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989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逻辑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试题.docx

《逻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试题.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逻辑学试题.docx

逻辑学试题

1.已知“某学院发现有的新生未到网络中心办理注册手续”为真,则“该学院有的新生到网络中心办理了注册手续”为()

2.请指出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所有的天鹅都是会飞的,

所有的黑熊都不是天鹅,

所以,所有的黑熊都不是会飞的。

3.“行政管理”课期中考试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

班长说:

“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

”老师说:

“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

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C.研究生的课程70分才算及格,肯定有的同学成绩不及格。

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4.“羡慕嫉妒恨”是网络流行语,它正好刻画了嫉妒的生长轨迹:

始于羡慕终于恨。

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即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

忌恨优者、能者和强者,既反映自己人格的卑污,也不会有任何好结果。

因此()以下哪项陈述可以最合逻辑地完成上文的论述?

A.羡慕嫉妒恨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心理情绪

B.与其羡慕嫉妒恨,不如知耻而后勇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C.我们应该用祝福的心态看待他人,用他人的成功激励自己

D.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学会宽慰自己

5.指出下列语句中“人”这一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A.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B.人是猿转化来的。

C.人贵有自知之明。

6.指出下列语句中“鲁迅的书”这一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鲁迅的书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书。

7.“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中的“青年”这个概念是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

C.属性概念D.负概念

4.“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这个推理中的逻辑错误,与以下哪项中出现的最为类似?

A.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一定是作案者。

B各级干部都要遵守纪律,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要遵守纪律。

C.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D.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算不得是人。

5.在

(1)“中国人是勤劳的”和

(2)“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这一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

B.在

(1)中是非集合概念,在

(2)中是集合概念

C.都是非集合概念

D.在

(1)中是集合概念,在

(2)中是非集合概念

3.我国的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普济寺是我国的佛教寺庙,所以普济寺分布于我国各地。

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A.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

B.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

C.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会减少。

D.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

3.若A、B两个概念的外延为交叉关系,B对于C概念来说又具有真包含于关系,则A、C两个概念的外延间是什么关系?

4.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判断——概念B.相容关系——交叉关系C.太阳系——地球D.工人——矿工

E.《鲁迅全集》——《祝福》

5.A和B是交叉关系,B和C也是交叉关系,则A和C

A.必然是交叉关系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C.可能是真包含于关系

D.可能是全异关系E.可能是全同关系

6.“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式计算机和模拟式计算机两大类。

它是能够自动高速而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具有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这段话()来明确“电子计算机”这个概念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方面,后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方面,后从内涵方面

7.在“大学生应当遵纪守法”和“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这两个命题中,“大学生”这一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8.“高级人民法院”与“中级人民法院”这两个概念之间是()

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

C.反对关系D.真包含关系

9.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异关系,则A与B()

A.内涵与外延均相同

B.内涵相同而外延不同

C.内涵与外延均不同

D.内涵不同而外延相同

10.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

州人,两个特长生,三个贫困生。

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1.下列概念的限制与概括是否正确?

(1)将“诚实”限制为“诚实的人”,概括为“优秀品质”。

(2)创作的灵感触动了他,第一篇处女作散文《大理石》就这样诞生了。

(3)“山东省”限制为“淄博市”。

(4)“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限制为“中学生”。

(5)中国人民解放军限制为某军某师某旅某团六连战士,概括为军队。

(6)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7)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8)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2.对“犯罪行为”这一概念进行两次概括,正确的是

A.犯罪行为——盗窃行为——行为

B.犯罪行为——盗窃行为——不合法行为

C.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行为

D.犯罪行为——行为——违法行为

3.下列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

A.“推理”概括为“思维形式”

B.“北京市”概括为“亚洲”

C.“共产党员”概括为“共产党”

D.“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E.“自然科学”概括为“科学”

所谓麻醉就麻醉剂起作用的结果,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指出了上述语句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

A.划分过宽B.定义过宽

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

1.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

为什么?

(1)文学作品就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2)企业就是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经济部门。

(3)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人。

(4)商品不是为自己使用或消费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5)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

(6)腐败是长在执政党身上的一种毒瘤,而有效的舆论监督则是割除这种毒瘤的手术刀。

2.谋杀:

当一个人不但企图造成了一个人的死亡,而且也造成了这个人的死亡;明明知道自己正做着一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危险的事情,仍不顾别人生命继续行为并造成他人的死亡。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典型的谋杀?

A.某人与妻子发生争吵,打了她一巴掌,为的是不让妻子再哭,不巧将妻子打倒,妻子在倒下时,头碰在地板上,后来由于头部受伤而死亡

B.一位老人得了绝症,不能忍受痛苦,请求护士给自己服用致死剂量的安眠药。

这个护士非常同情老人,就给了他,结果老人死亡。

C.某人在驾车行驶中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导致车祸,造成同车人死亡

D.动物园管理员某甲,因为忘记锁门导致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咬死了游客

3.健康:

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

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老师某甲,虽然50多岁了,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某乙19岁了,读书11年还是小学二年级的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有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也可以干得很好

C.某丙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

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某丁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4.社会从众倾向是指当群体规范被成员接受以后就会成为控制和影响群体成员的手段,使成员在知觉,判断,信念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没有社会从众倾向的是()

A.小李因工作进度慢而被同事们责难,他只好利用业余时间加班赶上

B.学生小李认为张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但一想老师就是老师,他表面上还是接受了

C.春节长假前,小王准备假期旅游,但看到同事们都打算回家团聚也决定先回家团聚

D.刘先生在旅游时看到有几个游客自觉地收集垃圾保护环境,心里很赞赏,但自己却不好意思做

2.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

C.肯定概念D.否定概念

3.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

A.矛盾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反对关系E.全异关系

指出下列性质判断的类型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所有的建议都是为了共促发展。

(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有些图书不是孤本。

(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3.他没有取得律师资格证。

(单称否定判断,主项、谓项均周延)

4.事物不是静止不动的。

(全称否定判断,主项、谓项均周延)

5.99%的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

(特称肯定判断,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6.《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

(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例题1:

已知性质判断“所有公民都要守法”为真,求同一素材的其他命题的真假。

由条件可知性质判断A(所有公民都要守法)为真;

根据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知O假,即“有公民不要守法”为假;

根据从属关系,由A真可推知I真,即“有公民要守法”为真;

根据反对关系,由A真可推知E假,即“所有公民不要守法”为假。

例题2:

甲说:

“所有零件都经过检查了。

乙说:

“没有零件经过检查。

丙说:

“说有零件没有经过检查,不符合事实。

丁说:

“有零件经过了检查”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问说假话的是谁?

证明:

v设甲的话为A判断,则乙的话为E判断,丁的话为I

判断,丙的话意为“O判断为假”。

因为A与O判断为矛盾判断,所以甲与丙的话等值。

v由已知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可得甲

丙的话为真,即A判断真。

v由对当关系可推知E判断假,即说假话的是乙。

v已知下列判断为真,请写出与其主谓项

v相同的其他三种判断,并根据对当关系指

v出其真假情况。

v1.盗版软件是非法的。

v2.有些作者还没有签约。

v3.所有图书都不是盗版的。

v课堂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则其逻辑形式是()。

2.若SOP假而POS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是()

3.已知“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为假,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则“有天鹅是白的”为()。

4.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这个判断的质是()。

1.SOP2.真包含于3.真假不定4.特称的肯定的

4.开学初,某学院发现有新生未到网络中心办理注册手续。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1)该学院所有新生都未到网络中心办理注册手续

(2)该学院所有新生都到网络中心办理了注册手续

(3)该学院有的新生到网络中心办理了注册手续

(4)该学院的新生王伟到网络中心办理了注册手续

A.

(1)

(2)(3)(4)B.

(1)(3)(4)C.

(1)(3)D.

(1)(4)E.

(2)(3)

4.B

5.有人说: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以上判断?

A.也许有的非哺乳动物是胎生的B.可能有的哺乳动物不是胎生的。

C.没有见过非胎生的哺乳动物。

D.非胎生的动物不大可能是哺乳动物。

E.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但不是胎生的。

5.E

6.如果“并非无奸不商”为真,则以下哪项判断一定为真?

A.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

B.所有的商人都不是奸商。

C.并非有的商人不是奸商。

D.并非有的商人是奸商。

E.有的商人不是奸商。

6.E

7.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

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

甲:

所有的人都没有贪污。

乙:

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

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

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7.C

8.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Ⅰ.有人是广东人。

 Ⅱ.有人不是广东人。

 Ⅲ.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人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人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的人数。

8.A 

9.“这个小组的学生都是集邮爱好者。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列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A.这个小组的学生都不是集邮爱好者B.这个小组中有的学生是集邮爱好者

C.这个小组中有的学生不是集邮爱好者D.这个小组中有的学生是围棋爱好者

9.B

10.在一次对全省小煤矿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个安检人员作出如下结论:

甲:

有小煤矿存在安全隐患;乙:

有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丙:

大运和宏通两个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若上述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那项一定为真?

A.大运和宏通都不存在安全隐患B.大运和宏通都存在安全隐患

C.大运存在隐患,但宏通不存在隐患D.大运不存在隐患,但宏通存在隐患

E.上述断定都不一定为真。

10.B

11.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下述三个断定中:

Ⅰ.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

Ⅱ.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

Ⅲ.这个单位所有育龄职工都未违纪超生。

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只有Ⅰ和ⅡB.只有Ⅰ、Ⅱ和ⅢC.只有Ⅰ和ⅢD.只有Ⅱ

答案:

A。

12.在MPA的“行政管理”课期中考试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

班长说:

“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

”老师说:

“你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

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C.研究生的课程70分才算及格,肯定有的同学成绩不及格。

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答案:

C。

13.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

甲说:

我们班所有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

乙说:

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

丙说:

班长申请了贷款。

丁说:

我们班有人没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话不属实,则可推出以下哪些结论?

A.甲的话不属实,班长没有申请。

B.乙的话不属实,学习委员没有申请。

C.丙的话不属实,班长没有申请。

D.甲的话不属实,学习委员没申请。

答案:

D。

14.某旅游团去木兰围场旅游,团员们骑马、射箭、吃烤肉,最后去商店购买纪念品。

已知

(1)有人买了蒙古刀。

(2)有人没有买蒙古刀。

(3)该团的张先生和王女士都买了蒙古刀。

如果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真,则以下哪项肯定为真?

A.张先生和王女士都没有买蒙古刀。

B.张先生买了蒙古刀,但王女士没有买蒙古刀。

C.该旅游团的李先生买了蒙古刀。

D.张先生和王女士都买了蒙古刀。

答案:

A。

15.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

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

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

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

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A。

16.甲乙丙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

“我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乙说:

“丁考试没及格。

丙说:

“我班有人考试没及格。

”丁说:

“乙考试也没及格。

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乙考试没及格。

B.说假话的是乙,丙考试没及格。

C.说假话的是丙,丁考试没及格。

D.说假话的是丁,乙开始没及格。

答案:

A。

17.并非有的运动员有时竞技状态不好。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必假?

A.有时有的运动员竞技状态很好B.所有的运动员在某一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C.并非所有的运动员在任何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D.某个运动员在所有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答案:

C。

18.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是的,则以下一定正确的是

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答案:

D。

19.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系。

有些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

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据此,可以推出。

A.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

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

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必要上学读书

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

答案:

B。

20.在一次机关作风检查中,当场发现有四人上班期间在办公室打牌。

单独进行身份询问时:

戴眼镜的说:

“我们都不是该单位的。

”年轻的说:

“至少有一人是该单位的。

黑脸的说:

“我什么都不知道。

”穿皮夹克的说:

“至少有一人不是该单位的。

经核实,四人中只有一人讲了真话。

由此可见:

A.戴眼镜和穿皮夹克的不是该单位的

B.黑脸的是该单位的,但年轻的不是该单位的

C.年轻的不是该单位的,而戴眼镜的是该单位的

D.年轻的和穿皮夹克的都是该单位的

答案:

D。

2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

甲说:

“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

“我不能进公司”;

丙说:

“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丁说:

“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

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乙和丙D.丙和丁

答案:

B。

22.甲说:

“乙说谎。

”乙说:

“丙说谎。

”丙说:

“甲和乙都说谎。

请确定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A.乙说谎B.甲和乙都说谎C.甲和丙都说谎D.乙和丙都说谎

答案:

C。

23.一位哲学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正值深夜,他欲到智慧酒店住宿。

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知道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向智慧酒店,但没有发现任何路标,却只有三个木牌,他仔细辨认木牌上的字。

第一条路边的木牌上写着:

此路通向智慧酒店。

第二条路边的木牌上写着:

此路不通向智慧酒店。

第三条路边的木牌上写着:

另外的两块木牌,有一块写的是真话,另一块写的是假话。

我保证,我上述的话绝对不会错。

如果哲学家以第三块牌子上写的话为依据,他能走到智慧酒店吗?

如果能,应走哪条路?

A.能,走第一条路B.能,走第二条路

C.能,走第三条路D.不能。

答案:

C。

24.某地政府规定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不低于800元人民币。

有人认为,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很容易达到,而劳动部门却认为,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虽然不太高,但执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这种认为能达到标准的观点是不对的。

如果劳动部门的评论为真,以下必为事实的一项是

A.多数企业员工工资都能达到800元以上,少数在800元以下

B.工人工资有些在800元以上,有些在800元以下

C.肯定有些工人的工资达不到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D.多数企业的工人工资达不到8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

C。

25.北方人不都爱吃面食,但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

如果已知上述第一个断定真,第二个断定假,则以下哪项据此不能确定真假?

Ⅰ.北方人都爱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也爱吃面食

Ⅱ.有的北方人爱吃面食,有的南方人不爱吃面食

Ⅲ.北方人都不爱吃面食,南方人都爱吃面食。

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Ⅱ和Ⅲ

答案:

D。

双项选择题

1.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真包含于B.真包含C.全同D.全异E.交叉

2.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A真包含于BB.全同C.A真包含BD.不相容E.交叉

1.AB2.AB

2.有些人不是坏人,因此有些坏人不是人。

下列哪个推理具有与上述推理相同的结构?

A.有些便宜货不是好货,因此,有些便宜货是好货。

B.有些便宜货不是假货,因此,有些假货不是便宜货。

C.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所有有价值的都是商品。

D.有些发明家是自学成才的,因此,有些自学成才的是发明家。

答案:

B。

3.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

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

E.有的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

设S为“刑事案件”;P为“公开审理案件”SI┓P

A.SOPB.POSC.┓PISD.SIPE.PIS

答案:

A.C

1.由“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有效的推理”能否推出“有些不正确的推理是非形式有效的推理”。

如能推出,请写出推理过程,如不能推出,请说明理由。

解:

设S为“正确的推理”;

P为“形式有效的推理”。

则前提为SAP,结论为┓SI┓P。

SAP→SE┓P→┓PES→┓PA┓S→┓SI┓P

所以,此推理是正确的。

v2.运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从下列前提能否推出相应的结论?

为什么?

(1)前提:

SE┓P结论:

┓SOP

能。

SE┓P→┓PES→┓PA┓S→┓SI┓P→┓SOP

v

(2)前提:

┓SI┓P结论:

┓PO┓S

不能。

┓SI┓P→┓SOP

或┓SI┓P→┓PI┓S→┓POS

均不能再往后推。

v(3)前提:

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机物

结论:

有些无生物不是生物。

v能。

令S为“生物”,P表示“有机物”,

则┓P表示“无机物”。

前提为:

SAP,

结论为:

┓POS。

推理形式为:

SAP→SE┓P→┓PES→┓PA┓S→┓SI┓P

→┓PI┓S→┓POS

v3.甲、乙、丙三人讨论“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原则所包含的意义。

 

甲说:

“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以不劳动”。

 

乙说:

“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必须是劳动者”。

 

丙说:

“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能是劳动者”。

 

以下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甲的意见正确,乙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B.乙和丙的意见正确,甲的意见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