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6885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docx

内科辨证施护病种

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急性闭塞,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急性起病,可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伴恶心,呕吐,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

病位在心脑肾。

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

临床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一、护理评估

1、症状:

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昏迷为主证。

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

2、心理社会状况:

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3、多急性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

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4、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等先兆症状。

5、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或无)。

6、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可明确梗塞部位。

7、辨证:

⑴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气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脉络,由气血痹阻以致发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⑵久病年迈,病后体弱,或年老体衰而致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化风,风挟痰邪上扰清窍阻滞脉络而发中风

⑶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由肝旺乘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而发为中风。

⑷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暴怒伤肝,肝阳暴涨,风火相煽,血气并走于上发生本病。

二、护理要点

1、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急性期危重患者住单间,室内应有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3、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

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侧向一边,以防发生窒息。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4、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实施早期保护性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5、在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意保暧,并随室温及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6、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

用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7、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

②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8、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适宜温服,每日1剂,分2次于饭后服用。

②吞咽困难者可将丸药、片剂研碎后加温水送服。

③神志不清者适宜采用鼻饲法给药。

④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者,一般适宜在饭后服药,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胃痛,腹部不适等,必要时送验大便,以防止消化道出血。

⑤使用脱水剂者,应根据情况合理分配液体输入量。

20%甘露醇250ml静脉输入,应在30分钟内输入完毕,防上药液外溢。

9、饮食护理:

①以清淡(少油、低盐)易消化为原则,多食水果、蔬菜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肥甘、甜腻、辛辣、助火生痰之品,如动物脂肪、内脏及辣椒等调味品。

②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可选用鼻饲法进食流质、半流质,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中经络者可给予半流质、软食。

10、情志护理:

中风者多为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水不涵木,夹痰夹火,横窜经隧,故要耐心做好情志调畅,给予疏导、解释和安慰,使病人了解有关疾病的调护知识,解除其紧张、恐惧、急躁情绪。

并使其了解情志过激有再度中风的可能,尤其要强调“制怒”,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减少复发因素。

为避免病人情绪激动,消除不稳定的情绪,也可选用有针对性的情志疗法,如指导病人掌握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等。

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者,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在条件允许下可安排多样化生活内容。

如看电视、听广播,做保健操,以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感受生活的乐趣。

11、临证(症)施护

中经络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①证侯: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头晕目眩,偏身麻木,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②护理方法:

a、药物调护:

选化痰通络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适宜饭后温服。

b、针灸调护:

选取太阳、印堂、下关、颊车、人中、迎香、地仓、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劳宫、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内庭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C、推拿调护:

自印堂依次至阳白、晴明、鱼腰、丝竹空、太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中、迎香、承浆等穴,推抹,按揉1-2遍。

散扫头部两侧,拿五经,擦面部。

拿揉滚肩、上肢前、后、外侧,活动肩、肘、腕关节,按揉肩井、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搓抖上肢、捻五指。

直推督脉与膀胱经,滚背部,拍打背、腰部、点按膀胱经穴。

擦、滚、直推下肢前、后、外侧,活动髂、膝、踝关节,按揉环跳、髀关、风市、承扶、伏兔、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搓下肢、捻五趾。

d、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多食香菇、梨、桃、山楂、木耳、香瓜等,忌食羊肉、鸡肉、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

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

e、心理调护:

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解除病人因突发此病而产生的恐惧、急躁、忧虑等情绪,并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

f、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病情稳定,无眩晕、头痛,可进行功能锻炼。

如头痛眩晕加重,应及时通知医师。

(2)肝阳暴涨,风火上扰

①证候: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眩晕头痛,偏身麻木,心烦易怒,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②护理方法:

a、药物调护:

选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泻火,息风通络。

血压高者可用牛黄降压丸,病情稳定后可常服杞菊地黄丸。

b、针灸调护:

选取太阳、印堂、下关、颊车、人中、迎香、地仓、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劳宫、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内庭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C、推拿调护:

自印堂依次至阳白、晴明、鱼腰、丝竹空、太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中、迎香、承浆等穴,推抹,配合按揉1-2遍,散扫头部两侧,拿五经、擦面部。

拿揉滚肩,上肢前、后、外侧,活动肩、肘、腕关节,按揉肩井,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搓抖上肢,捻五指。

直推督脉与膀胱经,滚背部、拍打背、腰部,点按膀胱经穴。

擦、滚、直推下肢前、后、外侧,活动髋、膝、踝关节,按揉环跳、髀关、风市、承扶、伏兔、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搓下肢,捻五趾。

d、饮食调护:

适宜清淡甘寒、多食芹菜、冬瓜、黄瓜、银耳、百合、梨等,忌食羊肉、狗肉、韭菜等食品。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①证候: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稠,大便干结,舌质黯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星蒌承气汤,通腑泻下,化痰通络。

药后注意观察反应,如药后泻下,说明腑气已通,不需再用。

若未见排便,需继续服药,以泻下为度。

b、针灸调护:

选取太阳、印堂、下关、颊车、人中、迎香、地仓、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劳宫、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内庭、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C、推拿调护:

自印堂依次至阳白、晴明、鱼腰、丝竹空、太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中、印香、承浆等穴推抹,配合按揉1-2遍,散扫头部两侧,拿五经,擦面部。

拿揉滚肩、上肢前、后、外侧,活动肩、肘、腕关节,按揉肩井,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搓抖上肢,捻五指。

直推督脉与膀胱经,滚背部,拍打背、腰部,点按膀胱经穴,擦、滚、直推下肢前、后、外侧,活动髋、膝、踝关节,按揉环跳、髀关、风市、承扶、伏兔,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搓下肢、捻五趾。

d、饮食调护:

适宜寒润,通利食物,可用萝卜、芹菜、冬瓜、绿豆、丝瓜、犁、香蕉等,忌辛热、香燥、肥甘食品。

(4)气虚血瘀,阻滞经络

①证候: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口角流涎,手足肿胀,面白无华,心悸自汗,气短乏力,便溏,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细弦。

②护理方法:

a、药物调护:

选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汤药适宜温服。

b、针灸调护:

选取太阳、印堂、下关、颊车、人中、迎香、地仓、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劳宫、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内庭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C、推拿调护:

自印堂依次至阳白、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中、迎香、承浆等穴,推抹,配合按滚肩、上肢前、后、外侧,活动肩、肘、腕关节,按揉肩井、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搓抖上肢,捻五指。

直推督脉与膀胱经,滚背部,拍打背、腰部,点按膀胱经穴。

擦、滚、直推下肢前、后、外侧、活动髋、膝、踝关节,按揉环跳、髀关、风市、承扶、伏兔、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搓下肢,捻五趾。

d、饮食调护:

适宜清淡、易于消化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如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亦可常用黄芪、山药、莲子等,粳米适量,煮粥食用,忌辛辣、厚味、油腻、甘咸。

中脏腑

(1)痰热内闭清窍

①证候:

突然昏仆,牙关紧闭,鼻鼾痰鸣,躁扰不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大小便闭,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急予灌服或鼻饲羚羊角汤和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b、针灸调护:

高热者选取人中、百会、劳宫、太冲等穴,用泻法,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出血。

C、推拿调护:

轻柔按摩强直肢体,缓解肌肉拘挛,切忌强劲拉伸,注意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发生患侧肢体受压、畸形、垂足等。

d、对症调护:

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擦牙,防止舌被咬伤,喉间痰鸣可鼻饲竹沥水,吸痰。

呼吸困难给氧。

(2)痰湿蒙蔽心神:

①证候:

神志不清,口噤不语,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甚则瘫软,痰涎壅盛,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沉滑缓。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急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并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息风,开窍醒神。

b、针灸调护:

选取人中,少商、中冲、丰隆、涌泉等穴,用泻法。

C、饮食调护:

适宜温度,多食南瓜、萝卜、菠菜、糯米等,忌食生冷。

d、对症调护:

定时清洁口腔,及时进行皮肤护理,注意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防止关节脱位和足下垂。

(3)脱证:

①证候:

突然昏仆,肢体瘫软,手撒肢冷,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汗多,二便自遗,舌痿,脉微欲绝。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b、针灸调护:

可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

c、对症调护:

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增加衣被,或给予热水袋,二便失禁者,勤换衣被,及时清洗,防止发生褥疮。

后遗症

(一)、半身不遂: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①证候:

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謇涩,口舌歪斜,患侧手足浮肿,面色黯淡无华,舌体歪斜,色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汤药适宜温服。

b、针灸调护:

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

C、推拿调护:

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

d、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可选黄芪粥。

e、对症调护:

加强患侧局部功能锻炼。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①证候:

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舌强语謇,头晕胀痛,急躁易怒,耳鸣面赤,舌体歪斜,舌色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镇肝息风汤或天麻钩藤汤,以平肝潜阳,息风通络。

汤药适宜早晚空腹服用。

b、针灸调护:

同风痰瘀阻,痹阻脉络型。

C、推拿调护:

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

d、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可选地黄粥。

e、对症调护:

加强患侧局部功能锻炼。

(二)语言不利:

①证候:

舌强语謇或失语,肢体麻木,或腰膝酸软,舌淡黯,脉弦滑或沉细。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解语丹或天麻钩藤饮,音喑失语者选地黄饮子,以祛风豁痰,宣窍通络。

b、针灸调护:

选取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用泻法。

(三)口眼歪斜:

①证候:

口眼歪斜,肌肤麻木不仁,口角流涎,表情淡漠,舌苔白腻,脉弦滑。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牵正散加味,以搜风除痰,通络宣窍。

b、针灸调护:

针刺太阳、下关、颊车、人中、地仓、阳白、鱼腰、风池、合谷等穴,用泻法。

C、推拿调护:

按摩局部穴位。

三、健康指导

1、了解中风发作的诱发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及预防复发。

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谨候其时,避四时虚邪贼风,尤应避寒邪。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容易受骤然变化的春阳升发影响。

立冬前后,骤然感寒,气虚血瘀型者易致气血失调卒发中风。

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情绪,切忌恼怒。

注重饮食调护,饮食讲究适宜忌,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晨起饮一杯温开水,以防瘀阻脑络,发生中风。

忌暴饮暴食、辛辣肥甘厚味、烟酒。

2、保持大便通畅,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潜在隐患为便秘,用力排便时,易导致腹内压和颅内压上升,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致脑出血。

预防便秘的方法一是平时适量吃粗粮、蜂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二是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三是适当运动,睡前进行腹部自我按摩;四是药物治疗,可服用麻仁丸、番泻叶、大黄粉等。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应根据医嘱要求,按时服药,切忌自行服药,药后不适要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了解中风先兆,以便及时治疗。

出现头痛、眩晕、呕吐、血压升高、喉中痰鸣、咯出不易,肌肉异常跳动,肢体麻木加重等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支气管哮喘(哮症)

支气管哮喘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喉中痰鸣为主要表现,故属于中医哮症之范畴,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患所致的哮喘可参考本病护理。

病位在肺、脾、肾。

临床分为发作期(冷哮、热哮、虚哮),缓解期(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

一、护理评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5、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6、心理社会状况。

7、辨证: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宿痰内伏于肺,因饮食、情志、劳倦再感六淫之邪而发哮喘。

二、护理要点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病室空气新鲜,防止灰尘和药物、花草等刺激性气味,严禁吸烟。

寒哮、虚哮病室宜向阳温暖,胸背部保暖;热哮室温宜偏凉。

3、哮喘发作时应绝对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氧气吸入。

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象、脉象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发症。

②如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或哮喘持续发作,见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脉大无根,或夜间喘甚,咳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舌体胖,脉微数,或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主诉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或痰热闭阻,心窍蒙闭之兆,痰阻气道,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或嗜睡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至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6、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烟酒等食品。

寒喘可加用豆豉、葱白、生姜等调味;热哮可食丝瓜、冬瓜、黄瓜等;喘弊多汗者,多饮水,注意大便通畅。

忌食海鲜发物。

7、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激动与紧张心理。

耐心安慰和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教会自控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养病。

8、临证(症)施护:

①痰气交阻:

哮喘发作时,遵医嘱针刺,实喘取大椎、风门、肺俞、膻中、丰隆等,虚喘取肺俞、膻中、气海、关元等并可加灸;寒哮加拨火罐;发热者可针刺大椎、合谷、曲池等。

②痰热阻肺:

痰色黄粘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③哮喘伴有表证发热:

遵医嘱给予柴胡注射液肌注,或针刺曲池、大椎、合谷等穴。

④缓解期:

耳穴埋籽,气管、肺、神门、交感、肾上腺、

喘点、内分泌等穴。

或遵医嘱针刺大椎、肺俞、

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脾虚加脾俞、中

脘等。

三、健康宣教

1、嘱患者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居住室内切勿放置花草,养狗、猫宠物及铺设地毯等。

3、注意饮食宜忌,戒烟酒,避免摄入过敏食品;保持良好的情志,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

4、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呼吸操等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5、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喘再发。

冠状A粥样硬化(胸痹心痛)性心脏病

冠心病临床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弊闷等症,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胸痹心痛是由邪阻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状A硬化性心脏病。

病位在心,与脾肾有关,属本虚标实证,标实有阴寒、痰浊、血瘀,本虚为气、阳亏虚。

一、护理评估

1、膻中或心前区弊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左上臂内侧等部位。

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心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

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情志刺激,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

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寒邪内侵,年迈体虚所致的气血痰浊瘀阻脉络,使心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心痛。

二、护理要点

1、按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给氧。

3、心痛证有突发性特点,有时来势凶险,多变,情绪激动、抑郁、饱餐、劳累、气候寒冷等因素都能诱发或加重。

因此,病室宜温暖,空气要清新,进行治疗、护理时应注意保暖,动作轻巧,重病人要做好基础护理。

4、忌饱餐,用力排便等一切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5、控制输液的速度及液体的入量,尤其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速度要慢。

6、保持病室及环境安静,走路、说话、开关门、取放物品声音均要轻。

7、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用药的效果。

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胸部闷重而痛,多属气滞、痰阻;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多为阴寒凝滞;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多为血脉瘀阻;隐痛时作时止,常为气阴两虚之候。

②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神志、面色、汗液、胸闷及苔脉变化。

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心阳暴脱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送监护病房进行专门监护、抢救。

并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

8、给药护理:

①中药宜热服,一般药物及时服下,安眠药在晚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下,硝酸甘油片适宜舌下含服,避免整片吞服。

②便秘者必要时用缓泻剂,如麻仁丸等,切忌努责。

9、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应定时、定量、防过饱过饥,夜餐尤应忌过饱,平素饮食宜清淡,进蔬果易消化食物,注意调补气血,加强营养,心阳气虚者,忌食生冷瓜果以及其他凉性食物,适宜安神温补之品,如猪心炖莲子,烧羊肉,猪肉等;心阴两虚者,忌食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适宜滋阴养血之品如红枣龙眼汤,百合银耳羹、莲子心、玉竹茶;痰火内盛者,忌食肥甘油腻生痰助湿之品;适宜食清淡、少油、化瘀之品,如瘦肉、鱼类、清炖鸡;心火炽盛者,忌食辛辣煎炸动火之品,适宜食清火之品,如莲子心6g泡水代茶饮;心阳暴脱,痰火扰心,神志不清者均应暂缓进食。

10、情志护理:

凡之不能用心,一思更甚,适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极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观看紧张刺激性的电影、电视、小说。

减少探陪人员,不宜多交谈,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做好解释劝导工作,解除思想顾虑,使病人心情舒畅地配合治疗、护理。

11、临证(症)施护:

(1)心血瘀阻:

①证候:

胸部刺痛或绞痛,痛有定处,常于夜间发作,日久不愈,多因暴努而加重,舌质紫黯,脉沉涩或结代。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宜温热服用。

b、针灸调护:

选取膻中、巨阙、心俞、膈俞、阴郄等穴,用泻法,针刺时手法适宜略重,留针时间可根据病情而定,留针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胸痛发生,并注意针体深度,以防损伤脏器。

C、饮食调护:

适宜温热、可食木耳、山楂等素食,忌生冷、肥甘、厚味、少食多餐。

d、心理调护:

安慰、疏导病人,保持稳定情绪,避免紧张激动,消除焦急忧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生活调护发作期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e、严密观察胸痛程度:

如疼痛剧烈,伴有心慌、气短、唇紫、手足冷至节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痰阻心脉:

①证候:

心胸闷痛,阴天加重,气短喘促,痰多口粘,形体肥胖,身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浊腻,脉弦滑。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窍,适宜热服。

b、针灸调护:

选取膻中、巨阙、心俞、脾俞、丰隆、足三里等穴,用泻法,针刺时取俯伏坐位,留针时间适宜长,嘱病人保持体位,不要移动,以免发生断针;可间断运针,以使病人有得气感。

C、饮食调护:

适宜少食多餐,常食柑橘、萝卜、山楂、竹笋、洋葱等,忌油腻、肥甘、厚味、过饥过饱。

对于大便秘结者,可鼓励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予以麻仁丸内服以润肠通便。

(3)寒凝心脉:

①证候: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胸闷气短,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紧。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当归四逆汤加减,以辛温通阳,开痹散结。

适宜热服。

b、针灸调护:

选取心俞、厥阴俞、肾俞、肺俞、内关、通里等穴,用泻法加灸。

C、饮食调护:

可饮少量米酒,食薤白粥,以温阳散寒,适宜温热食物,常食生姜、大葱、核桃、山药等。

忌生冷瓜果。

(4)心气亏虚:

①证候: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神疲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或结代。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选保元汤加减,以补养心血,鼓动心脉。

适宜热服。

b、针灸调护:

选取心俞、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补法加灸。

C、饮食调护:

饮食宜温热、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如山药、海参、黄芪等,忌生冷、油腻、肥甘食品。

(5)心肾阴虚:

①证候:

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气短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治宜滋补心肾,通络止痛。

如左归饮。

b、针灸调护:

取心俞、肾俞、厥阴俞、内关、太溪等穴,用补法。

在进针和留针过程中,注意观察针体深度,以防损伤脏器。

C、饮食调护:

给予滋阴的食物,如木耳、芹菜、香茹等。

d、室温适宜略低,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以利病人静心休息。

e、夜间就寝前用热水泡脚,以利睡眠。

(6)心肾阳虚:

①证候:

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②调护方法:

a、药物调护:

治宜温补心肾,通络止痛,如右归丸加减。

b、饮食调护:

给予含热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羊肉、荔枝、桂园等,忌生冷食物。

C、针灸调护:

取心俞、肾俞、气海等穴,用灸法,在操作时防止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