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294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

(一)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7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气氛(fèn) 粜米(tiào) 别墅(shù)  开凿(záo)

B.整饬(shì)饿殍(piǎo)箜篌(kōnghóu)讽谏(fěng)

C.氤氲(yūn)唱和(hé)拈花(niān)老妪(yù)

D.菜畦(qí)幽咽(yè)樊川(fán)放诞(dàn)

解析:

选D A项,“氛”应读fēn;B项,“饬”应读chì;C项,“和”应读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狷介 烦琐 偕同 间谍 乌烟瘴气

B.寂漠抱负诙谐坐镇民生凋敝

C.复辙慰藉因缘杀戮慷慨陈词

D.纨绔疏浚赌搏谗媚历精图治

解析:

选A B项,漠—寞;C项,复—覆;D项,搏—博,历—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句是(  )

A.如今是几百年难逢的太平盛世,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无所事事,那不要怨别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用心,不够专一。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C.在天人的问题上,西方与东方迥乎不同。

西方视大自然为敌人,要“征服自然”;东方则视大自然为亲属朋友,人要与自然“合”一。

D.广州恒大队以大比分击败大阪樱花队,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终于在今年的亚冠赛场上展示出了应有的冠军风范。

E.针对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军事设施的问题,王毅指出,中方在驻守的有关南沙岛礁上部署有限、必要的防卫设施,是行使自保权和自卫权,无可非议,与军事化无关。

解析:

选CE A项,无所事事:

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此处应用“无所作为”或“一事无成”。

B项,好大喜功:

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指办事不切实际,喜欢铺张浮夸。

这里应为“好高骛远”。

C项,迥乎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使用正确。

D项,荡气回肠:

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此处用错了对象。

E项,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4.把下列句子补充到文段空缺处,使文段语意连贯、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独创“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用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对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

________。

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_______,所以追随者众多。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骨气端翔,光英朗练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①④③⑤⑥②    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⑥①⑤D.④①⑥②③⑤

解析:

选D 本文段围绕着“谭鑫培与杜甫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一话题展开。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联系。

④句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特征,应紧承上句“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①句是“所以追随者众多”的原因解说;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两者风格相似的具体阐述;⑥句与②句的顺序由③句中的“悲凉与苍劲”决定;③⑤句的顺序由关联词“只有……,才……”确定。

由此即可确定答案为D项。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节选)

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

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年才32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

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

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

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

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至于“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这样的思想实在不高明,尤其是在两京收复不久,胡人势力还相当猖獗、长安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时期。

是凤翔一段的经验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

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

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

官马送还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

他有时自己也深深意识到这可怜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只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儿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

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凤翔时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琯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清河郡公。

可是房琯依然是结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再加上贺兰进明那些人的毁谤,致使他在6月里被贬为邠州刺史。

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

人们说他们终日结党成群,乱发议论。

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刺史,曾经给杜甫许多帮助的大云经寺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走出一年前曾经经过的金光门,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

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门前写出这样的诗句: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

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

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

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5.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这句话的含意?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大的变动”是指杜甫因受房琯事件的牵连被贬到华州做官一事,之所以说是“幸而”,是因为虽然这件事对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从此杜甫由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6.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生活比较闲散、无聊,为官小心谨慎,把皇上的赏赐视为无上的光荣,虽然也偶尔关注民生困顿,但总的来讲,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出现很多应时之作,缺乏充实的内容,没有以前的诗歌那样的凄苦和沉痛,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7.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为人民诗人的结论做了铺垫。

8.你认为作者对“长安时期的杜甫”的描述体现了传记哪个方面的特点?

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既描写了杜甫的伟大,也没有回避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局限,这体现出传记真实再现人物的本来面目的特点。

如,“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

再如,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

“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

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但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杜甫走出这片狭窄天地的过程越艰难,他的转变才越显得可贵和伟大。

(二)课外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冯 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

”(《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

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

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

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

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

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

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差别!

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

杜甫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

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

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

“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维基百科)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公元760年暮春时节,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B.杜甫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

C.杜甫建造草堂所需一切,都是亲友赠送的:

表弟送了些钱,友人赠送了各种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D.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将地址选定在城郭西郊环境清幽的浣花溪畔,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解析:

选C C项,“都是亲友赠送的”说法错误,由原文来看,建造草堂所需一切,并不都是亲友主动赠送的,有些是杜甫索求的。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解析:

选CE A项,“以至于无暇……”错误;B项,“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项,“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

11.材料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表现杜甫此时生活的暂时安定状态。

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结束了流徙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诗兴。

②表现杜甫苦中作乐的现实处境和“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的心境。

③因为时刻记着“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所以杜甫诗中不时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

三、语言表达(15分)

12.下面这段文字的若干句子中,句子内容有语序不当的,请找出来进行调整,使语意连贯、合理。

(4分)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

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

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④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答:

( )句应调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句应调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③ 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__①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__②__,如同夜空中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__③_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 ②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可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