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196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

项目类别

短期课题

编号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千字文》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王伟伟

所在单位: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12年4月17日

 

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二O一二年制

 

填写说明

1.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主持人必须是参与国学经典教育实验的班级任课教师。

2.本表用电脑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

3.《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

《申报评审书》一式2份,相关活页一式2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王伟伟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

年月

2012年4月

行政职务

教师

专业技

术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诵读教学

最后学历

专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固定

86437129

〔必填〕

通讯地址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222141

电子信箱

357241466@qq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朱萌

小学高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写作教学

课题副组长,负责课题的

日常安排,实证研究

李思

小学一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镇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写字教学

课题核心成员,负责资料

的收集、整理撰写相关论文

钱倩倩

小学一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镇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理

和课堂教学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

并及时整理总结。

徐燕

小学一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镇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说话教学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

并及时整理总结

闫伦芳

小学高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镇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阅读教学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

并及时整理总结。

任善才

小学高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镇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阅读教学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

并及时整理总结。

洪利

小学一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镇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学校管理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

并及时整理总结

刘雪芹

小学高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理

和阅读教学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

并及时整理总结。

任小香

小学高级教师

赣榆县罗阳镇

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理

和语文教学研究

制调查问卷,设建立

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现

状登记表。

课题主持人〔2006年—2011年期间〕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项目

来源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

的分工

完成情况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走进生活,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新作文

2011年6月

打通语文壁垒,让学生个性阅读远航

小学时代

2010年5月

推荐人意见

课题主持人如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

推荐人

朱萌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管

和写作教学

工作单位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推荐意见:

本课题内容选定切合实际,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实验方案详尽,课题论证充分,实验步骤详实可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的实验中,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教研教改有很强的组织和实施能力。

课题组其它成员,很多都是教科研先进个人,既有专业的知识,又有实践研究热情,还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曾多次参加课题实验,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课件,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励。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推荐人

闫伦芳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理

和阅读教学

工作单位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推荐意见:

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开展千字文文诵读,从诵读方法的指导,从通晓其意的探索到深入文本的真切感悟,循序而渐进,师与生一起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

在实践中,探索诵读与感悟的门路,让学生读得开心,悟得浅出。

让学生嗅到《千字文》的芬芳,感受到《千字文》无穷的魅力,随着诵读的深入,随着篇目的增多,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达成性情的有效修养。

轻声吟诵,一位位圣贤峨冠博带从文中走来,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面前展开,一则则奇妙的故事在耳边响……该项目的选题对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农村小学生未来打好人生底色。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注:

主持人为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可以不填写、不打印此页。

二、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

当下农村部分孩子变得任性、自私、不懂得宽容别人,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为一点点小事就会与同学大大动手。

却发现生活中,那些信基督的人,很仁慈很善良很宽容,对家里的老人很孝顺,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

缺少信仰的人确实很可怕,只信自己的人,怎么会不自私自利?

当下的农村小学生确实没有信仰,他们确实只信自己,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千字文》就是真善美的种子,它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开出最美的花朵,结出好的行为果实。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通过怎样的改良使农村小学生与古圣先贤更近一些,让孩子们乐于走进《千字文》熟悉经典。

让孩子们更愿意、喜欢、自然走近经典,感受经典的内涵。

从而架起孩子们与《千字文》的桥梁需要我们更多有效的措施以及手段。

课题的界定:

1、《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画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2、《千字文》教育目的一部风,就是影响儿童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影响素质行为,行为习惯影响人格。

3、儿童时期是行为养成习惯的关键期:

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引导农村小学生学生学习《千字文》,把农村学生引入古代的语境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这是由今入古,学生在汲取国学养分之后,回到当下的生活,以经典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追求,这是从古到今。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述评

《千字文》需要传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2.小学阶段的教科书,国学内容甚少,不利于有效传承。

通观整个小学12册教科书,关于国学的教学内容很少,基本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偶有涉及也只是一些数量极少的古诗,和少数单元练习中的《古今贤文》,零星而不成系统。

这样少之又少的内容显然不利于国学精神的传承。

所以学校教育有必要把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千字文》引入到校园中来,引入到课堂中来。

3.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

指导学生开展儿童国学经典《千字文》活动对于提升语言质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传承中华文化,铸造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4.研究的空间大。

现在的全国各地研究《千字文》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很少,还没有形成《千字文》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理论、策略,《千字文》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也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国学经典《千字文》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空间,也具有前瞻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本课题,探究出《千字文》如何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培养正确的行为标准。

〔2〕通过研究本课题,让农村小学生与古圣先贤更近一些,让孩子们乐于走进《千字文》熟悉经典。

让孩子们更愿意、喜欢、自然走近经典,感受经典的内涵。

〔3〕通过本课题研究,树立学生的学习《千字文》的自信心,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千字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文化底蕴、探索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内化为优良行为习惯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

〔4〕通过学《千字文》,学生在汲取国学养分之后,回到当下的生活,以《千字文》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追求。

2、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农村小学生掌握《千字文》知识有多少,各种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找到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因素。

〔2〕学习《千字文》,树立基本的做人观念,对本校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找出他们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运用《千字文》修身篇进行德育教育。

〔3〕根据年不同年级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及改掉坏毛病的孩子的转变,按时召开晨会班会,总结《千字文》的优秀思想,对于自己心灵、行为习惯的影响。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透彻的进行《千字经》学习。

可利用班会课,晨会课,校本课进行有效诵读。

让《千字文》的精神,内化为农村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主导思想,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2〕课内外结合。

以《千字文》课为主,利用早自习、家庭学习时间等课外时空,研究《千字经》会对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正面的影响。

〔3〕加强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在《千字文》研究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教师发展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表达教师发展,从而摈弃过去单一的教师发展或学生发展,把师生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4〕开发校本课程。

课题组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双向建构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发《千字文》学习的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终深发展。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第一阶段活动计划。

〔2〕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了解国学经典《千字文》的重要价值。

〔3〕调查研究目前农村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习惯情况的现状。

〔4〕做好开题准备。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

〔1〕精选《千字文》中的修身篇,研究《千字文》对于农村小学生心灵行为习惯的影响。

〔2〕研究《千字文》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3〕研究《千字文》与农村小学生当下行为习惯有机联系策略。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

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

〔1〕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国学的书籍、网站、报道、调查报告,了解社会生活中,国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儿童行为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2〕行动研究法:

注意本校学生各种学习行为习惯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针对其不良行为,指出缺点,分析利害关系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良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国学《千字文》对于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影响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选择不同班级、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要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千字文》,在《千字文》的诵读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对学生心理建构产生重大影响。

〔2〕《千字文》诵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说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正确时期,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同是对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为开展《千字文》教育活动找到了历史根源和教育学根据。

中国古代近代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多,除去因材施教、相机而敏、有教无类等之外,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童蒙是指什么阶段?

一般是指小学阶段,就是指6至12岁左右的年龄,作为儿童阶段,就是要打好人生的底色,而这都需要学习《千字文》。

本课题着力在小学这一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国学经典《千字文》,为农村小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并通过国学经典《千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从而滋润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设制调查问卷,建立班级小学生

《千字文》学习能力现状登记表。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2012.5-201

朱萌

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呈现的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课程学习主题资源。

各类资料、教案、资源库

2012.8-201

李斯

任小香

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论文、优秀课例、等成果。

实验报告、论文、优秀课例、课件光盘

2012.9-2013.

刘雪琴

实验学校应完成的小学《千字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实验结

题报告

201

王伟伟

最终成果〔限3项〕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建立班级学生《千

字文》学习能力现状登记表。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钱倩倩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王伟伟

《千字文》小学国学课堂教学展示课

公开课

徐燕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

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组长有两篇文章在各级重要刊物发表。

朱萌、李斯、钱倩倩都有文章发表,并在多种杂志发表论文,课堂教学能力强,基本功比赛中多次获奖。

〔2〕保证时间。

每周都有两节《千字文》课,进行《千字文》教学研究得以保证;每周有3——4个早自习可以进行《千字文》经典诵读;学生在家有可以有诵读《千字文》的时间,观察思想内化为行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

〔3〕健全组织。

成立“《千字文》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组,人员涉及低中高各个年段,且分工明确:

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的制订及其实施,培训课题组成员,加强对外交流。

〔4〕确立实验班。

课题组在低中高年级分别确定一个实验班。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树立资料收集意识,建立学生的个案资料;

第二,科学制订计划,每周两节课时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与行为研究实践;

第三,加强学习,研究《千字文》指导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策略。

 

三、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