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511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通用技术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算法的描述与设计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以解决生活中问题导入,通过分析该问题,引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究。

第二部分介绍了“算法是‘灵魂’”和“如何描述算法”两部分内容。

前者在已有的算法知识基础上,对算法进一步提升;后者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结合“解方程ax+b=0”,介绍如何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

其中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算法基本都是陌生的,以前数学中会有算法的内容,但是现在数学中这部分内容删掉了,必修中这部分内容也是轻描淡写,所以要从最基础的讲起。

能让学生明白算法是什么,算法有什么用,如何描述算法,目标就达到了!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信息素养。

目标要求

1、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2、理解什么是算法,知道算法的多样性

3、能够对设计的算法做出简单的评价

4、学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教学重点

1、算法的定义

2、算法的三种表达方法

3、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

4、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教学难点

1、算法的三种描述

2、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音乐的启示

提问

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

哪几步?

那么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步骤呢?

  

齐答 

看书

找学生念课本相关内容

导出本节课的内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2

 

 

 

 

 

 

 

 

 

 

 

 

1、本节课主要内容1: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脑解决问题的不同点

 

2、算法的概念 、特征、重要性

 

3、如何描述算法

 

自然语言

 

流程图

 

伪代码

 

4、课堂练习

 

要让计算机帮我们解决问题图就要告诉计算机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它才能按照指令一条一条的执行,最后把问题解决。

计算机决问题的流程图,其中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要记清楚。

人类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计算机只会按照人们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完成

现在也有很多智能机器人可以自主学习,但是跟我们人类大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讲解什么是算法,算法的重要性及其特征

,算法独立于任何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目前常用的语言:

C、C++、VB、python,等。

所有软件的核心归根结底是算法

知道算法,还要准确具体的将它描述出来,描述算法的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以解方程ax+b=0为例,先从数学的角度去解

分类讨论特殊情况下方程的解

展示用自然语言描述解此方程的过程

说明自然语言的优缺点,举例“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出示流程图解方程的算法描述过程

说明使用流程图时注意的地方

 

伪代码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人员描述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

课件展示用伪代码描述解方程的方法并讲解

 

展示三种方法的比较图

1输入两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

2输入一个正数,判断该数是否为偶数

讲解思路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看书记住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图

2、合上课本回答

 

 

 

讨论人脑与计算机的区别

 

看书P5,

 

聆听体验

 

按数学的方法解这个方程,得到x=-b/a

讨论a、b取0时的特殊情况

 

体会自然语言的歧义性

 

自主学习

弄明白流程图中基本图形的功能

看懂解方程的流程图

与自然语言比较,得到流程图的优缺点

聆听并思考

 

聆听思考提问

 

直观的认识三种方法

做练习

到黑板上进行板书

 

1、调动学生积极性,依靠课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2、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

 

结合课本了解算法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总体了解描述算法的方法

 

由浅入深,从一般到特殊,得到完整的方程的解,用自然语言正确的描述出来

 

 

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看懂流程图,并会制作简单的流程图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伪代码

 

直观的认识三种描述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5

 

10

 

课堂小结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算法的概念、特征及三种描述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总结

 

3

 

 

反馈及巩固

 

 

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自我分析自己的表现,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发现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提高。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对算法更是知之甚少。

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现在也不学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只有真正弄明白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了算法的描述与设计的方法,才能在将来学好程序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学生对程序算法设计的迷茫,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明白了什么是算法,及其特征和重要性,学会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简单的算法及其运用。

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教学共有三本教材,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但在教学实践中,它却常被认为是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者们常常困惑于这样的问题:

如何定位、处理、“算法”“程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

随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作为选修模块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被赋予了新的更丰富的内涵。

课程标准所要表达的思想主要通过两大途径来实现:

其一是教材编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都在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充分地吸收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认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内涵与课程目标,力图在教材的层面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二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建设者,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提升,才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本节课作为全书的开头,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对学生程序设计的要求不高,重在通过解方程“ax+b=0”的过程,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体会算法的描述与设计方法。

结合解方程的过程,介绍如何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

其中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因此作为重点讲解。

 

 

测评练习

练习:

请用算法的三种描述语言完成以下习题。

1、输入两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

2、输入一个正数,判断该数是否为偶数。

参考答案:

1、输入两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

描述一:

自然语言

⑴输入两个加数a、b;

⑵将两数相加并将求出的和赋给某一个变量c;

⑶显示运算结果c。

描述二:

流程图

 

描述三:

伪代码

输入a,b

C=a+b

输出c

2、输入一个正数,判断该数是否为偶数。

描述一:

自然语言

⑴输入一个正数a;

⑵如果a除以2,余数为0,输出“a是偶数”

⑶如果a除以2,余数不为0,输出“a不是偶数”

描述二:

流程图

描述三:

伪代码

输入正数a

Ifa除以2余数为0then

输出“a为偶数”

Else

输出“a不是偶数”

Endif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明确了信息教学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要以丰富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以身边的实例为引导,引领学生亲自参与,从而加强了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体会,加深了对算法的理解,掌握了如何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来描述和设计算法。

通过学习发现,学生对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仅仅停留在上网搜索一些资料,对于计算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基本没有概念。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这个问题的基本过程。

对于算法的描述与设计这部分内容,基本采用了讲授法,学生参与度有点欠缺。

特别是流程图的讲解应该再细致深入一些,再加强一下练习效果会更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