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083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ocx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学校代码

10722

0904014151

密级

学号

G412

分类号

公开

本科毕业论文

论德性培育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题目

(中、英文)

Theoryofmoralcultivationand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outlookoneducation

周静静

作者姓名

所学专业

学科门类

指导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于国刚

二〇一三年五月

成绩评定

提交论文日期

论德性培育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周静静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901班)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群体,享受着更好的教育,但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德性修养,特别是在物质充裕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德性修养,幸福观呈现出了功利性倾向,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知力,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讨幸福和德性的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内涵。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的分析,指出新形势下大学生幸福观的误区所在,提出应该从德性培育角度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知力。

[关键字]幸福德性矫正引导培养

[Abstract]collegestudentsareaspecialgroupinthesociallife,enjoybettereducation,butbadsocialatmosphereinevitablyaffectthemoral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especiallyintoday’smaterialabundance,manycollegestudentsignorethemoralaccomplishmentofoneself,happinessviewshowingautilitariantendency,thusreducingtheirhappinessperception,whichisnotconducivetotheall-rounddevelopment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discuss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happinessandvirtueoftheconnotation,revealingthetruehappiness.Throughthe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viewofhappinessofCollegeStudentsunderthenewsituation,pointedoutthemisunderstandingconceptionofhappiness,weshouldcultivatethevirtueperspectivetoguidestudentstoestablishthecorrectconceptofhappinessonincreasinghappinessperceptionofCollegestudents.

[Keywords]happiness;virtue;correct;guid;cultivate;

 

目录

一、幸福与幸福观1

(一)幸福的本质1

(二)幸福与幸福观的关系1

二、德性与幸福的关系2

(一)德性是幸福的重要内容2

(二)德性是幸福的前提、保障、动力和源泉2

(三)追求幸福对于德性的意义4

三、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分析4

(一)精神幸福生活物质化4

(二)注重结果幸福,忽视过程幸福5

(三)注重个人幸福,忽视集体幸福5

四、从德性培育角度引导大学生的幸福观6

(一)加强德性教育,抵御物质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渗透6

(二)弱化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引导大学生对非功利幸福的向往7

(三)促进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能力7

谢辞8

参考文献9

 

每个人都有感受幸福、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每个人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以及创造幸福的能力却有所不同。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根据其对幸福的感知和理解,进行幸福观教育尤为重要。

因为德性培育是实现大学生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

而且,德性与幸福的关系是人生的重要关系,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德性不只是指人的德性品质,也指人出于德性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加上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破坏了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阻碍了人生的发展。

一、幸福与幸福观

幸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每个人都可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因为人类总在不断的拼搏和奋斗,不就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感受幸福的存在。

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和不断追求的东西。

我们常常听见别人说:

某某好幸福呀!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幸福的本质

幸福的概念比较抽象,也是一种主体体验和主观评价。

在心理学中,幸福是指人类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例如:

在外求学的子女回到家中,和谐的气氛,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会让子女感觉到无比的开心很和幸福。

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满足了子女需要被爱的心理需求,并且这种爱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出来,当子女意识到这种爱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到温暖和幸福。

幸福从本质上说,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也就是说它涉及到客体的情况和主体的需要两个方面:

就主观方面而言,它是人们对于外在事物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

但是,就客观方面而言,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之上,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反应,它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要使个体体会到幸福,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首先,个体应该明白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是什么,当这种理想和需要最终实现的时候,个体就会获得愉悦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传递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幸福与幸福观的关系

幸福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幸福观是人生系统中的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关于幸福手段、幸福动机、幸福目标、幸福标准和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的系统观念。

”[1]个体幸福的感受、期望、以及获得幸福的设想和途径都会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幸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人生的目的和最高境界,是人类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评价。

幸福观是人们能否产生幸福感的关键,如果没有正确的幸福观作为指导,那么人们多幸福内涵的理解,追求幸福的目标和手段将会进入误区。

例如: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生长在物质条件优越、信息流动速度快、文化生活空前丰富的坏境下,应该感觉到无比幸福,可是为什么他们还常常觉得“郁闷”、“无聊”?

甚至有的学生因为一时的失意而选择自杀。

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没有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

他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忽视了对精神幸福的追求,不能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事物,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不要满足于片面的物质享受,也不必追求苦行僧式的精神境界,而是要以精神幸福统领物质幸福,超越对于纯粹的物质满足的追求,要站在精神愉悦的高度来体验幸福,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幸福。

二、德性与幸福的关系

德性与幸福的关系是人生系统的重要关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性培育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弄清楚德性与幸福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幸福、追求幸福、享受享福。

(一)德性是幸福的重要内容

德性成为幸福的内容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最初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衍,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人类需要不断地改进工具,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对幸福的获得。

人类为了追求幸福,拥有幸福,不断地创造出更好地实现目的的手段,新的手段出现之后,原来的手段就会成为目的,依次类推,以至无穷。

人类文明的日益进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目的和手段的不断转换。

例如: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真”原来是指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认识到的客观真理。

然而,真理的获得是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和人本身,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改造自然界,更好地获得物质生活资料,使人类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相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而言,对“真”的最求则是一种手段。

但是由于它对于人类生存根本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渐渐成为了目的本身,成为了人类追求的理想。

人类“善”、“美”的追求也大致如此。

德性是人类生存和繁衍必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具有的德性的人会为此而产生满足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追求幸福、享受享福。

这样,德性就由实现生存目的的手段转换为人幸福的重要内容,成为了人幸福与否的一个标志。

德性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从主体主观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角度来说的。

当我们意识到德性是幸福的重要内容,是幸福必要而有效的工具时,就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德性对于幸福不可替代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德性的养成和完善就会成为我们的目的。

一旦我们养成和完善了德性,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引发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愉悦感布满全身心,并且养成和完善了德性可以使人类更好地生存,有助于人类个体获得幸福。

如果我们养成了善良的德性,就能够做到与人为善,问心无愧。

而我们由于自身的善良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获得愉悦。

德性是人幸福的一个主要方面,每一种好的德性都可以成为幸福的内容。

若将真善美作为幸福感在精神方面的主要内容,那德性则是其中善的主要方面。

人的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品质善和行为善,而行为善是品质善的重要体现。

因此,一个人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德性,他就拥有了幸福的基本内容,就具有了产生幸福感的基本源泉之一。

正如斯宾诺莎所说:

“追求德性,即以德性是自身目的。

除德性外,天地间没有更有价值,对我们更有益的东西,足以成为追求德性所欲达到的目的”。

[2]又说:

“幸福不是德性的报酬,而是德性自身”。

[3]

(二)德性是幸福的前提、保障、动力和源泉

首先,德性是幸福的前提,这是指德性是获得幸福和享有幸福的先决条件。

一个人具有完善和美好的德性,就能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以正确的方式追求幸福,从而获得和拥有幸福。

个人获得幸福和享有幸福的前提条件有许多。

如:

社会安定、身心健康、一定的物质基础等等。

就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言,如果失去了健康的身体,那他就会失去许多幸福;就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言,若一个人连生存都是问题,那么何谈幸福;就千千万万个家庭而言,若连国家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家庭的幸福安康,人民的安居乐业。

俗话说“国盛则家昌,国破则家亡”[4],社会的安定对于个人幸福说我决定更加显而易见。

德性是幸福的前提,是一个人获得和享有幸福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一个人要拥有幸福,他必须具备哪些对于幸福而言必需的德性,并且要达到幸福所必须达到的水平。

在当今社会中,这些基本的德性越来越丰富,究竟哪些对于幸福而言是所必须的德性,这不好明确规定。

但至少像自重、自爱、善良、正直、合作、明智等这样一些基本德性是获得幸福所必须的。

在物欲横流、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具备这些基本德性是很难获得幸福的。

那样的话,他只会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世界中,忘乎所以,迷茫的一步步接近人生的终点。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他不仅要具备这些基本的德性,而且,他的这些德性还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具备比较完善的德性。

因为一个人仅仅具备基本德性,他的德性还不完整:

一方面是有些生活领域的德性还不具备;另一方面是,除了基本德性之外,还有许多派生德性,而这些派生德性在幸福生活中也占有左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当一个人德性还不完善的时候,他是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的。

德性的完整程度与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

当德性达到完善程度时,他才能获得幸福。

其次,德性是幸福的保障。

德性是幸福的保障即德性是幸福的充分条件。

当一个人具备了幸福所需要的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能否享受幸福就在于德性。

例如:

假设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适合的工作,社会安定和谐,基本的衣食住行也有所保障。

在这种条件下,这个人能否获得幸福关键就在于他的德性水平的高低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具备了幸福所需要的这些基本条件,事实上是满足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怎样利用好这些条件,更好地为生存服务,而德性就是利用这些条件为更好的生存服务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

几乎所有德性都可以说是幸福的保障条件,甚至可以说缺少哪一方面都会对幸福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如:

宽容。

它看起来是对他人过错和失误失误原谅,与自己的幸福无关,但实际上恰好相反。

当你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时,会得到别人的感激和赞扬,同时,也会减少自己的烦恼,从而心情愉悦,感受到德性所带来的幸福。

很难想象,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怎么能够获得别人的爱戴和信赖,怎么能够体会德性所带来的幸福感?

再次,德性是幸福的动力。

幸福就像一个易碎的水晶球,它需要我们细心保管,精心呵护,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不断的维护它,然而我们行动的根本动力就是德性。

我们知道,德性的基本动力是幸福意识和幸福意欲。

幸福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以及幸福在人们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的意识。

这种意识对于人们追求幸福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们就会失去追求幸福的自觉性。

幸福意欲就是以幸福意识为基础,个体所产生的追求幸福的欲望,并且付诸行动,力图获得幸福。

可以说它是人们获得幸福的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但是,幸福意识和幸福意欲都要以德性为基础,德性是人的品质对于幸福的自发追求和自然倾向。

斯宾诺莎说:

“德性的基础在于保持自我存在的努力,而一个人的幸福在于能够保持自己的存在。

”[5]“一个人愈努力并愈能够寻找他自己的利益或保持他自己的存在,则他便愈具有德性。

”[6]斯宾诺莎的话从个人生存的意义上揭示了德性追求与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

德性是幸福的动力。

德性是人的品质特征,是人的心理定势,它能给人的好生活带来益处,使人自然倾向于对幸福的追求。

但并非所有幸福都有助于人们追求并享有幸福,只有其中一部分是为幸福提供动力的,如:

关怀、宽容、博爱、勤奋、坚韧、正直、进取、敬业、创新等。

这些德性能够使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人的不断进取,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动力。

最后,德性是幸福的源泉。

德性不仅是幸福的前提、动力和保障,而且是幸福产生的源泉。

德性作为幸福的源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德性整体上是幸福的源泉。

德性整体水平较高的人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发现生活各方面的美,使整个生活都充满活力,让人感觉到幸福的存在。

另一个方面,每一种德性都能够在获得和享有幸福中起到作用。

幸福与德性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在现代化的今天,德性已成为幸福的重要内容,是获得和享有幸福的前提、动力、保障和源泉。

从广义上看,也可以说德性是实现幸福的主要手段。

德性能够成为幸福的主要手段,是因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的道德智慧,而道德智慧和智慧则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

(三)追求幸福对于德性的意义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幸福却不等同于快乐。

幸福是以德性为内容的,并且德性是追求并享有幸福的关键。

快乐本身对德性并无要求,一切损害他人利益、为非作歹的行为有时也能够给当事人带来快乐。

一个人只要追求幸福,就得养成德性,就得维护德性和追求德性的完善,否则,就不能够获得幸福。

幸福对于德性的要求使得幸福对于德性的样成、维护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幸福的追求有助于德性的养成和完善。

一个人要获得幸福,他必须具备那些对于幸福而言必须具备的德性,并且达到幸福所必须的水平。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追求并拥有幸福,那他就要做好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准备,并将之付诸于行动。

从而,对幸福的追求过程也是人的德性养成和完善的过程。

其次,对幸福的追求有助于德性的维护。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它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既然德性是幸福的内容、前提、保障、动力和源泉。

德性与幸福是密不可分,相伴始终的。

因此,在养成了德性之后,对幸福的追求还会有助于德性的修养和维护。

最后,追求幸福也能够使处于幸福之中的主体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德性对于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并且更加注重自身德性修养的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分析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于大学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十分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条件十分优越,再加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精神幸福生活物质化

幸福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精神上的欣慰和满足。

它不仅包括物质享受,更包括精神生活、精神追求,并且这种精神生活的幸福才是更高级的幸福。

在经济突飞猛涨的现代化社会中,许多大学生过度追求物质享福,而忽视了精神幸福,而且这种精神幸福呈现出物质化的倾向。

例如:

一些大学生将爱情与金钱等同起来,他们认为爱就等于漂亮的衣服、昂贵的首饰、豪华奢侈的宴会,却没有看到纯真的爱情已经在着层层的包裹和装饰下失去了它本来的颜色;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惋惜!

所以,加强德性培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迫在眉睫。

幸福不是瞬瞬间的快感,也不是损坏别人的利益而换来的快乐。

幸福与德性密切相关,它是主体通过自身努力、不懈追求,从而使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

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

人们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的劳动实践,使自己不仅能够获得物质幸福,更重要的是获得精神幸福。

这样,人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不可否认,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没有物质基础很难产生幸福。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是最高层次的幸福。

(二)注重结果幸福,忽视过程幸福

幸福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或理想得以实现的一种愉悦心理体验,表面上看是一种结果幸福,但实现这种结果幸福的过程却是由若干较小目标或预期结果组成,人们从这些若干小目标或预期结果中体验到的幸福则是一种过程幸福。

比如:

每年都有若干大学生经过刻苦的学习,考上了理想大学的研究生。

就考上研究生而言,这是一种结果幸福,但就那个奋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而言,那是一种过程幸福。

因为在那为数个难熬的日子里,正是由于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坚持不懈,才突破了一个个瓶颈,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最终才获得了成功。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光用成功或者失败来评价,还应该注重整个过程的点点滴滴,注重那些让我们成长的细节,这样,才能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冷静地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体会到那种来之不易的幸福。

实现结果幸福大都经历了许多的艰辛和曲折,而在此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别样的幸福。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

只有经历过黑暗的山谷,才能体会到到达山顶看到光明的喜悦。

所以说,正是过程中夹杂着痛苦和失败的不纯幸福,才使结果幸福更加令人欣喜。

结果幸福是由无数个小小的片段而组成的一个过程,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统一的。

结果幸福的体验强烈而短暂,正如叔本华所说:

“占有一物便使一物失去了刺激。

”[7]过程幸福体验轻微但持久,不纯但心里感觉踏实。

当代大学生注重结果幸福而忽视过程幸福。

常听他们说到: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扭曲,只求回报,不谈付出;只求索取,不谈贡献。

这表现在他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

一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考试作弊,而自己却不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付出来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想不劳而获。

有的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凭自己的实力和真才实学而热衷拉关系,找后门,甚至弄虚作假。

赵汀阳先生说:

“幸福的关键点就在于幸福不仅仅由好的结果来定义,而且还必须由美好的行动过程来定义,否则不可能幸福。

”[8]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是统一的。

当代大学生注重结果幸福而忽视过程幸福,实质上是注重幸福享受而轻幸福创造,重眼前幸福而轻长远幸福的突出表现。

(三)注重个人幸福,忽视集体幸福

个人幸福是个体的理想或者目标得以实现而感受到身心满足和喜悦。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人不能离开集体而独自存在,人的本质在于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9]因此,个人幸福离不开集体幸福,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个人理想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集体所提的条件,个人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过程中也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说,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是统一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天性。

”[10]因此,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体,还会由于自身所处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能够实现而感到愉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幸福。

例如:

作为学生,会为自己所在的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而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学校拥有崇高的名誉,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高兴;作为中国公民,会为奥运会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而骄傲等等。

这些都属于集体幸福或公共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我们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否则就容易产生寂寞、伤感等不良情感体验,因为人不仅是一个社会动物,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感情的社会动物。

只要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不断地与人交往沟通,这样才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能获得友情和爱情,人生之树才会接满丰硕的果实,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城邦的整体幸福与公民的个体幸福时指出:

“一种善即使对于城邦和个人来说是统一的,然而获得和保持城邦的善显得却更加荣耀。

”[11]集体幸福是个体对幸福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但在当代许多大学生只注重个人幸福,忽视集体幸福。

他们更容易从自身的理想和目标的实现中体验幸福的感觉,也更愿意为自身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但于此同时,他们往往会忽视集体幸福,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个人幸福不惜牺牲集体幸福,典型的表现就是行为上以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

例如:

有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上课随意迟到,有的甚至旷课等等,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幸福,忽视集体幸福的突出表现,其实质是重索取而轻贡献。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已经进入了误区,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矫正,加强他们的德性培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四、从德性培育角度引导大学生的幸福观

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大学生幸福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他们创造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只能从物质利益的满足、个人理想和目标的实现中感受到幸福,而不能很大程度上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从艰难困苦中意志的磨练以及从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感受到幸福。

由于他们对幸福内涵理解的偏差常常会使他们感到缺乏幸福感,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嫉妒、自卑等消极情绪,造成人格上的缺陷。

德性是幸福的重要内容、前提、动力,保障和源泉。

我们应该从德性培养角度出发,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德性教育,抵御物质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