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078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

Thefourthchapteristheteachingdesignoftheformationofmonopolycapitalism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教学设计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案一、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

本单元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时期。

教师先要求学生按世界史的四大线索进行归纳,然后教师点拨分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列强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2)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掀起反殖、反封的新高潮。

(3)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第二国际建立、列宁主义诞生。

(4)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开始了激烈的角逐和斗争,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二、主干知识整合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注意比较)

(1)经济发展。

19世纪70年代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以美国、德国的垄断最为突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各国不平衡加剧,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缓慢下降,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俄日等国经济也有较快发展。

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2)政治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政治领域的变化:

首先,由于垄断组织的发展及其政治干预能力的增强,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强,垄断资本家也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其次,以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

第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比较典型的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在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同时,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的国家,如俄日。

2.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注意前后比较)

(1)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加强和殖民统治的加深,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客观上又使殖民地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壮大,成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

(2)亚洲中国、朝鲜、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进入“亚洲觉醒”时期,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有次要地位的旧式反帝反封建的起义。

非洲人民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以武装斗争为反殖的主要形式,埃及抗英斗争、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最为突出。

拉美国家独立后,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帝反封建是其共同任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突出事例。

3.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概况:

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

为适应联合斗争的需要,第二国际成立。

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发展,形成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2)特点: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的组织性加强;主要斗争手段从政治斗争,暴力斗争转为经济斗争、合法斗争;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到德国,又转到俄国;国际工人运动从西方向东方扩展。

4.国际关系的发展

(1)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新瓜分世界的争夺,激化了矛盾,形成了三个中心环节:

法德矛盾,焦点在于对欧洲霸权的争夺;巴尔干问题,俄奥是主要对抗双方,同时也涉及英德;英德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对殖民地的争夺,是帝国主义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三对矛盾的斗争逐渐演变为两大军事集团为各自的利益协调矛盾,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

19xx年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不平衡性。

三、重点知识透析

1.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垄断组织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尽管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最后,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

第三,垄断的形成,伴随着食利者阶层的出现,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

第四,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五,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争霸,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如“一战”就是明证。

2.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大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

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

二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

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广阔,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

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

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

3.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充分发展。

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前封建主义制度、传统,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顺利发展的条件。

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

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上的稳定。

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

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

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浓厚军事封建性。

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

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

4.怎样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民主运动?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的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

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产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这就使旧式的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运动,演变为新式的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改变了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如印度盂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趋势看,经过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以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朝鲜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都没有超过旧式民族运动的范畴。

5.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的特点及成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自发性斗争少了,有组织的斗争增多子。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迅速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这就使工人运动由自发性向组织性增强的方向发展。

②由暴力斗争为主向合法性斗争为主发展。

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的扩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人政党和工会的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

③由政治斗争为主向经济斗争为主转变。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的许多政治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某些合法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上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

6.主要交战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争,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看,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要奴役巴尔干,把塞尔维亚变为附庸国。

英国要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则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