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491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docx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方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那么

1、勘测是设计工作的根底,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标准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

依据?

公路法?

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测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进展阶段性验收。

2、为了保证勘测质量,做好审查工作,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XX交通技术咨询XX的通知?

〔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立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测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XX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本方法。

3、本方法指出的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不包括勘测设计单位应进展的所有勘测内容,不能替代勘测设计单位或建立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本勘测验收方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XX境的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其他审查工程的勘测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程序

1、初设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建立单位〔或设计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展。

2、勘察设计单位验收与建立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展,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展,建立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展。

3、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勘测验收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承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方案。

4、勘测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勘测机构、勘测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测工作量、可研批复及评估意见的执行情况、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总体设计思路、路线方案、各专业工程方案拟定及设计原那么、有关附件、问题与建议等内容。

设计单位测设部门的自检报告应作为勘测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以下顺序进展:

审阅勘测报告、听取勘测设计单位汇报,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分组查阅勘测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展,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工程特点或工作方案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可以提出专项验收申请,验收单位也可以要求组织专项验收。

8、未进展初测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初测外业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能全面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勘测组织安排

1、勘测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充足,各专业外业投入人月数足够,满足设计单位投标文件承诺的工作量。

2、各专业完成的外业测量或调查工作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资料收集齐全,满足设计要求。

3、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标准要求,数量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4、勘测方案详细,操作性、针对性强。

勘测工序及阶段划分合理,阶段目标及分工明确,工序衔接妥当。

5、重点勘测路段划分符合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要求,布设的工作量足够。

6、各专业思想统一、思路清晰、主次明确,工作进展符合总体设计要求。

第四章总体设计

1、路线走廊。

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及路线走廊符合可研批复精神及评估意见,局部调整优化可研方案时,应与原方案进展同深度比拟,比拟因素或理由正确,论证比拟充分。

2、技术标准。

采用的技术标准符合可研批复精神,主要技术指标选择符合沿线自然条件和交通特性。

3、工程规模。

主要工程规模与可研比拟差异不大,单项工程规模超过可研规模10%的,均应进展分析论证。

4、比拟方案。

各专业均应有比拟方案,不应只描述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必须论证为什么那样做。

每一专业都有许多方案可比拟,比拟方案往往是跨多个专业的。

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比拟方案,可以区分为同深度和不同深度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比拟方案,应妥善把握不同的侧重点。

全线应绘制1:

10000的路线方案图,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路线方案;绘制涵盖全线主要路线方案和主要构筑物布局的总体方案图,比例可采用1:

50000或1:

100000。

5、综合比拟〔方案比拟〕。

初步提出是否进入设计阶段比拟的意见,注意方案比拟不是罗列数据,也不仅是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工程投资的简单比拟。

方案比拟应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景观环境、建立环境、地质条件、占用土地、运营质量、运营本钱等方面,全方位综合论证,要切实做到经济技术综合比拟,将定性比拟与定量比拟有机结合。

6、路线端点妥善衔接。

路线起终点应提供相邻路段的平纵面方案图,一般不小于3~5公里,并签订接线技术协议。

7、路线与构筑物相协调。

路线应创造条件,与长大隧道、特大桥梁、互通式立交、效劳区等重要构筑物相协调,改善通行条件,注重运营平安。

8、适应自然社会条件。

路线应按照不同地质地段状况,协调地形、地物及生态和社会环境。

9、工程与沿线开展规划协调性较好。

沿线地方政府对路线方案、互通式立交位置及连接线、别离式立交无重大保存意见,路线应与沿线城市、路网、工农业、旅游等现状及开展规划相协调。

10、满足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

应征求沿线乡镇政府、村委会及群众对通道、跨线桥及涵洞的设置建议,尤其是净空与生产、密度与行政界的关系,以及排水条件。

11、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政策要求。

应征求沿线公路、铁路、电力、电讯、管道、水利、环保、民航等管理部门对路线方案及穿插的技术建议。

12、满足军事战备要求。

应征求沿线军事设施或军事管制区及其他建筑设施管理部门对路线方案的技术建议。

13、概算资料调查。

材料单价、预制场地和沥青拌合场设置位置、临时工程。

14、施工组织可行。

初步分析因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发生的工程规模与造价。

15、细部工程方案经济合理。

初步提出常用圬工的造价指标,分析各单项工程的经济性。

第五章路线勘测

1、路线单元划分。

应符合沿线地形、地质、生态和社会条件,路线描述详尽准确。

2、公路用地调查。

沿线公路拟用土地村组界限、土地类别、土地规划、地面附作物、地下设施、各种敏感点等设计信息调查认真、全面、仔细,调查范围距中线不小于200米,绘制的公路用地图能切实起到设计资料的作用。

3、方案拟定。

拟定路线方案考虑的各种因素无遗漏,主次矛盾划分正确,便于进展综合比拟。

拟定方案的出发点、为何比拟、需解决的问题等必须明确,不要为了比拟而比拟,无比拟方案时要论证说明。

如不同平面线位、不同设线高度比拟,深挖路堑与明洞、隧道比拟,高填路基与高架桥、半桥半路比拟,桥梁与隧道方案比拟,不同桥位、隧位、互通式立交位置的比拟,穿插工程上跨与下穿比拟,不良地质地段的比拟,城镇过境方案比拟,改建与旧路利用比拟;不同路线要素〔技术指标〕的比拟。

4、不良地质地段调查。

调查范围应涵盖可能的所有路线方案,比例尺可采用1:

10000,与路线关系描述准确,定性、半定量论述影响路线的程度,逐段分析说明措施拟定情况。

勘测阶段拟定的各路线方案,一般均应开展同深度调查和地质调绘工作。

5、比拟路段。

初测同深度比拟路段不小于路线全长的70%,拟进入设计阶段的比拟路段不小于路线全长的50%。

6、平纵横指标均衡连续。

运用运行速度的概念,检查平曲线指标的均衡性、检查超高设置原那么与路面排水要求,检查平纵组合情况;依据地貌单元,分类、分段统计平纵指标运用情况,判断比拟指标掌握情况。

7、平纵曲线比例。

平曲线占路线全长的比例不宜小于65%,竖曲线占路线全长的比例不宜小于50%。

8、平纵别离式路基论证。

应论证说明采用别离式路基、上下路堤等特殊路线设计的必要性、经济性、合理性,别离式路基不宜过长。

9、高填深挖路段论证。

统计核查路基中线填土高度大于10米、湿软地基填土高度大于5米和路基边线填土高度大于20米、湿软地基填土高度大于10米的路段;中线挖深大于20米以内、上边坡挖深大于40米、膨胀土路段中线挖深大于10米、膨胀土路段上边坡大于20米的路段,逐段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说明。

应说明起终点桩号、最大及最小高度、平均高度、地基条件、填筑材料、填筑要求、岩土性质、边坡坡率、稳定性验算等情况。

10、长大纵坡控制。

十天线和青兰线不宜设置大于4%的纵坡,十天线连续3公里纵坡宜控制在3%以内,青兰线长大纵坡宜控制在2.5%以内,因特殊原因有所突破时应进展论证说明。

11、避绕不良地质地段。

路线穿越不良地质地段,应逐段分析论证路线穿越不良地质地段的必要性和平安可靠性。

12、交通平安调查。

在充分分析交通特性根底上,研究路线指标采用情况,分析重点危险路段,提出优化设计意见或应采取的平安工程措施。

调查路网及该工程需要的交通平安设施。

制定道路平安设施总体设计方案。

13、平安性评价。

对纵坡较大路段、连续弯道及低指标等重点危险路段应进展通行能力分析和平安性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和方案。

14、其他建议。

路线对地质及其他专业设计或工程方案比拟的建议。

第六章道路勘测

1、设计单元调查。

对沿线地形、地貌、地表及地下水、气象、植被、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调查描述,不同设计单元划分细致。

2、工程类比。

应调查区域内既有工程使用情况,如路基病害、稳定性、边坡高度、坡率、排水状况等均有应调查记录。

3、填挖路段调查。

边线填挖高度大于10米的路段,对现场校对的横断面,调查记录应清楚详细,拟定初步处理方案,进展必要的比拟。

4、填挖交界调查。

现场逐处调查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调查记录详尽,并应有初步拟定的处理方案。

5、长大填挖路段。

填方高度大于2.5米或挖方高度大于5米,长度大于1000米的路段,应在对现场地质情况初步分析论证后,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填方或挖方设计建议或设计图。

6、取弃土场调查。

绘制平面图,安排必要勘探试验,相关设计信息记录齐全,估算储量和容量以及必要的防护排水工程数量。

7、路基防护调查。

区分路基上边坡防护、下边坡防护,拟定防护类型与方案,估算分析比拟经济指标。

并应对基底的承载力做评估和分析计算。

8、特殊路基调查。

逐一调查记录需特殊处理路段的地质、路况,拟定初步处治方案,并进展初步方案比拟。

9、排水调查。

区分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及路面排水进展调查,拟定排水原那么,划分排水路段,勾绘汇水面积,计算排水量,控制排水断面形式及尺寸,排水措施针对性和可靠性强,利于交通平安。

10、改河改渠调查。

需要改道的水流、走向、改移位置及地质情况,应拟定初步改移方案,并征求管理单位意见。

11、路面调查。

路面地带类型调查及相关试验;路面相关材料调查取样及材质初步分析记录。

12、路基路段已经完成的地质工作及需要补充的地质工作。

13、需要其他专业配合的方案比拟。

第七章桥隧勘测

1、水系调查。

应调查沿线水系分布情况,包括水文站分布、水文站洪水资料,搜集各地区水文手册,绘制沿线水系图。

2、桥涵水文资料调查及计算。

区分路基、桥梁、隧道路段,计算各支沟汇水面积,确定相关参数,预测流量。

3、桥隧位置核查。

特大桥及特殊构造桥梁的桥位和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隧位,必须有不同的桥位和隧位比拟方案,应提出对路线方案的意见或建议。

4、地质工作核查。

桥隧专业应核查地质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大型构筑物的地质勘探工作量及试验资料要求必须符合方案比拟要求,由地质结论选择工程平纵横位置所在。

一般构筑物应核查地质定性结论,核查关键物理力学指标试验采样情况。

5、稳定性描述。

桥隧专业应现场描述桥台、桥墩岸坡和隧道进出口稳定性及拟采取的工程措施。

6、桥梁方案拟定。

应考虑桥位、桥型、跨径、下部型式等多方面拟定桥梁方案,绘制桥位布置图及桥型方案图,特大及重要大桥应拟定多个比拟方案。

对特殊地形桥墩稳定性的评述及桥梁侧向陡坡对桥梁平安影响评估。

7、陡坡路段桥梁调查。

应实测左外缘、中、右外缘3条纵断面及每个墩台的横断面图,并描述其稳定特性。

8、桥梁下部调查。

区分功能和自然条件,提出桥台及桥梁下部工程方案,简要说明其技术经济合理性。

9、桥梁预制场地调查。

10、桥头调查。

桥头稳定性评价及桥梁两端应设置完善可靠的防护排水设施和养护通道。

11、隧道与定线的关系。

特长隧道路段应采用隧道轴线控制路线平纵面位置,长隧道路段应兼顾路线确定隧道轴线,中、短隧道一般可服从路线设计。

12、隧道特性与路线指标应相协调。

特长隧道平面应尽量采用直线或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平曲线,纵坡宜控制在2.2%以下,平纵组合应符合标准要求;长隧道平面应大于对应设计速度的一般最小半径,纵坡宜控制在2.5%以下,平纵组合应符合标准要求;中、短隧道平、纵面及平纵组合设计可结合路线设计确定。

特长、长隧道纵坡不能小于0.3%。

13、隧道与地质的关系。

隧址区不应存在影响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病害,路线应为隧道进出口和成洞创造条件,查看有无新活动断裂和隧道洞顶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预测隧道施工可能出现的塌方、滑动、挤压、涌水、流沙、有害气体等。

13、隧道应与地形相适应。

核查隧址区内地形支沟、洞口偏压、破碎带、落水洞等,对隧道施工开挖的影响程度;洞口开挖边仰坡高度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4、隧道应适应区内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应调查地表水系、地下水、涌泉、植被、矿产、动植物等,评估可能对环境或工程产生的影响,查看隧道区内有无村庄或建筑物,预测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15、隧道施工条件调查。

应逐一调查各隧道的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弃渣场地、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以及可能影响施工的其他因素。

第八章交通工程勘测

1、路网调查。

应调查并绘制区域路网现状图和路网规划〔预测〕图,主要节点之间的距离、路况,关联的其他交通方式。

2、交通源核查。

核查区域开展现状及规划,评价对互通式立交、平面穿插交通量及主、次流的影响。

3、行政区划调查。

应调查至自然村,将自然村组分割于高速公路两侧应重点调查生产生活设施现状及要求。

4、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

应选择不同的设置位置、采用不同的立交型式或不同的技术指标进展比拟。

5、别离式立交调查。

应论述别离式立交的最大或最小间距,说明穿插密度与路线两侧重要交通联络点协调性;调查别离式立交被交线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现状及改扩建方案、联络的交通源

6、通道及跨线桥调查。

穿插标准选择应密切联系行政区划确定,不同标准的穿插构造物应交织布置,被交线的标准应适当提高,平安设施应齐全。

7、初步拟定全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体方案。

依据全省统一规划,结合建立单位的建议,比拟不同方案的养护、管理、效劳、通信、监控、收费模式,提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建议,供建立单位抉择。

8、拟定沿线养护管理机构。

初步提出全线通讯监控分中心、管理所、养护工区、隧道管理站等机构的设置位置、功能规划、占地规模、建筑规模。

8、收费系统调查。

依据全省联网收费规划,初步比拟收费制式和收费方法,结合地形、地质和总体设计情况,确定收费站位置,计算收费车道数,拟定超限检查站、回转车道设置方案。

9、效劳设施调查。

根据需求提出全线效劳设施类型,比拟并确定效劳设施的数量及位置,预测各效劳设施的不同车位数,测算人和车的各种需求,规划各效劳设施的功能及效劳标准,完成贯穿车道平纵面及停车场和建筑用地总平面规划,初步确定各效劳设施左、右侧占地规模。

10、自然生态环境调查。

应有专人负责调查收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生态环境现状,绘制生态〔现状〕平面图或编制现状表。

主要查明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地、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界限、类型、数量等;查明饮用水体、养殖水体等水资源的分布、容量及功能,反映湖泊、水库、瀑布、温泉及沟谷、溪流、河流等水资源及自然水流形态情况;结合沿线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查明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规划。

综合分析并提出公路建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论证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11、社会环境调查。

应有专人负责调查收集并绘制公路沿线社会环境现状图或编制现状表。

主要反映行政区划、人文景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设施及其它各种构筑物的社会现状及远景开展规划。

查明土地类型、数量及用途,反映临时用地、永久用地;查明干渠、支渠、排灌渠及防洪设施;查明需要拆迁的各种建筑物及相关设施、村镇、环境敏感点;查明居民聚集区、学校、乡镇企业,了解人群〔及放牧〕流向、出行路线、出行目的、出行数量,了解路网规划及建立方案;查明文物、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区等情况。

综合分析并提出公路建立对社会环境产生的效益和影响,论证编制社会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公路拆迁计量范围与公路建筑红线的关系,历史形成的生产生活群体被分隔的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

12、环境污染防治调查。

公路施工期间、营运期间产生的噪声、废气、污水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进展防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应有专人负责调查收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内的环境敏感点,分别编制声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敏感点、水环境敏感点现状〔防治措施〕一览表。

敏感点主要包括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饮用水源、养殖水源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区域。

施工期间对地方道路网的破坏,也是一种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必须得到恢复和补偿。

13、取土弃土场调查。

调查场地植被条件、土地类别、用地数量、地表及地下水、储量或容量、运输条件、土壤物理力学指标等,分析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拟定采取的措施。

要树立设置取土、弃土场的环保要求,应高于道路设计本身的理念。

依据路线长度、工程规模、地形、地质、水源条件等初步拟定拌合场站、预制场等布局方案及环保措施。

14、绿化调查。

根据交通特性要求,调查沿线适生乡土树种和草种,调查不同路段的立地条件,调查沿线生态环境对绿化的要求。

公路绿化应遵循功能优先,以绿为目的,以景观美化为辅的原那么。

外业调查,应从公路功能要求出发,初步选择乔、灌、藤、草的种类。

公路绿化按栽植功能分为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两大类。

改善环境是通过绿化栽植,到达改善视觉环境、增进展车平安的目的,包括诱导、过渡、防眩、缓冲、遮蔽、标识、隔离等栽植。

保护环境是通过绿化栽植,实现降噪、防尘、保持水土、稳定边坡等功能,包括防护、防污、护坡等栽植。

15、工程范围内的道路调查。

调查工程范围内国、省道;县乡道;农村道路情况。

分析施工对范围内道路的利用、干扰、破坏、影响情况,拟定平安保畅、恢复等初步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