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6214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docx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

  这是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第1篇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在研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过程中,我着力落实了以下训练:

听──研究中与同伴、合作者、教师、家长之间的互相切磋、倾听,汇报课上的倾听、补充,以及采访专家、走访邻居等调查采访时有目的、有礼貌的倾听。

说──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汇报课上有条理、生动的汇报、解说、互动交流,还有课下学生之间以“汉字”为话题而展开的交流,以及在研究阶段性小结后,我们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读──学生要在研究过程中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逐步培养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读书研究的欲望,他们便会在课下延伸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

写──制定研究计划、写解说词、主持词,完成“研究报告”。

同时,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勤于笔耕,启发并督促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并将好文章向报社、网站投稿,与大家倾诉研究的经历与收获,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还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丰富美化教室环境。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又借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落实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在一起,突出学科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第2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了解仓颉造字的过程,懂得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汉字演变历史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汉字谐音和字谜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欣赏和学习汉字的书法,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2、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到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通过活动,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约3分钟):

  1.收集有趣的字谜。

  2、收集有趣的谐音。

  3、收集仓颉造字的历史资料。

  4、了解“册”“典”“删”等字的来历。

  5、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甲骨文。

  6、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二、展示学习成果:

(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倾听。

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学生1:

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

  学生2:

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

  学生3:

9笔的字数量最多。

  学生4:

“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学生5:

最常用的字有6OOO个左右。

  学生6:

汉字很有趣,可以猜字谜。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设计意图:

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

扎实基础知识。

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

  生1: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生2: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生3: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展示对课文的个性理解,然后通过自己不同的感情朗读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力求每位学生善倾听,能质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展示:

生1:

一点一横,一撇到西门!

  生2:

“广”字。

  生3:

一口小铁锅,中间两颗小豆豆。

  生4:

“心”字

  生5:

一只羊,四条腿,可惜没有尾。

  生6:

“羔”字

  展示:

  生1:

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君

  生2: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生3: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生4:

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生5:

和尚的房子--妙(庙)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

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和再创造,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生1: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

  生2:

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生3:

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

  生4:

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

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生5:

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的机会和使用的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生6:

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的不规范的字。

  生7:

同学之间如果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

  设计意图:

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冲突才能促进对文本知识和自己内在的知识的冲突,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生1:

在黑板上写了甲骨文,让同学闷猜一猜是什么字。

  生2:

在黑板上写了甲骨文,让同学闷猜一猜是什么字。

  设计意图:

能否触动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是一位教师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节精彩课堂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你的课,学生不由自主地为今后自己课堂的再次展示作准备。

  《猜字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猜字谜带来的乐趣。

  2、通过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字谜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字谜。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

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字谜,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2)认识汉字的字谜现象,探究猜字谜的方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4)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这些字谜的谜面。

  2、小组内相互猜字谜。

  2、这节课,我知道了谜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协作谜等。

  3、我节课,我知道了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

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

  组合法,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

象形法,如:

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

意会法,如:

客满。

  

(二)活动展示。

  设置字谜擂台,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字谜王国,说说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3、根据汉字的特点,小组为单位创作谜面,全班交流。

  三、知识拓展延伸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A、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

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

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

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

咸菜请香肠酱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

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C、小结:

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

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板书:

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谐音趣味王国”吧?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后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重要方式。

  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趣识谐音

  1、谐音歇后语。

  ①狐狸吵架——()

  ②老九的兄弟——()

  ③和尚的房子——()

  ④和尚打伞——()

  2、对联。

  ①上联:

二三四五,下联:

六七八九,横批:

缺一少十。

  指名学生讲《郑板桥妙解对联》的故事。

  ②对联: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正音,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感受谐音用法的妙处:

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3、商品的广告词

  随心所浴(欲)咳不容缓(刻)默默无“蚊”(闻)

  洗出望外(喜)酒负胜名(久)“骑”乐无穷(其)

  一明惊人(鸣)别无锁求(所)首屈一纸(指)

  4、古诗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谐音王国,说说对汉字的谐音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3、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自主创造一些歇后语、古诗和对联等。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知识拓展延伸

  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然后和同学交流。

  《仓颉造字》与《”册”“典““删”的来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讲结绳记事和物语的故事。

  2、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

  4、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寻找资料,了解一些汉字的来历。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一些汉字的来历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到底是是怎么来的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读通读顺《仓颉造字》一文,讲讲“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与问题。

  

(2)读《“册”“典”“删”的来历》一文,了解“册”“典”“删”的本义。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仓颉造字》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结绳记事”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3、“物语”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4、仓颉是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的,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1、我知道这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本头上写字有关。

  2、我还知道了“象形”和“会意”是汉字产生初期三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资料搜集展示:

  1、汉字之最。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共36画。

  

(2)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的”字,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3)汉字中形声字占82%。

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

  (4)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

nā,ná,nà,né,něi,nu?

,nèi,nuò

  2、汉字起源的传说:

契刻记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

汉朝刘熙在《释名?

释书契》中说: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

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

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

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

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

  3、一些汉字的来历。

  

(1)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

“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细分成“舨、舟、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

  

(2)一开始金属只有“金”一种,但随著冶金技术的发展,对于金属的知识更加丰富,“金”被细化成“金”、“银”、“铜”、“铁”等等。

  (3)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4)五代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字。

  (5)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

例如随著“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

  (四)创作性展示

  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它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遨游汉字王国主要内容第3篇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这个单元由“有趣的汉字”与“我爱你,汉字”两个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组成。

根据这两个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我们课题组把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划分成六大版块:

“汉字之趣”、“汉字之源”、“汉字之奇”、“汉字之用”、“汉字之美”及“汉字之情”。

而本次执教,我选取了“汉字之用”这一版块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下谈谈我上完这节课的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我主要是抓住它的三个特征展开这次的教学。

  一、活动性

  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

综合性学习可以发挥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

而“汉字之用”主要是让学生去调查街头错别字,那它的“课堂”首先是在街头。

学生必须自己去大街上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如果有的`字自己也拿不准,可以去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然后才能统计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每个小组也还可以通过走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向商店或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

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做练习的学生来说,这次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他们兴奋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尝试。

所以这节课展示自己小组收集和整理的各类资料时,学生们都非常兴奋。

  二、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另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教材的提示是:

“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上课之前,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六大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的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自行设计和组织本次活动。

学生不但可以去大街上调查招牌广告用字错误或不规范的情况,而且可以从网络、报刊书籍和作业中收集用字错误或不规范的情况。

后经过整理和设计,我们根据六大小组收集的资料分别把它们小组命名为:

纠错组、笑话组、故事组、作业组、用字不规范组及调查报告组。

课前上交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六大小组把收集的资料制成了PPT,而且内容比较充实。

这与学生积极主动的自由参与是分不开的。

  三、探究性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遨游汉字王国》尽管以“汉字”为主题,但并不是系统地传授有关汉字的语文知识。

本组学习内容中如汉字的发展演变、错别字的类型和成因、汉字书法的字体等,都不必作为系统的知识来教。

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

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规律。

所以通过六大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后,我引导学生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研究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办法。

当然,还有很多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学生都可以继续去探究,这为以后正确的书写汉字,认识汉字奠定了基础。

  综合以上三个特征,这节课的汇报的方式主要通过小组讨论,选出优秀小组进行介绍,借助PPT展示资料。

  反思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制PPT的能力,课堂学习气氛又浓厚。

但因为“笑话组”和“故事组”的代表一一念读内容,所以花去的时间过多,从而影响了后面几个小组的展示。

因考虑到“作业组”收集的也是因作业中整理出的错别这而引出的笑话,所以就没有再展示这组收集的资料,而“调查报告组”同学所作的调查报告正好成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一篇调查报告的范例。

  任何课都是一门缺撼的艺术,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希望本次课例能带来更多的建议及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