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166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docx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1.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D.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在转化过程中遵守元素守恒与原子个数守恒,显然水中没有碳元素,不可能转化为碳原子为C5~C11的烃的汽油,所以选项C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程度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

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③⑤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

【答案】B

【解析】

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有过滤、萃取、蒸馏、层析等,常用于物质分离的仪器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故B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④C.③和④D.①和③

【答案】B

【解析】

①在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②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③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①和④,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玻璃棒的作用,熟悉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即可解答。

4.草酸是“消字灵”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构成如图.下列关于草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酸属于有机物

B.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

C.一个草酸分子由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D.草酸的摩尔质量为90g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B、利用分子结构模型图及图例,查找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D、依据摩尔质量的概念分析判断。

【详解】A、从分子模型的可以看出,草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B、在分子模型可以看出,一个草酸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2个H原子、4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可写为H2C2O4,故说法正确;C、草酸是由草酸分子构成的,一个草酸分子是由2个C原子、2个H原子、4个O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D、1×2+12×2+16×4=90,草酸的摩尔质量为90g/mol,故说法不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利用分子模型图判断分子的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然后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的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5.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鉴别Ba(NO3)2、Na2CO3、KCl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Ca(NO3)2溶液B.稀H2SO4C.NaOH溶液D.Na2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Ca(NO3)2溶液不能鉴别Ba(NO3)2、KCl,选项A错误;B.加入稀H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与KCl不反应,三者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选项B正确;C.加入NaOH溶液与三种物质都不反应,选项C错误;D.加入Na2SO4溶液不能鉴别Na2CO3、KCl,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

B.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错误;

C.水和四氯化碳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正确;

D.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液和萃取,明确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7.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离子的检验方法、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活泼金属和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沉淀,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产生沉淀,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CO32-,可能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选项A错误;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可能是含有银离子,选项B错误;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酸性,选项C错误;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应先加硝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掌握常见的离子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点为选项D,应注意检验氯离子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否则氢氧根离子会干扰检验。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量试剂一般不能放回原瓶,防止试剂污染,则Na2CO3溶液取量过多,放在烧杯中回收,选项A错误;B.钡离子有毒,则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不能用水冲入下水道,防止污染地下水,选项B错误;C.NaCl为可溶性固体,蒸发时不能蒸干,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选项C错误;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选项D正确;答案选D。

9.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体进出方向错误,气体应从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选项A错误;B.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选项B正确;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且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且浓硫酸稀释时应为浓硫酸注入水中,选项C错误;D.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不能插入到试管中,防止污染药品,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0.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A

【解析】

汽油不溶于水,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应该用分液法;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分离39%的乙醇溶液应该用蒸馏;溴单质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应该用萃取,答案选A。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CO2的质量为44g/mol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D.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

A、质量的单位为g,故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B、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B错误;C、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故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故C错误;D、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

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应用

12.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中CaCl2、MgCl2等杂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易挥发,通过蒸馏可得到蒸馏水,以除去杂质,A正确;B.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选用适量BaCl2除坛Na2SO4,再过滤去BaSO4分离,B错误;C.碳酸钡和硫酸钡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错误;D.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可以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蒸发不能实现分离,故D错误。

选A。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13.通过分别加入AgNO3、Ba(NO3)2、Mg(NO3)2三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OH-、CO32-分别沉淀出来,逐一过滤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序是()

A.AgNO3、Ba(NO3)2、Mg(NO3)2B.Mg(NO3)2、Ba(NO3)2、AgNO3

C.Ba(NO3)2、AgNO3、Mg(NO3)2D.Ba(NO3)2、Mg(NO3)2、AgN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分别使Cl-、OH-、

逐一沉淀而分离。

若先加AgNO3试剂,则会使三种离子均沉淀出来;若先加Ba(NO3)2试剂,则只有

沉淀出来;若先加Mg(NO3)2试剂,则OH-、

将被沉淀出来。

因此正确的顺序为Ba(NO3)2,Mg(NO3)2,AgNO3,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沉淀生成及沉淀剂选择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

试题基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1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O2(适量)

点燃

B

Cu(CuO)

稀硫酸(适量)

过滤

C

Fe3O4(MnO2)

H2O2

过滤

D

CaO(CaCO3)

H2O

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不与稀硫酸反应,在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H2B.O2C.CO2D.Cl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大,其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

A摩尔质量为2g/mol,B摩尔质量为32g/mol,C摩尔质量为44g/mol,D摩尔质量为71g/mol,所以选A。

考点:

阿伏伽德罗定律

16.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10gH2和10gO2B.5.6LN2和5.6LCO2

C.14gCO和0.5molBr2D.标准状况下2.24LH2O和0.1molN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H2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质量相同的时候,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就不相等,A错;没有说明是否在相同条件下,5.6LN2和5.6LCO2的物质的量无法比较,B错;14gCO的物质的量为:

14g÷28g/mol=0.5mol,与0.5molBr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数相等,C对;标准状况下H2O是液体,知道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D错,选C。

考点: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17.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1B.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

C.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D.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3︰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

1,故A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

1,1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2):

(1×3)=2:

3,故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64:

80=4:

5,故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

1,1个SO2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3):

(1×4)=3:

4,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8.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

D.1mol某气体体积约为22.4L,则此时一定为标准状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甲烷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A个,选项A错误;B、二氧化硫中含2个氧原子,故0.3mol二氧化硫中含0.6mol氧原子即0.6NA个,选项B错误;C、铝在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2.7g铝的物质的量是0.1mol,失去电子数为0.3NA,选项C正确;D、气体的体积取决于气体存在的温度和压强,升高温度体积增大,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如不是标准状况,1mol气体的体积可能为22.4L,如温度高于0℃时,压强增大,1mol气体的体积可能为22.4L,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9.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4bmol-1B.b/4amol-1C.a/bmol-1D.b/amol-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1mol的硫酸分子中含4NA个O原子,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1:

a=4NA:

b,所以NA=b/4a/mol,因此选项是B。

考点:

考查物质的组成微粒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标准状况下,56gFe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N=nNA=

NA,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不能代入,选项A错误;B、根据微粒数N=nNA=

NA=

×2NA=0.02NA,选项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22.4L/ml必须使用于标况下的气体,而不是通常状况下的气体,选项C错误;D、56gFe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Fe是固体,其体积远远小于22.4L,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1.已知RO32-的核内有x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则mgRO3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A+26-x)/(A+48)B.n(A-x-48)/(A+48)

C.(A-x+50)/AmD.m(A-x+2)/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氧原子的中子数以及粒子的中子数求出R的中子数,然后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求出R原子的质子数,再根据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之和+电荷数求出阴离子的电子数,最后根据n=

计算mgRO3n-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出电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氧原子的中子数为8,RO32-的核内有x个中子,则R的中子数为x-24,R原子的质子为A-x+24,1个RO32-含有电子数为:

A-x+24+2=A-x+26,mgRO3n-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mgRO3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x+26)mol,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22.按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PV=nRT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A正确;由PV=nRT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又V=m/ρ,若质量相等时,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密度成反比,B错误;由pM=ρRT可知,同温同压下摩尔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则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正确;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下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D正确。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2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1025B.3.3×1024C.7.5×1023D.7.5×1022

【答案】C

【解析】

11gX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同温同体积时,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容器内的压强增至5×104Pa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25mol,分子数约为1.25mol×NA≈7.5×1023,故C正确。

24.NaHS、MgSO4、NaHS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a%B.1-1.75%C.4/7(1-a%)D.3/7(1-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NaHS、MgSO4、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Mg元素质量:

S元素质量=24:

32,(Na+H)元素质量:

S元素质量=24:

32,故可把Mg、Na和H元素的总质量作为一个整体,则在混合物中Mg、Na和H元素的总质量:

S元素的质量=24:

32,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25.

(1)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这些OH-和________gNa+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2)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④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_。

【答案】

(1).0.5

(2).4.5(3).5(4).11.5(5).m/M(6).2mNA/M(7).22.4m/M(8).M/22.4g/L

【解析】

【详解】

(1)OH-的物质的量=

=0.5mol,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0.5mol×9=4.5mol,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OH-与Na+都含有10个电子,二者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钠离子质量=0.5mol×23g/mol=11.5g;

(2)设该气体为A2,①其物质的量为

mol;②分子数为

NA,原子总数为

NA;③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L;④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g/L。

26.粗盐中除含有Ca2+、Mg2+、SO

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

(1)检验溶液中含有SO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在滤液中依次滴加过量NaOH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

其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42-,反之则无

(2).除Ba2+和Ca2+(3).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

【分析】

(1)加入氯化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尽;

(2)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滴加量NaOH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除去镁离子、硫酸根和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

【详解】

(1)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故答案为: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2)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滴加过量NaOH溶液、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目的是分别除去Mg2+、SO42-和Ca2+以及的Ba2+,由于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故离子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