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677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docx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B。

5.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

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质子数为53D.原子序数为5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碘元素的名称及汉字偏旁为“石”,可得到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A错误;

B、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单位为“一”,一般省略不写,质量的单位为“克”,则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说法错误,故B正确;

C、根据其原子序数为53,且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质子数为53,说法正确,故C错误;

D、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说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

二氧化锰是很多物质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只有二氧化锰。

选C。

考点:

催化剂。

点评:

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7.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8.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上升

D.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9.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运动快,原子运动慢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运动快慢,故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符合题意;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分解反应

C.物质只有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多变一”,而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

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多变一”,而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并无直接的关系,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B、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一定是一种,所以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说法错误;

D、红磷的燃烧时磷与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有氧参与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故选D。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4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3

【答案】D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

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

(27g﹣24g)/1=1:

3,故正确,故选D。

点睛:

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

12.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错误;B、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错误;C、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正确;D、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错误。

故选C。

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B、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错误;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D、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A。

14.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

故选A。

15.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6.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故A正确。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故B正确。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故C正确。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接触面积。

故D错误。

 

17.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向黄铜粉末(锌铜混合物)中加稀盐酸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过氧化氢制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磷燃烧等知识。

A、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会迅速放出氧气,氧气的质量随过氧化氢的质量增加而增加,故错误;

B、向黄铜粉末(锌铜混合物)中加稀盐酸,只有锌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最后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错误;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开始时由于放出热量,气体受热,压力变大,当反应完时,这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气压变的最大,结束后不再反应,这时温度变低,气压变小,所以正确;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

但氯酸钾受热分解,质量减少,总质量变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故错误.

18.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中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选项错误;

B、反应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选项正确;

C、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错误;

D、生成气体的质量到达最大值后不能减少,选项错误;

故选B。

19.已知,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

的质量

C.固体中

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像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详解】

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始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像,故A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像,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像,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像,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明确图像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不会分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可以做催化剂,故错误;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加热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