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7865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docx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0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一):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资料生动、趣味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

教师趣味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资料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的基础。

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本事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主角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之后、最终,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经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资料。

在学生明白青蛙的样貌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资料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经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简便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进取,或消极的影响。

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

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进取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貌,并加以引申。

经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明白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

比如:

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经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二):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资料生动趣味,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本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

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今日,教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

"想。

"教师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出是小蝌蚪。

然后,直接进入课题。

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主角。

二、读、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

我趣味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

a.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资料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的基础。

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本事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主角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之后、最终,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经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资料。

在学生明白青蛙的样貌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资料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学生明白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

比如:

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三):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

"讲解生字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资料。

我担心课文里的一些重点词语会较难理解。

于是,决定设置趣味的表演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质量,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周三上午第一节上课开始,我用期待、好奇的语气讲了一个故事:

"我,在学校里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里面的资料是说,一群小蝌蚪要去找他们的妈妈,可是,小蝌蚪不明白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貌,于是,问了好多人,咱们班的小朋友愿意帮忙小蝌蚪找他们的妈妈吗?

"

孩子们热情高涨,大声的说了一句,愿意!

那我们要去哪里帮小蝌蚪找妈妈呢?

课本里!

孩子们大声的说。

我们一齐来看看小蝌蚪一路上找妈妈,都遇到了谁?

小蝌蚪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

[整理]

这时就有孩子说长出了两条后腿时,就看到了鲤鱼阿姨在教小鲤鱼捕食。

捕食!

谁愿意上讲台表演一下小鲤鱼捕食呢?

孩子们立马就高高地举起了手,争先恐后,都想上去表演。

我叫了一位女生,这位女生表演了一个温柔细语版的鲤鱼阿姨教小鲤鱼捕食的场景,孩子们立刻就鼓起掌来,就这样活灵活现的呈此刻同学们的面前了。

这时候我又说,谁能再表演一个不一样的版本?

很快,一个男生就举手了,他在同学们面前表演了一个严厉的鲤鱼阿姨教小鲤鱼捕食的场景,孩子们又是一阵欢笑声。

此刻大家都明白"捕食"这个词语了吗?

明白了!

就这样,一边欢乐地表演,一边欢乐地学习着课文,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一个抽象的词语就让孩子们记在脑子里了,并且很深刻。

能够看得出,孩子们这会儿兴趣正高涨呢,孩子都喜欢表演,喜欢趣味好玩的事物,学习也是这样,换种方式,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

需要兴趣的引导,让他们欢乐地专注学习。

趣味的导入,恰如其分地创设情景,将会调动孩子的进取性,提高学习专注力,,让孩子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今后,我会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创设趣味情景,引导孩子在语文课堂上主动欢乐地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四):

上周五,教育中心督导团来我校检查教科研工作,听了我的一节原生态的《小蝌蚪找妈妈》。

因"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气氛活跃、优质高效的课堂实效",获得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

但我明白,人仅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获得成长,任何一堂课,都不会十全十美。

我的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里?

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呢?

我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了反思----

成功之处:

一、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终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终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我的教学设计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

因我的思路清楚,所以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使之不偏离主方向。

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简便明白,兴趣昂然。

二、从培养孩子兴趣出发,设计流程

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所以更应当还课堂以童真、童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课堂上一般要多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形式去代替理性的分析和讲解。

在本课的设计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尽量采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调动他们的兴趣。

1、导入激趣:

一般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上课之前我先让他们猜了两个关于"蝌蚪"和"青蛙"的谜语,引出本课的课题;

2、动画激趣:

他们爱看动画片,我就在一开始放这篇课文的动画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

3、表演读激趣:

"表演"这种形式很适合我们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上的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

这不仅仅包括对主角的创造上,还表此刻对课文资料的再创造上。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看图学文中有"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表示不一样动作的词,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更清楚地理解三个词所表达的含义,就让他们去演一演、试一试,尽量让学生欢乐地参与学习,构成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还课堂以童真和童趣;

4、课中操激趣:

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够,当课程进行到中间的时候,应适当的让孩子们简便一下,这时,跳一段简便欢快的课中操,无疑像注入了新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小青蛙找家》的律动这一环节,在课中带着孩子们一齐跳起来,孩子们立刻兴趣高涨,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的思维也更加活跃。

5、拓展激趣:

课堂的最终一个环节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让孩子们看"捕捉、宰杀、吃青蛙"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从而做到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保护青蛙,到达德育渗透的作用;其次,作业是"养小蝌蚪观察生活习性和其变化最终放生",也十分贴合孩子的喜好,使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观察与习作巧妙的结合。

三、识字、写字、学文,资料全面

本堂课不是孤立地单纯讲读课文,而是做到了把"识字、写字、学文"三方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得课堂结构丰满,学生全方位吸收知识的营养。

尤其是写字教学,选择了两个学生易错的"变"和"披"进行指导,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注重写作知识的渗透,潜移默化

单从文本表面看,资料十分浅显,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

但我们能否借助文本,给孩子更多的东西呢?

这一向是我课堂研究的方向。

在这节课上,我在几个地方巧妙地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本事的培养"。

1、在讲"青蛙"一段时,让孩子们变成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写作方面的训练;

2、在讲小蝌蚪和乌龟的那一段对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

(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

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述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

以后我们在描述人物外貌的时候必须要描述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

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确定,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这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明白以后在描述人物外貌的时候,必须要描述完整和具体。

五、注重多种本事的培养,机智到位

1、朗读本事:

本节课我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朗读本事,我配乐范读,孩子们配乐接力读,表演读,师生分主角共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的朗读本事一步步提高;

2、想象本事:

在讲"乌龟"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想、怎样说?

学生回答:

(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

快,追上它!

)课堂上,学生们精彩的发言,都是自身思维的超越,更是对课文的超越,体现了其独特的阅读感受过程。

这是我有意地在培养孩子的想像本事,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坚信:

只要我每一节课都有意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写作本事将会快速提高。

3、表演本事:

在讲遇到"鲤鱼"、"乌龟"和找到"青蛙"的三个部分中,我让孩子们和我一齐表演,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表演得惟妙惟肖,在表演中,胆量和表演本事都在得到锻炼。

六、简洁明了的板书,独具匠心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板书的设计是对文章资料的涵盖和提炼,两条主线清晰明了,重点词也突出醒目,贴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我觉得这个板书简洁明了,中心突出,能够说独具匠心。

不足之处:

1、看动画之前忘了提出问题: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必须的目标性。

在刚开始让学生看动画的时候,目的是想让孩子带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去欣赏,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热闹。

原先设计好的这个问题,由于操作"动画播放"这一课件出了点问题,结果就忘记问学生了,是个小小的漏洞。

2、不鼓励挑毛病:

在学生分主角朗读完之后,有个孩子读小蝌蚪的话,读得不紧不慢,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

我就问同学们:

"这三个同学中间,有一个读得不到位,是谁呢?

"结果孩子们都纷纷评价开了,挑起了这个同学的毛病。

我觉得这一问问错了,这样会培养孩子光挑别人缺点的毛病,不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人。

其实我应当直接问这个孩子:

"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请你再读一遍。

"这样的引导,不但节省了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挑毛病的机会,还保护了读得不太好的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何乐而不为呢?

以后得注意了。

3、师生分主角共读课文未完成:

原先在全文学完之后设计的这一个环节,目的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教学现象,起到回顾全文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这一步,稍有遗憾。

能够研究前边的"教师配乐读"和"学生配乐分段接力读"合二为一,就能节省出必须的时间,最终进行这一环节了。

4、资料汇报没有进行:

课前让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青蛙的一些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应当保护它。

我看孩子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可是还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一一汇报。

但能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查找,也到达了教育的目的,课堂展示只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这个放在下一节课进行也能够...

总之,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提高,我会在不断的反思中,使自我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五):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34课,它是一篇脱离拼音的看图学文。

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课文配有六幅图,分别与六个自然段的资料相对应。

本课分2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

授课完毕,反思自我的教学,感觉这堂课有成功之处。

一、运用多种有效手段使学生准确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文第一课时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一样阶段的形态变化,并且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资料。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我主要利用三个有效手段使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一样阶段的形态变化。

手段一:

抓明线引暗线,条理清晰

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趣味的图片,并提问:

小蝌蚪是什么样貌的?

这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经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貌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之后再问

,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

它是怎样找的?

结果怎样?

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经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忙,小蝌蚪一步步明白了自我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我又问了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学生经过第一次浏览课文明白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

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

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

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经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到达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手段二:

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上课前,我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

经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上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简便自如,毫不吃力。

手段三:

学文填空,加深印象

在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学生经过暗线也明白了青蛙一生的变化过程。

此时,我趁热打铁,出示如下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这个填空题有效巩固知识,并加深印象。

二、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

课文中有不少对话,将本课中的图与文对照起来展示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兴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能够借助图来理解,如"迎"和"追"字,图上鲤鱼和蝌蚪应对面,这就是迎上去,乌龟和蝌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追过去。

对文中这两个生字学生一目了然了。

有了图文对照,再加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的主要资料就很快掌握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六):

鲁教版一年级下册34课《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资料生动、趣味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

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

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教师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

在孩子们诧异声中,我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我的妈妈一齐玩耍时,我多羡慕呀!

可我不明白我的妈妈在哪里?

听说一

(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孩子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先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

"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

"愿意。

"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

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主角。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

教师趣味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资料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的基础。

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本事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主角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之后、最终,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经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资料。

在学生明白青蛙的样貌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资料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经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简便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进取,或消极的影响。

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

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

他们俩谁说的对呢?

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进取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貌,并加以引申。

经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明白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

比如:

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经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七):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趣味,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在课后,反思自我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我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

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趣味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我读题质疑。

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

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样找**的?

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

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进取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孩子们经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

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

"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

例如在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

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

你也应当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一样的争议。

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

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

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我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因为乌龟明白小蝌蚪的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小蝌蚪连自我的妈妈都没有见过呢!

不认识也是正常的,所以乌龟就笑着告诉小蝌蚪关于他们**的信息。

这些体验都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