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9882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docx

成都市中考生物模拟冲刺

2016年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6•成都)下列结构中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是(  )

A.骨膜B.骨松质C.骨髓D.骨密质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解答】解: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故选:

A

【点评】把握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2分)(2016•成都)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是(  )

A.促进血液循环B.运动、支持和保护

C.促使心肌发达D.提高肺的通气能力

【考点】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

【解答】解:

人体运动中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运动能够促进心肺的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可见,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心肌发达、提高肺的通气能力是运动的意义,而不是运动系统的功能.

故选:

B.

【点评】人体的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动、保护和支持.

 

3.(2分)(2016•成都)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象树枝.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防御行为D.节律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解:

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A错误.

B、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B错误.

C、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C正确.

D、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有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生物钟,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物的防御行为.熟记概念即能正确答题.

 

4.(2分)(2016•成都)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D.圈养笼子里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解答】解: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必须让动物处于自然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可见C正确.

故选:

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观察法的概念.

 

5.(2分)(2016•成都)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兔子B.蘑菇C.蝗虫D.水稻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

AD、“兔子”、“蝗虫”,都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消费者;

B、“蘑菇”是真菌,靠分解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

D、“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所以,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6.(2分)(2016•成都)家庭制作甜米酒时,常常需要向煮熟的糯米中加入(  )

A.酵母菌B.乳酸菌C.蓝细菌D.醋酸菌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解: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关键点:

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其它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也要注意掌握.

 

7.(2分)(2016•成都)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做(  )

A.分娩B.怀孕C.受精D.排卵

【考点】I3:

精子和卵细胞.

【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解: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受精的概念.

 

8.(2分)(2016•成都)受精的鸡卵在卵黄上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它是受精卵细胞分裂形成的,该结构称为(  )

A.卵白B.胚盘C.卵壳D.气室

【考点】鸟卵的结构.

【分析】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鸟.

【解答】解:

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如下所示:

可见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

故选:

B

【点评】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鸟卵的结构图来掌握.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9.(2分)(2016•成都)下列生理现象不属于人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女孩乳房增大B.男孩生有睾丸C.女孩出现月经D.男孩生长胡须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脑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就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并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

【解答】解:

ACD、女孩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男孩生长胡须,都属于是青春期的特点;

B、男孩有睾丸是一出生就具有的,不是青春期的特点,故B不属于是青春期的特点.

故选:

B.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即可轻松解答此题.

 

10.(2分)(2016•成都)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染色体B.DNAC.蛋白质D.基因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位于DNA上,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注意正确区分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1.(2分)(2016•成都)下列动物的胚胎发育方式不属于胎生的是(  )

A.丹顶鹤B.大熊猫C.东北虎D.亚洲象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解:

A、丹顶鹤属于鸟类卵生,孵卵育雏;

BCD、大熊猫、东北虎、亚洲象,都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

所以动物的胚胎发育方式不属于胎生的是丹顶鹤.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2.(2分)(2016•成都)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们广泛使用的双名法,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  )

A.达尔文B.林奈C.孟德尔D.米勒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解答】解:

A、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B、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

C、孟德尔创立了遗传规律(自由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D、米勒创立了化学起源说.

所以,双名法,是由林奈创立的.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知道达尔文、林奈、孟德尔和米勒的突出成就.

 

13.(2分)(2016•成都)图是花生果实的部分结构,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考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分析】藻类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如松树、苏铁等.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如花生、桃树等.

【解答】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花生种子外面有果皮,花生油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

D.

【点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同属于种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

 

14.(2分)(2016•成都)具有“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特征的动物是(  )

A.金丝猴B.鲤鱼C.褐马鸡D.蚯蚓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

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

A、“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陆生,用肺呼吸;

B、“鲤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C、“褐马鸡”属于鸟类,陆生,用肺呼吸;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用体壁呼吸.

所以,具有“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特征的动物是鲤鱼.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15.(2分)(2016•成都)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与山羊B.害虫与青蛙C.水稻和稗草D.松树与松鼠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解:

ABD、“青草与山羊”、“害虫与青蛙”、“松树与松鼠“,都属于捕食关系;

C、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

所以,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水稻和稗草.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6.(2分)(2016•成都)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是(  )

A.鱼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它们不仅体温恒定,且还具有胎生哺乳等生殖发育特点.

【解答】解: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发达等特征,胎生哺乳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胚胎的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而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

故选:

D.

【点评】关键是了解哺乳类动物的进步性的特征.

 

17.(2分)(2016•成都)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2分)(2016•成都)能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提供证据的化石是(  )

A.三叶虫B.恐龙C.始祖鸟D.始祖马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解答】解: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故选:

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19.(2分)(2016•成都)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

A.草原中B.海洋中C.森林中D.土壤中

【考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

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

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腔肠动物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体内没有骨骼(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珊瑚虫、海葵、海蜇、水螅、水母都是腔肠动物.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腔肠动物的特征.

 

20.(2分)(2016•成都)科学家发现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野生动物大量灭绝B.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淡水资源严重污染D.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解: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故选:

D.

【点评】理解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2分)(2016•成都)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 骨骼肌 、骨连接三部分组成.骨中无机物和 有机物 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使得骨既坚硬又富有弹性.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分析】

(1)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

【解答】解:

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所以,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接三部分组成.

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从表格中看出,骨中无机物和有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使得骨既坚硬又富有弹性.

故答案为:

骨骼肌;有机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骨的成分特点.

 

22.(2分)(2016•成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 活细胞 中.根据病毒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动物病毒、 植物 病毒和细菌病毒.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根据寄生生物的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解答】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根据病毒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

故答案为:

活细胞;植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3.(2分)(2016•成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 生态环境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其中保护措施有: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解答】解: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

故答案为:

生态环境;易地保护.

【点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24.(2分)(2016•成都)有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从而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样的营养方式称为 腐生 .这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 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解:

”有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从而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样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这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

腐生;分解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分解者的概念和营养方式.

 

25.(2分)(2016•成都)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终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 肺 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最大,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

鳃;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的特征.

 

26.(2分)(2016•成都)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 陆生 的进化过程. 生物化石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生物进化趋势是: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生物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故答案为:

陆生;生物化石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和生物进化的证据.

 

27.(2分)(2016•成都)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 人为 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及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的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解答】解: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故答案为:

自我调节;人为.

【点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直是考试命题的热点,以及人为因素:

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应给以关注.

 

28.(2分)(2016•成都)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在繁殖后代时,都是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 有性生殖 .但有些生物在繁殖后代时,不经过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