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8114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docx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1.1《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shan

知识

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理解: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

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重点

会考考点

①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意义和任务

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教法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法

学生自主探究、谈论、合作学习

教学

用具

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

教和学反馈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介绍,让同学们能够对学习结构产生明确的认识。

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认识世界: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

——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二)进行新课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情景设置:

P4课本虚框。

《淮南子·人间训》—有人问孔子:

“颜回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

“颜回是仁义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又问:

“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

“子贡是善辩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接着问:

“子路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

“子路是勇敢之人,我不如他。

  有人奇怪地问:

“三人都比您强,却拜您为师,听从您的调遣。

这是为什么啊?

孔子答道:

“我既有仁心又能狠心,既善辩又不露锋芒,既勇敢又有所畏惧。

用三位弟子的长处换我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我也不干。

提问思考:

  ⑴用颜回、子贡和子路的长处换孔子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孔子为什么不干?

⑵孔子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是怎样形成的?

师生归纳:

问题⑴提示:

孔子的学生们虽有特长,但只是一技之长一面之长。

而孔子他能够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他能够全面的看问题,这是一种很高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

(课本: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问题⑵提示:

孔子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是在孔子周游列国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课本: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过度提问: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并非与生俱来,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说明】: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

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

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①10天后,负责人问甲:

“卖了多少把?

”答:

“1把。

”“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②负责人问乙:

“卖了多少?

”答:

“10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

“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

”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③负责人问丙:

“卖了多少把?

”答:

“1000把。

”负责人惊问:

““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

“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教师小结:

从卖木梳给和尚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情景设置: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P课本)

⑴关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有一则广泛流传的故事。

有一回,他走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的星象,如此入迷,竟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

这情景被女仆看见了,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

姑娘的嘲笑也许不无道理,不过,泰勒斯一定会回答她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琐事而忘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由于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一些没有眼光的势力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用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些人说:

你们可以嘲笑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个反击的机会,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

但特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

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租下了米利都全部的榨油机。

等到橄榄收获季节到来时,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狠狠地赚了一笔钱。

就这样,他用事实告诉人们:

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

⑵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

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

世界是什么?

 

  这是哲学的悟性在心中觉醒的时刻。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悟性,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把它保持住的。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日益忙碌于世间的事务,上学啦,做功课啦,考试啦,毕业后更不得了,要养家糊口,发财致富,扬名天下,哪里还有闲工夫去看天空,去想那些“无用”的问题?

所以,生活越来越繁忙,世界越来越喧闹,而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

提问思考:

大家来说说看仰望星空,你会想到什么呢?

你会思考什么问题呢?

师生分析: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

”“世界是怎么来的?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

”“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

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

”“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该为社会奉献什么,还是要向社会索取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教师小结: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情景设置:

⑴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举些成语。

“煲汤下盐”---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⑵问生:

大家都面对过文理分科的选择,那大家作出决定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基础、就业、家庭。

作出决定的哲学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总结】:

理论上:

(1)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认识世界)

事例上: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所以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情景设置:

阅读课本5—6页的虚框材料。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教师启用)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四位学生去漫游世界。

十年间,他们游历了很多的国家,拜访了很多有学问的人。

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是饱学之士,真是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

“十年游学,你们现在有了很多学问,长了不少见识。

现在,学业就要结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便围绕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

“现在,我们坐在什么方?

”“我们坐在旷野里。

“这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请四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

一个弟子先开口了:

"老师,只要有把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

"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

"散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第四个弟子说:

"斩草要除根,要把根挖出来才行。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

"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了下来,等待老师的到来。

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学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这样一章: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美德占据心灵。

提问思考:

(1)这几个个学生和老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师生归纳:

(1)学生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老师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知识水平不同,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问:

在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课本上找出,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课本分析:

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教师小结: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sophia=Philosophy

爱+智慧=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2.哲学的任务:

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活跃课堂】试一试:

和哲学家比智慧

①好驭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娶这样的女人为妻--

他笑道:

“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驾驭的呢?

我能忍受这样凶的人,天下人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

②相形见绌

长期生活于富丽堂皇王宫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忽然心血来潮,亲临英国大哲学家培根的家,她没有想到大哲学家的住宅会是这样简朴,惊叹道:

“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陛下,这是因为您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培根耸耸肩膀,平静地说。

③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贝克莱:

“先生,您认为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贝克莱迟疑片刻,面带难色地回答道:

“我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所以我很难说出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作为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说真话。

这回你应当知道他是谁了吧?

④姑娘和火炉

一群年经的学生在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觉得非常难懂,就来找爱因斯坦,请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他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稍加思索,以十分轻松而又常见的事例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当你和一位美丽温存的姑娘一起坐上两个小时,你会感觉只过了一分钟;但当坐在一个炽热的火炉上,哪怕只坐一分钟,也会觉得过了两个小时。

这就是相对论。

教师提问过渡:

以上是跟哲学家科学家相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那么哲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哲学的意义何在?

⑴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情景设置⑴: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

时间有没有开始?

空间有没有尽头?

宇宙由何而来?

万物从何而生?

西天可有天堂?

世间可有鬼神?

人类可有灵魂?

中国的老子说:

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王夫之说:

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

火是世界的始基;《圣经》上说:

宇宙是上帝创造的;马克思说: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提问思考:

宇宙到底是什么?

谁能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生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所以说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学习哲学的第一点作用意义)

⑵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情景设置⑵:

“战争、瘟疫、贫困……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

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

世间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恶是什么?

真善美在哪里?

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

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老子说: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法家韩非子说:

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儒家孔子说:

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西方存在主义:

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马克思:

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

  

提问思考:

你认为人类发展的前途历程是什么?

谁教给我人认识世界?

师生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运动,必然导致人类社会由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更替。

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学习哲学的第二点作用意义)

⑶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情景设置⑶:

“吸毒、自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

我们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我们为什么活着?

又为什么死去?

快乐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人生有何价值?

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

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佛家:

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

人生就是一场悲剧;马克思: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提问思考:

我们如何对待人生?

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师生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学习哲学的第三点作用意义)

教师总结: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所以哲学的根本任务是:

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