊!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

“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指名读。

  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金蝉脱壳的过程,就是“神奇搞笑、奇特动人”。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课文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

(师相机板书)

  脱壳前(3)

  脱壳中(4)

  脱壳后(5)

  

(二)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阅读感受。

  1.生自读,圈画。

  2.交流

  

(1)交流时,我们能够按照作者的描述顺序来说,请位同学先来说说蝉脱壳前的情景。

把你找的语句读一读。

  

(2)学生朗读并出示: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停在那里不动了。

”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3)谁再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你们看到了什么

  (4)我们明白是叔叔们激发作者去看蝉脱壳的好奇心的,如果是你,你会去看吗

  (5)那你准备怎样观察呢(生自由说)

  (6)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观察的呢自己读读课文。

(指名读)

  (7)原先作者是这样准备观察的。

大家能画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吗

  (8)从这些词语你能看出什么

  3.我们看见作者已经做好准备想看看蝉是怎样脱壳的,你们想去看看吗

  

(1)自己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填空。

  出示:

“蝉的()露出来了,之后()钻出来了,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2)指名回答——齐读。

  (3)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里最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呢(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眼睛、蝉尾出壳)

  (4)重点理解:

蝉尾出壳的情景。

  出示句子,齐读。

找一找其中一连串的动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整个动作配合得——(引读)自然协调。

  4.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了蝉脱壳的过程,下面我们一齐透过直观的图片再来欣赏一下。

  

(1)出示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此刻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脱壳的蝉儿静静的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其实是蝉儿没有体力离开,作者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好像蝉儿有思想、有灵性、有情感,不忘旧物。

  6.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

  

(1)根据黑板上的相关提示,试背第四自然段。

  

(2)指名背诵。

  (三)过渡:

我们关心的那只蝉,刚刚脱完壳,此刻怎样了呢我们一齐去看看。

  1.仔细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介绍了蝉的哪些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互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部位变化

  全身灰白色——由浅而深——深绿色——棕黑色

  翅膀一点点——逐渐大——盖住、拖——出现斑纹

  触角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师巡视、指导

  

(2)交流。

选取一两位同学的表格投影出示并讲解。

  (3)齐读第五自然段。

  (4)根据表格背诵。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2.“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我”看到了什么

  3.此刻作者的情绪怎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作者能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述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细心观察)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出示: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巴甫洛夫有这样一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

”(出示)齐读。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是应注意什么呢(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

  五、作业

  制作动物明星卡

  要求:

对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制成动物明星卡。

  板书: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后-背——头——脚——尾

  脱壳后-全身-翅膀-触角

  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叙述了“我”揭开金蝉脱壳秘密的经过,富有情趣,学生很感兴趣。

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时让他们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来分,学生觉得十分简单。

“壳”这个字在课文中有两种读音:

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么状况下读qiào,在什么状况下读ké,我翻阅了一些语法参考书,明白ké有口语色彩,所以书上除了“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ào,其他都读ké。

  本篇课文篇幅很长,如果每部分都详细地讲解时间肯定来不及,因此我抓住课后习题四:

“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在这段话中作者观察最仔细,描述最细致,学生也最感兴趣。

我组织学生透过做手势、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作复述等多中形式具体感悟课文资料,体会其中的搞笑奇特。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对蝉脱壳的经过的描述也是很细致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描述是按必须的顺序的,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个性是描述动物的外形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为习作2的指导打下基础。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资料,透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

  透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

  1.这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

  2.在文中,作者感叹道:

“这是多么神奇搞笑的事啊!

”(课件出示句子)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神奇搞笑,再读课题。

  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也说金蝉脱壳神奇搞笑,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

课件点红“神气搞笑”“奇特动人”

  3.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齐走进课文,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

  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课文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的的顺序来写的。

(教师相机板书:

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1.感受奇特动人

  脱壳前

  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金蝉脱壳前的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圈画出最让你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地方,用心体会。

  ①我们先看金蝉脱壳前有什么神奇动人的地方?

  出示: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

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②交流点拨:

“我发现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

”这句话写出了金蝉脱壳的样貌。

  预设:

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十分漂亮!

(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

那请你来读一读)

  我从“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仅漂亮,而且可爱。

(你来读读蝉的可爱、搞笑。

  我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

”能够想象金蝉脱壳时必须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学习语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我们一齐来边读边想像,让金蝉脱壳前的情景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③作者是如何观察这一神奇搞笑的情景的呢?

  抓住“上下搜索”“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这些体会作者的善于观察。

  脱壳时

  

(1)品读金蝉脱壳的顺序。

  此时的作者已经悄悄地跺在树背后,准备观赏这奇特动人的一幕了。

请快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蝉脱壳的顺序。

  出示:

“蝉的()露出来了,之后()钻出来了,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背—→头—→脚—→尾

  指名回答——齐读。

  

(2)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里最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呢?

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能够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①出示:

蝉虫整个身体……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预设一:

“立刻”写出了蝉露背时很快。

“抽搐”“裂开”这些动词把蝉背出壳时情景写得具体。

能够用手作蝉虫演示,让学生有个形象感知。

  “保护甲颜色的变化从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我觉得十分神奇。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体会颜色变化很快、很神奇,就像我们前一课学习的变色龙一样。

(指导朗读)

  ②出示:

之后,头钻出来了……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预设:

从“钻“字我感受蝉的灵活、调皮。

  “像……一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的可爱。

  “透明发亮”“大眼睛”写出了蝉出壳后的透明发亮,更美了。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③出示:

最搞笑的是蝉出壳时的情景。

……整个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

  预设:

抓住未出壳的蝉尾“抖动”、“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脚“抓”“抽”,感受其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领悟神奇动人。

  ④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分不开的,我们一齐来读读这段话,还能够加上自己的动作,细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小结:

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呀!

(点击板书)

  脱壳后

  这只蝉已经脱掉了旧衣,换上了华丽的新装,我们走近去仔细瞧一瞧,它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①重点理解:

“奇迹般的变化”:

  翅膀、触角的变化。

  身上的颜色由浅而深—深绿色—棕褐色

  ②蝉儿就像一位魔术师。

齐读进一步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

  ③指导背诵。

  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1.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此刻我们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

  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如果蝉有神经,就应也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