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250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

“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特别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

”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2.孙中山晚年曾说:

“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

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

……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

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

”其目的是()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实现普遍平等民权D.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3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

事办完后问陆九渊:

“何为本心?

”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

”杨说:

“止如斯耶?

”陆大声说:

“更何有也!

”杨顿悟。

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4.“变局观”是近代中国形成的一股影响久远的杜会思潮,据当代台湾历史学家王尔敏的统计,1840-1902年间提出变局观言论的士大夫不下81人。

下表是《1840一1902年“变局观”言论分布年代统计表(%)》:

该表说明“变局观”()

A.在中国近代前期是主要的社会思潮B.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的体现

C.是洋务和维新运动共同的指导思想D.引导中国近代化历程不断深人发展

5.孟子在周游列国时说:

”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孟子·腾文公章上》载: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上述材料说明孟子()

A.希望回到尧舜时期的社会状况B.尧舜时期为理想的政治模式

C.是尧舜贤德政治的直接继承者D.尧舜视为性善说的历史源头

6.美国史学家斯东说:

“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

该“理念”是()

A.美德就是知识B.法律至上

C.怀疑神灵权威D.追求民主

7.陈独秀说:

“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

可见,陈独秀意在()

A.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反孔批儒以开民智

C.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D.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8.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

“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

”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

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

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

何以知之?

以月盈亏可验也。

……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

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

……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

……沈括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

”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10.有史学家认为:

英国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法》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前提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根本变革D.激发了社会创造的活力

11.梭伦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举措有(  )

①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②创立公民大会

③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实际权力机关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1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

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3.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

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

”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14.“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

”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

15.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斌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16.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土要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的农业化

C.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7.“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孝文帝改革

18.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

这一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的融合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中心南移

19.下列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D.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0.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21.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

“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

”“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D.通过了《和平法令》

22.2014年2月27日,朝鲜试射短程导弹,射程覆盖整个朝鲜半岛。

朝韩矛盾由来已久,它的根源是

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导致半岛分类的根源是

A.日本侵略B.半岛内患

C.美苏冷战D.俄国干涉

23.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4.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美苏两极对峙取代原有世界格局

B.德日意法西斯势力被清除

C.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D.欧洲经济一体化正式开始

25.1945年10月,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

指示日本政府修改1889年制定的《明治宪法》。

1946年11月3日,日本公布新的《日本国宪法》,翌年5月3日正式实施。

新宪法(  )

A.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B.保留了天皇原有的地位和权力

C.没有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D.助长了日本追求成为政治大国的野心

26.某学者指出: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

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27.斯大林在答《真理报》记者问时说: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这番话最有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20年代初期B.30年代初期

C.40年代初期D.40年代中期

28.谢益显在《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一文中指出:

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

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

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

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主权让渡”是大国干预他国的借口

B.主权国家之间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组织并开展行动,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行为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也是成员国让渡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果

D.国家主权让渡有利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9.“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

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30.在一战后的国际会议上,各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C.《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

 

二、简答题(题型注释)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尔文在他于1859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

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材料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

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

……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

……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达尔文用上述现象来阐释生物进化论的什么观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起源》诞生的思想条件。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达尔文学说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3分)由此,谈谈影响科学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分)

32.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4分)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工业方面有何特点?

(6分)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使国家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权利法案》(1689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

(2分)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4分) 

(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3分)

(4)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绘画艺术风格。

由材料关键信息“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特别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等,材料描述的是西方先进文明,诸如工业革命等带给人们的精神危机,这符合现代主义美术风格。

据此判断选项:

A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排除;B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排除;C项属于印象画派,排除。

D项即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美术作品及其风格·现代主义美术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抓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即救亡图存,D项符合材料主旨,正确;ABC三项在题干材料信息中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选D。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民主革命家孙中山

3.B

【解析】

试题分析:

联系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实践”的观点是王阳明的

观点,A项错误。

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达到天理,而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D项错误。

由材料信息“是者知

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可知他认为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4.D

【解析】

试题分析:

变局观是有关世界与中国形势的一种时局观,是当时的士大夫对中国所处的国际局势的认识和态度。

变局观是在受到西潮影响的开明士大夫中逐渐孕育出的、与传统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思想观念,主要是洋务思潮。

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思潮还有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思潮,排除A;洋务思潮主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排除B;洋务派和维新派代表的阶级属性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指导思想也不不相同,排除C;变局观是一种变易进化的历史观,引导中国近代化历程不断深人发展,D正确。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变局观”•近代社会思潮

【名师点睛】

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

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的意思是“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可知孟子把尧舜时期为理想的政治模式,故B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孟子对尧舜时期政治模式的推崇,而不是希望回到尧舜时期的社会状况,A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

【名师点睛】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珍贵的历史遗产。

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权夺位和争财夺地此起彼伏。

在争斗中,民众的向背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1)孔子的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3)荀子的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体现不出“美德就是知识”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说明行使权利注重法律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怀疑神灵权威信息,故C项错误;追求民主信息不是材料中反映主题,故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名师点睛】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

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材料来具体分析他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民主与科学。

根据材料他反对孔子的纲理伦常,目的是为了支持民主与科学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

因此A选项错误,B正确。

C、D选项说法没错,但不能很好的反应材料。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宋理宗对《四书》爱不释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补于治道”,所谓的“治道”就是治理国家的方式,结合朱熹的思想主张我们知道,他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秩序,这对统治者统治百姓很有裨益;A选项错在儒学神秘化;C选项与题意不符;D选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意义

9.

(1)方法:

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6分)

(2)素质:

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3点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以月盈亏可验也”“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中可以看出沈括的科研方法,主要从材料中加以概括,注意几个动词“观”、“验”“提”,思考总结。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科学素质,也是找到关键词语加以理解,由“予观”到“原其理”,由“粉涂弹丸”到“验月之盈亏”,由“大胆提出”到“满有信心”,其中不难看出作为一名科学家,沈括所具备的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注重方法,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考点:

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沈括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对十八世纪纺织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可知,《专利法》激发了社会创造的活力,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前提,故A项错误;BC项错。

所以答案选D。

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希腊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性机构,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梭伦改革之前就已经存在,故②③错误,排除ACD。

故选B,①④是梭伦改革的举措。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并心于进取”可知使秦国的社会风气奋发图强;由“秦旧俗败”可知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由“子壮则出分”可知增加了秦国的户数,增加了赋税收入。

虽然秦国的改革是让人民早分家,增加了户数,但并没有瓦解血缘宗法制度,所以私无法体现,故选C。

考点: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影响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是为了结束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A项符合题意,正确;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

材料文字“激进的改革计划”是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的措施。

资产阶级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项符合题意,正确;清末政府的措施不能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也就起不到稳定统治的作用,更没有实现维新变法的宗旨,B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故选A。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

故选B。

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排除A;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名师点睛】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