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324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docx

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

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

1规划背景

省江陵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万里长江中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承载宝贵资源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简称蒙华铁路)在江陵与长江黄金水道首次交汇,5000万吨煤炭储配基地落户江陵,成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为江陵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2013年3月,可振副省长在荆州主持召开了《关于推进江陵煤炭储配基地项目现场办公会》,研究推进江陵煤炭储配基地项目建设有关问题,并形成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见附件6)。

“会议指出,我省煤炭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必须抢抓启动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建立安全、稳定的煤炭供应支撑。

会议强调,要按照“建基地、拓功能、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煤炭应急储备为依托,发挥铁水联运、水陆联运等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尽快把江陵煤炭储配基地打造成立足、辐射边的煤炭储备中心、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煤炭深加工增值中心、煤炭交易中心。

会议议定,要科学规划建设案。

荆州市、江陵县和能源集团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谋划,优化江陵煤炭储配基地规划案,科学论证基地建设规模。

统筹谋划、同步规划与江陵煤炭储配基地相配套的“路口”电站、煤化工产业园、水陆运输系统建设和岸线控制,为项目后续发展留下空间。

为了抢抓机遇,江陵县做出了在江陵经济开发区设立煤电港化产业园的重大决策,以北煤南运大通道蒙华铁路建设为契机,打造以煤炭仓储为龙头的循环经济园区。

按照江陵县未来建成“滨江工业城、荆州卫星城、水乡园林城”的总体向,建设以煤炭储配、能源电力产业、煤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区。

煤电港化产业园位于江陵县马家寨乡,处于江陵沿江产业园西部,向东距离江陵县城区10公里,向西北距离荆州市区25公里,向南距离对岸公安县城区5公里。

规划围南至荆江大堤堤线北50米,西至新马线(原滩马公路),北至观南渠以北1000米处,东至蒙华铁路,规划面积17.97平公里,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以路港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以产业的循环发展为主线,以打造华中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为落脚点,将园区的功能定位概括为一园四基地。

一园即煤电港化建循环产业园,四基地为煤炭储配基地、电力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环保建材产业基地。

2规划定位

(1)总体定位

按照江陵县未来建成“滨江工业城、荆州卫星城、水乡园林城”的总体向,煤电港化产业园作为工业布局的核心区、能源重化工业的聚集区、路港与产业交汇的密集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区和展现“滨江工业城”的主体区,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是:

以煤炭储配、能源电力产业、煤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区。

(2)功能定位

以路港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以产业的循环发展为主线,以打造华中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为落脚点,以智慧园区解决案作为创新手段,将园区的功能定位概括为:

一园四基地。

一园:

煤电港化建循环产业园。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煤、电、港、化、建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力图创建能源高效利用,空间合理分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四基地:

煤炭储配基地。

依托蒙华铁路和“北煤南运大通道”,发挥铁水联运优势,形成具有煤炭应急储备、煤炭物流配送、煤炭加工增值、煤炭交易中心等主要功能,辐射乃至鄂湘赣地区的煤炭储配基地。

电力能源基地。

依托“北煤南运”铁路通道和煤炭储配基地,建设服务整个电力市场,采用高效先进环保技术,热电联产的高起点电力能源基地。

煤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煤炭、交通、淡水资源优势,以“煤头化尾”、煤化一体化为导向,以新型煤化工为重点和突破口,建设产品规模化、加工精细化、循环生态化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环保建材产业基地。

积极利用煤电一体化生产中废弃物,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发展灰、水泥、混凝土等建材生产,形成清洁高效的环保建材产业基地。

3规划协调性分析

根据对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与相关行业规划、省及地相关发展规划的相符性以及与同级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煤电港化产业园总体规划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关于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意见》、《荆州港总体规划》、《江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相符,但部分产业规划与《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煤制气相关发展要求不符。

本评价结合规划综合论证,对与相关发展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容的规划容提出了优化调整建议。

4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属于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规划。

江陵煤电路港项目建设指挥部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和环保要求,委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江陵经济开发区煤电港化产业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院接受评价任务后,立即组成项目组,多次组织现场查勘,深入产业园进行调查。

并进行了公示、公众参与问卷发放、专家咨询等,了解产业园、外公众对总体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在环评工作期间,项目组成员对产业园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对于规划中需要调整或者与其他规划不一致的部分,已反馈给指挥部和规划编制单位。

5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5.1环境空气

(1)常规污染物

SO2

小时平均浓度围为0.020~0.062mg/Nm3,各监测点的小时平均浓度均未超标,最大占标率围为11.60~12.4%;在马家寨小学监测点的小时平均浓度最大(0.062mg/Nm3),占标率为12.4%。

日平均浓度围为0.~0.050mg/Nm3,各监测点的日均浓度未出现超标,荆干村的日平均监测浓度最大(0.050mg/Nm3),占标率为33.33%。

NO2

小时平均浓度围为0.019~0.053mg/Nm3,各监测点的小时平均浓度均未超标,最大占标率围为54~55.5%;在长坑村小时平均浓度最大(0.053mg/Nm3),占标率为26.5%。

日平均浓度围为0.020~0.040mg/Nm3,各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均未超标,最大占标率围为38.7~50%;在曾桥村监测点日平均浓度最大(0.040mg/Nm3),占标率为50%。

PM10

日平均浓度围为0.034~0.234mg/Nm3,各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超标,最大占标率围为103.33~140%;在资圣村监测点日平均浓度最大(0.234mg/Nm3),占标率为140%,超标率14.3%。

PM2.5

日平均浓度围为0.039~0.109mg/Nm3,最大占标率围为76~145.33%,在马家寨乡址监测点日平均浓度最大(0.109mg/Nm3),占标率为145.33%,超标率为14.3%。

各监测点PM10、PM2.5日平均浓度占标率均比较高,且浓度值部分超过标准限值,其主要原因是江陵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较多,施工工地及物料运输量亦较大,另一面原因可能是农田秸秆焚烧所致。

(2)特征污染物

H2S,各监测点均未检出。

NH3,长坑村监测点位2014年6月NH3的一次值超标,占标率为108.5%,超标率3.57%。

其余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一次限值(0.20mg/Nm3)要求,但占标率较高,均接近标准限值。

5.2地表水

长江4个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要求。

观南渠和南新河水质超标,不能满足

类水体标准要求,从污染类型上看,观南渠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总磷,南新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总磷和溶解氧。

5.3地下水

区域5个地下水监测点位(资圣村、荆干村、新垱村、长坑村、虾湖村)pH、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铁、硝酸盐、氰化物、砷、汞、铅、六价铬、粪大肠菌群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5个监测因子出现不同程度超标;其中长坑村超标因子最多,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4个监测因子均超标。

氨氮为普遍性超标因子,5个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点位为虾湖村,单因子指数为30.95;3个点位(新垱村、长坑村、虾湖村)总硬度超标,最大超标点位为长坑村,单因子指数为1.12。

5.4声环境

规划区域现状居民区噪声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2类标准要求,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噪声现状值满足4a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5.5土壤环境

根据全省土壤背景值调查结果,2008年5月江陵区支市镇市村七组、马家寨乡同新村八组镉出现超标,单因子指数分别为1.28和1.32。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区域5个监测点位(虾湖村、祁渊村、马家寨中学、曾桥村、资圣村)pH、铜、锌、铅、镉、铬、镍、汞、砷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6环境影响预测

6.1地表水

近期2020年煤电港化产业园废水通过在建的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排入长江后,下游200m处COD预测浓度较背景浓度略有增加,下游600m围氨氮预测浓度较背景浓度略有增加,但COD、氨氮预测浓度均未出现超标,且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预测浓度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近期煤电港产业园废水的排放对长江的水质影响相对较小。

6.2地下水

园区生产与生活供水来自供水管网或长江,不取用地表水,对区域地表水资源量不会产生影响。

正常生产运行状况下,园区各企业废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再排放,不排入地下水系。

此外,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途径还表现为大气降水对厂区裸露地面的渗滤及少量物料的淋滤水(初期雨水),这些下渗水的污染物主要为COD、SS等,不含有毒成分。

规划对区域各企业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主生产区、产品罐区、物料储罐区、泵房等地面采取了防渗措施,并设置专门的事故池,以处置事故发生时的液体污染物。

因此,区域开发对地下水的入渗量较小,基本不会对区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6.3环境空气

(1)近期

正常运行工况下,SO2小时最大值落地浓度占标率达8.5%,最大落地浓度点距离电厂厂址南3.8km处,叠加背景浓度后未出现超标;NO2小时最大值落地浓度占标率11.7%,叠加背景浓度后未出现超标。

SO2日均最大值落地浓度占标率4.8%,最大落地浓度点距离电厂厂址南4.6km处;NO2日均最大值落地浓度占标率5.1%;PM10日均最大值落地浓度占标率1.2%;叠加背景浓度后,SO2、NO2预测浓度均未出现超标,PM10预测浓度出现超标,超标原因为现状背景浓度过大。

(2)远期

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敏感点处二氧化硫贡献浓度最大占标率为109.35%,出现在园区南面的家厂镇,出现超标,其余敏感点贡献浓度占标率为11~84%,叠加背景浓度后未出现超标;网格点处二氧化硫贡献浓度最大占标率为201.71%,出现在(2000,0),位于园区南面,出现时间为2013年12月07日08时,贡献浓度超标。

典型日气象条件下,敏感点处二氧化硫贡献浓度最大占标率为68%,出现在西南向的马家寨乡,其余敏感点贡献浓度占标率为22~48.31%,各敏感点叠加背景浓度后均未出现超标;网格点处二氧化硫贡献浓度占标率为78.11%,叠加背景浓度后出现超标,超标点位为(2000,5000),出现时间为2013年2月20日。

年长期气象条件下,敏感点处二氧化硫贡献浓度占标率为11~25%,最大值出现在资圣村,贡献浓度均未出现超标;网格点处二氧化硫贡献浓度占标率为52.48%,未出现超标。

综上所述,二氧化硫小时贡献浓度、日均贡献浓度最大值有超标,超标的主要贡献污染源来自园区远期规划发展的煤制气行业,超标围多分布在规划煤制气用地附近;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未出现超标,但贡献浓度占标率较大。

6.4声环境

按照达标控制的原则,工业区厂界围需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昼间65dB(A)、夜间55dB(A)要求,交通干线两侧35m围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类4a标准要求,铁路两侧区外居民区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工业化区域整体噪声水平较有所提高,工业区新建、改建企业工业噪声和城市主干线交通噪声是使噪声增加的主要因素,其次则是一般道路交通噪声。

规划区采取“居住和产业”分离的式,交通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减少;受工业噪声影响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将有所减少,主要是区的工作人员受到影响。

规划区外的环境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6.5固体废物

根据固体废物产生量分析,煤电港化产业园规划实施后主要固体废物我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近期2020年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4454万吨/年,远期2030年固体废物产生量636.9804万吨/年。

(1)生活垃圾

近期园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4454t/a,远期生活垃圾产生量24090t/a。

根据规划,园区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规划设置中(小)型垃圾转运站2座,每个占地1000平米左右。

垃圾收集后送至熊河镇民主村垃圾处理场,采取无害化卫生填埋的式处理。

由此可见,通过以上措施后,园区生活垃圾可以全部得到处置。

⑵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近期园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0万吨/年,远期产生量634万吨/年。

园区未规划设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集中贮存设施,而是由入园企业各自贮存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而且应根据固体废物特性予以综合利用,对于锅炉灰渣、粉煤灰、脱硫除尘渣、废耐火砖等可以采取循环手段进行综合利用的,外售给相应企业进行利用,无法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送工业固废填埋场卫生填埋。

可见,通过以上措施后,规划区一般固废可以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集中处置。

⑶危险固体废物

产业园远期规划发展的煤化工将产生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种类包括废催化剂、废干燥剂、过滤残渣、废吸附剂、废分子筛等固体废物,具有一定毒性(延迟或慢性),但不含放射性物质,没有强腐蚀性、急性毒性和反应性,由企业采取交返厂家回收利用或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处理等式处理,不对外环境排放。

对于危险废物转运、临时贮存过程中密闭容器的破损以及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易燃、易爆的危险废物必须经稳定化预处理后安全储存,确保其不产生危害。

园区按照入园企业类型,要求设置危废储存场所和堆放区,应满足《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

另外危险固废储存、处理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应予以关注。

①危险废物转移。

在危险废物转移、运输过程处理不当易造成旅途和接收地的环境污染。

②危险废物在各企业厂暂存期间如管理不善,发生流失、滲漏,易造成土壤及水环境污染,含有机溶剂等挥发性物质的固废还将造成空气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产业园规划建成完备的垃圾收集系统,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产生的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得到妥善处置,产业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区域边环境影响不大。

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本次评价主要从环境影响预防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修复补救措施三面提出产业园区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具体见表10.7-1。

表1煤电港化产业园环境影响减缓和对策措施清单

分类

污染防治措施

环境影响预防对策和措施

建立健全产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

1、设立产业园园区环保机构;

2、确定环境管理目标和环境管理职责;

制定环境风险防与应急预案

1、风险管理措施

2、社会风险防措施

3、事故应急预案的体系定位

4、产业园区应急预案

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

1、园区西侧居民区资圣村距产业园较近(距园区50-200m),受园区工业开发影响较大。

因此,建议在园区西部工业区划定200米绿化防护带,该围不得布设工业企业,禁止开发建设。

2、园区北部布局建材产业区,将对园区北边居民区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GB18068.1-2012),按照区域平均风速,水泥制造业、灰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最大值均为400米。

因此,建议园区北部建材产业区划定400米防护隔离带,防护带围现有居民点规模不得进一步扩大,并结合江陵县城镇规划逐步迁出,该围禁止开发建设。

实施环境准入

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加快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建度

煤电港化产业园入园企业须自建污水处理预处理设施,生产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标准后,可接入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目前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建议切实加快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在园区入园企业建成前投入运行。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未建成前,园区企业不得投入试运行。

鉴于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服务围未涵盖煤电港化产业园,因此下一步在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过程中,煤电港化产业园建设指挥部须做好沟通衔接工作,确保近期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及收集围满足煤电港化产业园发展需求。

鉴于《可研报告》中远期设计规模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江陵经济开发区沿江产业园规划入河排污口设置的批复》中远期规模不一致,建议远期结合园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科学确定其建设规模。

2、建设产业园区中水回用设施

鉴于近期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3万t/d,排污口允排放量为1.87t/d,即要求废水回用量不低于62.3%。

因此沿江产业园与煤电港化产业应统筹规划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建议近期中水回用率不低于65%。

考虑到《江陵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标为不低于80%,建议远期中水回用率不低于80%。

3、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园远期废水处理及排水案

煤电港化产业园远期规划自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建议远期统筹考虑煤电港化产业园和沿江产业园开发状况,结合区域环境承载力,从环境保护、技术经济等面,对园区自建污水处理厂和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扩能两种案进行充分论证,选取最佳案。

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尽快制定区域烟(粉)尘削减案

鉴于区域PM10、PM2.5现状超标,区域须制定切实有效的烟(粉)尘环境综合整治案或区域削减案,以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2、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1)工业大气污染源控制措施

(1)调整能源结构,提倡清洁能源

①以江陵电厂为依托,实行园区集中供热。

对供热设施产生的烟气要采用高效布袋除尘或者静电除尘,采用氨法脱硫、脱硝技术。

②加快天然气入区管道等基础工程的建设。

对于天然气使用存在限制性因素的企业,应有明确的使用柴油、煤油等其它清洁能源和燃料的政策性要求,清洁燃料使用率需达到50%以上。

③进一步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和清洁化,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扩大天然气、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大力引进天然气清洁能源,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④配合建筑节能工作,充分利用太阳能,建设太阳能办公示区。

(2)强化污染源治理,防止新污染源产生

①对新、改、扩建设项目要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保证“三同时”验收合格并稳定达标排放,杜绝超标排放工业污染源产生。

②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与控制,格控制重金属类污染物排放。

(3)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措施

①入区企业应采用清洁工艺,采取净化处理措施,如采用脱硫除尘技术、推广全能脱硫增效剂等,以减少气体污染物外排环境;

②煤炭储配基地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大气无组织污染防治措施,采用回用水喷淋降尘;

近期不得引入煤化工项目,远期如引入,所有排放化工废气污染物的企业均应采取有效的、无(少)二次污染的、运行稳定的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特征大气污染物按照厂界达标控制;化工生产过程排放的可燃性有机废气可采用焚烧处理等措施处理;液体化工装卸应采用带平衡管回收装置的装卸工艺和设备,采取减少储罐排气的措施。

(4)实施总量控制

①入园项目须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区域环境容量。

②在实施“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③做好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前置审批关,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

2)生活大气污染源控制

提高开发区燃气气化率,建立以天然气为主,其它燃气为补充的燃气供应系统。

贯彻多种气源并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的针,实现城市燃气化。

3)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包括建筑施工,拆迁工地,道路、桥梁及河道整治施工,公用设施施工,运输)扬尘、道路扬尘、露天堆场及货物扬尘的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园区重污染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构筑物建议采用混凝土结构,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酸雨地区,应选用抗腐蚀性水泥。

格按照水工构筑物设计、施工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杜绝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可能,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2)预埋地下的设备、管道应设置检修口,定期检查,同时建议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料进行包裹防渗,避免因跑冒滴漏对地下潜水造成污染;弯管、接头等具有伸缩缝处建议采用粘结力强,变形性能大、耐温性好(在厂区最高气温不流淌、最低气温不脆裂)、耐老化、无毒、无环境污染的弹塑性止水材料包裹防渗。

(3)对于选址于土地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易压缩变形的项目,在对管网及处理构筑物设计及施工时建议采用采用“换填垫层法”、“深层密实法”、“置换法”、“排水固结法”、“水泥土搅拌桩”或“CFG桩”等基础处理措施杜绝构筑物渗漏可能。

(4)园区如引入煤化工行业,对于重污染企业,厂区生产车间、化学品罐区等作业场地地面硬化并进行防渗处理,设置雨棚、强化排水系统输排能力同时加强污泥干化含水率控制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污染地下水。

(5)定期对厂区边地下水上下游地区进行水质监测,一旦发现有污染地下水现象应立即排查污染源,对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对已污染地下水应进行抽水净化;对受到污染的包气带土壤应进行换土。

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声环境保护措施

1、工业噪声综合治理

(1)合理布局

(2)控制噪声源

对改扩建或新建项目的新增噪声设备应选择低噪声先进设备,因地制宜采取安装消音器、隔声罩、减震底座,建隔声间、隔声门窗,车间装设吸声材料等多种措施。

对新建有噪声源的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格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中规定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实施。

(3)加强管理

要求企业加强高噪声设备及其隔声降噪设施的运行管理,及时维护,使其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对锅炉排气等高强度突发噪声,应避免在夜间进行。

产业园环境管理机构应建立噪声源档案,对产业园的工业噪声源制定管理规划,督促企业落实管理资金。

2、公路交通噪声综合治理

3、施工噪声综合治理

环境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措施

1、生活垃圾

产业园应设独立的垃圾转运站,居民日常垃圾先收集到园区垃圾点,垃圾点的垃圾由管理人员及时收集送到转运站,再由环卫部门运往熊河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推进垃圾处理的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

目标为2015年生活垃圾密闭化收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需进一步促进废物在企业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目标是至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园区应结合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园区部消化处置率。

在开发区已建和待建项目中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提高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做到工业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3、危险废物

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的要求,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一般交有回收利用能力的单位再利用,以达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

不能利用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企业应有暂存设施,统一送往有资质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