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358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专项训练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专项训练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石油                                    D. 煤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A. 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3.下列标志表示节约用水的是(  )

A. 

                              

B. 

                              

C. 

                              

D. 

4.每年“火把节”时,我们常把木材劈成细条再扎成“火把”进行燃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美观                   

B. 节省木材                   

C. 便于携带                   

D.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乙醇                                      

D. 氢气

6.我国规划提出要创建节约型社会,下列图标的含义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是(  )

A. 

                     

B. 

                     

C. 

                     

D. 

7.近日新闻报道中,火灾酿成的惨剧频频发生。

同学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燃。

下列防灾和逃生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②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③在加油站接打电话 

④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⑤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⑥家中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⑦酒精灯碰翻在桌面上燃起来,立即用水扑灭 

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⑨当处于高层被火围困时,千万不要轻易跳楼,应想办法自救或做出应对措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A. ①④⑥⑦⑨                       

B. ②③④⑥⑧                       

C. ②④⑥⑧⑨                       

D. ③⑤⑥⑦⑧

8.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用嘴吹灭蜡烛;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①和⑤

9.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用嘴吹灭蜡烛;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①和⑤

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肥皂洗涤衣物产生泡沫的情况,可以粗略判断是硬水还是软水          

B.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

C. 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开启排气扇                         

D. 山林着火时,要向着顺风方向奔跑,尽快离开火灾区

11.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 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 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二、填空题(共4题;共9分)

13.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 .写出两种你知道的新能源________ ,________ (写名称)

14.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字母代号).

15.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________.

16.填写下表:

常见的

灭火实例

熄灭酒精

灯火焰

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

灭火的原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6分)

17.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如图1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

(填标号)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___。

18.燃料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你运用所了解的燃料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和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的__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酸雨是指pH________(填“>”、“<”或“=”)5.6的雨水.

(3)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在合理利用的同时,要努力开发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你所知道的新能源________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9.根据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回答:

(1)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2)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2分)

20.某同学进行家庭小实验:

向广口瓶中放入切开的苹果块,再盖上瓶塞,一段时间后苹果变色,打开瓶塞,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

(1)该同学依据实验现象猜测,苹果变色的原因可能是苹果与________发生了反应.

(2)若

(1)中猜想成立,则日常生活中,要使切开的苹果慢一点变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答】A.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周围环境的温度。

故A说法错误。

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故B说法正确。

C.家用电器着火,应先拉闸,再立即用水浇灭。

故C说法错误。

D.室内起火,不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少一个则不能燃烧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答案】D

【解析】【解答】把木材劈成细条再扎成“火把”进行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D.

【分析】根据已有的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

5.【答案】D

【解析】【解答】A、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B、石油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最清洁的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燃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燃烧后无污染,燃烧的热值高,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该图标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不合题意;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禁止放置易燃物的标志,不合题意;

D.该图标是禁止烟火的标志,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图标的含义以及体现节约的信息来分析.

7.【答案】C

【解析】【解答】①如果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因为打开门窗为房间内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①不符合题意;

②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②符合题意;

③在加油不能站接打电话 ,否则有可能引起火灾,③不符合题意;

④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④符合题意;

⑤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打开排气扇时由电火花产生,可能引起爆炸,⑤不符合题意;

⑥家中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⑥符合题意;

⑦酒精灯碰翻在桌面上燃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⑦不符合题意;

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用湿毛巾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等对人体的伤害,⑧符合题意;

⑨当处于高层被火围困时,千万不要轻易跳楼,应想办法自救或做出应对措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及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受热密度会减小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答】①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是移走可燃物灭火;③用嘴吹灭蜡烛是通过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④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⑤水灭火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⑥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

故选C.

【分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

①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是移走可燃物灭火;③用嘴吹灭蜡烛是通过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④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⑤水灭火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⑥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

故选C.

【分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10.【答案】A

【解析】【解答】

A、区分硬水与软水,要用肥皂水,可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起泡沫多的是软水,起泡沫少的是硬水,A符合题意;

B、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是液态物质,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二次破坏,应用灭火时不留痕迹的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B不符合题意;

C、煤气属于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而开启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故可能会引燃混合气体,C不符合题意;

D、山林着火时,不能向着顺风方向奔跑,因为人没有火跑得快,故不易逃离火场,要逆风跑,迎着火的方向,冲出火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硬水的检验,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是燃着的一根烟被禁止,是禁止吸烟的标志.B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

C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

D是一摞易燃物被禁止,是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

故选B

【分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B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符合题意,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不符合题意,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物质燃烧需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3.【答案】氢气;太阳能;核能

【解析】【解答】解:

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因为氢气燃烧生成一种物质水,不污染环境;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故填:

氢气;太阳能;核能.

【分析】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不污染环境.

14.【答案】BD

【解析】【解答】解:

此题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接触氧气则不燃烧,所以实验B和实验D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答案:

BD.

【分析】此题为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通过对比实验,知道燃烧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则去掉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便可.

15.【答案】B;酒的酿造等

【解析】【解答】解:

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食物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酒的酿造,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B;酒的酿造等(合理即可).

【分析】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16.【答案】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解析】【解答】解:

熄灭酒精灯火焰,盖上灯帽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森林着火时,为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是利用了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

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三、综合题

17.【答案】

(1)ABD

(2)斜向下的火柴更易持续燃烧;因为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解答】

(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如图1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ABD;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因为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故答案为:

ABD;斜向下的火柴更易持续燃烧;因为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意思对即可得分)

【分析】熟记与化学有关的完全图标即可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即可解答

18.【答案】

(1)天然气

(2)二氧化硫;<

(3)风能

【解析】【解答】

(1)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和天然气.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就形成酸雨.故填: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3)太阳能、风能、氢能、潮汐能、水能等属于新能源.故填:

风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要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四、解答题

19.【答案】解:

(1)物质受热时,如果能够燃烧,说明是可燃物,因此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上加热时,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五、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1)氧气

(2)密封保存

【解析】【解答】解:

(1)向广口瓶中放入切开的苹果块,再盖上瓶塞,一段时间后苹果变色,打开瓶塞,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可知瓶中的氧气减少了,所以该同学依据实验现象猜测,苹果变色的原因可能是苹果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故填:

氧气.

(2)果肉的变色与氧气有关,所以为了防止果肉与氧气反应而变色,可以采用将切开的苹果密封保存.

故填:

密封保存.

【分析】

(1)根据信息:

向广口瓶中放入切开的苹果块,再盖上瓶塞,一段时间后苹果变色,打开瓶塞,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进行分析.

(2)根据

(1)的猜想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