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8317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docx

不上早教也能有个优秀的宝宝

1.早受教育会压垮成长中的幼苗

(1)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000BHOFV

不知是哪个天才说了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那以后,很多家长便纷纷行动起来,恨不得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出生以后,父母更是忙开了,又是教孩子认字背诗,又是给孩子报早教班,其实,这种做法直接摧残了孩子脆弱的内心和稚嫩的肩膀。

不到6岁的孩子就认识上千字,会背几百首古诗。

看看这么大的数字,想想这么小的年龄,孩子应该学得不轻松吧?

某城市的幼儿园升小学,给出了一道让成人抓耳挠腮的试题:

“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救小鸭?

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

”据说这道试题考的是孩子的常识能力和推理能力,看看这些题,孩子做出来应该很吃力吧?

是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能够做到这些,并非因为他们是“神童”,而是因为他们早早地受到了教育,这就是很多家长所说的早教,是他们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关键举措。

可是家长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想过孩子会有多么累。

一天,刘女士给上幼儿园的女儿报了一个儿童英语学校的培训班,每个星期六上一次课,4个课时,教课的老师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口语不错。

刚开始,女儿上课的兴致挺高,因为交了几个新朋友,而且老师上课的形式很新颖。

为了调动小朋友的热情,老师将幽默故事穿插在课堂上,还和小朋友们玩小游戏。

不过上了两次课后,刘女士就发现女儿没了热情。

为了让女儿去上课,每次,刘女士都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白纸。

下课的时候,刘女士发现女儿把那张白纸的正反面画得一点儿空隙都没有。

刘女士和女儿交谈后,了解到她早就不愿意听课了,老师给她一张纸,她正好用来涂鸦。

看着那张被涂得乱糟糟的纸,刘女士开始怀疑自己给女儿报班是不是错了。

就在这时,女儿说了一句话:

“妈妈,我的负担太重了,我学不动了。

”因为女儿不只是上英语班,还有上其他的兴趣班,还要认字、画画、背诗。

从那以后,刘女士就再没让女儿上英语补习班。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只是高,还早。

比如,让年幼的孩子上早教班,说是为了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说是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应付得了小学的学习内容。

父母为孩子争取时间,为的就是让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这样做是在拔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不要太高看了年幼的孩子早教,就是让孩子早点儿受教育,这是很多父母对早教的误解。

在父母的努力下,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学会了很多知识,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被父母要求上小学。

当小学老师不同意时,家长会不厌其烦地向老师或校长介绍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优秀,找各种关系来说情。

有的父母甚至会动用关系改户口本,把孩子的出生日期往前推移。

所有这些做法只是为了让孩子早入学。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之所以这么做,关键在于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既然那么优秀,就要早点儿让他们上学。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明白,新一代孩子越来越优秀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家长不能太高看了孩子,而要把孩子放到群体中去考察,才能发现年龄小的孩子确实是弱于足龄的。

如果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接受教育,到时候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上还是在学习上,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压力。

绝不要把孩子当成试验品

有些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提前入学,当被校方拒绝时,他们会说:

“试试看吧,不行的话再退学。

”在这种试试看的心态的背后,显然是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

校方表示,家长把年幼的孩子送进学校简直是摧残孩子。

首先是身体上的摧残。

孩子一进入学校,就要承担学习任务。

他们每天上6节课,一节课45分钟,这种耐力是很多孩子不具备的。

有的孩子笔都拿不稳,这是因为他们的手部肌肉没有发育好。

其次是心理上的摧残。

要知道,当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大家的步调时,心里有非常大的压力,也非常紧张。

有位老师表示,她执教十几年,接收过一些未足龄的孩子,几乎没有学习成绩拔尖的,他们的成绩总是比足龄孩子差。

因此,她建议家长:

如果你想提前让孩子入学,要先问问自己:

想不想让孩子总落后在别人屁股后面?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凡事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年幼的孩子难以承受大龄孩子的学习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年龄小的孩子总处于弱势地位,经常被欺负,或者被大龄孩子照顾,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弱势,习惯了被照顾。

这样,孩子长大了,也是很难适应激烈的竞争。

身为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整天闷着头学习,苦着脸生活吧?

童年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不应该是紧张兮兮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绝不让孩子超前接受教育。

2.别听早教机构坑人的“早教神话”

人的一生有好多个年头,接受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谁也不能逃避的过程。

孩子成才不可能一步登天,仅凭早教就想赢在起跑线上,就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因此,千万不要相信“早教神话”。

人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最无忧无虑的就是童年时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可能孩子最舒服的时期是在6岁之前,因为在这个年龄,他们吃饱了就睡,睡饱了就玩。

可是很多家长在早教机构和早教专家的蛊惑下,盲目地把年幼的孩子送到早教班,剥夺了孩子无忧无虑成长的时光,使孩子过早地参与到竞争前的准备工作中。

近年来,不断有人推出“神童”培养的方案,有的吹嘘揭开了“神童”之谜,有的大言不惭地承诺“从我这里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教机构把自己说成了“神童”的加工厂,似乎“神童”可以批量生产。

很明显,这些话完全是自吹自擂,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不过是为了骗取家长的钱财。

张先生曾去过几家挺有名气的早教中心,咨询关于早教的问题,下面是他和早教机构工作人员的对话。

张先生:

“你们的早教中心都是做什么的?

工作人员:

“专为0~6岁的宝宝提供教育。

张先生:

“早期教育是什么啊?

工作人员:

“就是教刚出生的孩子学习,让宝宝变得更聪明,变成天才,变成神童。

张先生:

“刚出生就开始学习啊?

那么小能学到啥?

工作人员:

“我们这里有很多特色课程,比如英语、音乐、艺术、脑部发育等课程。

张先生吃惊地说:

“哇太夸张了吧,这么小的孩子,就要上课学习,那不是把孩子的童年时光抹杀了吗?

工作人员:

“不会的,我们是让孩子来做游戏的,不是来上课的。

张先生更吃惊了:

“啊?

一年交一万多块钱,就是来做游戏的啊?

这也太夸张了吧?

而且每周只来一次啊!

工作人员:

“我们是帮助宝宝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便将来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哭闹。

张先生:

“现在来这里还是会哭闹。

况且现在上课还要家长陪着,等以后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没人陪,到时候岂不是更哭闹啊!

工作人员不知怎么回答,就问:

“您的宝宝多大了?

张先生:

“6个月了。

”(其实是随便说的)

工作人员:

“那就让宝宝来学习艺术、音乐、英语课程吧!

这叫国际化教学。

张先生再次大惊:

“啊?

才6个月,这么小就要学习英语?

他现在连中文都不会说。

工作人员:

“你让宝宝来这里学英语,回家和你们学中文啊!

一举两得啊!

说到这里,张先生转身走了,他知道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所说的完全不靠谱。

的确,看到这段对话,作为家长的你们认为早教可信吗?

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学习音乐、艺术、英语,你觉得有必要吗?

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所表述的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

比如,他说让宝宝在早教中心学英语,回家跟父母学中文,这不是很可笑吗?

事实上,在孩子没有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之前,不宜同时学习多种语言,而应该专心地学习一门语言,无论是地方方言,还是普通话,只能说一种。

如果宝宝同一时间学习多种语言,宝宝心理上会产生混乱,不知道要模仿哪一种,也不清楚究竟哪一种怎样发音、代表什么意思,这样就会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宝宝产生失语症。

说到早教,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陪伴宝宝时间最多的人,是最关心宝宝的人。

作为家长,如果真的爱护和关心宝宝的成长,就不要提前给宝宝增加学习压力,他们所处的年纪还承受不了这些压力。

给宝宝创造一个自由玩耍的世界,让宝宝享受欢快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有一个过程,应讲究循序渐进。

宝宝没学会走之前,不可能直接学跑;没学会说话之前,不可能直接学习艺术、音乐等。

只有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顺应孩子的天性,才能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退一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000BHOFV

步讲,如果孩子在7岁之前学会了很多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等都会了,那么他上小学又能学什么呢?

难道荒废几年吗?

或者直接跳级?

可是孩子在一群大孩子中间,会不会感到心理和年龄不相符呢?

会不会自卑呢?

会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呢?

谨记:

千万不要轻信早教专家和早教机构的话,因为他们眼里更看重的是“钱”。

而且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所谓的资深早教专家,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挂几个老外的照片,就说是国外的专家,年纪大一点儿的就说是总指导,是不是真的呢?

很难说,家长也没办法去考证。

他们为了迎合家长,不惜昧着良心说话,弄虚作假的现象比比皆是。

课程设置迎合家长

目前的早教市场鱼龙混杂,培训不科学,教学内容五花八门。

一方面,课程设置迎合家长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反映出早教市场的不规范。

因为只要家长认可,他们就愿意掏钱。

殊不知,早教的对象是孩子,适合孩子本质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大肆鼓吹早教神话

相信去过早教中心的家长都听过对方的宣传,他们把自己的教育水平夸得天花乱坠,恨不得向家长承诺培养出一个天才。

实际上,早期教育主要不是教孩子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创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专家”称号毫无意义

只要你去过早教机构,就能听到或看到许多老师挂着专家头衔。

几乎所有的早教机构都在这样做,他们拼命展示自己的“专业”:

有哪些专家、哪些教授、哪些顾问等。

事实上,那些早教机构是在拉大虎皮、蒙骗家长。

所谓的“专家”,只是挂个名,每年分点儿钱。

有人曾表示,他见过一个专家同时担任30多家早教机构的“顾问”。

试想,这位专家就算有分身之术,也无法在各个机构里上课。

家长在早教机构,几乎见不到一个真正的专家,即使有专家,他们能给0~3岁的孩子教什么呢?

当有家长问到这个问题时,对方也无法回答出来。

3.上早教班等于在星级酒店吃炒饭

(1)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000BHOFV

近年来,早教话题不绝于耳,家长见面,往往开口就问:

“你家宝宝上早教了吗?

”越来越多的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进入早教中心,走进“课堂”,费用高得惊人,父母却毫不在意。

其实早教中心的性价比很低,就像到星级酒店吃顿普通的饭菜一样。

说起早教中心,似乎是一个很高雅、很神圣的地方,就像知名的星级宾馆一样,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就像是住星级宾馆,那是一种高贵的享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真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虽说早教中心貌似神圣,但很多早教中心的服务质量究竟如何呢?

打个比方,就像是在星级宾馆里享受普通的午餐,表面上看,似乎很不错,实际上吃饭的人感觉很一般,即性价比很糟糕。

笔者之所以这么说,并非信口雌黄,而是有一定原因的。

老师不正规

早教中心的老师,大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由于水平和经验有限,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能力的都去了幼儿园),便进入早教中心工作。

教学内容对孩子并没有吸引力

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很多宝宝根本不爱听,也听不懂。

倒是家长听得很着迷,然后老师指导家长和孩子完成游戏,告诉家长回家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

殊不知,家长买些书籍,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在家里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

有些早教中心的“外教”形同虚设

几乎所有的早教中心都打着“外籍教师、双语教学”的牌子。

但真的有外教吗?

外教的授课水平如何呢?

细心的胡女士发现,她的宝宝所在的早教机构,根本没有外教。

那次胡女士带着不到两岁的宝宝去试听亲子课程,课程结束后,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说胡女士的宝宝可以参加特定的培训班,每节课都有外教上课,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购买一套课程3000多元,平均下来每次200元,还可以试听。

胡女士动心了,在一个双休日,她就带着宝宝去试听了。

那天上“Play”(游戏)课,有10多个宝宝参加了这堂课。

主讲老师、助理都是中国女教师,说的是糟糕的“中国式英语”,她们带着孩子做了一会儿游戏,然后就给孩子们讲故事。

外教呢?

胡女士找了半天,也没发现一个外国人。

最后终于在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个年轻的外国男孩,于是与他聊了聊,发现他根本不是外教,而是实习生,在这里负责捡球、摆玩具。

胡女士当即带着宝宝离开了早教中心。

孩子能干非早教功劳

一般让宝宝上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早教后,你会觉得宝宝能干了,其实,宝宝如果不上早教,几个月或一两年后,也会变得能干。

家长朱女士表示,她周围有很多当老师的朋友,不赞成把宝宝送到早教机构,而是经常抽时间带宝宝到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地方参观,一有时间就陪孩子,教育效果也非常好。

朱女士觉得颇有道理,之所以这么觉得,是因为她曾三次带孩子试听了早教中心的课程。

第一次听课,朱女士异常兴奋,非常投入。

第二次她也很尽力,可是第三次就没新鲜感了。

因为她发现课程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让孩子听音乐、做游戏。

这些在家里完全可以做,至于可以接触到其他小朋友,朱女士认为小区里的小朋友也很多,同样可以让孩子和小朋友玩。

最后,朱女士下定决心,再也不参加这种亲子课程,因为比起高昂的报名费用,性价比实在低得可怜。

当然了,朱女士表示,参加早教班,也有一点收获:

第一,妈妈抱着宝宝听音乐,一同感受,可以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第二,家长和宝宝一块儿做游戏,可以增强宝宝的快乐体验。

朱女士提醒亲朋好友,抱着宝宝听音乐、和宝宝玩游戏,在家里一样可以做,因此没有必要到早教中心浪费那个钱。

从朱女士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早教机构并非没有用,只是说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值不值。

如果家长有时间陪孩子,或者月收入不及孩子上早教的月花费,而且周围又有小孩子,那么不妨辞掉工作,在家照顾孩子。

或许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上早教班

不就落后于人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如果父亲或母亲有时间陪孩子,就没有必要花这个钱。

那种看似赶潮流就把孩子往早教机构送的家长,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有的可能不太了解早教机构,不排除盲从心理的影响;有的可能是忙于工作,只好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就当是托儿所,让孩子有伴玩。

因此,家长需要结合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是否让孩子上早教班,而不能盲从于大流。

总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只要父母有条件,完全可以选择在家里教育孩子,不用花那么多钱。

年轻的父母应该理性一点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做孩子的启蒙老师,陪孩子快乐地成长,照样可以促进宝宝智力、认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的发展。

4.父母想到培养“神童”,理智就“歇菜”了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成为一个“神童”,以便将来上名校,更有竞争力。

因此,一旦想到要把孩子培养成“神童”,父母就会丧失理智,变得盲目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样做只能苦了孩子。

孩子原本应该正常地上幼儿园,无忧无虑地玩游戏,但是有了“神童班”之后,父母就拼命地让孩子进入神童班,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想把自己的孩子弄到“神童班”。

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无奈,这种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是残酷的。

2010年5月16日,北京某个少儿班“神童班”的班级开始考试,前去报考的人数多达1700余名。

报名人数相比同年多出500左右,创下历史之最。

该“神童班”计划招生30人,录取率不到160。

尽管如此,“神童班”的教育模式仍然对很多家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大家知道,继《哈佛女孩刘亦婷》一炮打响后,《耶鲁男孩》《轻轻松松上哈佛》《牛津圆梦》等书陆续问世。

望子成龙的父母恨不得马上造就一个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一个5岁的青岛女孩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不”。

据报道,小女孩的妈妈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热心读者,也是热情的实践者。

按照刘亦婷的培养模式,妈妈每天捧着名著追着女儿,读给她听。

小女孩忍无可忍,捂起耳朵大喊不想听,表示讨厌刘亦婷,还愤怒地抗议:

“再也不想听名著了!

小女孩原本性格开朗,但在妈妈的强迫式教育下,她变得孤僻暴躁,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医生。

家庭喜剧变成了教育悲剧,妈妈好心却办了坏事。

青岛小女孩的抗议和哭喊,但愿能引起千百个渴望培养“神童”、培养“哈佛女孩”或培养“耶鲁男孩”的父母的反思。

我们不否认“神童”的存在,但是为了让孩子进入“神童班”、进入名校而逼迫孩子学习的做法,确实太急功近利了,这种行为难道不是拔苗助长吗?

诚然,真正的“神童”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很大,加之早教和家庭的影响,可能比同龄孩子的智商高出一截,但不光是学习好就能成为“神童”,如果情商不高,即使学习再好、知识再渊博,也没办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只不过是一个高智商却低情商的人。

1000多名学生报考“神童班”,反映的是家长的急功近利。

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失去灿烂的笑容,失去纯真无邪的情感。

纯真的童年与急功近利的“神童”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家长心里一定有答案。

快乐的“童年”比“神童”更重要

对家长来说,即使你的孩子比同龄人更聪明,“超前教育”也要慎重,因为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比拥有“神童”的称号更有意义。

其实就孩子的天性而言,每个孩子都是“神童”。

有的孩子擅长绘画,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是“绘画神童”;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我们可以说他是“唱歌神童”。

而绝非只有学习成绩好、会背诗、会算术、会英语的孩子才叫“神童”。

即使孩子在某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家长也不宜给孩子打上“神童”的标签,因为这样很可能使孩子成为一群孩子中的“孤独者”。

当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那么再多“神童”的称号也是没有意义的。

别做“神童”,因为代价太高

重视早教,培养“神童”,实际上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如果成功了,孩子确实风光,家长更为风光,不过在风光的背后,是孩子心灵的扭曲、性格上的缺陷、情感上的孤独。

因为当一个孩子被父母和老师逼着学习时,他根本没有时间和同龄人交流、玩耍,那么他就成了一个孤独者,由于缺少交流,他会变得孤僻、内向,甚至会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出现心理问题,那么他将来怎么到社会上与人打交道呢?

看看那些所谓的“神童”,他们在进入“神童班”学习的时候,年龄大概在911岁,完全是一个孩子,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就像稻田中无辜的禾苗一样,纵然被农夫粗暴地拔了起来,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着安排,禾苗自己的感受完全被忽视。

同样,孩子的天性受到压制,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否也是一种巨大的代价呢?

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孩子的成才之路也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志向是千差万别的,父母幻想用一个模式来克隆“神童”,难道不可笑吗?

父母应该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

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

只有当父母把愉快幸福的童年还给孩子,发展孩子的天性,孩子才会健康快乐,才会有个性的发展。

第一章面对早教,家长存在矛盾观望心理

现在早教机构到处都是,早教风气非常盛行,很多家长见别人孩子上早教班,也蠢蠢欲动,有的父母则非常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早教费用过高,一方面又质疑早教效果,因此处于观望状态。

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美好愿望,父母渴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孩子早教的问题上,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必须理智思考,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做父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是一件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

对于广大父母而言,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才,使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收获成功,对社会和他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少不了这样三个美好的心愿:

少年时期,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异,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以便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的人实现了这个心愿,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有多了不起;有的人没有实现这个心愿,但他们同样成功了,因此他们并不为没实现这个心愿而感到遗憾。

可见,这个心愿算不上是最美好的。

青年时期,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那个人美丽(帅气)、温柔(体贴),善良、有责任心,和他(她)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享受人世间的快乐。

寻找一个满意的爱人,享受一个幸福的婚姻,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成年时期,当有了伴侣后,每对夫妻都期望有一个可爱的小宝贝,然后用自己的爱呵护着他(她)长大,将他(她)由一个一无所知的幼苗,培养成一个栋梁之才,使之有能力为别人、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父母将以孩子为荣,孩子也会以父母为傲。

把这三个美好的心愿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第三个心愿比前两个心愿更加美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第三个心愿有它的特别之处。

育子成才的心愿持续的时间最长

少年时和青年时的心愿最多持续10年,而成年时育子成才的心愿从有了孩子以后就一直持续着。

简单地说,父母在有生之年都希望看到孩子成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父母会持续不断地努力。

育子成才的心愿的形成最为成熟

少年时期的心愿朦胧、缥缈,青年时期的心愿冲动、感性,而成年时期育子成才的心愿显得更为成熟、更为深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回顾和总结自己成长的经验教训,以便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逝去的人生中的遗憾和缺陷。

育子成才的心愿最让父母感到幸福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养育孩子是婚姻生活的继续和补充。

没有哪一件事比孩子成才更能给家庭带来快乐和欢笑,没有哪一件事比培养出一个好孩子更让人幸福。

孩子是家庭的纽带,父母在孩子身上有共同的理想,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会使家庭充满温馨。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的朝气蓬勃和欢声笑语能拉近夫妻感情、消除工作中的疲惫。

当孩子懂事后,他会成为父母的伙伴、知音和助手,能和父母在沟通中享受快乐。

育子成才的心愿不但美好更显崇高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梦想,同时以自己的理想、奋斗的经历、责任心和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使孩子心怀天下,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故事:

阿基米德是著名的科学巨匠,他的父亲是希腊的一位爱国人士,当他看到古希腊文化逐渐没落时,心痛不已,盼望儿子将来有能力振兴希腊文化。

于是给儿子取名为“阿基米德”,意思是“杰出的思想家”。

阿基米德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精心教育,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有一天,父亲带着阿基米德到海边玩。

父亲指着海的对面说:

“阿基米德,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是埃及。

”小阿基米德说。

“对!

埃及有一个著名的港口叫亚历山大里亚,那里有很多著名的学者,有丰富的藏书,你愿意去学习吗?

小阿基米德兴奋地表示愿意。

父亲告诉他,想去那里必须漂洋过海,问他害不害怕汹涌的海浪?

小阿基米德坚定地表示不怕。

后来,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学术中心深造,最后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实现了父亲的心愿。

值得注意的是,阿基米德的成才首先源自父亲的教育,父亲帮他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使他能够在理想的激励下奋发向上。

其次,阿基米德在世界著名的学术中心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使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阿基米德的父亲育子成才的心愿是崇高的,他给了孩子理想和勇气,使其在成才的道路上腾飞。

对于每一位父母而言把孩子教育成才的心愿是最美好的,因为这是一种无比幸福的收获,就像把种子培育成璀璨的花朵,把花儿培育成丰硕的果实,把果实供给全世界需要它的人。

世界需要优秀的人才,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人才,这就是最美的心愿。

2.个别早教成材案例让父母心痒痒

见别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了,有了一些好的变化,其他家长的心就开始痒痒了,就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早教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变成一个聪明的人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掉队,见别人家的孩子上了早教班、培训班就心痒痒,擅自做主给孩子报培训班。

孩子能做什么呢?

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上班”,为此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