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15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x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

 

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一、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药物来源与分类

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二、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

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2、剂型的分类

分类方式

具体剂型

形态学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给药途径

1、胃肠道给药剂型:

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皮肤、口腔、鼻腔、肺部、眼部、直肠、阴道和尿道。

分散系统

真溶液、乳剂、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

制法

不常用,如浸出、无菌

作用时间

速释、普通和缓控释

3、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的作用:

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药用辅料的分类

分类方式

具体辅料

来源

天然物质、半合成物质和全合成物质

作用用途

60余种,如溶剂、助溶剂、崩解剂、润滑剂等

给药途径

口服用、注射用、黏膜用、经皮或局部给药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用和眼部给药用等

〔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1、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

稳定性变化

具体变化方式

化学

水解、氧化、复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

物理

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

生物

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

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处方因素

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外表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

外界因素

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

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参加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良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参加枯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品有效期:

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1、配伍变化的类型

配伍变化

具体变化方式

物理

溶解度改变;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化学

浑浊或沉淀;变色;产气;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药理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增加毒副作用

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

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响、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响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药品包装的分类

分类方式

具体包装形式

使用方式

I、Ⅱ、Ⅲ三类

形状

容器、片材、袋、塞、盖

材料

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及上述成分的组合

三、药学专业知识

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

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2、药剂学专业知识:

主要研究根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内容。

3、药理学专业知识:

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

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

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屡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

分类

体内吸收决定因素

代表药

第Ⅰ类

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胃排空速率

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艹卓〕

第Ⅱ类

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溶解速率

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吡罗昔康

第Ⅲ类

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渗透效率

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

第Ⅳ类

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难吸收

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

水溶解性——水溶性;渗透性——脂溶性;哪个因素低它就是限速的因素,体内吸收就取决于该因素。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弱酸性药物

胃液中〔pH低〕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水杨酸、巴比妥

弱碱性药物

胃液中〔pH低〕呈解离型,难吸收

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

肠液中〔pH高〕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极弱碱性

酸性中解离少,易吸收

咖啡因和茶碱

①强碱性

②完全离子化

胃肠中多离子化,吸收差

①胍乙啶

②季铵、磺酸

二、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

〔一〕药物结构与官能团

1、药物的主要结构骨架与药效团

药物=母核+药效团〔一类药物母核可能不同,但是均含有相同的药效团或者在体内代谢后能生成药效团〕例如他汀类药物。

2、药物的典型官能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官能团

对生物活性影响

举例

烃基

改变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系数,位阻↑,稳定性↑

环戊巴比妥引入甲基→海索比妥,不易解离

卤素

影响电荷分布、脂溶性及作用时间

安定作用:

氟奋乃静>奋乃静

羟基

增强与受体结合力,水溶性↑,改变活性

①脂肪链上:

活性和毒性下降

②芳环上:

酸性、活性和毒性增强

③酰化/酯化/成醚:

活性降低

巯基

形成氢键能力比羟基低,但脂溶性高,更易吸收

解毒药:

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硫醇盐

醚和硫醚

醚类在脂-水交界处定向排布,易通过生物膜

不同点:

硫醚类可氧化成亚砜或砜,极性↑

磺酸、羧酸和酯

磺酸基——水溶性解离度↑,不易吸收,仅有磺酸基一般无活性

羧酸——水溶性解离度较磺酸小

羧酸成酯:

脂溶性↑,易吸收

酯类前药:

增加吸收,减少刺激

酰胺

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因为:

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

胺类

N上未共用电子:

碱性、氢键接受体〔与多种受体结合

①活性:

伯胺>仲胺>叔胺

②季铵:

作用强,水溶性大,难透过生物膜,无中枢作用

〔二〕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1、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转运、转运体的影响

许多组织的生物膜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系统介导药物跨膜转运,称为转运体。

许多药物已被证明是转运体的底物或抑制剂。

可通过结构修饰增加转运体对药物的转运,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

例:

阿昔洛韦+L-缬氨酸——伐昔洛韦〔小肠上皮细胞转运体PEPT1底物〕,增加其吸收——进入体内后水解为三磷酸阿昔洛韦发挥药效。

2、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不良反响的影响

〔1〕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

细胞色素P450是主要的药物代谢酶,有很多亚型,但CYP3A4最多,约占总量的50%。

类型

作用

代表药

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地抑制细胞色素P450

酮康唑

不可逆性抑制剂

不可逆地抑制细胞色素P450

异烟肼

类不可逆抑制剂

最终结果是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但是起效时间比拟缓慢

地尔硫〔艹卓〕、丙咪嗪、尼卡地平

诱导剂

细胞色素P450活性增强

乙醇

〔2〕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hERG〕的影响

许多药理作用各异、化学结构多样的药物对hERG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引起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产生心脏不良反响。

最常见的主要为心脏用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和强心药。

3、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

药物+生物大分子

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形式:

键合类型

典型药物

共价键〔不可逆〕

化学治疗药物

非共价键〔可逆〕

氢键

最常见的非共价键形式

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

羰基化合物

电荷转移复合物

氯喹

疏水性相互作用

药物非极性局部与生物大分子非极性局部相互作用

范德华引力

非极性分子中的暂时不对称电荷分布

4、药物的手性特征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类型

举例

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

普鲁帕酮、氟卡尼

药理活性一样但是强弱不同

氯苯那敏、萘普生

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

甲基多巴〔L〕、氨己烯酸〔S〕

产生相反的活性

哌西那朵、考必利、依托唑啉

产生不同的药理活性

丙氧酚、奎宁

一个有活性,一个有毒性

氯胺酮、丙胺卡因

三、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分为两相:

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响,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复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响,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

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

〔一〕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结构特征

生物转化规律

含芳环的药物

氧化代谢成环氧化合物然后重排生成酚

含烯烃和炔烃的药物

生成环氧化合物后重排成酚;端炔生成烯酮中间体水解成羧酸,非端基炔烃发生N-烷基化反响。

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

末端碳和倒数第二个碳、支链碳上发生羟基化。

含卤素的药物

氧化脱卤素

胺类药物

N-脱烷基化和脱氨反响;N-氧化反响

醚类药物

O-脱烷基化反响,生成醇和酚以及羰基化合物

醇类

氧化成羰基化合物

酮类

生成仲醇

硫醚

S-脱烷基和S-氧化反响。

含硫羰基化合物

S氧化成氧

亚砜类药物

氧化成砜或复原成硫醚

含硝基的药物

复原成胺

酯和酰胺

水解成酸、醇或胺

〔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极性增加,亲水性增加:

1、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响

2、与硫酸的结合反响

3、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响

4、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响

极性降低,亲水性降低:

1、乙酰化结合反响

2、甲基化结合反响

第3章

药物固体制剂

〔一〕散剂

1、散剂的分类

按使用方法

口服、局部用

按药物组成数目

单散剂、复散剂

按剂量

分剂量散剂、不分剂量散剂

2、散剂的特点

优点:

易分散,起效快;具有保护、收敛作用;制备简单,适于老人儿童;包装、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缺点:

对制剂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挥发性影响大。

因此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3、散剂的质量要求

粒度:

口服为细粉,局部用和儿科用中药散为最细粉〔通过七号筛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枯燥失重:

一般≤2%,中药散剂水分≤9%。

无菌:

用于烧伤或创伤局部用散剂。

其他:

贵、毒、小散剂用配研法;毒性口服散应单剂量包装;一般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湿药物密封贮存。

〔二〕颗粒剂

1、分类:

可溶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

2、特点:

①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等较小;②服用方便可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③通过包衣,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等;④有效防止复方散剂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

3、质量要求

外观

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

微生物限度

符合要求

溶化性

可溶颗粒、泡腾颗粒〔5min〕

溶出度、释放度

肠溶颗粒、缓控释颗粒

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15%

水分

中药颗粒≤8.0%

枯燥失重

≤2.0%

4、临床应用和考前须知

可溶型和泡腾型颗粒应加温开水冲服,肠溶、缓控释颗粒应吞服,中药颗粒剂不宜用铁质或铝制容器冲服。

〔三〕片剂

1、特点

〔1〕剂量准确、服用方便;稳定;本钱低;种类多;运输、携带方便

〔2〕幼儿和昏迷者不易吞服;工序多,难度高;挥发性成分片剂贮存期内含量下降

2、分类:

普通片、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控释片、肠溶片

3、质量要求

硬度

≥50N

脆碎度〔非包衣片〕

<1%

重量差异

片重<0.3g:

±7.5%;片重≥0.3g:

±5.0%

外观

色泽均匀,外观光洁

崩解时限

详见下表

含量均匀度

小剂量药物或作用比拟剧烈的药物

卫生学

符合要求

片剂

崩解时限〔min〕

片剂

崩解时限〔min〕

普通片

15

肠溶衣片

60

分散片

3

含片

30

可溶片

3

泡腾片

5

舌下片

5

薄膜衣片

30

4、常用辅料

用途

举例

稀释剂/填充剂〔主要剂量小于50mg时参加〕

淀粉、乳糖、糊精、蔗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

润湿剂

水、乙醇

黏合剂

淀粉浆、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聚维酮、明胶、聚乙二醇

崩解剂〔缓控释片、口含片、咀嚼片、舌下片不加〕

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泡腾崩解剂〔碳酸盐和酸类〕

润滑剂

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芳香剂

芳香油、香精

甜味剂

阿司帕坦、蔗糖

崩解剂:

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辅料。

5、制备过程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裂片

细粉多;物料塑性差

松片

黏性力差;压力缺乏

崩解缓慢

压力太大;增塑性物料或黏合剂使结合力过强;崩解剂性能差

溶出超限

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解度差

含量不均匀

片重差异超限;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迁移

可溶性成分在颗粒内部迁移——色斑

6、包衣

胃溶型包衣材料

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IV号、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AEA〕

肠溶型包衣材料

虫胶、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树脂类〔I、Ⅱ、Ⅲ类〕、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

不溶型包衣材料

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

增塑剂

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化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酯

致孔剂

蔗糖、氯化钠、外表活性剂和PEG

〔四〕胶囊剂

1、胶囊剂的特点

优点:

1〕掩盖不良嗅味

2〕提高稳定性

3〕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与片剂比拟〕

4〕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

5〕药物缓释、控释和定位释放

缺点:

1〕囊壳受温湿度影响大

2〕生产本钱较高〔与片剂比拟〕

3〕特殊群体〔老幼〕口服困难

4〕局限性:

局部药物不适宜制成胶囊

2、不宜制备胶囊的药品

1〕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药物,囊壁溶化

2〕风化性药物,囊壁软化

3〕强吸湿性的药物,囊壁脆裂

4〕醛类药物,明胶变性

5〕含有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囊材软化或溶解;

6〕O/W型乳剂药物,囊壁变软

记忆技巧:

风湿醛发水〔蜷发睡〕,胶囊不好用

〔五〕液体制剂概述

1、分类

液体药剂分类

微粒大小

特征

低分子溶液剂

<1nm

真溶液、分子/离子,澄明,热力学稳定

高分子溶液

〔亲水胶体溶液〕

1~100nm

真溶液、分子,澄明,热力学稳定

溶胶剂

〔疏水胶体溶液〕

1~100nm

胶粒,多相,热力学不稳定〔聚结〕

乳剂

>100nm

小液滴,多相,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

混悬液

>500nm

固体微粒,多相,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

2、特点

优点

缺点

分散度高,吸收快,作用迅速

分散度大,易引起药物化学降解失效

给药途径广泛

体积大,运输携带不方便

易于分剂量,适用于老幼

非均相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

分散于溶剂中,能减少药物刺激性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参加防腐剂

3、一般质量要求

〔1〕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

〔2〕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3〕液体制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4〕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4、包装贮存

医院液体制剂标签:

内服-白底蓝字或黑字;外用-白底红字或黄字

〔六〕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溶剂

分类

举例

极性溶剂

水、甘油、二甲基亚砜〔DMSO〕

半极性溶剂

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液状石蜡、油酸乙酯、乙酸乙酯

2、附加剂

分类

举例

增溶剂

外表活性剂:

聚山梨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助溶剂

苯甲酸、碘化钾、聚维酮

潜溶剂

混合溶剂: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防腐剂

苯甲酸/苯甲酸钠:

pH4作用最好,适用于内服和外用

对羟基苯甲酸酯:

尼泊金,适于与苯甲酸合用,不适于和聚山梨酯合用

山梨酸/山梨酸钾:

pH4作用最好,可与聚山梨酯合用

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外用

其它:

甘油、三氯叔丁醇、硫柳汞、桉油、桂皮油、薄荷油

矫味剂

甜味剂:

阿司帕坦、甜菊苷、山梨醇、甘露醇

芳香剂:

柠檬、薄荷水、桂皮水、苹果香精

胶浆剂:

阿拉伯胶、琼脂、甲基纤维素

泡腾剂:

碳酸盐+有机酸

着色剂

胡萝卜素、焦糖、乌饭树叶、苏木、氧化铁

〔七〕外表活性剂

1、分类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前者又细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阴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XX酸钠/钾/钙/镁

非离子外表活性剂:

化学名

商品名

缩写

脂肪酸山梨坦类

司盘

Span

聚山梨酯类

吐温

Tween

蔗糖脂肪酸酯类

蔗糖酯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卖泽

Myrj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苄泽

Brij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普朗尼克

Poloxamer/Pluronic

阳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

两性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卵磷脂、豆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

2、毒性

外表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

阳离子外表活性剂>阴离子外表活性剂>非离子外表活性剂。

两性离子外表活性剂的毒性和刺激性均小于阳离子外表活性剂。

溶血作用的顺序为:

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3、应用

HLB值

应用

1-3

消泡剂

3-8

W/O型乳化剂

7-9

润湿剂

8-16

O/W型乳化剂

13-16

去污剂

15-18

增溶剂/起泡剂

阳离子/两性离子

消毒剂/杀菌剂

〔八〕低分子溶液剂

剂型

重点

溶液剂

澄清;符合卫生标准

芳香水剂

澄清;不宜大量配制久贮

醑剂

药物浓度5-20%,乙醇浓度60-90%

甘油剂

外用

糖浆剂

含蔗糖量≥45%〔g/ml〕

搽剂

无破损皮肤揉擦用

涂剂

可用于有破损皮肤

涂膜剂

含成膜材料

洗剂

只能用于无破损的组织

〔九〕高分子溶液剂与溶胶剂

1、高分子溶液剂

〔1〕特点

荷电性;高渗透压;黏度高;水化膜阻碍高分子聚集;胶凝性

〔2〕性质

热力学稳定体系:

由于水化膜存在

陈化现象:

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自发聚集沉淀的现象,受光线、空气、盐类等因素的影响。

2、溶胶剂

〔1〕特点

胶粒间相互聚结,热力学不稳定;聚结后布朗运动减弱,动力学不稳定;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2〕影响热力学稳定性的因素

双点层结构:

电位差ζ越大越稳定

水化膜:

越厚越稳定

添加剂:

电解质破坏稳定性;高分子化合物有助于稳定性;胶粒之间带相反电荷稳定性降低,相同电荷稳定性增强。

〔十〕混悬剂

1、特点

〔1〕提高药物稳定性

〔2〕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3〕发挥长效作用

2、质量要求

〔1〕沉降容积比:

越大越稳定。

〔2〕重新分散性:

振摇后重新分散

〔3〕微粒大小

〔4〕絮凝度:

越大越稳定

〔5〕流变学:

触变流动性,稳定性好

3、常用稳定剂

〔1〕润湿剂:

HLB7-11的外表活性剂

〔2〕助悬剂:

种类

举例

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糖浆

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

果胶、琼脂、海藻酸钠;合成或半合成:

纤维素类、聚维酮、聚乙烯醇

硅皂土

外用

触变胶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氯化物

〔十一〕乳剂

1、组成:

油相〔O〕、水相〔W〕和乳化剂

2、分类

按分散系统:

单乳和复乳

按乳滴大小:

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3、特点

〔1〕液滴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快、药效发挥快及生物利用度高。

\

〔2〕O/W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3〕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及毒副作用。

〔4〕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5〕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

〔6〕静脉注射乳剂,可使药物具有靶向作用,提高疗效。

4、乳化剂

〔1〕高分子化合物乳化剂:

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果胶,O/W型乳剂

〔2〕外表活性剂类乳化剂

〔3〕固体粉末乳化剂

O/W:

硅皂土、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白陶土

W/O: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5、稳定性

现象

原因

可逆变化

分层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

絮凝

ζ电位降低

转相

乳化剂性质变化,如O/W转化为W/O型

不可逆变化

合并

乳化膜局部破裂

破裂

微生物污染,温度过高或过低,参加与乳化剂作用的物质

酸败

微生物污染,油相酸败

6、质量要求

〔1〕分散相液滴大小均匀,粒径符合规定;

〔2〕外观乳白〔普通乳、亚微乳〕或半透明、透明〔纳米乳〕,无分层现象;

〔3〕无异嗅味,内服口感适宜,外用与注射用无剌激性;

〔4〕有良好的流动性;

〔5〕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在贮存与使用中不易霉变。

第4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

一、注射剂

1、注射剂的分类

分类

定义

注意

注射液

无菌液体制剂

静滴用一般≥100ml,生物制品一般≥50ml;中药注射剂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剂

注射用无菌粉末

无菌粉末/块状物

适用于抗生素和生物制品

注射用浓溶液

无菌浓溶液

生物制品一般不宜制成浓溶液

2、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

〔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2〕可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不宜口服的药物。

〔3〕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缺点:

〔1〕注射给药不方便,注射时易引起疼痛。

〔2〕易发生交叉污染、平安性不及口服制剂。

〔3〕制造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pH

4-9

渗透压

等渗或略高

稳定性

贮存期内平安有效

平安性

降压物质符合规定

澄明

不得有可见异物

无菌

无热原

4、注射剂的溶剂

〔1〕制药用水

1〕纯化水:

不含任何附加剂。

2〕注射用水:

可作为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清洗溶剂。

3〕灭菌注射用水:

主要用于注射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