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7536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

1、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传递:

定义: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

说“吸收热量”或“放岀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岀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2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岀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3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

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4热传递的条件:

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c水=4.2x103J/(kg,物理意义为:

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x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1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2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

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温度升高时用:

Q吸=cm(t—to)

2温度降低时用:

Q放=cm(to—t)

3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

Q=cmzt

Q――热量一一焦耳(J);c――比热容一一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C);t0初温摄氏度(C)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C”还是“升高(降低)(了)10C”前者的“10C”是末温(t),后面的“10C”是温度的变化量(△t)o

由公式Q=cmZt可知: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1、热机:

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

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1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2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3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4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5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岀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单位:

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o

QQ

公式:

①Q=qm变形:

m=—q=—

qm

Q—放出的热量一一焦耳)J);q—热值一一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一一千克)kg)

Q—放出的热量一焦耳(J);q—热值一焦耳每立方米(J/m3);V—燃料体积一立方米(m3)。

物理意义:

酒精的热值是3.0xi07j/kg,它表示:

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X1O7J煤气的热值是3.9xiO7J/m3,它表示:

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X1O7J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

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岀的热量散失很多,

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2、热机的效率:

定义: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

厂2有用

Q总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

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2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3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一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一”。

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1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

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

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

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2

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

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

机械能--电能

4、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

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绝

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

变为导体。

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流的形成: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

的负极流向正极。

2、一个完整电路的构成:

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电源:

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

2电路必须闭合(通路)。

(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

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

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一一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一一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一一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

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5、电路图:

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电铃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电动机

(负极)T1(正极)

电池

电流表

—1卜…ml—

电池组

电压表

开关

|—1=1—

电阻

小灯泡

滑动变阻器

第3节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

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2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3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第4节电流的测量

1、电流: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

单位:

安培,简称安,符号A。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卩A),1A=103mA1mA=103小1A=106^A

2、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OA,其电阻很小,理想的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流表的示数:

量程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

大格代表值

小格代表值

0~0.6A

“”和0.6”

下一行

0.2A

0.02A

0〜3A

-'”和3”

上一行

1A

0.1A

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岀

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1、电压:

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

1kV=103V,1V=103mV,1kV=106mV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OV,其电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电压表的示数:

量程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

大格代表值

小格代表值

0〜3V

-'”和3”

下一行

1V

0.1V

0〜15V

-”和15”

上一行

5V

0.5V

在0〜15V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V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注意: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这时3”和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3”和15”流出。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

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岀来。

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

试触。

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岀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

若指针

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应选用小量程档。

4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

常见的电压:

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

3、电池组电压特点: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

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

第3节电阻

1、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Q,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Q)和千欧(kQ)o1MQ=103kQ,1kQ=103Q,1MQ=106Q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L)和横截面积(S),

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注意:

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

2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3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只有极

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例如玻璃)

5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

等长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

n2

3、串并联中电阻的特点:

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U

注意:

R=;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第3节电阻的测量

②并联电路中:

R1R2

R总=

R1+R2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U

【实验原理】r=t

第4节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_电路符号:

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

铭牌:

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Q1A”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Q,允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

泡的电阻。

U

U

R=—算岀小灯

I

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1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2如果选择“全上气如图中的A、B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0,相当于接入一段导线;

3如果选择“全下”(如图中的C、D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是最大值且不能改变,相当于接入一段定值电阻。

jfJtJtjKJtjkIkjKjfjtjCstmZJtJt"kjM

上述②③两种错误的接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用。

P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并求岀电阻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

P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2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4当所选择的下方接线柱(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在哪一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就

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

在哪一边。

(例如:

A和B相当于同一个接线柱。

即选用AC、BC或AD、BD是等效的。

选用C接线柱时,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减小;选用D接线柱时,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增大。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特占八、、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丨=1!

=12—=1n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之和I=|勺+I2+…+In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

两端电压之和U-S+^U+Un

都等于电源电压U=Ut=U2弓-1=Un

2、电阻箱: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

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2节欧姆定律

(德国物理学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家欧姆)

UU

公式:

I=二变形:

R=;U=IR

RI

 

U――电压一一伏特(V);R――电阻一一欧姆(Q);I――电流一一安培(A)

则总电阻随着减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1、电功: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的符号是W

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J)。

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学名千瓦时(kWh)1kWh=3.6X1O6J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U2

公式:

W=Ult=Pt=l2R=—t

R

I电流安培(A)t时间秒(s)

R――电阻一一欧姆(Q)P――电功率一一瓦特(W)

2、电能表:

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

如图是一种电能表的表盘。

表盘上的数字表示已经消耗的电能,单位是

千瓦时,计数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即1234.5kWh。

用电能表月底的读

数减去月初的读数,就表示这个月所消耗的电能。

220V”表示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V,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允许最大电流为20A

50Hz”表示这个电能表在50Hz的交流电中使用;

600revs/kW•”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表盘转过600转。

根据转盘转数计算电能或根据电能计算转盘转数时,可以列比例式:

消耗电能1kWh

电表转数一600revs/kWh

3、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

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

第2节电功率

1、电功率:

电流做功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电功率。

意义: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

瓦特(瓦,W),常用单位为千瓦(kW),1kW=103W

WW

电功率的定义式:

P=t变形:

W=Ptt=P

第一种单位:

P――电功率一一瓦特(W);W――电功一一焦耳(J);t――通电时间一一秒(s)。

第二种单位:

P—电功率一千瓦(kW);W—电功一千瓦时(kWh);t—通电时间一小时(h)o

WU2

电功率的计算式:

P==UI=I2R=_

tR

W――电功一一焦耳(J);p—电功率一瓦特(W);U—电压一伏特(V);I—电流一安培(A);R――电阻一一欧姆(Q);t――通电时间一一秒(s)o

2、串并联电路电功率特点:

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电功率之和。

3、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额定电流:

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三种情况:

1U实<U额P实<P额一一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是灯泡,则表现为灯光发暗,灯丝发红);

W――电能一一焦耳(J)

U――电压——伏特(V)

2U实>U额P实>P额一一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烧坏。

(如果是灯泡,则表现

为灯光极亮、刺眼、发白或迅速烧断灯丝);

3U实=U额P实=P额一一用电器正常工作。

注意:

①电灯泡上的“PZ22025”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25W。

②灯泡的亮度是由其所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的,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无关。

③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越粗,功率越大。

④将这两个灯泡串联,额定功率大的,实际功率小;将这两个灯泡并联,额定功率大的,实际功率大。

串并联电路P实与R大小的关系:

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串接上滑动变阻器的小灯泡,变阻器阻值增大时分压也大,小灯泡实际电压减小,小灯泡发光较暗

并接上滑动变阻器的电灯,由于并联电路中各部分互不干扰,所以通过小灯泡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小灯泡发光情况不变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P实与R

P实jR

1-11=12=1n

P实」R二

U=U!

二U2二Un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原理】P=:

UI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压表、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