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63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标准和类型。

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

1.自然灾害

(1)概念:

自然灾害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分类

①依据:

根据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

②类型: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2.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①地震灾害:

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②地质灾害:

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包括泥石流、滑坡等灾种。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①气象灾害:

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②洪涝灾害

a.洪灾:

指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b.涝灾:

指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3)海洋灾害:

指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附近发生的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海洋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

(4)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指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合作探究】

1.读教材P4“探索”,探究下题。

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自然灾害?

提示:

发生在无人区的地震和撒哈拉沙漠中的严重干旱没有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袭海岛和城市地区连降暴雨,对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属于自然灾害。

2.读教材P5~6 图1-1-1~图1-1-10,探究下列问题。

(1)它们分别属于哪种自然灾害类型?

(2)气象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3)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

它们分别属于哪种自然灾害类型?

提示:

(1)地震属于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属于地质灾害;旱灾、暴风雪属于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洪涝灾害;风暴潮、海啸属于海洋灾害;蝗虫灾害和农田鼠害属于生物灾害。

(2)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重的特点。

(3)如咸潮,属于海洋灾害;如崩塌,属于地质灾害。

(本探究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同学们可以查找资料,也可以展开讨论,首先找出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然后再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核心归纳】

1.自然灾害与自然界异常变化的关系

自然界异常变化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首要条件,而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异常变化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一结果,其相互联系与区别如下表所示: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然界

异常变化

只具有单一的自然属性

变化程度或强度

自然灾害

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自然灾害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自然属性),二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图示如下:

3.自然灾害的分类

分类标准

包括种类

按成因分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

按表现特征分

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

按发展过程分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等

按承灾体的性质分

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

按损失程度分

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大灾害

自然灾害的判断技巧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诱因、客体、灾情三者缺一不可,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跟踪训练】

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  )

A.2016年3月23日晚10时10分,山西朔州市山阴县同煤集团同生公司安平煤矿发生一起井下安全事故,造成19人遇难

B.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在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造成数十人遇难

C.2016年2月8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山体崩塌造成6人死亡

D.2016年2月下旬,四川暴雪造成部分地区电力中断、一些种植大棚垮塌和农房倒损

解析:

选A。

自然灾害的判断标准有两条,一是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等,即对人类社会是否造成破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A项虽然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但不是自然异变引起的,而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灾害,故不属于自然灾害。

B、C、D三项均是自然异变引起的,并且都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因此都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

2.灾情表现: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合作探究】

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6年4月16日,厄瓜多尔发生7.8级浅源型强震,造成至少233人遇难,500人受伤。

地震导致该国首都基多房屋垮塌、桥梁损毁、交通受阻、大面积断电,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材料中所描述的地震是自然灾害吗?

简述判断的理由。

(2)除材料中描述的影响外,地震还有哪些影响?

(3)直接经济损失一定大于间接经济损失吗?

(4)不同人群在同一自然灾害中的伤亡情况相同吗?

提示:

(1)是。

理由:

有致灾因子(岩石圈的异变活动)和受灾客体(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灾区人员心理和精神创伤;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3)不一定。

在有些灾情报告中,只涉及了直接经济损失,对间接经济损失没有计量,因为间接经济损失只有经过一段时期以后才能显现。

但这并不等于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于间接经济损失,恰恰相反,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4)不相同。

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不同人群的伤亡情况是不同的。

【核心归纳】

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

(2)人员伤亡的人群差异

(3)人员伤亡的地区差异

2.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破坏,形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等方面的损失,构成间接的经济损失。

逻辑图记忆自然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

作为受灾体,自然资源和环境与人、财产相比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受灾后所表现出的灾情特点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

灾情特点

人员、财产

直接可见、持续时间短

自然资源和环境

灾情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跟踪训练】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当地时间2017年8月2日,印尼卡洛的锡纳朋火山喷发,导致当地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

锡纳朋火山此前近400年内进入不活跃状态,在2010年首次再喷发,近年来进入活跃期。

(1)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灾害?

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

(2)我国昆仑山中的火山和日本富士山,若同时同等规模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

为什么?

解析:

(1)题,岩浆毁灭地表事物,气体喷发物对大气质量有影响。

但火山喷发能形成温泉、矿产并且火山灰能肥沃土壤。

(2)题,富士山和昆仑山中的火山喷发,危害程度孰大孰小应以受灾体的密度和质量作为衡量标准。

答案:

(1)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

不是,火山喷发中也能产生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土等。

(2)日本富士山灾情严重。

日本富士山地区是日本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旅游名胜区,虽然防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速度快,但与人烟稀少的中国昆仑山山区相比,其危害程度要大得多。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主学习】

1.对人类社会往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具有区域性特征。

4.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合作探究】

1.读教材P9 图1-1-12和图1-1-13,探究下列问题。

(1)孟加拉国的洪水灾害有哪些危害?

(2)分析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提示:

(1)恒河大堤决口,造成大量良田被淹,大量人口受伤、无家可归或死亡及巨大经济损失。

(2)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

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加剧洪灾。

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多降水。

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孟加拉湾沿岸陆地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2.读教材P9“阅读”,探究下列问题。

暴雨之后,在平原和山区各会出现怎样的灾害链?

提示:

暴雨过后,在平原地区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在山区,经常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读教材P10~11“案例研究”,探究下列问题。

(1)从印度洋大海啸所造成的重大损失中,体会自然灾害的特点。

(2)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你看到、听到了哪些防灾减灾的经验和事例?

对你有哪些启示?

提示:

(1)从印度洋海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性、发生时间和过程的突发性、种类和频率的区域性以及连锁发生的特点。

(2)本探究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要求同学们积极查找资料,并组织起来进行讨论。

【核心归纳】

自然灾害的特点

特点

例证

危害性

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突发性

和渐发性

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等,发生过程较短,破坏性较强,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渐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大面积的旱灾、土地荒漠化等,持续时间较长,短时间内破坏性虽然不强,但因积累持续,影响广泛,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常常更为严重

区域性

中国北方地区多发干旱、寒潮、荒漠化等灾害;南方地区则多发洪涝、热带气旋、泥石流等灾害

连锁发生

大地震除了会造成房屋倒塌、火灾和人畜伤亡等直接的损失外,还可能诱发海啸、火山喷发和瘟疫等灾害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自然灾害的联系性。

具体分析如下: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6月,受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影响,珠三角、粤东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惠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受灾人口2.86万人。

据广东省民政厅初步统计,截至13日16时,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共1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86万人,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93人,一般损坏房屋15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001公顷。

(1)台风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冬季

C.秋季D.夏季

(2)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受台风危害影响大,而中西部地区较小,这体现了自然灾害________的特点。

(3)台风登陆之后还会带来__________等次生灾害,这体现了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

本题以事实材料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

解题关键是了解台风的发生时间、分布地区、危害特点及规律等。

一定要熟识台风灾害链,如下图:

答案:

(1)D 

(2)区域性

(3)洪涝、风暴潮、大风、滑坡、泥石流 连锁发生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

必背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3.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4.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微点拨

1.自然界异常变化:

强调的是异变,环境的异常性改变,无论这种改变是否有利,都是异变。

2.灾害链:

指许多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会诱发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灾害的连锁性。

3.不同的自然灾害有其一定的受灾体。

例如,干旱的主要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农田,地震的主要受灾体为房屋、桥梁等工程建筑物,风暴潮的主要受灾体是海水养殖场、船只等近海事物。

一、选择题

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异变现象和过程。

据此回答1~3题。

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D.自然现象

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常变化

B.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2016年4月25日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煤矿发生一起透水溃沙事故,造成11人死亡,多人受伤

B.2017年3月23日在宁波高速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10车相撞造成2人死亡,7人重伤

C.2016年2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发生一起山体崩塌事件,造成6人死亡

D.2016年4月22日,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园区某公司交换泵房发生火灾,1名消防战士壮烈牺牲

解析:

第1题,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异变诱发产生的。

第2题,自然灾害以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第3题,A、B、D三项并非自然异变引起的,不属于自然灾害。

答案:

1.A 2.B 3.C

4.下列可以正确表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灾害关系的是(  )

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三者之间的关系。

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属并列关系。

5.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

选C。

根据题目中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数据,说明是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该自然灾害导致减产或绝收。

最可能是干旱或洪涝灾害,①②对。

地震对农作物影响不大,③错。

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不只是影响农作物,对交通、城市等都有影响,④错。

6.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解析:

选D。

灾情的产生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某一因素的强弱。

另外,该题考查的是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衡量灾情大小的基本标准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大小,并不是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8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据此完成7~8题。

7.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种类多B.频率高

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大

8.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

A.严重期为主

B.平静期为主

C.分布方向呈规律性

D.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

解析:

第7题,材料中指出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较大的气象灾害的次数,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率高。

第8题,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

答案:

7.B 8.D

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台湾发生里氏6.7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震源深度16.7公里。

截至当日晚9时,台南市9处建筑物倒塌,14人死亡、484人受伤。

其中,台南市永康区的维冠金龙大楼整体垮塌,大量人员被埋。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不属于地震灾害承受灾害的客体的是(  )

A.桥梁B.厂矿

C.粮食作物D.滑坡和泥石流

10.地震中受伤最轻的人群可能是(  )

A.妇女、老人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D.青壮年男性

解析:

第9题,滑坡和泥石流不属于地震灾害承受灾害的客体。

第10题,妇女、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而青壮年尤其是男性相对承灾能力较强,受伤害也最轻。

答案:

9.D 10.D

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

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都有预兆,在气象、地下水、动物等方面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

地震前兆有的可从地震仪器中观测到,有的可从自然界中觉察到。

主震后多会发生余震。

据此回答11~12题。

11.材料中反映自然灾害具有(  )

A.突发性和渐发性B.严重的危害性

C.区域性D.关联性

12.下列由地震产生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

A.地震→滑坡、泥石流

B.地震→飓风

C.地震→暴雨、洪涝

D.地震→蝗灾、干旱

解析:

第11题,地震发生时历时短,破坏性大,体现了突发性的特点;主震后的余震体现了渐发性的特点。

第12题,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形成飓风,台风易引起狂风、暴雨、风暴潮,干旱引发蝗灾。

答案:

11.A 12.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6月22日以来湖南遭受了近年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造成全省14个市州120个县市区受灾。

据初步统计,到7月8日10时,全省共有1223.8万人受灾,83人死亡或失踪。

(1)结合材料分析该次强降雨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次降雨过程属于海洋灾害

B.洪涝灾害危害广、损失重

C.该次强降雨过程易引发泥石流

D.材料中所述灾害在我国多见于南方

(3)该次强降雨过程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哪些?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该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暴雨洪涝,给我国南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故属于自然灾害。

该次强降雨过程属于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该次强降雨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三方面去分析。

答案:

(1)属于自然灾害。

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A

(3)造成人员的伤亡;给人类的经济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低温冻害主要是因为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2016年1月28日至2月3日,贵州东南部地区持续低温,部分路段出现道路结冰,高海拔乡镇及风口有电线积冰,茶叶、蔬菜等农作物受灾面积1.7千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简析此次低温冻害可能给该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解析:

解题关键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生产主要是农业,生活从交通、通信、健康等方面,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

部分道路结冰,阻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讯设施受损,影响人们生活;农作物冻死冻伤导致减产甚至绝产,造成经济损失;使疾病流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使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喷发后,混沌学中描述的“蝴蝶效应”——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了一场真实秀。

随风飘散的火山烟尘逐渐覆盖了欧洲部分地区的上空,造成欧洲的空中交通大面积瘫痪,并且威胁当地人的健康。

(1)这次冰岛的火山喷发所带来的问题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为什么?

(2)冰岛的火山喷发是________(圈层)的异变活动,其他圈层的异变活动也可带来相应的灾害,这反映自然灾害的________属性,同时自然灾害还具有________属性。

(3)“蝴蝶效应”——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4)“冰岛位于大洋中脊,火山喷发是常事”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解析:

(1)

(2)题,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析。

第(3)题,“蝴蝶效应”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第(4)题,大洋中脊附近发生火山是“常事”,体现了灾害发生的区域性。

答案:

(1)属于。

因为冰岛的火山喷发是岩石圈的异变活动引起的,而且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

(2)岩石圈 自然 社会

(3)连锁发生

(4)区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