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798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docx

最新历史高考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

2018年高考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

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创新预测题】《史记》记载: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这则材料反映了

A.夏王桀暴虐无道B.周厉王贪财好利

C.商王纣残暴腐朽D.奴隶制度的残酷

2.【经典高考题】(2018年全国湖南、湖北文综)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3.【经典高考题】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

4.韩非子说: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下列事件最能准确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统一文字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创新预测题】(如图)左图和右图标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和行省制

D.郡县制和行省制

6.【经典高考题】(2018年全国湖南、湖北文综)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

7.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

8."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青苗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农田水利法

10.【高考趋势题】下图是武则天陵墓前有名的无字碑,若要书写她当政期间的政绩,不包括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D.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

11.【经典高考题】(2018年天津文综)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

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12.【高考趋势题】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3.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的社会发展,阶级关系变动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14.【高考变式题】下图分别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5.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相权得以重新恢复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专制日益强化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16.唐朝完善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在

A.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C.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和制约D.加强了对藩镇的控制,强化了皇权

17.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不包括

A.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使地方难以与中央抗衡

B.由文官统兵,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C.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D.致使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18.关于募兵制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导致军阀的形成B.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C.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

19.【高考趋势题】下图中E处在元朝时应为

A.宣政院辖地B.驻藏大臣辖区C.察合台汗国D.窝阔台汗国

20.【经典高考题】(2018年全国湖南、湖北文综)北宋削夺地方财权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

2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C.扩大民主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2.【高考变式题】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制,元政府决定

A.推行行省制度B.确立册封制度

C.设立三司、六部D.设置理藩院

23.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D.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

24.【创新预测题】1644年的山海关见证了

①李自成的失败②吴三桂的狡诈③史可法殉难④顺治帝迁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2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A.当一代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

26.【高考变式题】郭沫若先生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她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

27.【高考趋势题】唐朝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28."康乾盛世"等封建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王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B.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C.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D.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9.【高考趋势题】历代开国明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

A.维护封建统治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

C.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D."仁政"思想的实践

30.【经典高考题】(2018年全国青海、甘肃文综)下列选项中,带有反抗民族压迫色彩的农民起义是

A.秦末农民起义B.隋末农民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明末农民起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创新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目所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代思想家李贽评论说:

"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

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史纲评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唐太宗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4)材料四李贽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你的依据是什么?

32.【学科内综合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因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争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

(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3)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

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33.【学科内综合题】(16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起源于何时?

列举史实说明。

(2)两汉时期监察制度有什么变化?

(3)北宋时期监察制度又有何新的变化?

结合有关史实说明,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影响。

(4)综观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你如何评价它?

34.【学科内综合题】(17分)人才是关系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

(1)从先秦至明清,我国有哪些著名的选官制度?

(2)试分析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我国实行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35.【跨学科综合题】(18分)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史经历了秦汉、隋唐、元明清的三次大统一,其间也穿插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三次分裂。

请回答:

(1)有人把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演变的轨迹总结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

并简要说明理由。

(2)造成分裂的因素有哪些?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你是怎样看待统一与分裂的关系的?

(4)目前台湾少数人企图搞台独,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C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鹿台""酒池肉林"来判断。

2.A本题是2018年湖南、湖北文综高考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题干中所给选项,只有A项是符合史实的。

3.B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侯王""立国"来判断应是分封制。

4.C本题考查分析判断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意思可判断指的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焚书坑儒。

5.C本题是一道图表型选择题,考查识图能力。

左图由都城镐可判断为西周,右图由京师可判断为元朝,只有C项符合。

6.B本题是2018年湖南、湖北文综高考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7.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两者为春秋时期实行的政策调整,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度开始瓦解,其实质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8.A本题是一道比较选择题,考查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者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9.A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只有青苗法符合题意。

10.C本题是一道情景式选择题,考查对武则天的评价。

A、B、D均为武则天的政绩,C项不符合题意。

11.C本题是2018年天津文综高考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12.B唐太宗时期明确三省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故B项正确。

13.A科举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起到了真正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作用,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4.B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两幅图可以看出,隋唐时尚书省下设六部,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形成严密的体系,加强了皇权。

A、C、D三项仅是表面现象。

15.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废丞相、设军机处均是明清加强专制主义集权的措施,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达到顶峰,因而C项符合题意。

16.C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唐朝政治制度的革新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和制约,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17.B本题考查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掌握和理解。

北宋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因而B项不符合史实。

18.D本题考查对募兵制的掌握和理解。

募兵制由国家招募士兵,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

19.A本题是一道图表选择题,考查识图读图能力。

E处是西藏,元朝在此处设置宣政院辖地,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

20.C本题是2018年湖南、湖北文综高考题,考查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掌握。

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从经济上剥夺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1.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于宰相位高权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而设置七八个宰相来限制宰相权力。

22.A本题考查对元朝行省制度的掌握,属再认再现史实型题目。

23.C本题考查对"改土归流"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只有C项才是"改土归流"的含义。

24.D本题是一道情景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和地点限制,只有①、②、④符合题目要求,所以选D项。

25.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唐太宗作为封建帝王,他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6.C评价历史人物,通常要看他的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尽管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颇有微词,但在她统治期间我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用生产力的标准来评判,仍然值得肯定。

27.A"盛世"主要是指经济繁荣,在经历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后,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有更大程度的发展。

28.D本题考查对封建盛世的掌握和理解。

29.A本题注重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能力。

历代开国明君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并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缓和阶级矛盾,这一切都是维护君主统治的需要。

30.C本题是2018年青海、甘肃文综高考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因而元末农民起义带有反抗民族压迫的色彩。

31.【试题答案】

(1)因果关系。

"贞观之治"是在吸取隋亡教训后出现的。

(2)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意图是要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注意总结历史经验。

重视用人和纳谏。

(4)封建君主专制。

因为大臣的谏或谀必须以君主好恶为转移,君主的意志决定一切。

【试题评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前三段材料都直接引用了唐太宗的言论,从其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隋因暴政而亡给唐太宗的巨大影响。

"贞观之治"正是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才形成的。

只是第四问要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质。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是一种人治制度。

其表现是人在政在,人亡政息;或遇明君则较清明,遇昏君则政治腐败。

32.【试题答案】

(1)大地主、高利贷者。

(2)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们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王安石通过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

【试题评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问应结合青苗法进行判断,第

(2)问应回答青苗法实施的目的,第(3)问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客观。

33.【试题答案】

(1)秦朝:

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北宋:

在地方上,各州设通判。

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能生效。

根源:

唐朝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重蹈覆辙采取了这一措施。

影响:

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评价: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

也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试题评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的掌握情况,属于大跨度综合题。

答好此题的前提是要对相关知识掌握牢固,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此题中前两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大,但第(3)问要求回答北宋监察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源,考生要联系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的有关内容,最后一问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34.【试题答案】

(1)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

(2)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拟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

【试题评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的内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的内容要熟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分析等能力。

此题第

(1)问要看清时间限制,是从先秦到明清,因而"世袭制"不能遗漏。

明代"八股取士"作为科举考试的时代特色也要单独列出。

(2)问,要求回答隋唐时期、明清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回答此问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表述。

35.【试题答案】

(1)不正确。

因为他只看到了现象,没有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关系,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

(2)造成分裂的因素有:

①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为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原因;②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③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造成局势混乱。

(3)统一是历史的本质和主流,分裂只是暂时的,是支流。

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4)"台独"的实质是分裂祖国。

这是台湾少数人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而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倒行逆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行为都是不能得逞的。

【试题评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概括归纳能力、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要紧扣题意,文字表达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