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16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共50,1-35题每题1分,36-45每题1.5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类

C.生态系统不可打破重建

D.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一般来说,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的个体数量将依次(   )

A.递增     B.递减      C.不能确定    D.不变

3.农民拔除稻田的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这种做法是为了(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4.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

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

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呜叫声

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

D.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飞蛾

5.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加速对花的诱导,可促使其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物理信息

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髙产品的产量

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的信息只有温度

6.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7.以下几起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至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8.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9.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10.江苏徐州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冶理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1.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12.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韩非子》中记载:

“今人有五子万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越多,国家综合实力越强

B.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C.人口增长越快,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

D.人口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人民的生活条件越好

1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14.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5.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16.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7.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需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18.制作泡菜要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其原因是(  )

A.亚硝酸盐含量丰富对人体有利

B.通过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定取食的时间

C.通过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了解泡菜的口味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9.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酵母菌细胞失水

C.改变了培养液的pH值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20.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其细胞结构不都具有核膜

B.制作果酒和果醋前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灭菌

C.引起果酒变酸和泡菜“生花”的菌膜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种装置,但需控制不同的发醇条件

21.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发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等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蛋白质

D.成品腐乳表面的“皮”是由真菌菌丝构成的

22.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23.下列关于发酵产物及其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酒制作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来检验酵母菌是否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B.检验是否有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当缺少氧气和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糖分解为醋酸

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24.关于“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酒制作中,对葡萄进行冲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果酒制作过程中,若发酵条件控制不当果酒可能变酸

C.腐乳制作过程中,适量加盐以防止豆腐变软、变质

D.果醋制作过程中,应连续充入无菌空气以利于醋酸发酵

2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离纯化菌种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B.培养基应先分装到培养皿后再进行灭菌

C.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而不影响真菌的生长

D.可根据菌落的特征对菌种类型进行初步鉴定

2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立即开启锅盖,拿出培养基和工具待用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27.关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可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均可用于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化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工具不同,但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28.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B.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C.对于需临时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一4℃低温保藏的方法

D.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29.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碳源、氮源和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硝化细菌

乳酸菌

酵母菌

衣藻

能量来源

氧化NH3

分解糖类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硝化细菌、乳酸菌             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               D.硝化细菌、衣藻

30.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将秸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秸秆→秸秆碎屑反应罐水解压滤除渣酒精发酵真空分馏

A.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①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

B.过程①加入的纤维素酶是葡萄糖苷酶

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1.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a

b

c

d

e

f

处理方法

接种大肠杆菌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接种大肠杆菌,表面全被醋酸覆盖

接种大肠杆菌

无接种菌

温度

40℃

40℃

40℃

40℃

0℃

40℃

观察结果

全表面呈浑浊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表面会变浑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32.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33.下列有关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橙子做本实验时,不需要去掉橙皮

B.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的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混合物

C.在实验结束后,果汁越澄清表明果胶酶的活性越高或者果胶酶的量越多

D.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只需将果胶酶分装在不同温度的试管中恒温处理

34.右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误的是()

A.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可交换使用

B.果酒发酵中后期应保持气体出口始终关闭

C.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D.发酵时通入氮气,醇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35.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5℃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之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

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分折错误的是()

A.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

B.葡萄汁的用量越多,相同时间内酒精的浓度一定越高

C.保温温度提高到23℃,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D.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会降低

36.关于蔗糖在实验中的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蔗糖溶液中加入林试剂,水溶加热后不会变成砖红色

B.植细胞质分离及复原实验所用蔗糖溶液浓度不宜过离

C.制备牛肉蛋白胨培养基时必须加入一定量蔗糖提供碳源

D.家庭酿制果酒时,加入少量蔗糖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繁殖

37.在分离和纯化土壤中自生固氮细菌的实验中,不合理的操作是()

A.土壤取样时,一般要铲去表层土

B.稀释土壤样品的过程要在火焰旁操作

C.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培养

D.可用接种环进行平板划线法接种土壤稀释液

38.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在肉汤培养中加入琼脂,培养基立即凝固成固体

②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倒置培养

③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每隔5天观察一次

④转换划线角度后需先灼烧接种环再立即划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9.某同学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称取和稀释土壤都必须在火焰旁操作

B.用不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同时培养证明实验组具有选择性

C.将土壤稀释液接种于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鉴别培养基进行筛选

D.目的菌种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0.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下列为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中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A.制备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蛋白胨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B.用1mol/LNaOH溶液调试pH,使pH为5.0-6.0

C.培养基中加入较高浓度的NaCl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D.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放入干热灭菌箱,加热1-2小时灭菌

4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其目的是抑制一切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都含有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

C.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可能还含有特珠营养物质

D.噬菌体可在肉汤培养基上长成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鉴别其类型

42.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土填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有关此实验历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使用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都必是固体培养基

B.纤维素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二糖作用形成红色的复合物

C.涂布平板时,应用涂布器沾少量菌液并转动培养皿以使菌液涂布均匀

D.一般来说,平板上透明圈的直径越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越强

43.工业上常用酶处理法生产果汁,下列关于大规模生产果汁的原理和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种生物能产生果胶酶,由植物生产的果胶酶是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

B.水果榨汁后需要用90℃瞬间高温灭菌法对果汁进行灭菌处理

C.要使果胶酶充分发挥作用,一般用果胶酶处理果汁1-3h以分解果胶

D.酶处理后,还需进行离心分离、过滤、浓缩、灭菌后,才能包装成成品

44.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

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甲、乙、丙三者间的食物联系是乙→丙→甲

C.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乙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45.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常常趋向于稳态。

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或死亡数量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二、填空题

46.(8分)下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水生动物,以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集生态工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

(1)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此系统内有植物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调查芦苇的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法。

(2)科研人员利用上述生态净化系统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期间鱼池每天投饵三次,定量测定该生态净化系统的COD值和NO3-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COD即化学需氧量,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该生态净化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D值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10分)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____为碳源并加入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或“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而确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组分。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__,此过程要注意避免__________。

48.(12分)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制作、布料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利用微生物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是主要发展方向。

如图1为用紫外线照射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土样,分离、培养,再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酶的产生量。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自然界获取纤维素分解菌,采集土样时应选择__________的环境。

(2)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0组未经紫外线处理,其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

(3)上述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__________组酶活力与A0组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纤维素酶的量的多少,可通过观察平板培养基上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3)的大小来比较,其中与A1组对应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

(5)若要保证图3中透明圈中均为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操作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

49.(9分)某实验小组将酵母菌和乳酸菌进行等量混合接种,分析了震荡时间、起始pH对菌体数的影响,下表中的数据为培养结束后的酵母菌数和乳酸菌数。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1震荡时间对菌体数的影响

震荡时间//h

酵母菌数

108CFU/ml

乳酸菌数

108CFU/ml

总菌数

108CFU/ml

8

0.85

4.23

5.08

16

1.12

5.18

6.30

24

1.56

5.69

7.25

30

1.58

5.36

6.94

表2起始pH值对菌体数的影响

起始pH

酵母菌数108CFU/ml

乳酸菌数

108CFU/ml

总菌数

108CFU/ml

4.5

1.38

5.03

6.41

5.5

1.43

5.31

6.74

6.5

1.55

5.74

7.29

7.5

1.16

5.03

6.19

 

(1)统计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通常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

若接种24h后的培养基上没有任何菌落生长,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震荡时间对菌体数的影响时,采取前期震荡培养、后期静置培养的方式,总培养时间为48h,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震荡处理的主要作用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可增加溶解氧。

若要获取的总菌数最多,适宜采取的震荡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上述实验中乳酸菌数较相同实验条件下单独培养的乳酸菌数明显多,其原因最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乳酸菌在后期的繁殖。

(3)由表2可知,混合发酵培养的起始pH为___________时,有利于混合菌的协调生长。

若起始pH为7.0时,与6.5时相比对总菌数增长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能确定”)。

(4)影响本实验中菌体数变化的因素除了震荡时间、起始pH值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50.(11分)葡萄收获的季节性较强,并且不易运输,易造成积压,腐烂变质。

为了解决此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将其加工制作成果汁、果酒、果醋等。

下面是简单的生产流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的使用过程①中,需要对酶的活性、酶的用量进行研究。

在甲、乙两条曲线中,果胶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乙曲线中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