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9209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用黑色钢笔在答题卷上相应处写上班级、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

用2B铅笔涂黑相应的准考证号。

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He—4,C—12,O—16,Na—23,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与所需关键仪器对应合理的是

A.过滤—泥三角B.蒸发—蒸发皿C.蒸馏—分液漏斗D.萃取—玻璃棒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3.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存在的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焰色反应

4.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5.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②③④⑩  C.⑤⑥⑦⑧  D.①②⑥⑨

6.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A.在滤纸上点样时,试样点以稍大为宜

B.应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

C.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7.减压吸滤装置和普通的过滤装置相比,除可加快过滤速度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A.可过滤胶状沉淀B.可过滤颗粒更小的沉淀

C.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D.可使沉淀中的杂质减少

8.下列关于牙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牙膏中加甘油作保湿剂,可用新制Cu(OH)2检验其存在

B.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使牙齿坚固,从而有效防止蛀牙,故牙膏中的氟含量越高越好

C.牙膏中的增香剂和甜味剂可改善牙膏的口感

D.牙膏中的摩擦剂可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吸滤完毕停止吸滤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再关闭水龙头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10.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乙醇滴加到酸性KMnO4或K2Cr2O7溶液中

证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B

向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溴水

制备三溴苯酚

C

向乙醚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

确定乙醚中混有苯酚

D

将氯水加入浸泡过海带灰的溶液中

使溶液酸化

11.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

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C.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D.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2.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可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B.NaCl溶液热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C.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

取样→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

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9.8mL。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大于6.3mLB.小于6.3mLC.等于6.3mLD.无法确定

14.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可用生石灰除去乙酸中少量水

B.用5mL苯与1mL浓溴水反应(Fe粉作催化剂)制溴苯

C.向适量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苯,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以制取硝

基苯

D.将2.5g苯酚、2.5mL40%的甲醛溶液混合,沸水浴加热制酚醛树脂

15.化学上有许多方法可以用于鉴别食盐和“工业盐”,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①加入稀硫酸,微热,看能否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加入酸化的碘化钾淀粉溶液,看溶液是否变蓝。

③加入酸化的氯化亚铁溶液,看溶液是否变成棕黄色。

④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看能否褪色。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能否产生白色沉淀。

A.只有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⑤D.①②③④

16.向lmL0.5mol·L—1AlCl3溶液中加入3mL饱和NaF溶液,再加入lmL3mol·L—1氨水,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3mol·L—1氨水的浓度不够大,溶液的碱性不够强

B.NaF溶液碱性较强,Al3+完全反应生成AlO2—,而AlO2—不能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

C.氨水为弱碱溶液,Al3+不与弱碱反应

D.Al3+与F—结合生成新物质,溶液中几乎没有Al3+

17.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A.用移液管移取10mLNaOH溶液并放于锥形瓶中,移液管的尖嘴和锥形瓶的内壁

B.减压过滤时,布氏漏斗下端管口与吸滤瓶的内壁

C.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倒扣的三角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

D.分液操作分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

18.实验时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

当向外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能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9.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萃取剂用苯),涉及到下列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A.将海带灼B.过滤得含C.放出碘的D.分离碘并回收苯

烧成灰I—溶液苯溶液

20.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D.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21.要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在结晶时可如下操作

A.配制比室温高10~20℃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浸入悬挂的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B.在沸水中配制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急速冷却结晶

C.室温下,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投入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D.进行快速蒸发明矾饱和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

22.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目的

A.检验火柴头燃烧

产生的SO2

B.配制稀硫酸

溶液

C.分离Cl2与KBr

反应生成的Br2

D.检查装置

气密性

装置

操作

23.有相同的三块铝片,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第一块铝片,直接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

取第二块铝片,用砂纸擦试表面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

将实验一中铝片从硫酸铜溶液中取出,洗净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片刻后取出铝片,洗净后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四:

取第三块铝片,用砂纸擦试表面后,置于浓硝酸中,片刻后取出,洗净,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综合以上四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试图说明

A.铝片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氧化膜B.铝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铝片不能和硝酸反应D.铝片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4.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的氯元素,先将火柴头浸没于少量水中,取其浸取液,其后的操作正

确的是

A.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B.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C.滴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滴加NaOH溶液,加热,再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25.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32分)

26.(1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而氨基酸又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最简单的氨基酸其结构简式是;该氨基酸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是;将该氨基酸溶于酸性溶液形成的微粒的结构简式是;将该氨基酸溶于碱性溶液形成的微粒的结构简式是;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该氨基酸的内盐的结构简式是。

27.(8分)有下列六种基团:

①苯基②醛基③羟基④羧基⑤乙基⑥氯原子(—Cl)这六种基团两两结合,可形成新的化合物,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1)分子内氧原子数不超过2个,具有酸性,但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

(2)分子内氧原子数不超过2个,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除苯甲醛和甲酰氯(Cl-CHO)外还有、。

(3)不稳定的两元弱酸。

28.(6分)

(1)某酯的分子式为C6H12O2,其变化如图所示:

若A能发生银镜反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酯的可能结构有种。

(2)将

转变为

的流程为

则a试剂是,b试剂是。

29.(6分)已知有机物A是链状化合物,分子内只含有两种官能团,A和一些化学试剂的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分子内含有的两种官能团是(写名称)。

(2)核磁共振氢谱表明A分子中有4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

则A的结构简式是。

(3)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2分)

30.(10分)向盛有10mL饱和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投入足量铝片,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黄色溶液很快变成红褐色,过一会儿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铝片表面立刻有少量黑色物质析出,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起。

③混合液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产生无色气泡,且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铝片上下翻滚。

(1)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无色气泡的成分是。

(2)产生无色气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写出生成气泡速率明显加快的两个原因、。

31.(2分)某化工厂设计要求为:

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

某同学拟用下图所示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

准确移取10mL5×10—4mol·L—1的标准碘水溶液,注入试管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

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

假设该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则他抽气的次数至少为次时方可说明该厂空气中的SO2含量达标。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6分)

32.(6分)A是芳香烃的含氧衍生物。

为了测定其分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A气化,其气体的质量是同温、同压下等体积氦气质量的38倍;②称取7.6gA,在11.2L氧气中完全燃烧,其产物只有CO2和水蒸气。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通过浓硫酸后体积为10.64L,浓H2SO4质量增加3.6g。

再将余下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后,气体体积减少至6.16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试回答:

(1)A的分子式为;

(2)A物质苯环上只有一取代基,遇FeCl3溶液无显色反应。

1molA只能与1molNaHCO3反应;1molA与足量Na反应生成1molH2。

则A的结构简式为;

(3)A与足量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He—4,C—12,O—16,Na—23,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32分)

26.(12分)

(1)。

(2);;

;;。

27.(8分)

(1)。

(2)、。

(3)。

28.(6分)

(1)。

(2),。

29.(6分)

(1)。

(2)。

(3)。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2分)

30.(10分)

(1),。

(2)。

(3)、

31.(2分)。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6分)

32.(6分)

(1)

(2)。

(3)。

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A

D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D

D

B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A

C

B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6.

(1)2,6-二甲基-3-乙基庚烷

(2)H2NCH2COOHH2NCH2CONHCH2COOH

H3N+CH2COOHH2NCH2COO—H3N+CH2COO—

27.

(1)C6H5OH

(2)HCOOHCH3CH2CHO(3)HOCOOH

28.

(1)3

(2)NaOH溶液,CO2

29.

(1)羟基和羧基

(2)

(3)

三、简答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31.

(1)Fe(OH)3H2

(2)Fe3++3H2O

Fe(OH)3+3H+和2Al+6H+=2Al3++3H2↑

(3)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Fe-Al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

32.160

四、计算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6分)

32.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