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636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 教师.docx

高三历史选择题课堂专项强化5教师

考前强化训练五

1.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解析】B“用集体力量来保障”即用契约来保障;在契约下,“个体……依然自由如初”即个人自由得到保障。

B项符合题意。

2.“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引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

A.人文主义者、人性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D.人文主义者、理性

【解析】B他们要“检验一切”包括“所有的制度”,说明“这些哲人”是启蒙思想家们,而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答案为B。

3、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解析】D卢梭主张三权分立,而立法权是最重要的,所以掌握立法权的议会也是最重要的。

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解析】C①只是启蒙运动的思想,③不适应于智者运动。

排除含①、③的选项,答案为C。

5、康德曾说:

“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他评价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马克思主义

【解析】C抓住关键词“自由”“理性”等可判断是启蒙运动。

6、今天的民众获得自由表达意见、畅所欲言、不受严密控制的观念的权力,主要得益于

A.罗马法系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解析】D启蒙思想家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卢梭说: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由此可见,卢梭主张

A.天赋自由B.法律至上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解析】A从材料的关键信息“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民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可判断A项正确。

8、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

“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B注意时间1438年,适合这一时间的只有B项。

智者运动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

9、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此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的初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解析】BA项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证明《论语》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D项排除。

正是因为欧洲人推崇儒家的思想主张,所以才翻译《论语》,B项符合题意。

10、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指出: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

”“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这些规定反映的原则为()

A.天赋人权、权利与义务平衡B.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C.天赋人权、分权制衡D.社会契约、分权制衡

【解析】B“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反映天赋人权,“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表明主权在民,答案为B。

11、“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以下能体现这一主题精神的是

A.基督教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解析】B材料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上帝)为中心,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答案为B。

12、恩格斯说: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这次革命指的是()

   A.古希腊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活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解析】B关键信息“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中世纪被称为欧洲的“蒙昧时代”,天主教会象一个幽灵统治着文化思想,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使天主教会的权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13、“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解析】C“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是科学,“启蒙运动的纲领”是思想观念,思想观念以科学为基础,反映了科学对思想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

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因此①②③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④,答案为A。

15、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解析】C从材料中的“旨准颁行”“圣书”“天命诏书”“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说明他以皇帝自居,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

16、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6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解析】B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这都是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但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无关,B项不正确。

17.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

“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考点。

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④“倭”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手日本国。

分析各选项,正是由于①②项原因使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

第③项正确,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第④项正确。

本题选C项。

7.【2012•九江一模】12.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D.两大阶级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

【解析】A不管是农民阶级领导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B项错误;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

8.【2012•九江一模】15.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解析】C材料“小工厂租给私人”说明政府解除了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时间应在1921年到1928年间,C项符合题意。

其余三项时间不符,均排除。

9.【2012•九江一模】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解析】B材料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建立的中华民国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反而痛苦与失序更多,特别是紧随而来的军阀混战致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说明建立新制更困难,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表述错误。

10.【2012·泉州四校联考】8.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解析】D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于是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

D项正确。

11.【2012·泉州四校联考】

9.右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B《资政新篇》封面上的“旨准颁行”“钦命”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等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B项符合题意。

12.【2012·泉州四校联考】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解析】C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特别是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反思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及思想,于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仆后继,但义和团运动“灭洋”,并未学习西方,答案为C。

13.【2012·泉州四校联考】25.“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解析】B仔细阅读材料,联系教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所走的革命道路,可知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时期,即井冈山时期,B项正确。

14.【2012•海淀期末考】“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解析】B1926年,国民政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时间不符。

15.【2012•海淀期末考】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C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工人占51%,是由于中共工作的重心在城市;

1928年中共党员构成中农民占76%,是由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项正确。

16.【2012•青浦质检】8.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材料中的“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说明当时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排除A项;C项说法有误;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17.【2012•青浦质检】9.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

“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

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①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结果,材料也体现不出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②错误;材料表明英国要干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将面临封建主义与西方列强双重敌人,③正确;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④正确;C项正确。

18.【2012•青浦质检】13.“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解析】B本题根据民国七年可以做出判断,“民国七年”是1918年。

A项是1919年,C项是1921年,D项发生在1922年到1923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只有B项符合题意。

19.【2012•青浦质检】14.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十年,最不可能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旗帜是

A.日本海军军旗B.德意志三色旗C.义和团的旗帜D.五色旗

【解析】D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它最早出现在1912年,D项正确。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A项正确;1897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B项正确;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C项正确。

20.【2012·合肥八中一模】5.有材料记载:

“兴市镇公司。

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每礼拜呈缴省郡县库存贮,或市镇公务支用,有为己私抽者议法。

……”最符合该主张的是()

【解析】B《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

材料介绍的是兴市镇公司的内容,涉及到发展工商业等内容,所以B项符合题意。

其余三项均无此内容。

21.【2012•衡水质检】3.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A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刘大鹏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以此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A项正确。

B项是A项的表现,C项发生在1912年,D项与题干无关。

22.【2012•衡水质检】4.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D朝鲜与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原因;北洋海军的悲歌是指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因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综合分析,D项符合题意。

23.【2012•衡水质检】5.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解析】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因此国民党政权反对农民阶级,进而反对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

24.【2012•衡水质检】6.以下摘自吴宓1911年11月6日的日记:

“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

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

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

”当时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上述现象认识最准确的是()

A.民众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B.人民反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C从材料中的“1911年11月6日”“天津已陷”“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可知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A项说法不正确,B项发生在题干时间之后,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ABD三项。

25.【2012•衡水质检】32.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一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一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一洋务运动一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一政治革命一洋务运动

【解析】D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以此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D项符合题意。

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12•衡阳六校联考】20、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解析】D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制洋货、爱用国货内容,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也未涉及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国家充实银行资本为发展工商业提供贷款,这就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D项符合题意。

2.【2012•东城期末考】13.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BB、C两个时期分别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时期。

A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C、D两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只有B项的“实业救国”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时期发展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

3.【2012•安徽名校模拟】12.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解析】A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