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52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docx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学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原因

(1)位置:

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处)。

(2)地貌:

①多山的地貌。

(3)地质:

强烈的②地壳运动。

(4)气候:

不稳定的③季风环流控制。

2.主要灾害种类:

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

3.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

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

旱灾

黄淮海平原、④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⑤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

⑥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滑坡、泥石流

西南为多发区

低温冷害

⑦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台风

⑧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思维活动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思考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答案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的交汇位置。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人员伤亡损失大

(1)原因

(2)表现:

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⑬河南、河北、⑭四川、湖北、安徽、⑮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严重

(1)原因

(2)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⑱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⑲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⑳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畜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根据自然灾害的

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思维活动

2.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和地质条件复杂等。

探究点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的成因与分布

探究活动

 读“某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该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并指出由此形成的次生灾害。

(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答案 

(1)①灾害类型多;②发生频率高;③分布地区广;④具有关联性;⑤生命、财产损失重等。

(2)副热带高气压(或反气旋)在江南、华南地区长时间停留,形成晴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干旱(或伏旱)。

(3)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

其他原因:

①地形特征;②水系特征;③植被状况;④水文状况;⑤人类活动等。

反思归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原因

地域分布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以及华北、新疆、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地区、新疆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迁移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洪涝B.沙尘暴C.台风D.寒潮

(2)图中阴影区①涉及的省区的简称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阴影区易形成该自然灾害的共同原因。

(3)目前我国石漠化危害涉及8省区460个县(市、区)近2.2亿人口,主要集中于岩溶地貌分布区,以图中字母代表的三个省区为主,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南端所在省区是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阴影区②的石漠化现象不是很明显,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A 

(2)豫 鲁 皖 苏 降水多且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3)a:

云南省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贵州省 a (4)该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石漠化现象不明显。

解析 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我国行政区划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石漠化的成因和人口分布密度等相关问题。

       

        ↓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

        ↓

 

        ↑

 ——

        ↑

       

2012年7月16日民政部发布《2011年全国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

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126人,紧急转移安置939.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89.2万公顷;倒塌房屋93.5万间,损坏房屋33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

据此完成1~2题。

1.据材料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

A.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

B.种类少,灾害发生频率低

C.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低

D.种类少,灾害发生频率高

2.下列地区与主要的自然灾害搭配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

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C.东北地区——台风

D.西北地区——低温冷害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

第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洪涝灾害,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西北地区多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3.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

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体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不同,东部的受灾体是农作物,致灾因子主要是气象灾害,西部受灾体为畜牧业,灾种主要为雪灾、旱灾、虫灾等。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4~6题。

4.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③

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与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

6.与其他地区相比,图中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台风

C.泥石流D.洪水

答案 4.A 5.C 6.C

解析 第4题,紧紧抓住气象灾害发生的圈层——大气圈,而洪水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选②③⑤。

第5题,洪涝和干旱因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加上我国农业所占面积大,因此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第6题,地区Ⅳ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降水变率大,因此是泥石流频发的地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11年6月9日电: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统计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对2011年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会商和核定。

核定结果表明,2011年5月,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地震为主,受灾人口6457.1万人(次),因灾死亡157人(其中因森林火灾死亡16人),失踪22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84.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749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434万亩;倒塌房屋10.7万间,损坏房屋43.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51.7亿元。

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2008年属于巨灾年份,不列入统计比较),死亡(含失踪)人口数量增长1成,受灾人口数量增长5成,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和倒塌房屋数量增长7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增长1倍,直接经济损失增长4倍。

材料二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等,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以上特点外,我国自然灾害还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3)洪涝、病虫害、旱灾、寒潮(任答2种即可) 东南沿海 地域差异显著

(4)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解析 本题以统计资料和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三大特点:

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基础过关]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

①洪涝,②盐渍化,③暴雨,④地震,⑤滑坡,⑥干旱,⑦风沙,⑧泥石流,⑨低温冷害,⑩冰雪灾害。

据此完成1~3题。

1.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⑥D.④⑤⑧

2.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  )

A.④⑥⑦B.⑥⑨⑩

C.⑤⑧⑨D.⑨⑩

3.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  )

A.②⑥⑦B.②⑤⑧

C.⑥⑦⑩D.⑤⑨⑩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由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可知: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灾种有暴雨、洪涝、干旱、病虫害、地震等;西北灾害带的灾种有地震、沙尘暴、霜冻、盐渍化、干旱等;青藏高寒区的灾种有暴风雪、滑坡、寒潮、冷害等。

4.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人口众多 ②耕地集中 ③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④灾种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该题问的是东部地区农业灾情,而不是人口,所以应排除①。

从孕灾环境、灾种和受灾体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读下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害带正确的是(  )

A.①属于东北灾害带

B.②属于海洋灾害带

C.③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

D.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6.图中①~④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

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

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东部灾害带,③属于中部灾害带,④属于西北灾害带。

第6题,东部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病虫害;中部灾害带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西北灾害带主要灾害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7.读“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自然灾害类型________;发生频率________、强度________;地域分布________,地域差异________。

(2)我国的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我国的洪涝灾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多样 高 大 广 大 

(2)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

该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稀少,易形成春旱。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形成洪涝。

解析 第

(1)题,仔细观察图示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2)题,我国的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分布不均。

第(3)题,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读“我国雨涝区分布图(1951~1990年)”“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951~1991年)”,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与我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雨涝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一定关系。

9.由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发生

B.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水稻种植地区

D.旱灾发生频次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关

答案 B

解析 读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知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D.伏旱、洪涝、冻害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与甲相关联的四个方面可推出甲为春旱,乙是寒潮,丙为沙尘暴。

1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答案 C

解析 根据该地区同时受三种气象灾害影响,特别是发生春旱,最可能为华北平原地区。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12~13题。

广东

☆☆

☆☆

☆☆☆☆

四川

☆☆☆

☆☆☆

新疆

☆☆

☆☆☆☆

山西

☆☆☆☆

☆☆☆

12.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

甲类问题在山西表现最为严重,应为水土流失,则乙为寒潮。

丙类问题在新疆表现最为严重,应为土地荒漠化;丁类问题在广东省表现最为严重,可判定为酸雨。

13.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山脉阻挡 ③降水丰沛 ④纬度位置低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乙类环境问题为寒潮,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一是纬度位置低,热量条件好;二是南岭等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冷气流入侵。

14.2012年我国的自然灾害频发,下图为主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结构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

(2)2012年夏秋季节,北京、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交通受阻,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试分析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灾害种类多,频率大;水旱灾害并重,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答出两点即可)

(2)自然原因:

降水强度大且较集中,历时长;地势低洼。

人为原因:

不科学的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城区蓄水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城区排水能力下降。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2012年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灾种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都有,文字材料中还提到“频发”,据此可以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

(2)题,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降水等自然因素,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

15.阅读资料,完成下题。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解析 持续低温天气,推迟了播种时间,缩短了农作物生长期,扰乱了作物生长节律,会使农作物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