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7862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荨麻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荨麻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荨麻疹.docx

《荨麻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荨麻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荨麻疹.docx

荨麻疹

【荨麻疹概述】

  【拼音】:

xúnmázhěn(旧读qiánmázhěn)

  

荨麻疹

【解释】: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

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此病的皮疹表现就像人接触了植物荨麻(Nettle),所导致的皮肤损害相似,故称其为荨麻疹。

此病特征是:

全身泛发性风团型皮肤损害,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可伴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如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常缠绵多年不愈;发病原因:

某些食物、药物、感染、花粉及其他吸入物(屋尘、动物皮屑等),以及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

发病机理:

人体内有很多刺激性物质可引起荨麻疹,我们可将这些刺激性物质统称为介质,其中组织胺便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最主要介质。

该介质常常在第一型变态反应过程中所产生,当机体处于敏感状态时,抗体lge吸附于肥大细胞表面,这时若机体再受致敏物质的刺激,则在该细胞表面上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结果组织胺这种介质可从肥大细胞中释出并作用于皮肤血管而发生风团样损害。

介质除组织胺以外,还有5-羟色胺、乙酰胆碱、激肽、缓慢过敏物质(SRS-A)、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解素、补体等等,这些刺激性物质作用于机体都可导致风团型损害的形成。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或机体内存在致病因子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编辑本段]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

  荨麻疹常见病因有:

①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

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

②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

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

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③感染:

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④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⑤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

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编辑本段]

【常规治疗】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

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职业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对并发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适用;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

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及时应用。

  【病因学】

  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其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引起。

常见的可以归纳为:

  1.药物许多药物常是引起本病、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药类药物。

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药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按等引起;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常见致病因素;

  3.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

虫咬症如螨、跳蚤、臭虫、肠道寄生虫、包囊虫等;

  4.吸入物各种花粉、尘土等;

  5.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而发。

6.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7.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精神紧张、月经、绝经、妊娠等;

  8.内科疾病淋巴瘤、癌肿、甲亢、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SLE、高血脂等。

【发病机理】

  风团发生的机制可分两类:

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1、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是抗原与抗体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它们的颗粒脱落而产生一系列化学介质(组织胺及组织胺样物质包括慢性反应性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与激肽类、前列腺、肝素等)的释放。

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等。

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症状。

  有的属于第Ⅱ型,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过敏毒素,即C3与C5及释出趋化因子,吸引嗜中性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与组织胺类物质而发病,例如痢特灵或注入异种血清蛋白引起荨麻疹等反应。

  2、非变态反应型由某些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因素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其释放颗粒而发病,皮肤胆碱能神经末端兴奋性增强,大量释放的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强而发生。

  激肽与缓激肽也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与其通透性增加,和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与压力性荨麻疹等发病有关。

5-羟色胺、前列腺素E等可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慢性反应物能引起哮喘,但是否与荨麻疹有关还未证实。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

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

  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而边缘有红晕。

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

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

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

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

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风疹块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

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

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

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内可发生数次皮疹,经过几天或一两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可称为急性荨麻疹。

但不少病人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常是急性发作,全身瘙痒风团皮疹,可伴高烧,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内自然痊愈应积极治疗。

  2.慢性荨麻疹不断发生风团皮损,持续1~3个月或数年之久,病情轻重与发病情况也可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异。

有时可并发人工荨麻疹,多在腰带等受挤压处发生。

由于接触冷水或冷风吹拂而引起的风团叫冷性荨麻疹。

多为阵发性小片的风团,有红晕,可泛发全身,这类病人对乙酰胆碱敏感,可用乙酰甲基胆碱0.01mg作皮内试验。

注射后10分钟,可出现直径1~1.5cm大小的风团,即为阳性,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3.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

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或无活性所致。

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受累,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渗出液自血管进入疏松组织中形成局限性水肿,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及非凹陷性的特点,一般不痒,可单发,突然在口唇、面侧部或四肢局部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肿胀或由于肿胀严重、压迫皮肤浅表的毛细血管而呈白色肿胀损害,边缘不清,局部有紧张感,一般痒感不明显,该类损害可在数天内自然消退,但可以复发生,有些病人也可出现两片以上的损害,一般无全身症状。

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咽峡部而造成窒息。

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4.丘疹状荨麻疹是儿童常见皮肤病,成年人也可见到,在春秋季节反复出现,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部分患者即为虫咬症。

尤其以节肢动物类叮咬而引起的外因性过敏反应,是一种迟发性反应需10天左右,再受叮咬则促使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后产生脱敏作用。

  皮疹为纺锤形的红色似花生粒大小的风团样损害,可散发可群集,可有伪足、水疱,搔后皮疹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1~2周消退,留下暂时色素沉着。

常复发,瘙痒极剧,但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

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

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

(1)食物及添加剂;

(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

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但可反复发作;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5.临床的特殊类型:

(1)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8)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9)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对症治疗;

  3.对检查变应原试验阳性的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4.有感染者可采用抗菌素治疗;

  5.慢性病例可试用封闭疗法、自血疗法、针刺疗法、氧气疗法、组织疗法;

  6.外用安抚止痒剂。

  一般急性荨麻疹不需做检查;慢性荨麻疹作变态反应原检测

  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

明确病因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对无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给予脱敏治疗或预防性服药。

根据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急性荨麻疹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慢性患者可使用多联疗法或长期用药逐渐减量,尽量使用最小维持量。

  --------------------------------------------------

  1.发病原因

  

(1)可由食物引起以鱼、虾、蟹、蛋类食物引起最常见,某些肉类及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香料、调味品,也可诱发荨麻疹。

此类荨麻疹多属I型变态反应。

不新鲜的食品腐变为碱性多肽及未被消化的蛋白食品以多肽的形式吸收,均可引起组织胺的释放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2)可由药物引起

  ①具有抗原性质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痢特灵、疫苗、磺胺等。

  ②组织胺释放药物,如阿斯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哒嗪等。

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喝啤酒也可出现荨麻疹,原因是在啤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也可产生少量青霉素,故应引起注意。

  (3)感染各种感染均可诱发荨麻疹。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作为抗原引起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肝炎病毒。

当感染症状明显时,荨麻疹只是感染的症状之一,且病因较明确。

而在某些慢性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齿槽脓疡、龋齿等感染症状并不明显,而出现荨麻疹时很难找到原因,需要耐心寻找病灶并去除之。

各种肠道寄生虫、白色念珠菌及真菌抱子的吸入均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4)其它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均可诱发荨麻疹。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的吸入均可发生荨麻疹。

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致乙酰胆碱的释放而诱发荨麻疹。

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内分泌紊乱等,也可成为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编辑本段]

荨麻疹分类及特征

  

儿童荨麻疹(小儿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是成人的多发病,也是儿童的多发病、常见病。

儿童荨麻疹的特点是:

多是过敏反应所致,其常见多发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

因年龄不同,饮食种类不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各异,如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

 

  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它们均易成为过敏的原因。

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

年长儿、青少年开始对药物尤其对青霉素容易过敏引发荨麻疹。

 

  儿童荨麻疹由药物、冷、热日晒、精神紧张等诱发,及全身性疾病伴发的荨麻疹远比成人少。

 

  从病程看,儿童荨麻疹多为急性荨麻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及青少年过敏性湿疹和哮喘加重,或服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引发的荨麻疹,可逐渐由急性荨麻疹转变为慢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

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特征

  ①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

  ②多发生于青年期,一般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

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③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

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

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

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

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寒冷性荨麻疹

  

  冬季高发的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此外,还有一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常发生于婴儿期,最早可见于出生后1周内。

患者在接触寒冷半小时至4小时发生皮疹,不痒,皮疹为红斑和风团,伴有发热、怕冷、关节痛、头痛等全身症状。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不同部位出现的瘙痒及风团。

皮损可以局限于寒冷条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触寒冷物体的部位,也可泛发,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现为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

冬季接触寒冷物体的机会多,故本病易见到。

  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大类。

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组胺是最重要的炎症因子,但前列腺素,激肽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自发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中有组胺释放因子。

本病患者风团或正常皮肤在寒冷刺激后可诱发风团.继发性寒冷性荨麻疹与一些疾病关系密切,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HIV、梅毒、结缔组织病、骨髓恶性肿瘤等。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

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

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

一般经过数天到1周余皮损可自行消退,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

皮损常亦可陆续分批出现,持续一段时间。

本病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等。

  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认为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跳蚤、虱、螨、蠓、臭虫及蚊等。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肿反应。

在荨麻疹中,整个皮肤炎症系统被激活。

因此,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除了已明确的组胺外,其他递质也起到协同作用。

  急性湿疹,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

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

  亚急性湿疹,为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皮损较为局限,瘙痒仍较剧烈。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

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

  阴囊湿疹,该病是指局限于阴囊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复杂,常可能与局部不清洁、内裤过紧或不透气(化纤品)或过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刺激有关,也可有精神因素有关。

该病最突出的表现是阴囊局部奇痒难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肤轻度糜烂或浸润肥厚,皮肤皱纹变深而阔。

由于奇痒而搔抓导致越抓越痒,病程较长,可影响睡眠和工作。

  

蛋白胨性荨麻疹

  

  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食量过多(过食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

病程很短,只持续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时内消失。

属抗原抗体反应,其致病介质为组胺。

  

日光性荨麻疹

  

  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

以女性多发。

  

皮肤划痕症

  

  亦称人工性荨麻疹。

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

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

  

血清病性荨麻疹

  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

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表现。

患者还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的症状。

尚可有心肾损害。

属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压迫性荨麻疹

  

  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

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

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

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编辑本段]

护理诊断

  荨麻疹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急性荨麻疹此型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或苍白色风团,形态多样,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

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

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肠道粘膜,可致腹痛、腹泻。

若荨麻疹累及到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2)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风团反复发生,可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可于晨起或临睡前加重,也可无规律,多数病人找不到原因。

  (3)特殊类型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即皮肤被钝器划过处或手搔抓处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随即消退。

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并存。

  血管性水肿。

在疏松组织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处发生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轻度充血,可伴瘙痒,持续1天-3天可自行消退。

发生在喉头粘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而死亡。

  寒冷型荨麻疹。

有家族性和获得性2种。

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时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关节痛等;嗜中性白细胞增高,被动转移试验阴性。

后者多见于女青年,遇冷后,接触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状水肿,持续30分钟或数小时,有时进食冷饮可致口腔和喉头水肿,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本病可为某些病症之一,如冷球蛋白症、阵发性冷血红蛋白尿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

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因素,可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

7缤胖本对?

毫米—3毫米,周绕红晕,不互相融合,0.5小时—1小时后可消退。

1:

5000乙酰胆碱。

皮试或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日光性荨麻疹。

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伴瘙痒及针刺感。

紫外线的致敏作用最强。

  压力性荨麻疹。

局部皮肤受压后4小时-6小时发生肿胀,持续8小时—12小时消退。

[编辑本段]

4.护理措施

  

(1)首先找到致敏原。

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2)对急症病人应在家中备好非那根、肾上腺素、氧气、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抢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

  (3)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

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

另外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

在做针对性的避免。

嘱病人戒烟酒。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诫病人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

对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药法,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编辑本段]

5.治疗与急救

  首先应找出病因,排除发病因素。

可用药物进行治疗。

急性荨麻疹时,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