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401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定稿.docx

记叙文阅读定稿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攻略汇总

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很大比重,考生应予以充分重视。

《考试说明》对文学作品考试内容和目标的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对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把握文章的中心。

4、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

5、理清文章思路。

6、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7、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8、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9、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10、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11、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完成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可采用四步快速阅读法,第一步,略读文章,即略读、浏览一遍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态度感情、观点;第二步,细看题目,再读原文,即认真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并精读原文;第三步,查找原文,在每个题目答案的关键语句处做好标记;第四步,完成题目,对查找的信息认真分析、认真整合,然后完成题目。

  文学作品的阅读,一定要先读文章,后看题,细读文章,再做题,切忌走马观花读文章,未读文章即答题,脱离文章凭空瞎想。

  

(一)小说

小说是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情节、环境。

阅读分析小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了解反映的社会生活。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

1、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3、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包括明线、暗线。

6、小说人物形象的评析等。

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概括内容1.整体概括: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解题方法:

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典例解析:

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假币》2008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

(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找出发生在辰和老教授之间的两件事---“辰交假币自责”“多年后向老教授表心意深受教育”。

概括的方法是:

谁+做什么。

有时根据需要还要看看这件事是在什么地点或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最后将以上信息连成一段话,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顺畅。

2.补充式概括:

根据提示,将空白处的情节补充完整。

解题方法:

依据题干,结合提示,明确区段,提取概括。

典例解析:

例1: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儿子的鱼》2005年黄冈市课改实验区中考题)

拉锯战→ → 与鱼周旋→→捕鱼成功

(解答此题,首先应认真审题,圈点勾画题目中的关键词“儿子捕鱼的过程”,然后结合提示,找出写“拉锯战”和“与鱼周旋”的文字,也就是文章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根据这两处提示,可以明确第一个空格所在的区段应是第4自然段,最后将这段文字提取概括,得出“沉入深水区”的答案。

同样的方法,根据“捕鱼成功”,明确第二个空格所在的区段,是第5自然段的中间一段文字,将它提取概括,得出“拖入灌木丛”的答案。

注意解答此类题目时,表达形式和字数也要参照提示)

例2:

为了不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我”思虑了几天,“巧妙地”送给“他”一副眼镜。

请根据第⑤—12段内容,将下面空白处的情节补充完整。

(《根雕眼镜》)

(《演讲与口才》)

(1)我有意碰掉眼镜。

(2)我

(3)我劝他接受眼镜。

(4)他

(解答此题,首先认真审题,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送给他一副眼镜”和“5—12段”,然后结合提示,找出写“有意碰掉眼镜”和“劝他接受眼镜”的文字,分别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的前半部分和第9自然段,根据这两处提示,可以明确第一个空格所在的区段应是第5—8段,最后将这段文字提取概括,得出“我让他试戴眼镜”的答案;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归纳出第二个空格的答案是“他接受了眼镜”。

答案意思对即可,表达形式和字数可以参照提示。

(二)分析人物形象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

解题方法:

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典例解析:

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儿子的鱼》)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找出最能代表主人公—-“儿子”性格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如文章有几处典型的肖像和动作描写:

从“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可以看出他的勇敢;从“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可以看出他的坚毅;从“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可以看出他的执著。

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

他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题方法:

先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接着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再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

典例解析:

请结合文章【甲】【乙】【丙】【丁】四处对小女孩描写的内容,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带缺口的馒头》)(《阅读与作文》)

(解答此题,首先答出【甲】【乙】【丙】【丁】四处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接着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如“双眼深陷”“脏兮兮”“有气无力”“惊恐”“怯生生”等,再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如“双眼深陷”“脏兮兮”“有气无力”写出了小女孩十分饥饿;“惊恐”“怯生生”写出了小女孩的稚嫩无助;“稚气的笑容”,带头归还馒头的行动,写出了小女孩的懂事,能够为抗日战士着想。

(三)把握主旨

1、联系生活实际或文章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或作品的体验、感悟。

解题方法:

先概述自己的一次经历,或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再结合文章主旨谈

句子的理解或作品的体验、感悟。

典例解析:

文章结尾处写道,“(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这句话饱

含着深情,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恩的心”带给你的启示。

(不超过100字)

(《根雕眼镜》)

(解答此题,首先认真审题,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感恩”,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概述自

己的一次“感恩”经历,最后结合文章主旨,谈“感恩的心”带给你的启示,也就是发表议论。

启示可从学生或老师的角度回答。

2、理解标题的含义。

解题方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有的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品析标题和拟标题都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还有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典例解析:

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儿子的鱼》)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通过写儿子用他的执著勇敢捉鱼这件事,表现了儿子的沉着坚毅、倔强勇敢,以及爸爸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其次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义是这条鱼是他的劳动成果,所以,称为“儿子的鱼”;深层含义联系主旨,可以得出“强调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的答案。

3、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改写或续写。

解题方法:

紧扣原文,结合主旨,作合理的想象,答案是开放的,但要做到合情合理。

典例解析:

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

理这件事情?

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

 (《假币》)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要求:

本题答题角度有两个,选择辰或选择教授方面去作答;

其次要紧扣原文,结合主旨,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教授善良又爱才,才使辰受到感动,悔过自新,从不诚实走向诚实,这是答题的基础;三是想象要合理,依据文本去设计处理问题的方式,要符合小说人物的思想基础、性格特征,不能随意创新,要从教授的善良心地着手分析,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是善良之举,参考答案中的行为就很符合他的性格。

(四)赏析语言

1、人物描写

解题方法:

先确定描写人物的方法,再针对具体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典例解析:

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儿子的鱼》)

我来赏析()处:

我来赏析()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小说中人物描写作用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该联系全文的“大”环境,对于人物描写所展示的人物内心心理和个性特点进行正确的理解。

2、环境描写

解题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典例解析:

选文第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只是一个普通人》)

(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

(解答此题,要联系故事主要情节,对照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

选文第一段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天气,为下文写老妇人赤脚在雪中行走的情节作铺垫,同时渲染凄凉的气氛。

(二)散文

散文形式上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散文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A:

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查形式:

1、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语句,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典例解析:

文章第①段作者开门见山说“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

请简要概括书院清池哪些方面令作者特别钟爱。

(《书院清池》2007年海淀区中考模拟试题)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找出书院清池令作者特别钟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哪几段,

(2—5段),接着逐段概括其主要内容,可以采取提取关键词(句)的方法,利用第4自然段的过渡句,找出“秀美”、“宁静”、“富于文化意蕴”、“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等关键词句,然后将几段内容进行合并,得出答案。

2.补充式概括:

根据提示,将空白处的情节补充完整。

答题要点:

依据题干,结合提示,明确区段,提取概括。

典例解析:

阅读选文,补全作者笔下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2007年海淀区二模试题)

第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画面:

三月的维也纳,几个姑娘用心灵的吻来迎接春天

第三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此题,首先认真读题,圈点勾画题目中的关键词“维也纳春天的画面”,然后结合提示,明确第一幅画面是写五月的维也纳,第三幅画面是写四月的维也纳,由此明确区段,两幅画面分别在第3和第9自然段,最后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B:

为什么写(主题,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查形式:

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典例解析:

结合文意,说说作者借书院清池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书院清池》)

(要把握作者的情感,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等,由此“作者追求心灵纯净的美好情怀”自然能体会出来。

考点C:

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或文章的线索)

考查形式: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或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是什么?

答题要点:

找准线索,根据提问灵活作答。

典例解析:

这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散文,在行文过程中,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年的召唤》2008年江西省中考题)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描写、记叙的脉络,所以只有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准确找出来。

仔细阅读本文,不难看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二)重点剖析

考点A:

体味推敲重点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考查形式:

(1)请你说说某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思路:

①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②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答词语的语境义

(2)评点某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先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再谈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般来讲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作用,有时也要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典例解析:

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别踩疼了雪》2008年重庆市中考题)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解答此题,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两句中的“踩疼”含义不一样,表达效果自然也不同。

首先联系上下文,推知他们的语境义,然后再谈词语的表达作用:

第一句主要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第二句主要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

答案自然得出。

考点B:

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考查形式:

从全文看,文章题目有什么含义,或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

①标题在文中具体所指内容(表层含义)

②一般来讲,文章题目对于表现揭示文章主旨有重要作用(深层含义)

典例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2008年南通市中考题)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只有懂得适当舍弃,你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青涩的青春只有经过抽打的磨砺才能逐步走向睿智与成熟,然后揣摩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与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联系,答案水到渠成。

考点C: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提示: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答题思路:

①结合上下文内容,在语境中把握句意

②不能离开对文章主要内容或主旨的把握  

典例解析:

第(16)段划线的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别踩疼了雪》)

(解答此题,首先将句子还原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其次联系文章的主旨,不难看出它的深层含义:

夜晚黑喻指人生中的不幸或磨难,雪白喻指人纯洁的心灵,压不过雪的白,即为人勇敢地战胜不幸,答案自然得出。

考点D: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

一般应从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典例解析:

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别踩疼了雪》)

(这道题只要求答结构上的作用,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它是承上启下的句子,由上文描绘“看雪”,转入记述爱雪的原因,自然引出对妈妈的回忆,同时也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作铺垫。

水到渠成得出答案。

考点E:

品味语言

考查形式:

(1)选文善用修辞,用词精妙,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文章中有多处精妙的描写,请结合语境做简要分析

(3)文中采用了……手法,请选取一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答题思路:

(1)确定语言赏析角度:

①修辞②用词③手法

(2)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①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

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特点,给读者以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拟人:

赋予某物以人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排比:

以强烈的语言气势写出了某事物的某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引用:

这句话引用了的诗句,写出了某事物的某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使语言表达富有文化内涵。

②用词:

主要为动词和形容词

作用:

动词: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某事物的某特点或某情状;

形容词:

细致地描摹了某事物的某特点。

③手法:

主要为对比、反衬

先找准对比点,再说出其作用:

把(文章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特点。

典例解析: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例如:

①多用修辞手法;②化用古典诗句;③词语运用富有创造力与表现力。

请你任选一种特色,从文中举一例具体说明表达效果。

(《书院清池》)

(此题赏析语言,可以任选修辞或用词的角度。

修辞:

先找出拟人和化用诗句的例子,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如:

作者在文中把月夜请池中的月影,比做“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化用了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认识月,呼作白玉盘”,既形象地写出了月影的晶莹透亮、皎洁,又使语言新颖有趣,有文化内涵。

用词:

主要找形象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如:

“古老”让人联想到书院历史的悠久,“常新”让人感到生机与活力。

(三)思维发散

1、感悟拓展

考查形式:

(1)对文章的内容、主旨,你有什么看法,或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你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的认识

提示:

谈感受根据对象不同一般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主旨⑤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等。

答题要点:

(1)能准确把握原文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且有层次性

(4)如有需要要结合生活实际

典例解析:

选文结尾说,“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请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50字以内)(《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解答此题,首先要联系文章主旨,因为结尾的句子往往提示或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其次观点要明确,语言要流畅。

做到以上两点,不难得出答案。

2、链接材料

考查形式:

结合文章及所给材料,谈对人物或事物的认识。

答题思路:

(1)明确题意

(2)辨析材料,明确关系:

①补充②验证③对比

(3)把握原文内容主旨

(4)结合原文与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典例解析:

文中第10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

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

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

请联系实际作答。

(50字左右)

(《别踩疼了雪》)

(这则材料与原文是验证关系,解答此题,要联系两位母亲的信来谈,话题不偏离母爱;有具体感受;联系实际;语言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原文附后:

一、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

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

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

”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

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

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

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

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

”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

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

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

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

(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

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

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

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整体感悟: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2分)

拉锯战→             →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2.问题探究:

(4分)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分)

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2分)我的分析:

3.生活体验:

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

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二、根雕眼镜

贺伟

①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

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

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②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

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

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

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

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③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④我思虑了几天。

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