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9589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

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

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

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

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明,1941年美国对苏联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高度重视,结合时代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法西斯势力猖獗,为应对共同的敌人,美国改变外交策略,寻求与苏联合作,故C正确;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展新政,逐渐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冷战开始的时间是二战后的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1941年”“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结合所学二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

A.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

B.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

C.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

D.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中途岛战役在1942年6月,北非阿拉曼战役在1942年10月,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1943年2月结束,中国战场反攻在1945年,故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顺序正确,故A正确。

太平洋战场最早转折,故B错误。

中国战场最晚转折,故C错误。

北非战场第二个转折,故D错误。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

3.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

它们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1年8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

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争端体现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雅尔塔会议成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但上述会议并非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只有26国华盛顿会议才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

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做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A.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C.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答案】C

【解析】

材料提及的事件,使得当时的交战双方都感到欢欣鼓舞,英国和中国是因为这一事件把美国拉入了战争,因此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结合备选项这一事件只能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故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是晚于C项,排除。

5.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A.中途岛之战

B.日德兰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不列颠之战

【答案】D

【解析】

中途岛海战以美国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告终,能够证明当时掌握制海权的美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日德兰海战中英国始终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最终退回北海基地,故B也与题意不符;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由于海上实力优于中国,最终取得了胜利,故C也与题意不符;不列颠之战过程中,英国是掌握制海权的,但是结果并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故不能作为上述题目的论据,所以选D。

6.《九国公约》规定: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这一规定旨在

A.使日本放弃在山东的权利

B.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C.推动中国恢复领土主权

D.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得······营谋特别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友邦人民”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条约要求各国在华权利均等,实际上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即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该规定并非旨在要使日本放弃在山东的权利;C选项错误,这一规定是使中国恢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并非旨在推动中国恢复领土主权;D选项不符合史实,一战后列强并未组建侵华军事同盟。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由英法美等大国操纵

④都是由美苏大国操纵

⑤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背景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操纵,具有大国强权色彩,①②⑤正确;国际联盟成立之初被英法操纵,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国操纵,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8.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币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

②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状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④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秦始皇统一并简化币制,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半两钱的圆形方孔的形式也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钱币的定制;秦始皇统一币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使用统一货币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C、D项。

9.“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答案】B

【解析】

所述是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之后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温彦博的意见是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礼仪。

同时给之以官职,这样就没有后患了。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AC均是治理国家的常用策略,故排除;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属于无关项,故排除。

点睛:

唐代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于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10.《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

“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

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

”以上信息不能说明

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

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

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

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

【答案】C

【解析】

康熙帝反对的是“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并非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从材料中的“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来看,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A、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中国”一词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1.孔子说:

“为政先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教导他的学生子贡时说为人要“富而好礼”,在教导他的学生颜渊时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材料表明“礼”

A.体现为宽以待人

B.是处理社会各个阶层关系的最高准则

C.是治国立身的基础

D.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答案】C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宽以待人的思想,故A错误;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而不是礼,故B说法错误;材料表明,礼是治国的原则,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是立身的基础,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不同的人所要遵守的礼的内涵是不一样,而是强调对个人修养,对治国来说,都要重视礼,故排除D。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为政先礼……富而好礼……克己复礼”,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的“礼”的思想入手,结合治国的原则与个人修养,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2.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产、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条例”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

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条例的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遭到了荷兰的发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

故选B。

A项错误,世界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航海条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航海条例》的掌握情况。

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

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的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

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发展起来。

13.“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可知,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华盛顿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

A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不涉及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看法太过简单,不符合史实,排除。

14.某次战役前,拿破仑发布公告称:

万一“不能确切掌握胜利,你们将会看到你们的皇帝身先士卒暴露于危险中,因为胜利不可悬而不决,尤当今日国家荣誉所系的法军荣誉正濒于危险之时更是如此”。

同一天,法军一翼后撤,诱敌进攻……俄军陷入冰湖陷阱之中,联军损失三万多人。

这次战役是

A.奥斯特里茨战役

B.滑铁卢战役

C.莱比锡大会战

D.莫斯科之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打败奥地利和俄国军队,打败了第三次反法联盟,使拿破仑名声大振,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故选A。

莱比锡大会战拿破仑兵败被俘,囚禁于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兵败被流放,莫斯科之战,拿破仑从俄国败退,排除BCD。

15.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素有“圣雄”之美称。

下列有关甘地的事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②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

③发动“食盐进军”

④被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2年,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是在阿姆利则惨案后,即1919年;发动“食盐进军”是1930年,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的事件;甘地凭借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的声望,被选为国大党主席,即1924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6.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写道:

“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武装工人)雇佣的职员。

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的职员和工人。

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在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并同等地领取报酬。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列宁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列宁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效果

C.列宁构想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D.经济建设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

【答案】C

【解析】

《国家与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前夕写的,在这里列宁已经提出了取得政权后,建设国家的构想,故C正确;国家的‘辛迪加’(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不等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材料没有表明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有资本主义成分的参与,故排除A;当时尚未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故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这只是列宁的设想,故排除D。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学生可以认识到列宁建设国家的构想,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7.下列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是

A.从和平斗争到暴力革命

B.从理论到实践

C.从空想到科学

D.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

【答案】B

【解析】

第一枚邮票是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从此有力科学理论指导;第二枚邮票是纪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际,故B项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从和平斗争发展到暴力革命,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故AD项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故C项错误。

点睛:

图片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优先关注图片中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18.毛泽东某一著作有如下阐述: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该著作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D

【解析】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前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性质不同,所以正确答案为D。

19.有学者评价牛顿:

“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

”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B.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

C.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

D.第一个充分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是牛顿的科学成就,排除A、B、C项。

20.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

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C.它受《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

D.它具有真实性,但不一定具备完整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肯定就是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的,故A正确;葡萄牙贝伦塔反映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为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贡献,所以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故B正确;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自然也就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故C正确;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它就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故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D,排除ABC。

【点睛】注意关键信息:

认识不正确。

结合所学评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分析解答。

21.“湖里的每一滴水都有文化,湖水里沉积着穿透历史的风雅。

”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入选的主要理由有

①为传统中国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

②对城镇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作品,是诸多艺术作品的描绘对象

④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西湖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西湖主要在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对中国的园林建筑有较大影响,①②③正确;杭州西湖属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不能完全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排除④;故选A,排除BCD。

22.欧洲目前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神庙和教堂是这些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下列神庙和教堂中,能见证罗马文艺复兴兴盛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A.万神殿B.帕特农神庙

C.西斯廷小教堂D.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答案】C

【解析】

万神殿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物,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时期的建筑物,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古埃及的建筑物,排除ABD;西斯廷小教堂是罗马文艺复兴兴盛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故选C。

23.下图为米开朗基罗参与设计的某教堂平面图,下列关于该教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B.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诞生

C.为提高佛罗伦萨共和国声誉而建

D.内壁绘有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答案】A

【解析】

从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幅图反映的是圣彼得大教堂;它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故A项正确;BC项是指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故排除;D项是指西斯廷教堂,排除。

24.中国建筑物坐北朝南,但是有些建筑却因为特殊的需要和诉求,违背这一原则,下列建筑物采用坐西朝东的是

A.大昭寺

B.秦始皇陵

C.日昇昌

D.故宫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始皇陵选择东西向的墓葬结构,坐西朝东,故B正确;大昭寺门朝向是向西开,这是因为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唐朝是往西取经,所以她设计的这座寺院大门,也是面朝向西方佛教圣地,故排除A;日升昌和故宫都是坐北朝南,故排除CD。

【点睛】秦始皇陵坐西朝东的方向设计,使得后世会将东西向的墓葬结构作为秦墓的一大辨识特征,原因很多,有人说,秦始皇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也有人说,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是东西朝向,显示着这位一代君王的霸主野心;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的独特朝向很可能还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

25.整座布达拉宫,浑然一体,呈现藏汉合壁的风格。

下列描述,能体现布达拉宫具有汉族建筑特色的是

A.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

B.采用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

C.殿内的木结构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

D.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布达拉宫宫墙开有藏式黑边方窗,殿内木结构多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的建筑特色,故C正确;A是布达拉宫形制特点,无法体现汉族建筑特色,排除;BD是藏族风格的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具有汉族建筑特色”,联系所学布达拉宫的建造特色分析解答。

26.“群”是中国建筑的灵魂。

中国建筑在外部空间的创造上达到了世界的高峰,下列属于颐和园生活区建筑群的有

A.仁寿殿

B.谐趣园

C.佛香阁

D.德和园

【答案】D

【解析】

【详解】德和园在颐和园东宫门内,仁寿殿向北即是德和园,德和园是一组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故D正确;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故排除A;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以声趣、楼趣和桥趣著名,故排除B;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故C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27.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为古代建筑的精品。

它是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

【答案】C

【解析】

【详解】佛香阁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故C正确;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是光绪帝的寝宫,均不符合“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排除ABD。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并联系所学佛香阁的建造特点分析解答。

28.西递宏村与平遥古城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能了解到明清的古建筑

②都能了解到明清商人的一些情况

③都能了解到明清古民居的居住形式

④都能了解到明清城市建筑布局和人工水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递宏村不涉及城市建筑布局和人工水系,凡含④均是错误的,①②③又均是二者的相似之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9.下面这种昆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被称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B.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C.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D.它是中国戏曲的“常青树”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是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的有力支持。

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结合所学可知,昆曲被称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